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回隆彝族乡 |
释义 | 回隆彝族乡位于石棉县域东南部,乡政府驻地回隆村原名洗马姑,位于竹马河与楠桠河交汇处,距县城7公里,乡界东与甘洛县、汉源县交界,北与永和乡、新棉镇为邻,西同擦罗乡、栗子坪乡接壤,幅员面积224.1平方公里。 地理交通:国道108线和石甘公路穿境而过。行政区域:辖回隆、凉桥、石龙、叶坪、联合、竹马6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民族成分:居住了彝、汉、藏、回四种民族。全乡地貌以中山区为主,海拔在1000至3937米之间。3000米以上山峰分布东南,竹马河与大洪沟由东南向西北纵贯全境。乡政府驻地海拔1030米,年均温14℃左右,年均日照1200小时,年均降水量约1200毫米。全乡已实现村村通汽车。通广播,通电力,通电话。 历史发展沿革:原为越西县安顺乡所辖河道七场之一。清同治二年,翼王石达开在此降清。1983年10月四川省政府批准建立回隆彝族乡。地理位置:回隆彝族乡位于石棉县域东南部,乡政府驻地回隆村原名洗马姑,位于竹马河与楠桠河交汇处,距县城7公里,乡界东与甘洛县、汉源县交界,北与永和乡、新棉镇为邻,西同擦罗乡、栗子坪乡接壤,幅员面积224.1平方公里。国道108线和石甘公路穿境而过。行政区域:辖回隆、凉桥、石龙、叶坪、联合、竹马6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民族成分:居住了彝、汉、藏、回四种民族。人口及分布:2004年未共有总户数1911户、总人口5670人,其中:彝族1532人、占总人口27%主要居住在竹马村和联合村草理玛组及中高山地区;汉族3746人、占总人口69.1%;藏族392人、占总人口6.9%,主要居住在联合村及驻乡机关单位;回族17人、占总人口0.3%,主要居住在驻乡机关单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人口33.9%。 自然物产资源自然地理及物产资源:全乡地貌以中山区为主,海拔在1000至3937米之间。3000米以上山峰分布东南,竹马河与大洪沟由东南向西北纵贯全境。乡政府驻地海拔1030米,年均温14℃左右,年均日照1200小时,年均降水量约1200毫米。现有耕地面积2163.59亩(其中:田771.5亩,地1392.09亩),农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为主,一年一熟。常年亩产300公斤左右,总产量最高年达2801吨。2004年年粮食播种面积4711亩,粮食总产量1266.4吨,其中:小麦215吨,油菜39.39吨,洋芋209吨,水稻276.6吨,玉米450吨。林地面积10286.2公顷。森林覆盖面积2773公顷,草山草坡9.48万亩。结合实施退耕还林的契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严格按照科学规划和技术要求,结合各村实际,突出一村一品的优质高效农业,全乡已累计完成11888.1亩的退耕还林任务,建成五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全乡农业已基本实现重粮食生产型向重经济作物发展型的转变目标,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2004年长毛兔存栏2530只,生猪出栏4583头,存栏3800头,羊出栏1229只,存栏7000只;蚕桑生产有新突破,产鲜茧6.38吨。 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21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9000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93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55万元、牧业产值499万元、林业和渔业产值33万元);工业总产值4.1亿元,实现利润900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380万元,招商引资1503万元,完成税收1057.5万元,本级财政收入达到18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63元、达到2811元。全年转移剩余劳动力741人,增加收入290万元。 截止2005年7月底,全乡共有私营企业51户,在职职工1602人(其中:少数民族职工675人),其中载能工业企业8户、在职职工1172人,电力企业电站15座、在职职工430人;电站15座总装机36020千瓦、拥有固定资产15077万元、年发电能力22360万千瓦时;载能工业8户、变压器容量44050千伏安、年生产能力52500吨、拥有固定资产14108万元。 社会事业全乡已实现村村通汽车。通广播,通电力,通电话。全乡有中学1所、在职职工17名、在校学生168人,中心校1所、村小3所、在职职工共42名、在校学生546人,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有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一所;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全乡党政干部32人,其中,彝族干部5人,藏族干部5人,乡长由彝族干部担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