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徽宗语
释义

简介

徽宗语,又称“襥语”“Yi a语”,俗称"瞎子语",是汉语的一种隐语,是运用反切发音等技巧对汉语的另一种使用和运用.

由来

“襥语”有“徽宗语”这个雅称,据说和徽宗有关。宋徽宗在政治上昏庸无能,在文学艺术方面却造诣颇高。,在他被金人囚禁期间,为防止与钦宗和随囚大臣的商谈被人窃听而专门研究出来的,这种交流方式是北宋徽钦二帝被囚金国后为寻机逃走做联络准备的.

流传

“襥语”流传开来,则是因为封建社会,民间艺人流浪各地,常受到欺负,他们就选择了“襥语”作为交流工具,逐渐成了“行话”。算命卜卦的盲人就选择了这种语言,盲人卜卦时,师傅也会将“徽宗语”传授给徒弟,便于同行间的机密不为外人所知。此语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小,外人根本听不懂。在解放前,由于感兴趣,除了盲人外,还有许多人会说这种语言.但是解放后,这种语言成灭绝的态势. “徽宗语”就是汉语反切法的分读,即把每个汉字分为两个汉字读。比如“我”字读作“歪、各”二字,取“歪”字的声母“w”,“各”字的韵母“e”(“徽宗语”的发音与现代汉语的发音不尽相同),拼在一起就可以读成“我”音,声调同韵母的声调,为上声。他举例说“我今天做了一大宗买卖”就可以说成:“歪各皆根贴甘最个列高也给代尬最更莫改莫盖”,意思就是当天为人算卦赚了一大笔钱。 “徽宗语”并非字字反切,有时是反切与汉语混合使用,一般是在保密的话中使用。

范围

在河南焦作博爱和南阳一带,有些回族村庄全村人都能熟练使用这种语言,但是由于分化原因,发音不尽相同。 在邢台地区尤其威县一带,据说8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一部分人都还能说这种语言.不过这些语言正在消逝。

消失原因

1.建国以来,各民族团结互助,相互猜忌心理减弱,相互融合,民族之间没有抵触情绪

2.由于这种语言不能书写和标注,传授是极不方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