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会泽县
释义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03°03′~ 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东邻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沾益县、寻甸县毗邻,西接东川区、巧家县,北与鲁甸县接壤。县境东西最大横距8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8公里,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山区占95.7%。县城钟屏镇,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区254公里,距省会昆明273公里。

中文名称:会泽县

所属地区:中国 云南

建立时间:公元前135年

面积:5854平方公里

特产:烤烟,辣椒

县情简介

会泽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省列为肉牛羊、商品猪、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大型企业—云南会泽铅锌矿的铅锌产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六强,锗的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精品“小熊猫”卷烟十分走俏。两个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云南最大的黑颈鹤种群栖息地。世界有名的蒋家沟泥石流,是研究地质灾害的重要标本。

会泽县古时有“铜都”之称,今时有“钱王之乡”的称谓。

县人民政府驻金钟镇。邮编:654200。代码:530326。区号:0874。拼音:Huize xian。

会泽概况

位置面积: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03°03′~ 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东邻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沾益县、寻甸县毗邻,西接东川区、巧家县与四川省会理县隔江相望,北与鲁甸县接壤。县境东西最大横距8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8公里,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山区占95.7%。县城所在地金钟镇,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区187公里,距省会昆明205公里。

会泽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省列为肉牛羊、商品猪、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大型企业—云南会泽铅锌矿的铅锌产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六强,锗的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精品“小熊猫”卷烟十分走俏。两个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云南最大的黑颈鹤种群栖息地。世界有名的蒋家沟泥石流,是研究地质灾害的重要标本。

会泽之名,源于境内金沙江、牛栏江、小江、以礼河等数水汇合而得名。开发历史悠久,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隋朝属恭州地。唐初设唐兴县。南诏置东川郡。大理国设东川大都督。元代为东川路。明朝时为东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云南省,开置会泽县驻巧家,翌年迁到钟屏。民国二年(1913年),裁东川府,改名东川县;1927年又复会泽县。1947年属曲靖专署。新中国后改属昭通专署;1958年10月撤会泽县并东川市;1964年12月恢复会泽县,改隶曲靖地区至今。 2003年,辖金钟、大井、娜姑、迤车、罗布古、者海、矿山、待补8个镇和纸厂、梨园、马路、火红、乐业、新街、雨碌、大海、鲁纳、老厂、上村、五星、驾车、大桥、田坝15个乡,下设361个村民委员会、15个社区。

2003年底,总人口数为90.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49万人,非农业人口6.93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54人。共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55万人,占总人口的5.03%。

会泽地处滇东高原与黔西高原结合部,位于乌蒙山系主峰地段,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境内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相对高差3322.3米。境内主要河流有牛栏江、小江、以礼河,流域面积5854平方公里。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等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31.4℃(1958年6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17℃(1999年1月9日)。年平均降雨量817.7毫米。年均无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数2109.8小时,年总辐射每平方米厘米133.4千卡。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4.6℃,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低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20.8℃,年降雨500多毫米。

历史沿革

会泽县名为雍正五年(1727 年)东川知府黄士杰所命。会泽一词,含义丰富,有三种说法。一说,东川知府义宁认为,会、惠相通,为惠泽于民之意。一说,是因境内小江,金沙江、牛栏江数水交汇而得名,词意本身就有汇集百川,泽润天下之意。“治滇有善政、护国立奇功”的近代名人唐继尧创立的云南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就以“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作为校训沿用至今。一说,是因会泽的地理位置位于“会川都督府以东(东川),府治临泽”得名。

会泽 开发历史悠久,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隋朝属恭州地。唐初设唐兴县。南诏置东川郡。大理国设东川大都督。元代为东川路。明朝时为东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云南省,开置会泽县驻巧家,翌年迁到钟屏。民国二年(1913年),裁东川府,改名东川县;1927年又复会泽县。1947年属曲靖专署。新中国后改属昭通专署;1958年10月撤会泽县并东川市;1964年12月恢复会泽县,改隶曲靖地区至今。

会泽秦汉时为古夜郎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曾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铜洗的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是研究中原汉文化对云南影响的实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因矿冶业的兴旺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铜洗的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是研究中原汉文化对云南影响的详实资料。到了明朝,会泽的铜、铅进入了有一定规模的开采时期,现存的一枚直径57.8厘米,重41.4公斤,铸有“嘉靖通宝”的开炉纪念币,不论从直径和质量上,都堪称世界古金属钱币之最。

会泽的文化,以它的多元性独树一帜,据彝族历史文化学家刘尧汉先生考证,会泽是彝族起源和发展的中心区域,彝族共祖阿普都木的“向天坟”和彝族“六祖分支”故址都在会泽。清初,中原汉族大量进入会泽,带来了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汉文化、赣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闽文化、川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争奇斗艳,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十省不同风格的会馆建筑,多种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偶像崇拜,融各省之长又结合当地实际建盖的民居民宅,不同的民风民俗及民族风情,响彻坝子的彝族海腔,街头巷尾的小唱灯,苗族同胞的芦笙舞会,道教的洞经音乐,无不透出会泽多元文化及民族风情的品格和韵味。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因清政府对铜的大量需求,会泽在铜的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等方面盛况空前,每年运往京城的铜,额定数为633万斤,会泽县城因此被冠以"万里京运第一城"的美名。由于铜矿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的兴旺,吸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商贾,云集到会泽,使会泽县城至今仍遗留有会馆、寺庙100余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 清朝末年,会泽的经济在国家的内乱外患中走向衰弱,但成立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东川矿务股份公司,是云南最早的招集商股实行资本组织形式的地区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会泽社会进步及思想开放方面的情况。正因为如此,会泽就有一大批莘莘学子冲破世俗的观念,赴日留学,学成回国后,为当地及云南的经济和教育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特别是唐继尧、黄毓英、邓泰中等人,在国家和民族处于重要关键时刻的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中,站在时代前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会泽的经济、教育和文化孕育了一代名人,这些名人也将为会泽名城增辉添彩。

1935年红军长征时,以罗炳辉为军团长、何长工为政委的红九军团过会泽,1500余名会泽儿女参加红军,会泽从此与红色结缘,毛泽东抒写长征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乌蒙磅礴走泥丸"形象地描述了红军长征过会泽时,红军将士们面对长征遇到的千难万险所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历尽的千辛万苦。红色文化由此注入会泽文明的河流,成为会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泽,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繁荣的经济在云南九个历史文化名城中独树一帜。而今,会泽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所点燃的文明之火将以燎原之势,不可遏制的散播开来。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为会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腾飞奠定坚实基础。曾经商贾云集的会泽如今虽无"会集八方"的空前盛况,但会泽文化旅游的发展已日臻成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初步计划,逐步将会泽打造成"一城一镇一村"的旅游发展模式,"一城"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会泽、"一镇"即文化古镇娜姑镇、"一村"即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娜姑镇白雾村。

城市标志

标志在2010年被会泽政府注册,标志是委托上海奇创旅游咨询规划机构制作,用一个"会"字,结合钱王之都的特征,和云南特有建筑风格。会字不仅是会泽的名称特征,还因为会泽是会馆之都,"会"与钱币的组合还隐含了招商的含义,意为"会集财富"。

行政区划

2009年,辖金钟、大井、娜姑、迤车、乐业、者海、矿山、待补8个镇和纸厂、马路、火红、新街、雨碌、大海、鲁纳、老厂、上村、五星、驾车、大桥、田坝13个乡,下设365个村民委员会、15个社区。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人口民族

会泽是一个多民族县,有汉、回、彝、壮、苗、白、纳西、傈僳、满、布朗、藏、瑶、拉祜、佤、傣、哈尼、蒙古、阿昌、普米、独龙、仡佬、侗、布依、水、东乡等25个民族。世居民族有汉、回、彝、壮、苗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左右,在少数民族中,以回、彝、壮、苗、白族居多。全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回族。各乡(镇)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各民族和睦相处。回族聚居比较集中的新街乡,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95万人,在云南省129 个县(市、区)中,是第三人口大县。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槽坝地区人口稠密,高寒山区人口稀疏。农业人口87万人,占总人口的92%。

经济状况

综合

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76236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1%,高于年度计划目标3.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175万元,同比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464003万元,同比增长14.8%,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442313万元,同比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46187万元,同比增长11.0%。

非公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增加值312867万元,同比增长9.0%,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1.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3%,涨幅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2.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5.1%、衣着类下降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4.3%。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实现0.71吨标准煤/万元的目标,同比下降4.5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结构调整难度大;节能减排任务重;就业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大;服务业比重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镇低收入居民和纯农户增收难度加大,保障民生的各项机制还不够健全,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较重。

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有序调整农业结构,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支柱农业,特色农业,牢固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281806万元,比上年增 24.00%。其中农业产值103180万元,比上年增15.89%;林业产值9479万元,比上年增58.27%;牧业产值160585万元,比上年增26.56%;渔业产值6011万元,比上年增108.9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51万元,比上年增2.86%。

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年粮食获得丰收。围绕调优调特的发展思路,大面积推广和发展蔬菜、烤烟、辣椒、脱毒马铃薯等优质高效特色农业,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9:31调整为今年的68:32。小春粮食遭受较大自然灾害的影响,今年二月份,全县遭受冷空气影响,出现了大范围、超强度、持续时间长的低温冰冻天气。全县所有乡镇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冰雪袭击。其中:娜姑、五星、大桥、驾车、大海、火红等六个乡镇受重灾。地面最低气温达摄氏零下8度,持续时间长达20多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低温冰冻,使全县已进入生长期的蚕豆、豌豆、小麦、大麦、小春洋芋和冬早蔬菜等小春作物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致使小春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实际小春粮食总产为33332吨,同比下降7.16%。大春粮食未遭受较大自然灾害的影响,总体情况好于上年,总产为309511吨,同比增长10.81 %,脱毒马铃薯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大春脱毒马铃薯产量达187231吨,比上年增25.02%,占大春粮食产量的60.40%,有力地拉动了大春粮食的增长,也拉动了全年粮食的增长。全年粮食总产342843吨,同比增长8.76%。 收购烤烟17万担,完成收购额12421万元,比上年的12331万元增加90万元,增长0.73%,烤烟收购斤价由上年的12.40元/公斤提高到14.61元/公斤。

畜牧业增势明显。为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全县各有关部门狠抓畜禽品种改良、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动物防疫、商品畜养殖区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大户、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兽医人员技术培训、培育龙头畜牧养殖企业(或公司)等工作,大力发展肉猪、仔猪、肉牛、肉羊、肉禽、奶牛养殖业。 畜牧业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畜牧业产值占了全县农业产值的56.98%。

工 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工业是我县的主导产业,近几年来,全县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立足落户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按照规划先行、设施先行、环境先行、产业聚集的原则,规划建设好“一园四片区”,重点发展“两烟两电两矿一建材”,积极培育绿色食品加工、矿冶、建材、电力产业。全县工业发展呈现蓬勃生机,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县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工业经济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在领跑经济上有不俗的表现,工业生产增幅加快,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实现工业总产值737739万元,比上年增14.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68564万元,比上年增14.65%;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69175万元,比上年增11.85%。三大主导行业作用明显,实现增加值412147万元。其中:烟草制造业305364万元,比上年增10.0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8549万元,比上年增20.2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8234万元,比上年增23.51%。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60502万元,比上年增5.48%;实现利税总额300589万元,比上年增0.53%。产品产销衔接继续好转,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601525万元,比上年增6.30%,产品销售率达89.97%。主要工业产品结构优化,增势较好。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今年以来,在国家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立足本地实际,抢抓机遇,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结构,针对重点项目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困难和矛盾,加强协调,攻坚克难,争取各方的支持,推动了重点项目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强劲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3400万元,同比增长25.04%,其中:城镇建设项目投资完成257583万元,同比减少0.5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300万元,同比增长18.28倍;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517万元,同比增长1.43倍。重点投资项目的进展顺利,为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起着关键作用。

批发零售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住房、通讯、旅游等消费的持续升温,全县市场销售呈逐步升温之势。全年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919万元,同比增长23.1%。其中:批零业92642万元,同比增长21.5%; 住宿餐饮业17211万元, 同比增长32.5%。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市场购买力有所增强。二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购物环境改善,消费领域得到扩展。三是消费品价格上涨,相应扩大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增速加快。主要是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较好;红云集团会泽卷烟厂入库的增值税增幅大;公务员规范津补贴增资扣缴个人所得税增加;由于资源税政策调整,铅锌矿石的单位税额由原来4元/吨提高为20元/吨,资源税大幅增收。全年完成总收入(不含基金)243961万元,比上年增18.71%。其中:完成中央级收入182669万元,省级收入10643万元,市级收入612万元,县级收入50037万元。 上划中央“两税”累计完成171478万元,比上年增21.22%。其中增值税44902万元,比上年增10.06%;消费税126576万元,比上年增 25.74%。地方财政收入 50037万元,比上年增21.09%。主体税种保持较快增长。增值税14968万元,比上年增10.07%;营业税6979万元,比上年增32.83%;企业所得税1964万元,比上年减13.71%;城市维护建设税10621万元,比上年增20.42%。地方财政支出148618万元,比上年增32.04%。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金融部门围绕金融与经济双赢目标,坚持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大了对支柱产业和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三农”的信贷力度,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撑条件。十二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6067万元,比年初增加61619万元,比上年增 15.24%。其中企业存款82238万元,比年初增加96万元,比上年增0.12%;机关团体存款52922万元,比年初增14813万元,比上年增38.8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85603万元,比年初增加43443万元,比上年增17.9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7083万元,比年初增加33425万元,比上年增20.42%。其中工业贷款22020万元,比年初增加10835万元,比上年增96.87%;商业贷款7889万元,比年初增加1867万元,比上年增31.01%;农业贷款90036万元,比年初增加14818万元,比上年增19.70%。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813公里,其中国道363公里,省道203公里,省管县道93公里,农村公路5154公里。全年货运量为827万吨;货运周转量74692万吨公里; 客运量332万人;客运周转量26522万人公里。 会泽县紧紧围绕“通乡公路油路(弹石)化、乡村公路砂石化、村组公路畅通化的‘三化’发展目标”,抢抓国家投资向农村公路倾斜的历史机遇,借助“866”工程的实施,强化项目协调,积极争取实施农村“通达”工程,掀起了又一轮农村公路建设热潮。到目前为止,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5238公里。21个乡镇通四级及以上公路,通乡率达100%;360个行政村通公路,通村率达99.7%。

2011年经济

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112.9亿元,增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24亿元,增25.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2亿元,增15.08%。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全年投资2.77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6279件,全力抗大旱、保生产,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2.36亿元,增15%,粮食生产实现 “八连增”,总产达39.28万吨,增4.03%。

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7.49亿元、增8.6%,实现利税38.65亿元、增15.15%。

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成立了工业园区管委会。完成全县工业“一园四片区”布局调规,园区规划面积达69.58平方公里。园区水、电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金钟主体片区“六通一平”建设顺利推进。

201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38亿元,增19.82%。畜牧、核桃、马铃薯、蔬菜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畜牧业产值达27.13亿元、增27.91%;马铃薯产值达6.94亿元、增7.96%;蔬菜产值达4.07亿元、增26.23%;核桃面积达66.3万亩,挂果面积20.1万亩,实现产值4.1亿元,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水产、水果、花卉、中药材四个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全年烤烟种植面积6.38万亩,实现产值1.43亿元。待补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建设成效明显。12个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整体认定,会泽大洋芋、宝珠梨、盐水石榴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填补了全县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空白引进阿穆尔鲟鱼养殖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鱼籽酱”养殖加工基地,引进博浩生物公司建成辣红素萃取加工生产线。

土特产

【会泽县】.土特产有盐水石榴、会泽裘皮、黄果、辣椒干、迤车挂面、稀豆粉、华泥沙锅。【罗布古镇拖落村】:土烟。【娜姑镇】:石榴。【娜姑镇盐水村】:盐水石榴。【东川酱油者海醋】:东川酱油即会泽酱油、者海醋。【驾车乡】:七彩土豆。

地理气候

会泽地处滇东高原与黔西高原结合部,位于乌蒙山系主峰地段,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境内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相对高差3322.3米。境内主要河流有牛栏江、小江、以礼河,流域面积5854平方公里。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等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31.4℃(1958年6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17℃(1999年1月9日)。年平均降雨量817.7毫米。年均无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数2109.8小时,年总辐射每平方米厘米133.4千卡。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4.6℃,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低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20.8℃,年降雨500多毫米。

地形地貌

会泽地处滇东北高原,乌蒙山主峰地段。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川相间排列,山区、河谷条块分布。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南起北伏,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递减。全县最高峰大海梁子牯牛寨,海拔4017米,为曲靖市最高峰。最低处为小江与金沙江交汇处,海拔695米,为曲靖市最低点。

会泽的地貌景观主要有三种类型:以山地地貌为主,次为盆地地貌,部分为冰川地貌。山地地貌,面积 5600 余平方千米。

盆地地貌,盆地俗称坝子,面积250余平方千米。

境内大于1平方千米的盆地共 25 处,耕地大于1万亩的槽坝有5处,俗称“三坝两槽”,即金钟、者海、娜姑坝子及迤车、乐业槽子。

冰川地貌,总面积 22平方千米。

县境内有大小山岭300余道。大海梁子、老乌青山、老箐营山、火红梁子和马路梁子5道狭长高大的山岭,构成会泽山地的基本骨架,成为小江、牛栏江、以礼河、硝厂河等河流的分水岭。

大海梁子:由南向北绵亘40余千米,面积360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4017米。

老乌青山:又名大桥梁子,在县境西北,由西南向北伸延30千米,面积180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3092米。

老箐营山:又名驾车梁子,在县境东部偏南,南北绵长30千米,面积100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2910米。

火红梁子:在县境北部,南北狭长30千米,面积180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2659米。

马路梁子:在县境最北端,南北走向,北抵牛栏江,最高峰海拔2653米。

由于地质地貌和森林覆盖率低等原因,土壤冲刷流失严重。棕壤、红壤、紫色土土类面积5114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1%;全县耕地796平方千米,旱地占86%左右,而棕壤、红壤、紫色土占一半,这就是会泽中、低产田地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

会泽植被类型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分为三个类型:

亚高山灌丛、草甸: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主要是喜湿性草甸植物和耐寒的高山树种,有高山柳、杜鹃、山茶等。草本植物200余种,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有绒毛草、羊茅草、翻白叶等。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还生长着一些莎草科的喜湿植物和箭竹。

云南松、华山松针叶林类和樟树、旱冬瓜等阔叶林类混交:分布于海拔1700~3000米地区,为县内主要森林区。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杉松、红杉、冲天柏、黄栎、白栎、木姜子、樟树、旱冬瓜、滇山柏及野樱桃等。灌木林以马桑、刺栎、野山茶、杜鹃、箭竹及蔷薇科刺藤为主。草丛以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禾本科草本为主。

亚热带稀树草原旱生植被:分布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牛栏江、小江、以礼河沿岸干热河谷区,形成稀灌草原景观,代表性树种有攀枝花、羊蹄甲、太阳花和蕃木瓜。

草本主要是禾本科蒿草,如斑芒、扭豆茅、棕叶芦等。经济林木有柑橘、黄果、油桐、石榴等。

气候特征

会泽属典型的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不明,夏无酷暑,冬季冷寒,干湿分明。

会泽立体气候特点突出,从南亚热带至寒温带气候均有分布。小江、牛栏江流域及大海梁子等地呈垂直分布,常常是:山脚赤日炎炎,酷暑难耐 ; 山顶云雾缭绕,寒气袭人。大海乡五月飘雪、七月飞霜的气候屡见不鲜。会泽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是:“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

会泽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高原空气稀薄,辐射波短,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晴日225天,年日照2100小时 , 年平均气温12.7℃。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

自然灾害以干旱、倒春寒和八月低温为主,晚霜冻、洪涝、三秋连雨、冰雹、大风等局部发生。此外,地震、泥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会泽风光

会泽十景

会泽风光旖旎、景色别致,民间自古将这些景致概括为“会泽十景”:“翠屏春晓:会泽古城东南一里,翠屏山层蛮叠嶂,林木葱郁,冬春积雪,四时苍翠,每年县城的第一缕春意从这里开始;饮虹云阵:在城西三里,饮虹岭山下有龙泉,潭水流入义通河,潭中水气在太阳的折射下,形成了梦幻之景,宛如一道彩虹降临人间;蔓海秋成:在义通河以下,蔓海已成桑田,每年秋天稻子成熟时,金钟坝子呈现一片丰收景象,麦浪层层,薄雾淡淡,变幻无常;青龙残雪:古城北十里,奇石林立,土石相半,宛如龙鳞,酷似青龙;金钟夕照:古城西南一里,翠屏山西麓,楼阁隐见,夕阳西沉,树木、庙宇形成金钟夕阳之景。除此之外,还有龙潭夜月、石鼓樵歌、龙募桃花、水城渔笛、温泉柳浪景色。”

大海草山

大海草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状况,构成了原始、自然的亚高山草甸风貌。既有内蒙古大草原的神韵,又具有西藏高原的气势,朴实、原始、自然,被誉为“中国的新西兰,滇东北的小西藏”。

大海草山旅游景区位于大海乡东南部,距县城42千米,海拔3500~ 4017米,面积20万亩。远眺似波涛远去,一望无际;近看则草含乳汁,花满芳甸。山上溪流如带,百折千回,清醇甘冽,沁人心脾。这里常年晦明阴晴,变化莫测。时而青冥浩荡 , 阳光灿烂;时而云飞雾涌 , 山岳潜形;时而翠羽丹霞,满天壮锦;时而云罅洞开,光柱万道。每当春夏之时,万亩草山,如铺绿毯,山花烂漫,如镶珠宝。空旷的大山,无垠的草海,辽远的蓝天,悠悠的白云,使人宛如置身仙境。滑草、赛马、放歌,无所不宜;秋冬之际,满山遍野,银装素裹,软绵厚实的草地上铺满积雪,草海又成了万顷天然的滑雪场。 主峰牯牛寨峰拔地壁立,如一柱擎天。崖壁似斧劈刀削,险峭万端。山腰雨燕云集,云雾缭绕。山顶有池如盆,倒映蓝天白云,传说是王母娘娘梳洗沐浴的玉盆。登临纵目,云、贵、川三省峰峦,尽收眼底,令人望峰息心,窥谷忘返,一切私心杂念,尽被无边风光洗涤一空。

大海草山,实在是上苍赐予会泽人民的一块福地。她是美术摄影的天堂,文学创作的海洋,诗人灵感的伊甸园,生态旅游的最佳胜地。

会泽大地缝

会泽大地缝宛若画廊,以奇、险、幽、深、秀著称于世。

会泽大地缝旅游景区位于县城东南60千米的雨碌乡。入口处称“生命之门”。洞内顶部呈弧形,有上亿年岩浆形成的道道褶皱,当地人称“天花板”,长约 20余米。过了天花板,但见青天一线,在绵延曲折的10余千米地缝中,两山最窄处仅1.6米,最宽处不过20余米。 左右山崖,壁立千仞,有如斧劈刀削,险峻万端。藤萝丛树,野花芳草,杂生其上,清翠欲滴,点缀得如两面硕大无朋的挂毯。崖间时见鸟飞猿跳,耳畔但闻流水声声。从崖石上沁出的泉水,飞流而下,如银线、似珍珠,汇成道道细瀑,形成濛濛雨雾;谷底巨石横陈,河水奔腾,激起朵朵浪花,发出阵阵轰鸣,给人以奇、险、幽、深,游罢难忘之感。 地缝内奇景应接不暇,有“神猴”、“幸福渠”、“天门瀑”、“天然浴场”、“孔雀开屏”、“一线天”、“情人瀑”、“佛家圣地”、“石蛙观珊瑚”、“生命之根”、“群英聚会”等奇景。景越奇,路越险,至者愈少,为世间罕见。

洞外左侧山壁前,有一巨石极像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传世之作《思想者》,因而名之曰“大思想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以礼河风景区

以礼河,原名“以尼河”,出自彝语。“以”为水,“尼”为柳,即河边插柳的意思,故又称“柳树河”。以礼河风景区1996年被列为云南省风景名胜区。

以礼河发源于待补镇的野马川,沿途汇集鹧鸡河、咩则河和待补河。以礼河流经大海、待补、金钟、娜姑、老厂等乡(镇)后,汇入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全长122千米,流域面积2558平方千米。由于地形切割和海拔高低的悬殊,整条河流跌宕起伏,蜿蜒多姿,酷似仙女向人间抛下的一条银色的玉带,不经意地漂浮于崇山峻岭之中。

以礼河水从毛家村水库流出后,进入平缓地带,河床较为宽阔,柳树夹岸,浓荫蔽日,河水也在不同的季节变换着它的姿容。春天,河水在一片碧绿的豆田、金黄色的油菜花丛中流淌;夏天,在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中穿行;秋天,河水欢歌于金黄的稻田之中;冬天,河水在一片冰雪的世界中显得更加清澈。两岸的青山,四时不同的景色,河水或婀娜,或咆哮,或汹涌,或涓涓。从水槽子二级电站到娜姑镇,河水进入人工开凿的明渠,规矩有序,款款而流。河水进入暗渠后,在山洞里穿行7千米后,便来到了盐水沟三级电站。电站建在距地面 160多米深的山腹中,是国内水压最大的电站。以礼河经盐水沟后,流向小江四级电站。

亚洲第一土坝

毛家村土坝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土坝。1958年国家投资4.2亿元开工建设,十万大军历时十年建成。坝型为粘土心墙式多种土宽坝,坝高80米,坝底宽491米,顶宽8米。集雨面积868平方千米,总库容5亿立方米。水库供中国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以礼河发电厂发电用水,设计年满负荷发电量16亿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12亿千瓦时,库区灌溉面积13万亩。坝顶中部建一大型“三面红旗”标志牌。“三面红旗”一是指“人民公社”,二是指“大跃进”,三是指“总路线”。标志牌上书毛泽东《水调歌头 游泳》中名句“高峡出平湖”五个毛体大字。体现了毛家村水库的特点,道出了建设者的艰辛。

筑堤修渠而建成的以礼河四座梯级电站,在六、七十年代解决了滇东北及昆明市的用电问题,被电力系统誉为国家“一五”期间“五朵金花”之一。

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

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位于金钟镇水城村,会泽十景之一的“水城渔笛”景致及水城汉代古墓群所在地。“水城”之名,因当时该城四面环水,故称“水城”。“乌蒙磅礴”群雕矗立在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半山腰,为纪念1935年红九军团在此扩编新军修建。

在这里可以缅怀革命先烈。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里有百亩300多年的古梨树。诗人刘尧民有诗云:“闲来渔舍数归鸦,水国春寒见月牙。江上何人吹玉笛,梅花落尽落梨花”。春天,梨花盛开,一片片雪白的梨花,让人流连忘返;夏天,果实累累,游人望果垂涎;秋天,霜冻染红梨叶,“霜叶红于二月花”,煞是好看;冬天,万物沉寂,三百年的梨树突兀挺立,让人领略“枯藤老树昏鸦”的景致。

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云南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2006年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12910.64公顷,已被《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保护区最主要的保护对象是黑颈鹤,此外还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及其他鸟类102种。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滇东北乌蒙山区中部,距县城54km,在东经103度15分~22分,北纬26度38分~45分之间,海拔2490~2900m,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有大桥、杨梅山、李家湾、磨盘卡和地得卡5个村委会。会泽至巧家的公路从跃进水库水库右侧经过。水库水域面积793hm2,库容达5x106立方米,周围有华山松、云南松。这个高原湖泊的形成,改变了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环境,每年冬末春初,黑颈鹤、灰鹤、斑头雁、黄鸭等数千只涉禽和水禽飞到这里越冬。

云南会泽黑颈鹤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境内最高海拔4017.3米,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31.4℃(1958年6月1日),极端最低气温-17℃(1999年1月9日)。年平均降雨量817.7毫米。年均无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数2109.8小时,年总辐射每平方米厘米133.4千卡。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4.6℃,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低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20.8℃,年降雨500多毫米。黑颈鹤,属鹤影目、鹤科,体长一般在1.2米以上,体重5公斤左右。因通体较白,头、枕和整个颈部均为黑色,仅眼下有一小形白斑,故名“黑颈鹤”。在滇东北地区,人们习惯称其为“雁鹅”或“高脚雁鹅”,是唯一在中国青藏高原繁殖的鹤类,被列为中国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并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成为全球性急需拯救的鸟类。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