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族武术 |
释义 | 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崇尚武勇是回回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几百年来,这一特点已逐步演进成了回族的民族体育传统和人文精神之一,至今仍被许多地区的回族群众保持并继续发扬。自古以来,凡回族聚居的地方大都有尚武的习俗。如唐代以来,回族定居的西安,武术习俗未间断过,过去无论老幼,练武风尚很浓。南方回族也多好武和擅长武术,保持着回族的特色。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回族更是酷爱武术,世世代代相传。 查拳(起源 套路及风格特点 查拳的基本技法 十路弹腿顺序歌诀 代表人物) 近现代回族武术家代表人物(爱国武术家“大刀王五”王正谊 马凤图 “全能爱国武术家”——王子平 张文广 吴秀峰 张鸿玉 何金德 丁润华) 回族武术的历史渊源相传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勇武并精于剑术。《穆罕默德的宝剑》一书,在广大回族人民群众中早巳传播很广,并有不少模仿练习者。穆罕默德还曾经给勇士哈立德赐名“安拉之剑”。回族人由于严格遵守穆圣的言行,因此,回族群众认为练武功自卫是“逊乃提”,是圣行。 唐玄宗天宝14年,历史上暴发了“安史之乱”。在广平郡王做、名将郭子仪的拥戴下,唐肃宗在今宁夏灵武即位。次年,即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王朝向"大食"(今伊朗)借兵,联合反攻“安史之乱”的叛军。“大食”军队和唐军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乱”,“从凉鄯而收两京”。平息“安史之乱”后,在唐王朝天于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获准驻兵长安。今天,山东冠县的查拳就是源自大食国将领查元义(又名查密尔)的“身法势”。 在清朝,回族人民与各兄弟民族在一起,为建构和发展完善中华民族的体育体系作出了卓越贡献,而回族人民的贡献主要在武术、摔跤和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项目上。正因为如此,比之明代人广为传言的“回回识宝”来,清代人对回族的认识显得更深入了一层,有了一句乾隆众所周知的“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姓,每多将种。”的评价。这八个字出自乾隆之口,代表了当时满汉朝野人士的普遍看法,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共识。 回族好武的原因是还可以追溯到回族在形成时期的先民,其中有大量属于从军的中西亚人,元朝回族人被编入“探马赤军”,为适应战争的需要驻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经常练习骑马射箭,使枪弄棍。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部队中,就拥有一批骁勇善战的回族将领。 历史上兵荒马乱的时代很多,再加上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回族人民感到力单势薄,于是就养成了尚武、任侠、团结的习俗,并把练武作为抵抗各种压迫的重要手段,由此形成了回族人热爱武术运动的习俗。回族的武术种类很多,历史上曾经被称为“昆仑派”,是我国四大武术派别之一。 近代的回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家,军事家,比如:马本斋、白崇禧、马骏等等,也与回族尚武的精神息息相关。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回族群众研练武术的热潮一直保持并不断上升,正因为有一个宽广而坚实的群众基础,所以回族武术家群体的整体水平仍然呈上升趋势,这也表明了回族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执著和珍重。可惜“文革”时期,回族的摔跤、拳击等武术遭到禁锢,但是民间喜好者仍然坚持练习。 当代,习武是回族人振奋精神、强健体魄的重要方式。历史上一些只流传在族内技法丰富、风格独特的武术种类,也逐渐风靡拳坛,为各族人民所喜爱。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武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回族武术,同其他文化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武术内容丰富,门派繁多,包括各种拳术、器械、对练,既有中华武术的传统项目,也有富于独特风格的本民族项目。它们都是在吸收其他民族武术精华的基础上,将中华武术各门各派融会贯通,结合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实践和风俗习惯,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钻研和实践,逐步形成、丰富、完备和发展起来的。回族穆斯林武术现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它已从过去封建社会中卫族、卫教、卫身手段变成增强人民体质、增进民族团结的一项正常体育活动。群众性穆斯林武术活动的普遍开展,武林专家的著书立说,标志着回族穆斯林武术已经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水平。 回族武术概况回族武术的主要项目,有散打、长兵、短兵、拳术,包括对练、器械、拳术等几十种。所练项目既有中华武术的共同特色,也有与回族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的民族特色。 拳术回族喜练查拳、黑虎查拳、弹腿、华拳、洪拳、炮拳、八极拳、心意六合拳、回回十八肘、黄鹰架拳、六角式、廿四式、老架拳等。其中十路查拳、十趟弹腿、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式拳,均为回族独有的拳种,有所谓“回回拳”之称。 此外,如通臂劈摇拳、关东拳以及明末广为流传的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式拳等,创始人均为回族。这些拳术均为其劲力别致、技法丰富、风格独特而风靡拳坛,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回族的拳术史,大约可追溯到明中叶。回族武术由明中期萌芽,经明、清两代不断丰富,逐渐发展而成。 器械除习练刀、枪、剑、戟、棍、鞭、锤、钩、铲、斧等一般器械外,回族练的杆子鞭、索来拐、龙爪钩、五虎群羊棍、阿里剑、查刀、查枪等,在汉族武术中均少见,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杆子鞭,又称西域鞭,系一齐眉棍上缚一绳索,索端系一钢镖,镖重约750克。据武术家口传,这种杆子鞭和五虎群羊棍均与回族牧马放羊有关,系分别由牧马鞭索和放羊棍脱胎衍化而成。阿里剑,双尖双刃,尖处宽于把柄处,剑身两面俱刻有阿拉伯文字。据传此剑原名“祖勒飞卡尔”,是第四大哈里发阿里配用之兵器。龙爪钩,形似龙爪,系由回族屠户翻牛羊肉的钩子转化而成。 查拳起源查拳上可追溯到唐朝“安史之乱”,后由大食国(阿拉伯国家)将领查元义(又名查密尔)的“身法势”发展而来。查拳原来有四粑(拳)八势(式),清乾隆年间,查拳在山东冠县、任城逐渐流行。清初因为严禁汉人聚众习武,传统的汉人拳术如红拳、炮拳、弹腿及长拳遂传入回民区。至嘉靖后汉人武禁渐渐松懈,外教(汉)人也有学之。至光绪年间,查拳才开始闻名而流传,形成了冠县的张式、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三派。擅查拳而知名者,清有滑宗岐之滑拳,后有南宫孟六。 形意拳中五行拳(套路)里之炮拳,即下插捶。炮拳有劈压下砸截之功。 大东书局 吴志清先生于1928年出版了《六路查拳》一书。由马金镖、于振声校阅。江苏缪省飞亦于1933年出版了《六路查拳》教材一本,在自序中提到:马金镖授缪以六路短打。 套路及风格特点现在之查拳内容吸收了其他拳法,如心意拳,埋伏拳,连拳等洪、炮及长拳拳种。形成了集查、华、花、滑、炮、洪、腿(弹腿)、长拳及短打于一体。查拳的风格特点是:姿势舒展挺拔,发力迅猛,动静有致,刚柔兼备,节奏鲜明,步活灵活多变,结构严谨,功架整齐。无论往返进退,上下起伏,力求协调配合,整个套路表现出一种潇洒剽悍矫捷的形态,是长拳类型中较为系统的拳种。 查拳新编十路,头两路又分大小两路,合共大小十二路。包括有三路滑拳、三路炮拳、四路洪拳、两路腿拳。 一路(母子拳.正拳及副拳),(罗汉散手,现称岳氏散手),(连拳,现称岳氏连拳), 一路母拳,又称四平拳。类:老洪拳之母拳、罗汉拳之十八手(十八罗汉拳)、螳螂拳之十八叟。 二路(行手拳.正拳及.副拳), 三路(飞脚拳), 四路(升平拳), 五路(飞虎拳), 六路(埋伏拳), 七路(梅花拳),洪拳 八路(连环拳),洪拳 九路(龙摆尾拳), 十路(串通拳),通背拳,罗汉拳 查拳最初器械只有刀、枪、棍套路,并各有十路。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全貌,以后在不断与其它门派交流中逐渐补充进剑术套路。而钩、镋、撅、带乃是查拳门中拿手器械,称之为"四绝"。 查拳的徒手和器械对练包罗万象,比较流行的有四路查拳对练、板搭铐子对练、单刀进枪、扑刀进枪、大刀擒枪、双剑进枪、双勾进枪、大铲进枪、对扎中平大抢、对劈刀、对刺剑、镋进枪、双刀进枪、扑刀进大刀、棍进枪、空手夺刀…… 查拳的基本技法查拳重视腿法练习,内容丰富,如:低踢、平踢、低踩、斜踩、蹬腿、闯腿、扫腿、缠腿、双飞腿、旋风腿、鹞子脚等,都适当的分布在每一趟拳路中,错综而紧密的配合在必要的动作中。综合其腿法归结为十五个字,它们是:跺、弹、踢、踹、泼、扫、勾、挂、排、缠、点、撩、截、拐。 查拳的基本功套路,包括以腿法见长的"弹腿",以"仆步穿掌"为主要动作的"滑步抄"的以拳法为主的"捣捶"组成。这些基本套路均为十路,基本动作简单易学,左右对称,即可单练,又可串连对练。 弹腿是查拳的主要基本功,它以弹腿和其它腿法为主要内容,接回文二十八个字母排列组成的二十八个基本动作组合,叫二十八路弹腿。目前流行的是前十路,后十八路比较复杂,为了便于记忆,把它编成两套类似拳套的套路叫腿拳势,分为一趟腿拳势,二趟腿拳势。因此,世人常云"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 十路弹腿顺序歌诀头路顺步如担扁,二路十字似拉钻, 三路劈盍夜行犁,四路撑扎左右盘, 五路挑打钻封闭,六路仆搂是单坎, 七路双砍紧掩肘,八路?跺腿连环, 九路捧锁鸳鸯腿,十路箭弹势归原, 世人莫看势法单,多踢多练妙无边, 能测其中奥妙义,打开难关献绝技。 查拳中很多攻防动作,都归纳在踢、打、摔、拿之中。在运用时,还要灵活掌握"十字要决":即: 缩、小、绵、软、巧、挫、速、硬、脆、滑。 缩如张弓蓄巨力。发力如放矢; 绵而不断意力随,变化分虚实; 软能克刚随机变,借力出奇计; 巧生智力灵活用,巧技打拙迟; 挫则侧身跟步进,闪展腾挪击; 速如闪电莫迟疑,快打出不意; 硬如钢锥戳软泥,冲撞莫松弛; 脆如爆竹发寸力,克坚如摧壁; 滑能化消敌人力,乘虚再进击。 查拳的动作采用了五种动物形象的特点,即:龙,虎,蛇,鹤、猴。 龙:升降自如,能隐能现,蜿蜒缭绕,变化万千。 虎:勇猛善扑,伏坐纵跃,目光如电,不动自威。 蛇:无足善窜,见孔即入,折叠盘转,曲伸自然。 鹤:动中有静,动静互换,只身独立,耐久稳健。 猴:攀登跳跃,灵活轻便,机警性敏,窜蹦闪展。 代表人物沙亮 清雍正时的"飞腿"沙亮,军人。在《冠县志》中记载"沙亮,字智公,雍正五年武进土改侍卫,授巡捕营守备,历升陕西延绥镇标左营游击,乾隆十三年征大金川力战阵之……。" 杨鸿修 大枪杨鸿修也是清末一代查拳名师,他身材高大却非常灵活,名噪武林。他培养出了大批高足,如打败外国大力上的"神力王"王子平、"山东双马"马金镖和马永奎以及于振声、何振江、米广亭、马格甫等。 马金镖 1881年初出生,山东济南人,回族,终生教授拳术。少年爱武,曾拜洪拳名家白子敬和赛和洪门下,后又从杨洪修、张崇生、沙正涛等学习多元拳术。采集众长,而成一家。1928年杭州擂台赛时,初露头角。1947年其子马峻岭,门人宛长胜、张孝才等人在上海会同拳友沙家四兄弟成立群英武术社。订立查拳教材。 常振芳 著名武术家常振芳(1898-1979 ),山东冠县人,自幼酷爱武术,勤学不辍,青少年时就武艺超群,成为张氏查拳门下的佼佼者。1937年日寇侵入华北。"七七芦沟桥事变",亿万民众一致要求抗日,常老师目睹国难当头,义愤填膺,毅然投身从戎,加入了抗日大刀队(即冯玉祥部四十四旅武术队)并任队长,在房山区硫璃河一带的战斗中,杀得日冠魂丧胆破。 李付华 著名武术家李付华1生于970年2月, 回族,山东临沂人氏,自幼习武,精通黑虎查拳、南拳、月牙铲、风魔棍,散打、摔跤。自幼随鲁南地区著名武术家周朝增先生学习查拳,后又随鲁南地区著名武术家吴景川、丁其林先生学习少林拳、八卦掌。多次在省市以及全国武术比赛中夺得冠军,后又得到著名中国武术家周永福(武术九段)、于海(影视明星)等武术家的具体指导。多年从事武术教学。部分学生曾分别被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名校录取。 李付华先生现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临沂市罗庄区武术协会秘书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六段、天虹影视公司武打特技队主任;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华武术》、《武魂》、《少林与太极》等,其事迹分别被《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东方创业者》、《临沂市宗教志》、《临沂日报》、《郯城县志》等媒体报道。主要著述《鲁南黑虎查拳》 。2011年9月率众弟子参加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所表演项目比赛,所表演的《武动北狮》节目获得表演项目金奖,为山东代表团夺得了珍贵的、唯一的金奖,打破了山东代表团金奖零的突破。其子李思源获得全国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 黑虎查拳 黑虎查拳又称黑虎查(chà),是查瓣中最有实战性的一套拳法。以一百单八掌著称,是败中取胜的套路,被武林界誉为“查拳王”,是查拳师们的看家拳,轻易不外传,所以知道这套拳的人很少。 查拳上可追溯到唐朝“安史之乱”,后由大食国将领查元义(又名查密尔)的“身法势”发展而来。到清朝康熙年间已在黄河流域广为流传,经白作义、金广聚、郭登云、飞腿沙亮、张乾、张其维、杨鸿修、李恩聚及诸拳师们的传播,发展演变,其套路各地有所不同,动作也有差异。在山东就有冠县与任城(济宁)之分,济南与鲁南亦有不同。 黑虎查拳就是鲁南查拳的代表。是清末民初鲁南著名武术家萧羲之先生创编的。他采用少林虎拳的步法清晰、臂坚腰实、击打猛烈,结合查拳的特点及长拳中的手、眼、身、法、步、动、静、起、落、站、配合紧密、演练时布满全场等特点,逐步形成了有代表性的鲁南查拳——黑虎查。 动作结合特色在动作组合与衔接上,是大动作与小动作互鉴、高动作与低动作相间,开合起伏贯穿套路之中,使之整体连贯。显示出其舒展、圆滑、大方的气度,给人一种协调美的享受。工整是最大的特点,要求动作认真细致,不可潦草。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巩固以后再学新动作。演练则要循序渐进,按照动作的规格要求,一招一势去练。意识与方法要配合好,做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 动作明快,一清二白,毫不拖泥带水。动作以快领先,快如风雷巨变,猛虎下山。快能巧妙地与慢、顿、停、翻、闪、跌、仆结合一致,体现出动静与虚实对立统一,富有阴阳转换互为根的哲理。给人一种干净利落、潇洒的感受。劲从腰发,贯于腿臂,行于手足,自然流畅;挺胸收腹,拧腰顺肩,动作顺达,意随拳行,力随意发,无僵滞,不呆板,忌拙力,节奏明快。蹿腾跳跃轻巧、灵活,砸拳击响爆脆。拳谚曰:“起如鸽,落如猫;砸拳如爆竹,击响如巨雷。”演练布满全场,迂回、穿插、进退、虚实的步法,闪展、腾挪的身法,绚丽多姿的动作,全面展示它的个性风韵。 内外合一,神形兼备,是黑虎查拳风格另一特点,强调以气催力,神溢于形。攻防意识贯注在一招一势之中,内在的精、气、神溢于动作之外。 技击特点 技击特点是以快制胜,以快为先,讲究以快打慢,慢打迟,拳打人不知,出手如闪电,回手如烧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对方没有还手的机会。黑虎查拳很重视腿法与步法,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宁挨两拳,不挨一腿”之说。技击中以腿为主,拳为次。其手法中的冲、摆、劈、撩、顶、撞、靠与腿法的弹、扫、截、跺、摆、蹬、挂结合使用。手引脚踢,脚弹手击,上下合一,虚实连环,以腿取胜。劲力是技击之本,拳谚曰:“拳不打力,力不打功。”力量训练也很重要,所以有“练拳不练功,交手不堪击”之说。光练力气不练拳,又有“练力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 虎查拳摔法系快摔法,沾衣即跌。有大别子、倒口袋、古木盘根、臂靠摔、摇山摔、背胯、抹面摔等,都是贴身近战的良法。技击中的拿法、分筋、错骨、点穴、反关节这些都是黑虎查拳的绝技。综上所述,师祖萧羲之先生把黑虎查拳的技击方法总结为10个字:缩、小、软、巧、错、速、硬、脆、滑、绵。并遗留下技击歌诀: 远打近摔贴身靠,靠身贴打刁手缠。 快打慢来慢打迟,避实击虚顺手沾。 明拳暗腿手并用,连环短打腿取胜。 拿法、点穴、反关节,分筋、错骨能治命。 黑虎查拳共54式,加上过渡动作共计一百单八掌。师爷周朝增遗留下歌诀——黑虎查拳歌诀: 黑虎查拳羲之传 生根发芽在鲁南 猛虎下山托掌式 上步压掌头顶天 向左迈步左平拳 踏步劈掌看掌尖 背后洗脸丁子步 震脚推掌力向前 退步跨虎左反勾 斜手单鞭接右转 孤行五步退跨虎 左右踏步右登山 带腿弯弓射猛虎 双峰掌立震拳坛 风摆荷叶为败式 腾空穿掌刺哽嗓 步虚掌实向左摆 孤行跨虎呆要圆 左踏右踏右登山 带腿弯弓射猛虎 双带腾云架雾式 击膝右转左弓步 向右合步左反勾 左击右带侧冲拳 震脚提芦右栽拳 叶底藏桃左拳钻 鸽子腾空回头看 左提丁步下栽拳 登山左式双峰掌 风摆荷叶手脚忙 鱼跃龙门朝前穿 回马转头弓步拳 退步跨虎掌向上 提膝击掌不可挡 哪吒闹海运两掌 单掌推碑震四方 高虚双峰向左摆 孤行五步退跨虎 左右踏步右转身 带腿弯弓射猛虎 腾空跃起奔左方 鸽子翻身拳似枪 浪子踢球退跨虎 左右踏步右转忙 带腿右弓侧冲拳 飞天卧佛如泰山 震右提芦在拳栽 叶底偷桃右拳钻 黑虎掏心双推掌 鸽子翻身拳似枪 退步跨虎掌朝上 左右踏步右转忙 带腿弯弓射猛虎 猛虎回头再冲拳 浪子踢球接后按 顺水行舟拳似电 上步扰袖劈掌式 震右提芦左拳栽 击响飞脚退玉掌 上前一步目前方 弹腿 弹腿俗称“教门弹腿”,产生于明代,盛行于清代中后期,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的谚语。系以腿法、腿技、腿功为突出特点的回族武术门派,有六路、十路、十二路查拳弹腿之分,因其发腿迅疾、弹如弹丸射出,故有是名。近代有吴志青著成《教门弹腿图书》,对弹腿加以总结。 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尊“邋遢道人”为祖师。河北沧州孟村回族“神枪”武术家吴钟,雍正朝被誉为“八方八门拳术之初祖”,与当时武坛名流李章、康大力并称“武林三杰”,已有200 多年历史。八极拳不同流派,涌现出许多著名大师,名动武林。八极拳讲究动作简洁,劲力充实,发劲暴烈,以短制长,多用肘、肩、背的贴身进击取胜。八极拳流行于全国26 个省、市、自治区,拥有八极门人数万之众。1982 年起,日、美等国家八极拳学习考察团14 次访问孟村,可见影响之广泛。 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为明末清初武术家姬际可所创。清代回族“心意大侠”买壮图是精练、简化心意六合拳的杰出代表,开派授徒,遂在回族中盛行。是一种内、外、软、硬功兼备,实战效用极强的武术流派。因以力发于脚,撑于腿,冲于胯,拧于腰,送于肩,开于手,六劲相合而得名。其基本理论归为10 个字,即韧、钻、踩、扑、实、接、照、裹、束、决; 技法注重于手、肘、肩、胯、膝、脚及头部的习练与应用,直进直出,先声夺人,发劲如放箭,缩肩如弓翻,势简法精,结构严谨。主要流传于河南、河北、陕西、上海等地,清末回族“幽燕大侠”大刀王五(名正谊) 是其中佼佼者。 通臂劈挂拳通臂拳取意为“理(掌理) 象(拳象) 会通,体(演练) 用(技击) 俱备”,起源于河北沧州,为当地回族中流行拳种。民国初,沧州武术名家马凤图据八极、劈挂等加以总结与改进而成通臂劈挂拳,主要流行于西北地区。其特点为“大开大合,猛起猛落,辘轳反扯,如珠走盘”。演练时,甩膀抖腕,吞吐伸缩,拧腰切胯,冷弹柔进,气势雄伟。有18 字诀,即滚、勒、劈、挂、斩、卸、剪、采、掠、摈、伸、收、抹、探、弹、铡、擂、猛。马凤图一门习武,英才济济,其子“马氏四达”,对推广、普及以及研究传统武术功劳素著。西北又称马氏通臂劈挂拳为“马家拳”。 回回十八肘明末广为流传的回族武术种类,是短打拳术中的绝妙招法,被后人称为“艺中之萃”。清代以来的主要传人有白锁成、李子光、杨万禄、成奎。其技击特点是以肘和接近肘尖的臂作为进攻和防守的手段,有18 个单练套路,其手法、腿法、身法等均围绕肘击情势而变化。流传至今的肘法主要有压天肘、顶天肘、撤地肘、横肘、坐盘托天肘、连环肘、仆地肘、横天肘等;套路有横天肘十八式、前定心肘十八式、左胯肘二十四式、撩阴肘二十八式、回身肘十六式等18 种。 近现代回族武术家代表人物爱国武术家“大刀王五”王正谊(1844 - 1900) ,是清末名满天下的回族义侠,绰号“幽燕大侠”,河北人。精通各种拳术、器械,尤以双钩、大刀为绝。在京师开设“源顺镖局”,以护卫旅客为生,被称为“京师大侠”,与霍元甲齐名。王正谊一生慷慨仗义,以尚武、济贫、刀不染血、德容感化著称。他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被河北各地侠士举为领袖。光绪二十二年,在河南一带惩治贪官污吏,人皆称快。他与谭嗣同等革新派人物交厚,辅佐谭参加戊戌变法。建议谭东出居庸关,在东北建立根据地以为京师屏障。变法失败后欲劫狱救出赴难的谭嗣同遭拒绝,遂冒险收尸送于湖南浏阳安葬,义字之名轰传天下。光绪二十六年,亲率义和团战士攻打西什库教堂和东郊民巷使馆区,英勇抗击八国联军入侵,九月三日与徒弟山子、二喜等义和团首领被清军送交法国军司令部,于前门东河沿英勇就义。 马凤图(1888 —1973) ,祖籍南京,明、清时迁沧州,后移居兰州,为通臂劈挂拳的创始人。其父辈与大刀王五均师从“双刀”李凤岗门下。马凤图幼承家教,勤学苦练,与其弟马英图均成名甚早,尤精通臂、劈挂两门拳术。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倡武救国,在天津北洋法商学院就学期间,与志同道合者创办“中华武士会”,任副会长兼总教习。后游东北,与有“关东三侠”之称的程东阁、郝鸣九、胡奉三等人交结,互相切磋武艺,在拳术、枪法、刀法和棍法上多有收益,武功大进。积极参加辛亥革命,随冯玉祥部到宁夏、兰州,授武不辍;曾掩护过许多共产党员开展地下工作,支持谢觉哉组建“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创建张掖县国术馆、兰州“华斌体育学社”,创编“风磨棍法”。1949 年,应杨得志之邀,参加宁夏和平代表团(任副团长) ,为宁夏的和平解放出了力。一生文武并重,以德为本,撰写武理手稿200 余万字。其弟马英图,投学多门,以八极见长,也曾在冯玉祥部效力,参加创建“中央国术馆”,出任少林门长,为当时武林实力派代表人物,与其兄一起创立了通臂劈挂拳。 “全能爱国武术家”——王子平( 1881 —1973) ,人称“神力千斤王”,为近代武林中又一位回族英豪,河北沧州人。出身武术世家,祖父以“翻杠子”闻名,父亲号“粗胳膊王”。从小习武、刻苦勤奋,17岁即已遍习民间流行的各种拳术、器械,20 岁前后师从驰名南北的武术大师杨洪修阿訇,练得一身超群武功,尤精查拳、八极拳、弹腿、刀剑枪棍及摔跤、射箭,以力大著称。曾多次击败沙俄、日本、美国和德国大力士。1918 年,在北京万国比武大会上,击败号称“环球大力士”、“世界惟一大力士”的沙俄拳师康泰尔;1919 年在济南摔伤日本柔道大师宫本,拉倒美国拳师阿拉曼;1921 年赴美国万国竞武场与美国拳师沙利文比武,将沙利文吓退;又曾击败德国大力士柯芝麦等。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被时人誉为“全能爱国武术家”。1928 年,王子平应中央国术馆邀请,任该馆少林门门长,教授少林、查拳、弹腿、八极拳、劈挂拳。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等职。 张文广蜚声中外的回族武术家。从小习武,精通少林、八卦、太极、形意、长兵和短兵,以及猴拳、醉拳、螳螂拳,尤以查拳出名。在民国时期的一次全国性武术比赛中,获查拳、对打、梅花枪、锁扣枪冠军和男子总分第一名,从而作为特邀的中国武术表演队员,参加了1936 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的表演项目,获极大成功,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向世界人民展示了精湛的中国武术技艺。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体育学院任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武术运动员、教练员和研究人员。编撰有多种武术教材,著有武术专业方面的理论书籍。1960 年也曾随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并作了精彩的武术表演。 吴秀峰(1907 - 1976) ,河北孟村人,八极拳始祖吴钟七代嫡孙,该派六世掌门人,自幼习武,过目能练,18岁即设场教徒。后到江西苏区曾被聘为红军武术教师。1933年北游天津,制服国民党河北区党部书记沈加林等武林高手,名声大振。同时教授7个武场,从师学艺者数百人。创建起天津市南开国术馆。1938年被日军抓送东北当劳工,行至途中,击伤押送日军,使三四十人跳车脱逃。1946年曾为解放军运送军火,查出后,被吊打。新中国成立后,1956 年以花甲之年报名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连得七项第一及全能第二,贺龙元帅亲自为他颁奖并赠一面锦旗。他一生授徒3000 余人,能独立执掌八极门户者四五百人,为八极拳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张鸿玉河北青县人。20 世纪30 年代先后师从六合门拳师李洪彬与天津著名回族跤手王二爷,练成绝技,曾痛打欺侮国人的法国水兵、力惩为非作歹的脚行霸头,技压京、津两地跤场,威震曹士岳(曹锟之子) 公馆,击败摆擂逞威的沙俄大力士费拉耶夫,摔败日本天皇卫队总教官、号称“昭和十杰”中第一把交椅、风靡全日本的八段柔道名家牛岛辰熊。被誉为“一代神跤”。 何金德宁夏武术家,名震一方的何家棍第四代掌门。何家棍由第一代宗师何登魁1824年左右创立,其子何生洲、何盘兴在宁夏金积堡回民反清起义中以此棍法屡建战功,何家棍就此扬名,回族民谚从此有“何棍张枪,盖世无双”之说。 丁润华丁润华,回族,66岁,是清代著名武术家丁发祥的第十二代族孙,自十岁起,拜八极拳著名宗师、天津八极拳学术联合会高级顾问丁玉林为师,二十岁授徒,桃李满天下,曾在十六个国家发行的《今日中国》杂志刊登着本人的武术技能,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武术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现任 孟村县精武馆馆长、 河北省武术协会常务委员、 沧州市武协副主席、 孟村县武协主席、 国家六段、 一级裁判、 八极拳高级教练、 开门八极拳研究会高级顾问、 阴阳八极拳高级顾问、 渭南八极拳研习会名誉会长、 河北师大孟村分校校长、 国家二级武士,曾在2000年沈阳全国武术比赛中荣获单项冠军、2009年北京体育大学武术比赛分别荣获八极拳、六合枪一等奖,先后获得过11个一等奖。如今丁润华老前辈正在一如既往的发扬着八极精神,传播着八极文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