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鹘体蒙古字 |
释义 | 基本信息蒙古部发迹于斡难河之时,本来是没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维吾尔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 回鹘体蒙古字改良自回鹘文字的传统蒙古文字。13世纪至16世纪末期的蒙古字为回鹘体蒙古文。 蒙古部发迹于斡难之时,本来是没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鹘式蒙古文。 早期字早期的蒙古文字与回鹘文非常相像,正字法中的部分原则也直接来自回鹘文,故现在学术界也常称之为“回鹘式蒙文”。16-17世纪这种文字经过改革,形成近代蒙古文,即今天通行的传统蒙文(胡都木蒙文)前身。 传统蒙古文字传统蒙古文字使用蒙古文字母书写,属拼音文字类型,脱胎自粟特-回鹘字母系统,初创于成吉思汗时代。中国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文有29个字母,在回鹘文字母基础上创制,蒙古文字母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传统蒙文文献丰富。现存最早的回鹘体蒙古文,见于也松格碑(成吉思汗石碑)上。约刻于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