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回民小学
释义

营口市回民小学

回民小学,位于营口市西市区月光园小区20甲,创建于1992年,位于正裕月光园小区内,是市唯一的一所回族小学。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动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繁荣”,创建了该校;2003年,西市区政府投资百万元对回民小学进行了改扩建,新建了2208平方米的教学楼1栋,并实现了集中供暖,校舍总面积达到了3955平方米,彻底改善了办学基础条件。带着上级领导的嘱托,学校自身积极主动求发展,沿着“打造特色校园”的建设与发展目标,克服重重困难,回民小学狠打了一场“重建家园”的攻坚战。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回民小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变,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乒乓球教学独具魅力,师生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各级优秀课、优秀队会、优秀论文层出不穷。校舞蹈队的舞蹈《欢乐的银铃声》等在市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获得了多个奖项;2003年全民长跑,2004年田径精英选拔,获得第五,壮了学校声威。学校的办学成果多次受到市区领导的肯定,民族教育经验曾在市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

学校把课程改革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坚持立足课堂教学,以“科研兴校,科研导教,科研促教”为策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还以“培养全体教师为目标,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科研兴教、科研导教、科研促教”为策略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倡导做研究型教师,做学习型教师。为深化课堂教学,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学校开发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以“科研导航,榜样引路、特色牵动”的课改实施策略,立足课堂,不断强化课程管理和教学研究,营造出浓厚的课改实验氛围。

回族阿语课作为学校又一项特色教育教学活动深受市伊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回族群众的热烈欢迎。我们专门聘请了回族阿语专业教师上课,鼓励回族学生学习民族语言,同时也欢迎感兴趣的汉族学生参加,现在,很多师生都会说一些简单的阿语日常用语,增进了异域文化的交流和回汉两族的团结与沟通。经过不断探索,回民小学确定的办学育人思想是:“和谐发展、育人优长、形成文化”这十二个字。目前,学校正以求实的与时俱进精神、严谨的态度,最大限度开拓信息技术、民族教育、师资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发展空间,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管理、师资、科研、质量、环境”五个一流的民族学校。

上海市回民小学

黄浦区回民小学

回民小学,位于黄浦区文庙路81号,地处上海老城厢。1994年由原南市区回民第一小学与原南市区回民第二小学合并而成。

学校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历史,前身为私立敦化小学,1931年由中国回教协会干事马晋卿投资创建,沙善余担任义务校长、抗战爆发,学校迁至南阳桥,易名敦和小学。1940年收回原校舍恢复上课,称正明小学。抗战胜利后,恢复敦化原名。1956年改为公立,1959年更名为南市区回民一小校名。历任校长有沙善余、金耀祖、金幼云、扬子恒、吕慧娟、金敏、伍德贤。1987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小学教育先进单位,1990年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称号。南市区回民二小的前身为崇本小学, 1947年由回民谢克、金幼云开办,校址在小桃园清真寺内,1956年迁至天文庙路81号,更名蓬莱区回民小学,1959年更名为南市区回民二小。历任校长谢克、金幼云、石厚珍、张兰、答朝柱。

学校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少数民族学生,其中不乏优秀人才;如市民委副主任方宗伟;市高教局副局长、市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伍贻康;复旦大学科学技术院院长宗祥福;国家民委民族教育司司长哈炯磊,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达式常、张平;市民宗委研究室主任彭高成等。 多年来,我校一直受到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关心。得到区委统战部,市、区民委的指导,在民族教育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1998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区教育局不断增加了对学校的投入,学权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并相继建造了演播室、电脑室、美术室、民族陈列室等各类专用教室十间,保证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建造了《民族苑》,对全区中小学及社区开放,为学生了解民族知识和党的民族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族苑》的主要内容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异彩纷呈的民族习惯、各民族对祖国的贡献、民族工作在前进。

普陀区回民小学

上海市普陀区回民小学是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创建于一九三五年,至今已有七十年历史,原上海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马人斌,原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方宗伟曾任该校校长。

回民小学地处普陀区繁华商业街长寿路、西康路口。对面是绿树成荫、碧水环绕的长寿绿地,环境幽雅,建校以来先后有回、藏、维、蒙、满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学习。目前以回、满族为最多。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以管理为基础,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以教育科研兴校、教学质量立校为学风,努力办成一流学校。近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切入口,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初探》被列为市级德育课题,《让每个学生都能说》等三篇文章获得全国小语会论文二等奖,《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获区德育论文二等奖,多篇论文在区《探索者足迹》刊物上刊登。并以京剧艺术为美育抓手,以美辅德,以美育人。其中"司马光砸缸"获上海市首届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新拾玉镯"获全国新苗杯"二等奖","红灯记"、"匮中缘"等剧目在市、区历届美育节,艺术节中均获一、二等奖。学校的美育论文《普及京剧艺术的认识与实践》在全国第十二届美育研讨会上交流并获一等奖,《让国粹京剧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已列为区重点美育科研课题。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市小学教育先进单位,少先队银星大队、区文明单位、区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区小学生行为规范优秀学校……

如今,学校在团结、务实的校领导班子带领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信心百倍,正在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拓宽办学途径,以优秀的学习成绩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把普陀区回民小学办成市级水平的民族持色学校而奋斗。

杨浦区回民小学

杨浦区回民小学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系回民在清真寺开办的私立伊光第二小学,原址在惠民路。 199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迁址到沙岗路浣沙四村80号。现在区回民小学占地10.8亩;校舍建筑面积5020平方米,教学大楼设有电脑、语音、劳技、音乐、美术、实验室等10个专用教室,能容纳20个班级进行学习,学校拥有40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供学生开展室内体育活动,设有清真食堂为师生提供可口的清真饮食,学校还开办了寄宿制,可供100名学生住宿。

在市、区各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加强民族教育力度;形成德育工作特色。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形成了一个团结协作、严于律己的校领导班子和一支锐意进取、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市、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拥军模范集体,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区文明单位等十余项,学校男女排球队多次获市比赛冠亚军。

广州市回民小学

回民小学是广东省内唯一的回族子弟小学,创办于1929年,前身是清真小学,创办之始附设在怀圣寺的两廊。新中国成立后,校址经历三迁,于1996年定址于解放中路398号,新校舍建成并启用。2000年,区政府投入专款按伊斯兰民族建筑风格把校舍装饰一新,校园环境更加整洁优美。06年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07年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 学校现有用地面积4262.3平方米,建筑面积6296平方米,学校分两校区办学,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1000人,其中回族学生117人,其他少数民族学生5人,占学校学生总数16.7%。校级干部2人,专任教师45人。干部、教师学历达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6人,占97.87%,高级教师25人,占53.19%。干部、教师结构比较合理、素质全面、团结协作、努力进取,有南粤教坛新秀和越教新秀12人。学校以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为己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遵循“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办学思想,形成了“团结、爱国、诚朴、勤学”的良好校风。在“十五”期间,学校在“完善特色、发展个性、全面育人”的改革总目标下,确立了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教改科研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以基础设施为条件,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树立让每一位学生懂学习,会做人,求发展,成为“合格+特长”的人才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坚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新”、“活”、“实”、“全”的课堂教学特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