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灰学 |
释义 | 灰学是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在博士生导师邓聚龙教授的灰色系统理论(属自然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哲学,是一门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兴学科。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灰色数学理论为武器,深入揭示社会自然现象中部分被人类认识和部分尚未被人类认识的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 一、关于灰学的定义与自然观((1)灰学的定义 (2)灰学的自然观 (3)对灰学自然观责疑的诠释) 二、关于灰学的八大原理((1)宇宙同原性原理 (2)宇宙同息性原理 (3)宇宙同构性原理 (4)非唯一性原理 (5)短点原理 (6)表现原理 (7)折点原理 (8)灰曲线原理) 什么是灰学?灰学是一门新的科学哲学,它提出了一个新的自然观、八条原理和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有同志说,为什么在不同的书籍杂志上对灰学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提法。其实,这是“生习为常,不足为怪”的。例如,什么是诗词?目前就有二、三十种提法。什么是文化?定义大概有近百种。“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实际上,这是定义“非唯一性”的表现,是不同认识“短点”或阶段,主客体双向性作用的结果。这种“多元化”的产生,事出有因,但我们也不能“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下面,我着重谈三点: 一、关于灰学的定义与自然观(1)灰学的定义,是在博士生导师邓聚龙教授的灰色系统理论(属自然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哲学。这恐怕是“若挈裘领”的提法,因为 ,它说出了灰学的源脉,又说出了灰学与灰色系统理论的不同性质。 钱学森教授认为 ,“灰色系统很有意义,值得注意,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见《灰色系统十年成果》1982-1992,全国第七次灰色系统学术讨论会展览) 钱学森教授还指出,“灰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美国就有MIT的Forrester,Denais Meadows,Peter Senge,还有Santa Fe Institute等。所以是一门大有前途的理论。祝您和您的同事们能不断多作贡献,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力!”(见钱学森1998年8月22日给孙万鹏的函) 可以认为,灰学在很有意义的“灰色系统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可谓“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至于能否成为“第三种科学”,还可以研究讨论与斟酌。应当说,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被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非药草即莠草”,“非美德即恶谋”,“非好人即坏人”的非此即彼中,第三种科学是没有存在余地的。 1998年我出版了《第三种科学》一书后,一批科学家投入了赞成票,一些科学家投入了反对票,另一些科学家弃了权。吕芳先生与海南出版社2003年4月翻译出版了[美]约翰·布罗克曼著的《第三种文化》一书,在引言:“正在浮现的第三种文化”中说,“第三种文化的成就不是对争论不休的主流保守阶层的边缘性争论,这些成就将影响这个星球上所有人的生活”,“第三种文化的出现引入了崭新的文化研讨模式,重新界定了美国重要的思想领域的卓越人物”。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斯蒂芬·杰·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强调:“第三种文化是个强有力的观念”。伦敦大学的史蒂夫·琼斯(Steve Jones)教授,也是第三种文化的积极支持者,他说,“评价第三种文化思想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问:过去是否曾经有过不止一种文化?这是个核心问题”。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持有34项美国专利的思考机器公司首席科学家W·丹尼尔·希利斯(W.Daniel Hillis),极为深刻的指出:“正在浮现的第三种文化的科学家代表不是典型的科学家,而是那些在某种程度上涉猎领域更广泛的人,他们现自己正在研究的问题并不符合本专业的课题结构”。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样,他“希冀莫奏旧时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他竟然把计算机的程序与生物进化“杂交”,结果像生儿育女一样,生出了一大批专利。 《第三种文化》一书中,介绍“横骑灿烂,纵骑精神”的第种三文化的著名学者还有:石溪纽约州立大学乔治·威廉斯教授;牛津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伦敦市外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布赖恩·古德温教授;声名卓著的阿姆赫斯特马萨诸塞大学的林恩·马古利斯教授;美国关于知识怎样在人脑中表达的重要思想先驱罗杰·单克教授;被誉为当今最好的哲学家,塔夫茨大学认知中心主任丹尼尔·丹尼特教授 ;才壮风云的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汉弗里;崇光泛彩的麻省理工学院大脑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史蒂文·平克;被誉为是除了爱因斯坦之外从事相对论研究的最重要的物理学家、牛津大学的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教授;剑桥国王学院皇家研究学会的马丁·里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阿兰·古思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李·斯英林教授;阿德莱德(Adelaide)大学自然哲学教授保罗·戴维斯;“全球500”荣誉称号获得者与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总统科学技术智囊团成员雷·盖尔曼荣誉教授;美国圣菲研究所斯图亚特·考夫曼教授;圣菲研究所人工生命组织成员中核心领袖克里斯多弗·朗顿,和该所兼职教授,预测投资公司创始人多恩·法默等。 令人震惊的是,以上这批“第三种文化”的科学家所提倡的思想与灰学思想竟然是高度的不谋而合。 说到这里,我先解释一下一位同志的提问,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理论冠以一个“灰”字?《光明日报》的编者按,写得简明易懂、深入浅出。“按国际惯例,控制论中,信息多少常以颜色深浅来表示。信息充足、确定(已知)的为白色,信息缺乏、不确定(未知)的为黑色,部分确定与部分不确定的为灰色。”(见《光明日报》,1997年12月22日头版头条) 那么,灰学具有怎样的性质呢?编者按说,(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的灰学,是一门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兴学科。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灰色数学理论为武器,深入揭示社会自然现象中部分被人类认识和部分尚未被人类认识的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这是一门引导人们全面准确地看待和处理社会生活各种问题的学问(同上)。我以为 ,“学问就是路”,与其拥有山大的黄金,不如学得豆大的学问,因为,不会毁灭的无价之宝,就是学问。 (2)灰学的自然观灰学提出了一种新的自然观。所谓自然观,它是指对整个自然界总得最根本的看法。灰学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信息部分确定部分不确定的即灰的。也就是说,蟠木根底,“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是灰的”,灰是绝对的,“灰就是自然界的最根本的现象”。 当然,在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下,灰也可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例如,“一国两制”,“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并存”;“新旧体制交替”,这种“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社会体制的灰现象;商品的价格,银行的利率、汇率在某一时期是确定的,从发展的长过程看是不确定的,这种“九层郁律以阶梯”的阶段论与变化论是经济领域的灰现象;一张钞票所代表的商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是货币流通的灰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这种“改辙登高冈”式的部分人先富的表现,是社会生活的灰现象;农业季节的确定与变化,农业技术规范的不同发展阶段,反映了农业生产因素的灰现象;在法治系统、军事系统中,诉讼双方,战争双方的情况及其变化,“溯本穷源以求其质”,也依然是一种灰现象¼¼凡此等等。 这种自然观的哲学基础,是认识的信息性,即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客体以信息的形式在大脑中引起反映而开始的。换言之,人们认知的根据是信息,而且,人们也只能通过信息去认知,与信息无关的实在,我们是不会知道的。这种自然观的数学基础是灰数学,即带信息的数学,它第一次量化研究了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过程。几十万年来,我们地球人已经把握了客观世界的部分已知或确定的信息,由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穷尽的,因此也永远存在部分未知或不确定的信息(不可知论) 。这就使最平凡的灰现象成了最伟大的自然界真理。 众所周知,为全球科学界所公认的《信息论》,创立在马克思1847年发表《哲学的贫困》整整一百年之后,倘若马克思、恩格斯先前就知道了《信息论》,相信对认识的信息性,也会举双手赞成的。2004年3月11日,江泽民、胡锦涛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就强调要“积极推进我军向信息化转型”。 现在,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比如,音乐给我们提供声频形象信息,绘画给我们提供光频形象信息,文学给我们提供符号形象信息,雕刻给我们提供空间形象信息,舞台、影视给我们提供综合型形象信息,等等。灰学自然观告诉我们,大家都不得不按灰的方式思维,按灰的信息决策,按灰的规律行动。我们要在传统的至理名言“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后面,再加上一句,“全息不全”。我们的科学探索的重要任务,是努力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增加信息的确定性。然而,在不断变化着的世界里,信息部分确定、部分不确定却是永恒的,只不过是两个部分的量的比重也不断在变化而已。信息的确定化、白化是目标,但只有里程碑,没有终点。 (3)对灰学自然观责疑的诠释一种新的自然观,究竟能否成立?对其进行“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挑剔,与无数次几乎被“证伪”的考验是必须的。因为,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的和经常的责疑。 灰学自然观自诞生以来,责难于君谓之恭,挑战不断。幸运的是“虽百日窜荆棘”,却在走向日益完善。现例举于后: 有人责疑说,水的沸点是100度,这是家喻户晓的真理,难道也能讲是部分确定、部分不确定,灰的?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只有在一个大气压,水的纯度一定,没有外场存在等条件下,水的沸点100度是确定的。离开了这个条件,水的沸点就不确定了。它也会长出“轴承颈,弹簧腰”的。从总体与根本上说,水的沸点是一种部分确定、部分不确定的灰现象。 有人责疑说,每个人都有确定的年龄,您总不能讲,年龄也是部分确定、部分不确定的吧? 每个人都有确定的年龄,这毋庸置疑的。但在年月日时分,最多在秒这一计时层次上讲,是能够确定的。但是,在秒以下,如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秒或更小的层次,就不确定了。麻省(MIT)的阿兰·古思(Alian Guth)教授就指出,“在量子理论中,任何事物在原则上都是无法精确测量的。”(见[美] 约翰·布罗克曼著:《第三种文化》第305页)。 目前,在研究宇宙年龄,就涉及到一毫秒以至于10^-35秒状况,只不过对人的年龄暂时还无此必要罢了。 有人责疑说,一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难道也是部分确定、部分不确定? 现在业已证明,在欧氏几何条件下,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是确定的,“忠贞不喻”的;在非欧几何条件下,就布满了不确定性的“云雾”,三角形内角之和是不确定的,即可能大于180度,也可能小于180度,它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有人责疑说,目前世界公认的宇宙“黑洞”,难道也要改称为“灰洞”? 是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早几年曾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黑洞不是完全黑的!当人们顾及物质的小尺度行为时,粒子和辐射可以从黑洞漏出来。黑洞正如同一个热体似地发射辐射”,“霍金辐射”的发现,已使“黑洞”之名,摇摇欲坠。 阿兰·古思教授,近年来还提出了“白洞”的概念。说,“我们发现,如果这个区域胀得足够快以产生一个新宇宙的活,它必须是从一个初始奇点开始的,这个奇点也被认为是白洞”。(同上,《第三种文化》83页)显然,它使原来“黑洞”的概念更加雪上加霜了。从本质说,所谓的“黑洞”就是“灰洞”。它呈现的是一种宇宙的灰现象。 最近,有人对文化艺术领域能否接受灰学自然观提出了责疑。 这里,我想将邓聚龙教授的一段话引给大家参考。他说,“同一个艺术形象,(注:确定)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领悟(注:不确定)。一首不朽的诗篇,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是引人入胜的,是回味无穷的,那它必定是用含蓄的语言,灰的语言创作的¼ 诗要灰,灰才有寓意,灰才有深度,灰才有回味,灰才有意境,灰才有深情,灰才能敲开人们的心扉,灰才有警世作用,灰才能使内涵深化,灰才能使外延开拓,灰才能映射反射。总之,灰深深地浸透在文化艺术中”。(见邓聚龙著:《多维灰色规划》第3页,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当然,这种责疑还可以“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不断进行下去,但是,只要我们尚不能宣布对世界的认识业已结束,那么,灰学的自然观就不会被“证伪”或推翻。因为,它表明世界尚未完全被白化,就仍然存在“灰度”与灰现象。 二、关于灰学的八大原理(1)宇宙同原性原理这个原理是说,“潜在”是宇宙万事万物的共同“本原”,一切“存在”皆出乎其中,又入乎其内。(见孙万鹏著:《表现学》,第20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这里所说的“本原”,可以把它理解为“种子”。比如说水稻,其稻种,固然是种子;其实,根茎叶花与每一个细胞存在,也都是种子。这些听起来似“天方夜谭”,现已被“细胞培养”、“花培枝术”等都可以“显化”为水稻植株的实践所证实。这里的“种子”,就是“潜在”的植株,它是根基叶花果与每一个细胞共同的本原。 实际上,整个宇宙也一样,在宇宙产生之前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宇宙,或宇宙的“种子”,通过暴胀(至少以万亿万亿的系数膨胀),演化为宇宙(见阿兰· 古思,《后花园中的宇宙》,“第三种文化”,第十六章) 值得一提的是,达尔文曾经有一个重要的洞见,即认为所有生物都与一个共同的祖先有关。丹尼尔·丹尼特教授甚至认为,“如果我能给古往今来最好的思想发个奖,我要把奖发给达尔文,而不是给牛顿、爱因斯坦或别的什么人”。(见[美]约翰 ·布罗克曼著,《第三种文化》第176页)这大概是因为,在达尔文之前,人们认为世界的秩序是仁慈的造物主上帝安排的,达尔文的伟大就在于他将解释的层次由上帝降为生物体为了生存、适应、进化而进行的斗争(牛顿仍把第一推动力归为上帝)。 然而,灰学宇宙同原性原理所揭示的“潜在”的显化,是属于组织的生长,而不同于达尔文所谓的进化,更不等于进步。这可是宇宙同原性原理“艳色重天下”之处。 (2)宇宙同息性原理这个原理是说,宇宙的一切“存在”的部分包含了整体的全部信息,整体也包含了部分的全部信息。从本原到宇宙之树,其中的任何部分是整体,任何整体是部分,因此,整个宇宙都是同息的。“同息”是“胸罗宇宙,思接千古”的。 比如说,部分包含了整体的信息。它就像一滴水包含了氢(H)与氧(O)的信息,也反映了世界上所有的水的信息一样。反之,整体也包含部分的信息。世界上所有的水都包含了每滴水的信息。 又比如,植物的种子与整个植物植株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种子包含了整个植株的信息,在条件具备时,种子可以长成植株;植株包含了种子的信息,条件具备时,可以结出种子。从种子和植株相互重演中,可以看到部分与整体相互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部信息。(见孙万鹏著,《表现学》,第14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潜在是全息无限的,显在是全息有限的,显在的同息性显示是有条件的。(同上,第316页) (3)宇宙同构性原理这个原理是说,宇宙的一切对应的存在,或者一切肯定自身与否定自身的两极关系,都具有矛盾的自我同一结构。 比如说,在存在世界中,物质与精神是矛盾自我同一结构;在事理世界中,前因与后果是矛盾的自我同一结构;在技术世界中,输入与输出是矛盾自我同一结构;在经济世界中,供应与需求是矛盾的自我同一结构;在管理世界中,领导与被领导是矛盾自我同一结构,凡此等等。 应该指出,宇宙同构性原理、同息性原理、同原性原理,是灰学原理中最难懂的部分。原因在于,这里的信息“翅膀”是插在数学之中的。它是在邓聚龙教授首创的灰数学公理中推导而来的。而灰数学不同于以实数集为基础的一般数学,实数集是确定的数,是灰数集的白化态;灰数学却是带信息的数学,它是以认识的信息性为前提,以认知的信息基(几何信息基、态势信息基、品质信息基、时间信息基、效用信息基、数量信息基等)为依据,既不同于康妥(Cantor)集为基础的离散数学,又不同于模糊(Fuzzy)数学,是一种新型的数学。(见邓聚龙著:《灰数学引论》,前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如果说,模糊数学是研究“排中律”破坏造成不确定性的;非线性数学、概率论数学是研究“因果律”破坏造成不确定性的;那么,灰数学却是以“信息不完全”来研究为什么会部分确定、部分不确定的。灰学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的东西,数学家认为“灰数学”不是“纯数学”,因为,它是带信息的。但它却正中灰学的下怀。 这里,我顺便提一下,灰数学有什么优势?我认为,很重要的是它首次量化研究了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过程。首先,我引用一下,1996年10月15日,时任中宣部出版局局长的高明光,在国务院第一招待所(国宜宾馆)召开的《孙万鹏灰学理论及文集》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他说,“我总认为,唯心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市场,这与唯物论没有把认识的机制说清楚有关,现在的认识机制是很难说清楚的,我也接触过学术上很有造诣的人,在认识上就是简单的几句话,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怎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这个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对认识机制的研究,对巩固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是很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认识理论是说了,但对认识机制并没有说得很清楚,我很高兴看到孙万鹏书中谈到很多认识机制上的问题”(见《孙万鹏灰学》报道与评议,第3—4页) 应当强调,人们只能通过信息去认知,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人们根据信息去认识客体,认识的结果(结论)也可以是信息,通过信息可以认识信息。宇宙同原性、同息性、同构性原理,就是通过信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结果。灰数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原始的看起来毫无规律的随机数据建立灰微分方程与预测模型。这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权威的T· C· Hsia教授认为是不可能的。灰理论把随机过程变为是在一定幅值范围,一定时区内变化的灰色量;同时通过类似农业上由“粒重”层次上升到“千粒重”层次的“信息生成”,使原来的不确定性转化为一定层次的确定性。于是,就冲破了T .C Hsia 教授设定的“禁区”。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为各单位、各部门、各系统的科学决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预测性”。灰理论只需要4个原始数据就可以建立预测模型(最近研究进展:把每个数据都看成是各种关联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样有一个数据即可),这对于目前常用的,以“大数规律”为基础的“概率论”需要很多数据(这就难住了许多建立不久,资料缺乏的单位),显然是一个突破。另外,“灰色控制器”,所以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它的事前的预测与控制。 (4)非唯一性原理非唯一性原理是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确定的纯事物”的灰学自然观的逻辑结果。它表明世界上的任何问题,从总体上说,都不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或者说,在整体上,真理不只一个。因此,在提炼新科学时方法、途径是非唯一的,开创新局面,解决新问题的对策是非唯一的,它是人们解放思想的深层依据。 比如说,同一种疾病,可用中医治疗,也可用西医处置;计时,可以顺计时,也可倒计时;沐浴,可以“热水沐浴”,也可以“冷水沐浴”;一个数学题,解是非唯一的;在它们之间的选择,不属于真理与谬误或是与非的问题。 又比如,发现作用在个体上的自然选择是达尔文的重要贡献。简单地说,如鱼与秧苗部分死了,部分活了下来,这就是所谓的自然选择。这里的个体属于物质领域,它们都有质量,电荷或毫米尺寸的长短。 根据灰学的非唯一性原理,有自然选择,还必然有非自然选择。自然选择作用在个体物质层次上,还必然有作用在非个体非物质层次上的。现在,这个原理的预测已被证实是正确的。乔治· 威廉斯教授等研究表明,有些特征不能用自然选择解释,如雪地上一头狐狸的足迹可以帮助狐狸找到鸡 ,这并不意味着狐狸为了适应在雪地上留下足迹才长出脚瓜。另外,他还发现,自然选择作用在非个体、非物质层次上,即基因上。而基因是“信息包”,不是物质。它没有质量、电荷或毫米尺寸的长短。描述信息的符号是比特、冗余量、失真度等(见乔治 ·威廉斯,“信息包”《第三种文化》,第9-21页) (5)短点原理这个原理是说,发展变化着的宇宙万事万物都可分为“短点”上的确定性部分与“非短点”上的不确定性部分,这两个部分有各自的世界图景与运用的规律。“短点”部分由一方克服一方的介入型规律所支配,“非短点”部分则由协调型规律把握着“方向盘”。 比如说,我国在解放前的战争年代,就属于“短点”时期,矛盾的双方属一方克服一方的介入型关系;解放后的经济建设时期属“非短点”时期,再用一方克服一方的介入型规律(如阶级斗争)就不对了。就应该改用协调型规律来指导,使社会、经济、政治等得以协调发展,使矛盾的双方得以“双赢”。这里的短点可由灰数学加以论证与计算确定,“双赢”的比例,不同条件下,谁应赢得更多,也可通过灰关联度优势分析加以确定。 又比如,对经济犯罪分子在作案或未伏法前,属于“短点”时期,与人民的关系属于一方克服一方的介入型关系;在伏法劳教、劳改时期,属于“非短点”时期,要用人道的协调型关系来处理,不可“无虐茕独”。 分析历史事件表明,无论是科技或社会学上的种种错误,大体上都是把短点规律用在非短点上,或把非短点规律用在短点上造成的。 (6)表现原理这个原理是说,地球人的世界,是人的行为表现的世界。人的行为表现既依赖于主体(我)的自我行为,又具有独立于主体(我)的生死而存在的性质。表现世界是主体能动性与客体独立性矛盾双向性的自我同一,它们的统一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它是各行各业、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反对纯主体论与纯客体论的有力武器。 比如说,这个原理揭示了人的目的行为表现,提出了人生天字第一号的人生观问题。(见孙万鹏著:《表现学》第十节“需求与目的行为表现”,第274——289页)应该说,对“人生目的”的无知,是人世间“无知之最”,“糊涂之冠”,揭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又比如,这个原理揭示了人的价值行为表现,提出了“水天焕彩”的价值观问题。(见同上,第一节“需求与价值行为表现”,第35——55页) 此外,表现原理还揭示了道德行为表现、教育行为表现、进步行为表现等许多举足轻重的问题。 (7)折点原理这个原理是对无原则折衷与中庸理论的进一步提升与量化、科学化。它把折衷与中庸理论下降为折点原理的特例。 大家知道,折衷主义,是把各种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观点无原则的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公元前1世纪,在西方哲学史上就出现过折衷主义的思潮。中庸在我国曾是儒家倡导的一种宇宙观,方法论和道德境界。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义;庸,有平常,常道等义。认为,中庸是君子的最高道德准则。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则把中庸和节制相联系,认为,万物皆有其中庸之道,如“10”这个数“5”居其中。(见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折衷主义,784页,中庸,第194——19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这种理论后来受到批判,现在又有重新兴起的苗头。难怪我国著名科学家董光璧说,“中国古代科学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第三种科学思想的一些特征,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科学可能有某种向中国古代归复的倾向?”(见著名科学家董光璧对《第三种科学》的评议) 折点原理认为,事物的螺旋式发展,使未来科学向古代归复的倾向是可以想见的。但是,归复的倾向不等于简单的重复。折点原理借助灰数学这一锐利的武器,通过矛盾双方对有关因子的灰关联度优势分析,计算关联度,确定“折点”。这个点,可能是“10”这个数的居中点5,也可能不是居中点3、7, 甚至还有小数点等等。 比如,交通事故肇事的双方,个别可能是责任不偏不倚、平分秋色,各打五十大板的;但更多的可能是责任三、七分,二、八分等等各有不同。 又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既不同意牛顿的机械论,又不同意玻尔的量子论,但并不是“10”这个数“5”居其中。因为,爱因斯坦对简单性、对称、确定性、完备性等的追求,表明他与经典力学的关联度更大。所以,通常把他称为经典科学最后一位,最伟大的科学家。 (8)灰曲线原理这个原理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遵循着曲线发展的根本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发生、生长、高峰、衰落,这样必经的自然轨迹。对都有发展的曲线是确定的,而曲线的实现形态是非唯一的,不确定的。 比如说,生物(包括人)有生命曲线,DNA有双螺旋曲线,蛋白质有螺旋曲线,运动员有生命曲线,商品有寿命曲线,事物有发展的螺旋曲线,物体有运动曲线,信息有要不得覆盖曲线,系统有涨落曲线,甚至诗词也有生命曲线等等。 事实上,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张弛,江河不曲水不流,成事的道路弯曲曲,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而灰曲线原理的意义在于,如何拉出新的生命曲线,如培养接班人、接班品种、接班商品等;对于老的生命曲线,如何延长峰期,通过修复机制、改革机制,构造超稳定结构等;这对于共和国长治久安,人民的事业经久不衰, 青春长在,显然都有重要意义。 三、一种新思维方式——全准思维方式一般认为 ,无论何种科学,通过都有语句、观点、规律或原理和思维方式四个层次。语句、观点不说,就科学规律或原理来讲,大概也不会少于成千上万个。然而,就大的思维方式而言,却似稀世珍宝,有时几百年、几千年,才能形成一个。 武汉灰色系统研究会与浙江省农学会灰色系统研讨会,1994年联合发了(94)1号文件,推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文件说,思维方式与人类的文明进步关联密切。古今中外,数千年来,人类重大的思维方式有二:其一是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其特点是追寻确定的、唯一的世界本原,回答世界普遍的本质问题等,属于白思维方式;其二是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它风靡于二十世纪末,现已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特点是提倡不确定性、多元论,属于黑思维方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国迅速崛起的灰思维方式(全准思维方式),揭示了世界的部分确定、部分不确定的本质特征,给了世界以新的内涵。 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强调形态的唯一确定性,即抽象思维——知性思维形态。它在人类认识的发展中占有“门熟之基”的地位。从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经过开普勒的运动三定律,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靠的就是知性思维。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论著,绝大多数也都只承认抽象思维——知性思维形态。 知性思维有三条基本规律: (1) 同一律。 就是关于同一思维对象的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确定不移。它是对宇宙万物所具有确定性的反映。否则,就要造成混乱,犯各种逻辑错误。 (2) 不矛盾律。 就是关于同一思维对象的两个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假。例如,“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和“有些天鹅不是白的”是两个具有矛盾关系判断,它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判断是假的。否则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3) 排中律。 就是关于同一思维对象的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真,必须肯定一个。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和“有些金属不是固体”是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二者不可能同时都是假的,其中必定有一个是真的。否则要犯错误“两不可”、“模糊不清”、“不置可否”等逻辑错误。 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强调思维形态的多元不确定性。知性思维的三条基本规律就被冲破了。例如,美国数学家查德(Lotfi Asker Zadeh)甚至认为,有些表达看似模糊,事实上更合理、正确。所谓“排中律”在他那里就被破坏了。他把二值逻辑转移到多值逻辑或无穷值逻辑上来。用“1”和“0”说明元素对集合“属于”和“不属于”关系;又用介于“1”和“0”之间的任何实数,来说明元素对集合隶属关系的不确定性。同时,还把“真”与“假”,变成真、很真、完全真、不很真、不真等,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然而,灰学的全准思维方式,顾名思义,就更加具有全面、 准确的特点。它把知性思维与非知性思维兼容起来,让其在“短点”的确定世界与“非短点”的不确定性世界分别起作用,犹似乔治·威廉斯教授,把自然选择与非自然选择运用到各自适用的领域一样。因为,在全准思维方式看来,任何基本规律的“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与此同时,全准思维方式引入了曲线性,使灰集有胚胎态、发育态、成熟态、寿终态。使形态具有白化态与非白化态的非唯一性。使“1”和“0”间实数集成为灰集的白化态。还建立了表现、灰和、灰差、灰覆盖 、灰因等新概念、新方法。同时,它的信息性、动态性、使它成为“有生命”、“可发展”、“可实证”的集,因而,能够将抽象与具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决策更科学。难怪邓聚龙教授认为,“这是人类思维方式的革命”,“不啻于是一颗文化原子弹”。(见孙万鹏著:《全准思维方式》,大众灰学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以上,就是灰学的一个新的自然观,八条原理和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简单介绍。 由于时间关系,灰学的应用就不能多说了。《光明日报》的编者按说,“目前,灰学理论研究已涉及到社会、经济、军事、国防、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防疫、环保、工业、交通、气象、农业、林业、渔业等领域”。(见《光明日报》1997年12月22日头版头条) 实际上,灰学不是科学的“黑夜”,灰学不是科学的“白天”,灰学是科学的“黎明”。夜景尚未消尽,曙光正在张开,灰学的应用必定有灿烂的明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