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凰 |
释义 | “凰”本作“皇”。“皇”指“大批人群跟随的王者”。在“皇”的外围加上“风”字框,表示“跟随鸟王的大批鸟群”。本义:跟随鸟王飞行的鸟群。 凰拼音huáng 解释“凰”一般不单用,总是和“凤”连用为“凤凰”。中国民间传说:凤雄凰雌。如:凤求凰(拓展一下,凤求凰是司马相如弹给卓文君的求爱曲)。这只是晚近历史时代的民间俗说。“凤凰”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一律写作“凤皇”,来源于“风(凤)姓皇者”一语的缩略。风(凤)姓皇者就是三皇五帝时代(2607 BC-2110 BC,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前半期(2607 BC-2338 BC)的中国最高统治者,也就是天皇、地皇、人皇、提挺、通姓、有巢、燧人、伏羲、蚩尤,共九位皇者,史称“九皇”。文献明文记载为风(凤)姓的帝王是燧人氏和伏羲氏父子俩。但按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原则,可以推论以上九皇全部为风(凤)姓。风(凤)姓是中国第一个姓氏,即“元姓”。《说文》“女生为姓”指的是帝王从全国各地的土著强力集团中广纳姬妃,和她们生了儿子后,这些儿子回到各自母族,担任部族首领,他们的姓氏根据各自母亲的身份确定,如伏羲娶少典氏的女子为妃,故神农姓姜,这是因为其母亲在帝廷中如羊一般温顺;黄帝姓姬,这是因为其母亲为美貌宫娥。但风(凤)姓不遵从这个得姓原则,因为在他们以前,中国没有过帝王。因此风(凤)姓得自于“盖天论”:“天地之气,合而生风(凤)”(即天气下降,地气蒸腾,二气相遇,化为大风(凤))。也即“以天为父,以地为母(父天母地)”的意思。因此,“凤皇”指风姓皇者,或风姓王者和他们的大群追随者。“凤凰”指鸟王和追随它的大群鸟儿。“凤求凰”可以理解为“鸟王求鸟群(跟随它)”。 《康熙字典》《子集下》《几字部》 ·凰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黄。《尔雅·释鸟》鶠凤,其雌皇。《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采色,高六尺许。《山海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见则天下大安。《韵会》雄曰凤,雌曰凰。古诗:凤兮凤兮求其凰。又《集韵》或作䳨。《晋书·武帝纪》起䳨仪殿于後。又通作皇。《书·益稷》凤皇来仪。《诗·小雅》凤皇鸣矣。考证:〔《尔雅·释鸟》鶠凤,其雌皇。《疏》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 谨照原书疏改注。 凰的简介凤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在古埃及神话中其形象为长尾巴的火烈鸟,周身是火。古埃及神话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磐”。 在中国古代,凤凰飞翔,是天下大吉的象征。 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区,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带来的雨水对我国农业收成具有决定性意义。“凤凰飞翔”就是“鸟王带领群鸟飞翔”,也就是“季节风有序地运行”的意思。没有鸟王带领飞翔,就意味着鸟群各自飞行,也就意味着吹乱头风。乱头风没有规律,对农业危害甚大。因此,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外形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说文》:“凤,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 说明: 1.“东方君子之国”就在今山东日照两城镇,为人皇和蚩尤的治所所在,也即文献所称的“堣夷”所在地,或《尧典》所谓的皇家天文官羲仲所居的“旸谷”所在地。 2.“翱翔四海之外”是说三皇时代中国领土范围很大,有所谓的“大九州”,即是说三皇的统治从中国大陆延伸到四海之外。这事儿不奇怪,因为三皇皇室就是良渚文化集团王室,属于古越族,而古越族是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航海民族。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是从吴越之地的江苏太仓港起航的。元朝进攻日本,其水军官兵全部是吴越男儿。《帝王世纪》:“神农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黄帝以来,德不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这段记载明白说明三皇统治的范围是大九州,五帝统治的范围是小九州。 3.“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是说良渚文化集团从人皇于2550 BC从浙江良渚古城迁都山东日照两城镇起,就开始沿着东西方向从最东边太阳升起之处“旸谷”出发,向西传播良渚文化(即“黑陶文化”),一直传播到甘肃青海地区。 4.“莫宿风穴”即指黄昏时刻凤凰回到风穴休息。“风穴”即“丹穴”。“丹穴”在南方。南方是百越族世代居住的地区,也就是三皇的老家。确切地说,三皇老家在太湖之滨的古杭州。三皇时代(2607 BC-2338 BC)的首都只有一个:1997年宣布发现的“良渚古城”。 5.凤凰外形:“鸡头”就是鸟头,鸟王的头。“蛇颈”说的是三皇之族本为蛇族,三皇皆为蛇身之人。汉画像石的伏羲像就是蛇身像。《说文》:“蛮:南蛮,蛇种。”又曰:“闽:东南越,蛇种。”《索隐》:“蛮者,闽也,南蛮之名。蛮亦称越。” 《山海经·图赞》说凤凰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huáng 凰 (1) ㄏㄨㄤˊ (2) 〔凤~〕见“ (3) 凤”。 (4) 郑码:QDNC,U:51F0,GBK:BBCB (5) 笔画数:11,部首:几,笔顺编号:35325111121 详细注解1、凤鸟形体甚高,约六尺至一丈。 2、凤鸟具有柔而细长的脖颈(蛇颈) 3、凤鸟背部隆起(“龟背者,隆也”) 4、凤鸟喙如鸡,颌如燕。 5、凤鸟羽毛上有花纹。 6、凤鸟尾毛分叉如鱼。 7、凤鸟以植物为食(竹根)。 8、凤鸟雌雄鸣叫不同声。(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凤鸟好结集为群,来则成百。 10、凤鸟不善飞行。 11、凤鸟穴居。(居“丹穴”、“风穴”) 12、凤鸟足脚甚高(体态如鹤),行走步态倨傲而善于舞蹈。(凤鸟别名“ ”,字从“ ”,徐锴注:“ ,行步舒迟也。”) 凤凰的考古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后来与"龙"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但它的产生却一直是个谜。近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白色陶罐上,戳印有我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距今有7800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为揭开凤凰"诞生"之谜提供了异常珍贵的实物资料,震惊了考古界。 在湖南发现中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并非偶然,湖南是我国稻作文化的故乡,而凤凰的诞生与远古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可以说,它原本就是稻作文化的产物。长沙大塘遗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凤凰图案,其凤鸟口中即衔着禾苗。 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在原始时代,中国南方稻作民族以"鸟"为图腾。这已为学界所共识。去年我在湘中发现一张明代万历四十四年的图卷,上面绘的裸体五猖、雷神,就是鸟首人身,手里还握着一只鸟。这种人鸟合一的形象即为典型的鸟图腾崇拜产物--这说明在390年前,鸟图腾崇拜观念在湖南民间还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雨桥上,还雕塑着鸟,这也可以看成是鸟图腾崇拜的文化遗存。 这种被原始人类视为图腾的鸟,古称"丹雀",又称"阳鸟"、"鸾鸟",与稻作文化起源关系密切。《拾遗记》卷一说:"(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谓"丹雀"、"阳鸟"、"鸾鸟",就是凤凰神鸟的原型。《广雅》云:"鸾鸟,凤皇属也。" 由于凤凰文化深深植根于稻作文化之中,"和"也就成了凤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所以,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与吉祥。 “凤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谐观念的产物。一方面,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雄为凤、雌为凰,表示阴阳调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多元和合体,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如《说文》就这样描绘凤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征:"凤之象也,鸿前麟后,鹳颡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啄,五色备举。"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如《山海经·南山经》说:“(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山海经·海内经》也说:“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在古代,凤凰还用来指有德之人。主张“和为贵”的大圣人孔子,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凤"的人。古代思想家老子曾以凤凰来比喻孔子,据《庄子》记载:“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为勇。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可以说,凤凰文化的和谐理念涵盖了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 凤凰形象的这种"和"的特性,在有关凤凰的成语中也被经常运用。湖湘远古稻作文化孕育出了中国民间如此完美的和谐文化象征物,这是湖湘文化的和谐魅力之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