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惠东县慢性病防治站 |
释义 | 惠东县慢性病防治站前称是县皮肤性病防治站,成立于1965年6月。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一个集预防与治疗为一体的事业性医疗卫生单位。它承担着全县皮肤病、性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防治和监测工作任务。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2006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惠东县慢性病防治站前称是县皮肤性病防治站,成立于1965年6月。惠东县慢性病防治站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一个集预防与治疗为一体的事业性医疗卫生单位。它承担着全县皮肤病、性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防治和监测工作任务。40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历任领导和全站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县慢性病防治站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县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1965年6月,县皮肤性病防治站成立后,当时有医务人员3人。站址设在现今的县城东湖二路,有3间平房,约120平方米。1977年6月,县皮肤性病防治站更名为县慢性病防治站。在原址办公,有医务人员5人。1981年,在现今的葫芦岭一巷一号建成办公楼一栋三层,约450平方米。 1984年,在现今的东湖一路15号,租用一栋二层楼房,开设门诊部,有医务人员10人。主要业务有皮肤病、性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防治与管理。1989年6月,站址迁至现今的县城新平路15号,建有楼房四层约1000平方米,有医务人员29人,医疗设备简陋。 县青洲医院于1973年9月建成使用,是一个专门收治麻风病人的医院。院址设在现今的稔山镇大埔屯村蚝境山下的“青州仔”海边,建有房屋1120平方米,设病床50张,有工作人员12人。1989年6月,县青州医院撤销并入县慢性病防治站统一管理。2003年11月,在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青洲医院原址重建病房15间,于2004年1月竣工投入使用,并解决了用电和用水设施,进一步改善了病人的医疗和生活环境。 1993年8月—2001年12月,我县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2002年1月后,该县实施广东省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使我县8000多例结核病患者得到了免费和全程督导管治及规则治疗,满疗程治愈率由实施项目前的45%提高到今天的98%,将旧中国那种“十痨九死”的情况变成“十痨九愈”的现实,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经过几代麻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县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998年我县实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县慢性病防治站现有工作人员87 人,其中在职56人,临时工12人,离退休人员19人;有专业技术人员39人,中级职称以上5人。拥有一批经过专业培训、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医技人员,技术力量雄厚。现设有皮肤性病科、结核病防治科、麻风病防治科、精神病防治科、妇科、激光治疗科、理疗科、检验科、放射科等业务和医技科室。拥有先进的200毫安X光机、大型CO2激光机、氦氖激光机、冷冻美容电子治疗仪、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酶标仪、洗板机、高速离心机、B超、心电图、微波治疗仪、紫外光治疗仪等医疗设备。能开展对各种皮肤病、性病(含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真菌感染、生殖器疱疹、艾滋病和支原体、衣原体等非淋菌性尿道炎)、结核病(查痰)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对各种癣病、荨麻疹、湿疹皮炎、带状疱疹、痤疮、银屑病(牛皮癣)、疤痕、皮肤疣、脱发、白癜风等皮肤病和性病、结核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惠东及周边区域享有较高的信誉。 惠东县慢性病防治站已成为国家级性病监测点(全国105个性病监测点之一),广东省结核病防治工作法定单位,检验科被广东省卫生厅评定为县级性病中心实验室,并且建立了HIV初筛实验室、临检室、生化室、细菌室。近年来,站的业务收入不断增长,2003—2006年平均每年递增35%。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2006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