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灰寨镇 |
释义 | 灰寨镇,位于广东省揭西县中部丘陵地带,有15个行政村的主要交通道路实现了水泥化,在生态城镇村创建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是揭西县著名侨乡和工业卫星镇。 乡镇简介灰寨镇地处广东省揭西县县境中部,西与揭西县大溪镇接壤,距县城21公里,面积53.6平方公里,人口41009人,旅外侨胞三万多人,是揭西县著名侨乡和工业卫星镇。 改革开放以来,灰寨镇大力发展以生产毛巾为主的家庭纺织业,着力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其上规模、创名牌、出效益,全镇家庭纺织户已发展到359家,装机2100台套,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年可创产值2.5亿元,是粤东地区重点生的毛巾的基地镇,此外,该镇的农用机械、红木家俬和各类农产品工业也保持较好的生产和发展态势。 农业方面,该镇的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多次被县评为粮食生产先进镇,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形成了龙眼、青榄、蔬菜、水产、家禽等一批“三高”农业生产基地。 该镇创办两个占地60亩的工业加工区,安装开通了三千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中继站,兴建了一座35万伏的变电站,特别是近年来,华侨建立了融资150万元的教育基金会,全镇16所中小学校全部实现校舍楼房化,1999年灰寨小学升格为“省一级学校”。如今的灰寨交通便利,楼房鳞次栉比,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灰寨必将变成一颗文明富庶的璀璨明珠。灰寨镇位于揭西县中部丘陵地带,东南与京溪园和塔头镇相连,西面与大溪镇相邻,南与金和镇、钱坑镇交界,北与南山镇接壤,距县城22公里,距揭阳市47公里。地理区域东起后洋岭完,西到龙湖田心,南达南洋陈太埔,北至向阳章洲坝,面积54.0433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9个自然村。2007年底,全镇有41928人,其中农业人口36390人,非农业人口5587 人,外来人口1300多人。旅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约三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香港等地。全镇以李、温、杨三大姓为主,有黄、洪等其他姓氏,其中李姓人口最多,温、杨等居次。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7.3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88亿元,农业总产值1.47亿元,全镇财政总收入0.739亿元。 班子换届2006年7月20日,本镇成立镇党委和人大换届选举工作领导机构,2006年8月6日,全镇34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101名中共灰寨镇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党代表。代表中,干部58人,占58 %;专业技术人员20人,占20%;先进模范21人,占21%;妇女14人,占14%;大中专以上学历53人,占52%;50岁以下的41人,占41%。8月8日,中国共产党灰寨镇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镇党委会成员11人,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委员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2006年9月13日,全镇33个选区依法选举产生了灰寨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66名,代表中,中共党员38人,占57%;妇女10人,占15%;中专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9人,占74%;归侨、侨眷5人,占7%。9月15日,召开灰寨镇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大会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大主席和副主席各1名、镇长1名,副镇长3名。 新农村建设本镇党政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规划好全镇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容村貌的整治和建设,重点抓好农村道路、环境卫生、医疗服务、农田灌溉、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至2007年底,全镇有15个行政村的主要交通道路实现了水泥化;12个行政村的村道安装了路灯,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2006年3月,灰寨镇新宫林村被确立为首批揭阳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后联村、老宫林村也先后被确立为揭西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在示范点的带动下,全镇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 近年来,全镇在生态城镇村创建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各主要交通干道两边都有绿化保护带。新宫林、老宫林、灰龙等村在村容村貌建设中科学规划,注重生态环保建设,先后修建和完善了公共排污管道、公园式休闲场所。2006、 2007年镇、村先后投入126万元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万多平米。改善了全镇的生活居住环境。 社会事业【“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村活动】 在第一、二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村活动中,县统战部、国税局、教育局、建设局、药监局、国土局、水产局、气象局等8个单位派出19人次,镇委、镇政府机关派出44人次到17个村(社区)开展驻村活动。据统计, “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村活动开展以来,县、镇两级驻村干部共为灰寨群众办好事实事68宗,帮助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9个,累计投入资金72万元。发展党员58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2004年以来,本镇农村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工作不断深化,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全镇三万多农业人口的参合率逐年提高。2006年底,全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40%,2007年参合率达到70%以上。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本镇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了基层综治网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防范控制工作。2004~2007年,镇域内共发生刑事案件43宗,侦破27宗,破案率62%;处置社会治安事件37起;司法受理民事纠纷62起,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机制作用,营造出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2006年度本镇被县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全镇工业有毛巾纺织、农机、家具、体育用品加工、纸品、糖果加工、腌制、维修摩托、汽车等行业,其中毛巾纺织除销售国内市场,还远销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市场。镇内有富江三联、龙达、礼兴达、佰泰等上规模毛巾纺织企业、来料加工型的台资企业国樱体育运动用品厂,灰寨农机厂、河伍家俬厂等企业在粤东也具有一定市场。农业方面除水稻外,还有甘薯、花生、甘蔗、甜玉米、青榄、黄红麻等作物。2007年,种植各种优质水果1.4万亩,淡水养殖3000多亩,生猪养殖2.4万头,珍禽45万只。 灰寨镇新兴野禽养殖场现养殖山鸡、鹧鸪、野鸭、丝光鸡、鸳鸯鸭、锦鸡、孔雀、白鹤、珍珠鸡、贵妇鸡、野兔等,年销售额达329万。为确保品种更加齐全,养殖场联络周边地区养殖户分散养殖,以达到可调剂性。 灰寨镇养殖业以牛、猪、鸡、鸭、兔为主,其中獭兔养殖为新兴养殖业。其中晋坪村新兴獭兔养殖厂始建于2007年初,为县级“双培双带”示范点,厂内消毒、饲料加工等设施齐全,经营模式为公司加农户的模式。 灰寨镇有较大的果园面积,其中晋坪村现有人口1851人,耕地面积1906亩,海拔164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发展苹果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所产苹果口感好,品质优良,颇受省内外客户欢迎。1987年曾荣获“国家农业部优质苹果奖”,一直销往河南、天水等地。全村现有果园面积260亩,2007年年产苹果550吨,产值66万元,纯收入52.8万元。 灰寨镇花卉种植企业奥凯牡丹种植有限公司是从事紫斑牡丹生产、开发与经营的专业公司,经过多年在西北干旱、寒冷环境下的选育、驯化,筛选出适合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寒冷、干旱条件下的紫斑牡丹耐寒耐旱品种近100个。在公司紫斑牡丹原产地建成的150亩繁育圃内,搜集和繁育抗旱抗寒紫斑牡丹品种约200个,芍药品种50个,经过干旱、寒冷驯化的中原牡丹品种50个, 包括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野生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在内的野生牡丹原种6个,引进日本和欧美牡丹品种数十多个。牡丹种苗已遍布菏泽、洛阳、北京、大庆、齐齐哈尔等地的专业牡丹观赏园和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口到英国、法国、荷兰、瑞典、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种苗,因品质高而受到一致好评。 灰寨镇建筑总公司是国家建筑安装三级资质企业,集十几年丰富的设计、加工、安装和管理经验体系,公司拥有专业的钢结构高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作强大后援,先进的加工和生产设备,销售成套彩钢房屋,加工和生产钢结构、C型钢,彩钢夹芯板、压型板、各种形式的门窗等,深得用户的依赖,公司宗旨:以信誉为合作基石,永创一流国际品质。 灰寨镇大力发展以生产毛巾为主的家庭纺织业,着力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其上规模、创名牌、出效益,全镇家庭纺织户已发展到359家,装机2100台套,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年可创产值2.5亿元,是粤东地区重点生的毛巾的基地镇,此外,该镇的农用机械、红木家俬和各类农产品工业也保持较好的生产和发展态势。 农业方面,该镇的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多次被县评为粮食生产先进镇,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形成了龙眼、青榄、蔬菜、水产、家禽等一批“三高”农业生产基地。 该镇创办两个占地60亩的工业加工区,安装开通了三千门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中继站,兴建了一座35万伏的变电站,华侨建立了融资150万元的教育基金会,全镇16所中小学校全部实现校舍楼房化,1999年灰寨小学升格为“省一级学校”。如今的灰寨交通便利,楼房鳞次栉比,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灰寨必将变成一颗文明富庶的璀璨明珠。 财税、社保2004年以来,财政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全镇财政收入942万元,工商税地方收入119万元,上级补助567万元。随着社保制度的完善和人们加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意识增强,灰寨镇参加社保体系的工商个体户逐年增多,社保覆盖面逐步扩大,2007年自然人参保685人,社保征收金额223万元。 商业和外经贸镇内有综合市场1个,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市场内从事个体服务的网点有307户,经营人数1014人,2007年集市贸易额0.9亿元。全镇外贸出口额1.2亿元,来料加工型台资企业国樱运动用品厂和镇内几家规模毛巾企业是全镇外贸出口的主要企业。 旅游资源灰寨镇月牙池灰寨镇在古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寺洼文化遗址和地下文物保护委员会,并倡议各界人士捐款、捐物达30多万元,重修了寺洼山门、月牙池、文物展厅等,同时还开通了文物保护举报电话,挖掘和收集了大批文物,其中数件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得到及时保护;成立了貂蝉文化研究会,对貂崖沟奇特秀丽的山水风光以及貂崖沟中貂蝉洞完好的遗存及周围与貂蝉相关的民间传说等进行了考证。临洮县西南灰寨镇镇潘家集村有一条山沟叫貂崖沟,传说是古代美女貂蝉隐居过的地方。在貂崖沟下方2里处,有一平台,地名叫庄稞洼,现有两户张姓人家居住,传说这里就是貂蝉的出生地。潘家集村距临洮县城30余里,东临洮河,西界康乐胭脂川,南望紫松山,北靠五朝山。貂崖沟属于东西走向的红道峪沟的支沟,其山路崎岖、艰深,要不是有熟人带路,一般人很难找到传说中的“貂蝉洞”、“貂蝉沐浴泉”等遗存。 貂崖沟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里面群峰叠嶂,山泉涓涓,自然环境幽雅。但因此前很少有人到此地造访,汽车行进了数里后,便无路可走。进到沟深处,前面的悬崖绝壁上豁然有一崖洞,据说这就是当地传说中有名的“貂蝉洞”。该洞坐北朝南,离地面山坡有20多米高。“貂蝉洞”洞深10丈有余,高约6尺,内有石炕、石桌等。当地群众说,此洞是过去貂蝉隐居的地方。洞下面有一泉水,传说是貂蝉沐浴的地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