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回家去问妈妈
释义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融情、融理于文的优美散文,作者在文中娓娓道来,侃侃而谈, 营造了极为深厚的情感氛围和哲理意蕴。作者情由事起,理在情中,能够读者的强烈的共鸣和震撼,并能给读者以启迪。阅读这篇文章可以体会到母亲精神的伟大之处和自己的缺失之处,并能够启发自己的反思,是一篇很值得品读的佳作。

原文

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在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

安西!多么遥远的地方!我在那里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感动。除了我,咱们家谁也没有到过那里!我得意地大叫。

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怀抱着你,走过安西。

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情,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嗦。

我说,我以为你是坐火车来的,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妈妈依旧淡淡地说,那时候哪有火车?从星星峡经柳园到兰州,我每天抱着你,天不亮就爬上装货卡车的大厢板,在戈壁滩上颠呀颠,半夜才到有人烟的地方。你脏得像个泥巴娃娃,几盆水也洗不出本色……

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

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一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因为世界上最困难的事莫过于认识自己。

我们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

那是妈妈的眼睛啊!

我们幼年的顽皮,我们成长的艰辛,我们与生俱来的弱点,我们异于常人的秉赋……我们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我们失败与成功每一次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

她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我们的人。我们何时长第一颗牙?我们何时说第一句话?我们何时跌倒了不再哭泣?我们何时骄傲地昂起了头颅?往事像长久不曾加洗的旧底片,虽然暗淡却清晰地存放在母亲的脑海中,期待着我们将它放大。

所有的妈妈都那么乐意向我们提起我们小时的事情,她们的眼睛在那一瞬露水般的年轻。我们是她们制造的精品,她们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描绘打磨我们的每一个过程。

我们厌烦了。我们觉得幼年的自己是一件半成品,更愿以光润明亮、色彩鲜艳、包装精美的成年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

于是我们不客气地对妈妈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别说了,好不好?!

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不再提起往事。有时候,她会像抛上岸的鱼,突然张开嘴,急速地扇动着气流……她想起了什么,但她终于什么也没有说,干燥地合上了嘴唇。我们熟悉了她的这种姿势,以为是一种默契。

为什么怕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是不愿承认我们曾经弱小?是不愿承载亲人过多的恩泽?我们在人海茫茫世事纷繁中无暇多想,总以为母亲会永远陪伴在身边,总以为将来会有某一天让她将一切讲完。

在一个猝不及防的刹那,冰冷的铁门在我们身后嗄然落下。温暖的目光折断了翅膀,掩埋在黑暗的那一边。

我们在悲痛中愕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

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离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

我们像一部手工制造的仪器,处处缠绕着历史的线路。母亲走了,那惟一的图纸丢了。从此我们不得不在暗夜中孤独地拆卸自己,焦灼地摸索着组合我们性格的规律。

当那个我们快乐时,她比我们更欢喜;我们忧郁时,她比我们更苦闷的人,头也不回地远去的时候,我们大梦初醒。

损失了的文物永不能复原,破坏了的古迹再不会重生。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当我们明白最晶莹的真诚就在我们身后时,猛回头,它已永远熄灭。"

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趁老树虬蚺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问她对你充满艰辛的诞育,问她独自经受的苦难。问清你幼小时的模样,问清她对你所有的期冀……你安安静静地偎依在她的身旁,听她像一个有经验的老农,介绍风霜雨雪中每一穗玉米的收成。

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给众人一个机会,让他全面搜集关于一个人一个时代的故事。

在春风和煦或是大雪纷飞的日子,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让我们一齐走向从前,寻找属于我们的童话。

作者介绍

毕淑敏,女,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1969年(17岁)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1980年(28岁)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39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35岁)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37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 《孝心无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

读后感

我从小就知道母爱是伟大的,知道母亲为我付出了许多心血。当我读了《回家去问妈妈》后,更是深深地感到母亲的伟大。毕淑敏老师的《回家去问妈妈》一文讲述了她无意间听到母亲说的一次经历,猛然发觉要珍惜现在,快与母亲多交流你不知道的点点感动。“母亲”,那是多么美好的称呼,它是爱的凝聚,更是鼓励我前进的力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千古名句,虽然是说教师,但它又何尝不是赞颂母爱?是啊,每个母亲都是这样。我的妈妈也要支撑起各种重负。在我小时候幼稚的眼睛里,妈妈总是无忧无虑,只须在办公室里坐坐就行了。长大了,我才知道妈妈要做那么多的事。回到家,要马不停蹄地做晚饭。当我吃完饭悠闲地回到房间做作业时,却没有顾到妈妈还在厨房洗碗。当我做完作业舒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却没有顾到妈妈还在卫生间洗衣服。当我临睡前喝着妈妈递过来的牛奶时,却没有顾到妈妈已经做完了所有家务……母亲,我直到过了年才知道你有多么的辛苦,是您让我如此快乐地成长。但愿您能相信,将来有一天,我会绽放的,也会为您带来快乐。

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朋友们,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2011年大连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20.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感悟答出两点即可)(4分)

21.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2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4.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问"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悟。(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答案:

20.(4分)事件: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2分)感悟:①我们极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却忽视、厌烦了母亲。②母亲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③趁母亲健在,抓紧时间和母亲沟通交流。(2分,答出两点即可)

21.(3分)曾经呵护我们的母亲已经落伍了(母亲只能在我们童年时给我们以呵护)(1分),不能再给我们新的启迪和支持(1分),这是我们对母亲的浅薄认识(这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价值的原因)(1分)。

22..(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绘精品(把"母亲"比喻成"老艺人'',把"我们"比喻成"精品'')(1分),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耐心培育(1分)。

23.(4分)本段起过渡作用(1分),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1分);紧扣 文题(1分),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1分)。

24.(7分)要求:能联想"问"(沟通、交流)的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有真情实感,表达流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