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回回馆译语
释义

回回馆译语

中国明代官办波斯语言教学遗留至今的代表性资料。

来源

明代官方从事波斯语文教育、翻译工作的是“四夷馆”和“会同馆”中之“回回馆”。其所编之波斯语教材,保存在《华夷译语》中的部分,称为《回回馆译语》。这种“译语”从19世纪末开始,通过不同渠道流出国外,目前世界各地许多大图书馆都有收藏。

版本

《回回馆译语》分为两种版本系统2即“永乐本”和“会同馆本”。“永乐本”系统中最好的本子包括“杂字”和“来文”两个部分。其中“杂字”即《回回馆杂字》。编成年代晚于“会同馆本”。北京图书馆藏本《回回馆译语》属于“永乐本”系统,但只包括“杂字”,无“来文”部分。“来文”包括明代哈密、吐鲁番、撒马尔罕、白勒黑(阿富汗巴里黑)、白思勒(今伊拉克巴士拉)、敌米石(今叙利亚大马士革)、天方国(今沙特阿拉伯)、小密思儿(今埃及)等中亚、西亚各地“使臣”入明“进贡”时所献的“贡表”26篇。其中一些贡表的语言生搬硬译、错误百出,并不是使臣出使时由其本国政府颁发的。可能进呈者本人不是官方使臣。进入汉地后找懂波斯语的汉人(或回回人)临时书写伪造,被汇入回回馆文档,存留至今。伪造撰写者具有某种波斯语方言背景,但波斯语程度不高,生造的痕迹明显。“会同馆本”《回回馆译语》只有“杂字”部分,没有“来文”部分。其“杂字”只有“正文”部分,没有“杂字补”。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进行“华夷译语”的调查中,发现了一种清袁氏贞节堂抄本的“译语”,书无序,封面题“译语”。这部《译语》第69~80页为“回回译语”。全书一般每页横分3栏,竖11行,每行包括译语3个词,共分为17门,收波斯语词汇673个,只有汉字音写和意译。其最后一页上有原抄者手书的一方八思巴字篆体“太尉之印”官印。此印铸于北元宣光元年(1370)。它就是“会同馆本”《回回馆译语》的祖本,其编成年代应在元朝。“会同馆本”内容虽少,但不是“永乐本”的删节本。这两种《回回馆译语》是分别相对独立编成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