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毁遗 |
释义 | 毁遗,与申遗相对应,中国多地频爆毁遗事件,2009年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有超过3万处登记在册的文物消失。其中大部分为类似宋元粮仓和释迦寺这样的不可移动文物。有关专家感慨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保存下来的文物,最终却毁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发人深省。频频发生的“毁遗”事件显示,开发企业之所以敢于强势推进,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背后“撑腰”,而文保部门则“无可奈何”,导致监管成为摆设。 毁遗-毁遗事件1、在江苏镇江13座宋元粮仓虽有入围“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护身符”,但无济于事最终被毁于叫做“如意江南”的楼盘开发中。 2、在湖北鄂州,始建于东晋时期的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同样面临被开发商拆除的命运,当地百姓甚至组建了“护庙队” 3、在江苏省宋元粮仓遗址被毁续,开发商自称无过错。 4、在河南省3万年前遗址遭毁,采矿者扬言后台硬无人管。 5、在大连市新石器三堂遗址损毁严重,当地政府不作为。 6、在云南大理为修路拆毁唐代古城墙龙首关遗址。 7、在重庆市3000年前陶器被当垃圾扔掉,遗址大部遭毁。 毁遗-剖析原因1、频频发生的“毁遗”事件显示,开发企业之所以敢于强势推进,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背后“撑腰”。而文保部门则“无可奈何”,导致监管成为摆设。 2、正是开发商仗着“红顶商人”的特殊性,才敢对如此重要的文物下手。 3、破坏历史文物、搞房地产开发,与争名人故里的发展思路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GDP焦虑的产物。 4、在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暴露的是城市经营理念上的房地产思维,以经营房地产的模式来经营城市。于是一切都可以为房地产的开发让路,哪怕是历史遗址,其结果或是被强拆,或是想方设法地添加进房地产因素,让地价增值。 5、野蛮施工对文物破坏显而易见,但如果文物部门拿钱就噤声,则无疑是文物保护的一种悲哀。 毁遗-典型案例“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从江苏镇江入围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一些地方近期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毁事件。泗县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这个“文化先进县”最近爆出一桩“丑闻”:为开发房地产,将文物保护单位释迦寺毁坏。释迦寺建于北宋年间,距今有900余年,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释迦命名的寺庙。据当地县志等记载,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曾在该寺住宿,并留下诗作,是泗县百姓引以为荣的历史人文古迹,早在1981年就被列为该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来到泗县释迦寺发现,古寺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建设的商品房。当地群众指着工地入口处一块被包裹起来的石碑,现在就剩下这块刻有释迦寺文保单位的石碑,其他物件都已拆除。 在工地旁的售楼处,销售人员介绍说,由于位置优越,中小学、广场、菜市场等配套完善,还在建设中的这一楼盘销售很好,售价达2700元/平方米,是当地高价楼盘之一,目前只剩下一种户型的房子可供选择。泗县许多百姓深感痛心和不满。早在2008年,得知县里将该文保单位卖掉搞房产开发时,他和一些老干部就积极奔走,县里不少群众也曾联名写信给有关部门,要求自己出钱修缮古寺,保住文物古迹,但当地领导置之不理,最终没能阻挡古寺被拆厄运。这种事情竟然发生在所谓文化先进县,简单是莫大的讽刺啊! 毁遗-各方点评1、如果在金钱和利益的名义下,“只要有钱,一切皆可”成了指导思想,文物破坏怎能不甚嚣尘上,肆无忌惮,这样的文物保护,只能让人哑然失笑,贻笑大方。 2、我们爱护文物建筑,不仅应该爱护个别的一殿、一堂、一塔,而且必须爱护它的周围整体和邻近的环境。我们不能坐视,也不能忍受一座或一组壮丽的建筑物遭受到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使它们委曲在不调和的周围里,受到不应有的宰割。 3、文物是历史文明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野蛮施工对文物破坏显而易见,但如果文物部门真如交通局负责人所说的那样,拿钱就噤声,则无疑是文物保护的一种悲哀。 4、国家文物局有关人士表示,当前一些地方在册文物的消失,主要是一些大型基础建设和大规模城乡建设项目增加所致。 毁遗-相关措施1、按照有关法规,当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出现冲突时,应该经济为文物保护让路,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甚至出现恶意破坏古文物的行为,为当前文物保护工作敲响警钟。一些地方对不断毁掉的文化古迹、历史建筑熟视无睹,其实质是某些官员扭曲的政绩观作怪,这与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严重背离。 2、文物古迹频频成为一些地方追求商业利益的牺牲品,还在于文保法规执行的苍白无力。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文物法对“毁坏古迹”行为有罚款和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但实际情况是,破坏行为大多涉及地方政府,很难追究下去。 唐代古城墙龙首关遗址 3、综观近些年的“毁遗”事件,对相关领导和开发商问责的寥寥无几。有关专家认为,正是有法不依,使一些地方官员有恃无恐。从某种程度上说,借助权力和资本“毁遗”,其危害比盗卖文物有过之而无不及。 4、“毁古求利”的破坏性开发频频发生,归根结底是对一些地方政府的问责不力。当务之急是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规,问责那些不负责任的地方领导。 5、对涉及文化保护的开发项目,应借鉴“环评审批”模式,必须报经上级文保部门审批。文物古迹是一个民族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越是经济高速发展,越要守住文化传承的血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