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会宁县北关小学
释义

学校简介

会宁县北关小学始建于1964年,是一所省级重点小学。学校占地12239平方米,建筑面积6828平方米。学校共设3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5人,教师97人。

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校园内有雕塑、旗台、三风牌、名人名言、学习园地、报栏等,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微机室、多媒体室、实验室、仪器室、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等,音、体、美器材齐全,藏书总量3万多册,生均15册,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师资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有7人为本科学历,68人为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45人,小学一级教师46人,小学二级教师6人。有省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30人;市级青年教学能手14人;县级骨干教师35人。有146人次分别荣获国家、省、市、县级荣誉称号;有87人次分别荣获省、市、县优质课竞赛等次奖;有98人次的说课、教具制作、教案、课件制作荣获省、市、县等次奖;有146篇论文发表在国内教育刊物上,其中80多篇获国家、省、市、县优秀论文等次奖;有97人次的课题研究成果通过省、市级鉴定或获等次奖。

学校以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各项争先,办出特色”为办学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锐意革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曾三次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评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白银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示范化学校”、“花园式学校”;连续15年被白银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标兵”;学校少先大队部分别在1993年、2006年两次被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命名为“雏鹰红旗大队”;学校在2006年9月被评为“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学校再创辉煌,先后被评为“白银市德育先进集体”、“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在五年级质量检测中名列全县第一。

“汗水铺就金光道,风雨不歇绘彩虹”。在新的征程上,北小人将团结一心,拼搏进取,以“有效教学、精细管理”为总的工作思路,向着开放化、特色化、人文化、现代化的办学目标迈进。

校史

北关小学座落在县城北大街,自1964年建校至今,已历45个春秋,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全县唯一一所省级重点小学。

一、初创时期(1964——1966)

1964年春季,县文教局决定兴建北关小学。由靳毅负责施工,何其盛负责设计监督。国家投资45000元,建成教室两栋(8座),教师办公室10间,会议室一间。1965年春各种教学设施陆续就绪,并开始招收一年级预备班一个,有儿童近50名,由靳宗昌任班主任。

1965年,学校第一任领导班子由王毓镳任校长,丁佐忠任教导主任。秋季开学时将原城关小学的八个教学班分给北小,教师增至10名,学生400多名,。1966年夏,省教育厅将学校定为“十年一贯制”省重点试验学校,后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而未实施。这一年学校向会宁一中输送了毕业生46人。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

1966年,“文革”高潮期间,经过暑期八十天的教师会,县上对全县教师采取了南北大调动。李克忠任北关小学校长,丁佐忠任教导主任。城区各学校教学秩序混乱,但在新任校长李克忠的带领下,全校教师竭力维持学校教学秩序,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开展“大批判”。后因提出“回校闹革命”,所有调动了的领导和教师又全部返回原校。1967年,县上向学校派进由工人和贫下中农代表组成的宣传队,后又进驻一名“支左”解放军,搞革命大联合,于1968年4月间成立了“学校革命委员会”。王毓镳任革委会主任,丁佐忠、董正华任副主任,王福元、赵世雄为委员。67、68两届毕业学生90多名,因当时中学停止招生,大多回乡务农。丁佐忠因是外县人,于1969年1月调离该校去回民地区任教,本校教师由未下乡的城市户籍和学校附近城区生产队回来的教师组成。

1968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把学校下放到生产大队去办》的建议,县上决定全体教师回所属生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凡是本县教师都在年底回到了本大队。校革委主任王毓镳(外县人)因定居在教场队继续留任至1970年1月。

1970年2月,张谦任革委会主任。同年,因东关小学创办“城关中学”,原校小学部师生全部并入北关小学,此时学校设8个教学班,学生380名,教师9人,贫下中农代表2人,1970年3月贫下中农代表撤离学校。年终通过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向城关中学输送毕业生80多名。

1971年,王克运同志任校革委会主任,张振业任副主任。当时有教师11人,设8个教学班,学生400多名。1972年春学生猛增,即扩设成12个教学班,学生增至700多人,多数班超额,教师增至23人,向县“五·七”学校借教室桌椅分设4个班,1972年建一栋(四座)教室,升学不考试,进行推荐。1972年下半年,因受河南“马振扶中学事件”和北京黄帅日记的影响,县革委会决定把北关小学列为“资产阶级路线回潮”、“封、资、修全面复辟”的典型,派工作组进驻学校,以王克运为首的领导班子因整顿学校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组织纪律而被加上“智育第一”、“师道尊严”、“法西斯”等罪名受到批判.1974由徐世俊接任校革委会主任,路克勤任副主任。

1973年8月,城关中学迁址后,原东小学生的分出,学校班级减到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400多名,教师12人,本学年学校主要搞开门办学,学朝阳、学中川、教学考试都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毕业升学搞推荐。本届毕业生45名。

1975年,路克勤任校革委会主任,马德勋任副主任。由于学生增加,学校共设11个教学班,有教师14人,学生650多名。当时因受政治运动的影响,不但开门办学,而且走向社会面向工农。在这种形势下,学校还是狠抓了教学工作;不但坚持了原有的规章制度,而且又制定了新的教规学约,使教学秩序不断好转,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77年春,学校被树为全县的先进学校;秋后又被定西地区评为普及教育先进单位。这两年每届毕业生100人左右,一半留本校为戴帽初中新生,一半推荐到“五·七”学校和城关中学。戴帽初中班连设两年。

三、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末(1978­—2000) 1978年,王克运任北关小学校长,张国孝任党支部书记,路克勤任副校长。1978年4月14日学校被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列为全省第一批重点小学(全省共5所)之一。级别定为“科级”单位。1978年10月10日,会宁县委决定对所谓“北关小学封、资、修全面复辟”问题彻底平反,对被加上各种罪名的王克运同志和教职工恢复名誉,解除了教师的精神枷锁,大大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教育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学校多次被评为地、县先进学校。

1981年11月在兰大召开的全省数学教学年会上,校长王克运介绍了他的数学教学经验,得到西北师大丁传松教授的充分肯定。1982年6月在敦煌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王克运同志介绍了北关小学的教改经验,与会的领导和校长给予很高的评价,学校也被省教育厅评为“普及小学教育先进学校”。

1983年,丁佐忠任北关小学校长,王克运任党支部书记,吴保中任副校长,黄殿申任教导主任,马望德、朱耀林任副教导主任。1983年以后,学校对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还制定了《教师守则》和《小学生在校常规教育(26条)》、《教职工工作考核制度》等,狠抓校风建设。明确提出校风建设要求,即:领导作风—团结支持,配合协调,率先垂范,求实创新;教师教风—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认真教课,精益求精;学生学风—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勤学好问。校风要求—忠诚事业,团结互助,尊师爱生,教学严谨,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以校为家,精心育人。1989年又确定校训为:“诚实、友爱、勤学、奋进”。

继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全体教师从改变教育教学思想入手,做到“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使四项目标(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品质、促进体力发展)融为一体。1985年秋,学校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JIP”实验学校。全县共10所,北小为实验中心校。1986、1987、1988年学校又搞了三个班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并由张宗礼、崔发宏、张丽霞分别担任辅导教师,搞此项工作的张宗礼老师被评为“全国‘注提’实验工作先进个人”。

学校于1985年又修建校舍一栋(四座)。1986、1987年两年对两栋(8座)危房改建为砖木结构并修建家属宿舍两栋(16间)。1990年重新改建校门,维修了校墙。1991年在县城建局的帮助下校院内铺设400m的柏油路面,会师镇捐砖一万块,增修花园,维修校园设施。

由于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1987和1990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省委、省政府树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88年,王克运荣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奖,享受部级劳模待遇,并亲自到北京出席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于1988、1989年先后两次荣获省、市级“劳动模范”。1989年,校长丁佐忠被国家教委、人事部、中国教育工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被省教委评为“小学特级教师”。”

1987年4月开始,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职务评审,作为白银市教育系统职务评审试点学校。

这十年中学校设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保持1000人左右,教职工总数50人,共毕业学生2302人,平均每年200多人,升学率保持在90%左右。

1990年,全校教职工达到53人,设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多名。

1993年,张凤祥任北关小学校长,丁佐忠任党支部书记,马望德、吴保中、姜汉昌任副校长,朱耀林、董金霞任副教导主任。

1995年秋,学校决定在45岁以下的教师中,开展“两笔一画”(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竞赛达标活动。还同时提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在五年之内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有60%的教师先后开始在职进修。学校把“两笔一画”和在职进修这些整体提高教师素质的活动都纳入了教师的年终业务考核。教师的基本功和业务素质大大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校长张凤祥在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柴成锐老师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辅导奖。

1999年3月,李钧任北关小学校长。翌年9月,学校教职工增至61人,设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共1146人。学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肃教学纪律,狠抓学校软件、硬件建设,净化育人环境,加大工作力度,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继续稳步发展。

2000年,为了改变学校取暖条件,学校筹资了3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小型锅炉房,从此,北关小学告别了冬天用火炉取暖的历史。

四、二十一世纪教育时期

2000年8月,姜汉昌任北关小学校长,马望德、贾芸(兼教导主任)、崔发宏任副校长,董金霞任副教导主任。学校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为切入点,加强学校管理,组织编写了《北关小学规章制度汇编》,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以“参与式教学”为教改的立足点,大胆尝试,锐意革新,全校教研教改气氛浓厚,每一位教师都有一套自己成功的教学模式,使学校教学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2004年,学校筹资二十多万元,购置教师办公用电脑18台,并建立了信息中心,连接了宽带网,方便了教师查阅资料。

由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日益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北关小学被评为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06年,学校在校学生增至2086人,学校大班额化严重,学校多方筹建教学楼,2007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同时硬化校园4000多平方米,建成二层冲水式厕所楼一幢,改建临街校门,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这是北关小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007年9月开学,学校教学班增至36个,学校在校数增至2147人,教师增至91人。

2008年4月,靳新华任校长,曹治中任党支部书记,贾芸(兼教导主任)、杨奋起任副校长,董金霞任副教导主任。由于学校大班额化严重,向新建的如东友好小学分流部分学生,教学班数没有变化,学生1971人,教师8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5名,小学一级教师37人,小学二级教师7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青年教学能手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市县园丁28人。教师在在国家、省、市各级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80多篇。课题研究有8项通过省级鉴定,有15项通过市级鉴定。

2008年以来,学校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校特色的创建,提出了“以人为本,为师生营造和谐家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确定“求真务实、自我卓越、和谐发展”的学校精神,以“学校—规范加特色;教师—优化加特点;学生—合格加特长;校园—美化加文化;设备—现代加一流”为办学模式;确立“为每个孩子创造人生幸福”的教育理念,树立“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的办学宗旨,本着“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科研求品牌,特色求声誉”的办学方针,实施“理性思考、刚性管理、柔性服务、和谐发展”的办学策略,以“有实力才有魅力”为行动思想,正在走上 “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之路,努力打造 “阳光教育、书香校园、快乐学校”的校园文化品牌。

学校修改制定了《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学校教职工考勤制度》、《班队工作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新的制度,突现了一种立足实际的精神,遵循了一个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了一切从人本主义出发的思想。本着从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努力给他们提供一种宽松的、愉悦的、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

“汗水铺就金光道,风雨不歇绘彩虹”。北关小学在新世纪的征程中充满信心和希望,她必将成为一座拥有现代教育特色的儿童乐园;一个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摇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