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皇极门 |
释义 | 明代故宫皇极门皇极门是明代故宫皇极殿的正门,位于皇极殿广场南部,南面正对午门。皇极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奉天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皇极殿为太和殿,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改建极殿为保和殿,同时改皇极门为太和门。 清代故宫皇极门皇极门是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之正门,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皇极门前有东西狭长的小广场,其西侧为锡庆门,西出不远即景运门,东侧为敛禧门,东出即南北十三排,正南为皇极门前的琉璃影壁九龙壁。 皇极门北与宁寿门相对,过宁寿门为皇极殿,皇极殿后是宁寿宫,这种门殿交错的独特布局是清乾隆年间改建宁寿宫时形成的。宁寿宫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原为工字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将其前殿改建为皇极殿,原有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并在宁寿宫区最南端添建皇极门。 皇极门南向,为随墙琉璃门3座,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上。3座门洞皆为券顶,上覆门楼,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五踩单翘单昂斗拱,枋、椽、斗拱等构件皆为琉璃烧制。正中门楼略高,称正楼,两侧稍低,称次楼。主楼与次楼的夹空处用规格略小的琉璃仿木构件做成略低于次楼的门楼,称夹楼,黄琉璃瓦悬山顶,三踩单昂斗拱。两次楼的外侧同样镶砌两座小型门楼,称边楼,琉璃瓦顶内侧为悬山式,外侧为庑殿式。主楼、夹楼、次楼、边楼高低错落,气势恢宏。每座门楼两侧皆有黄琉璃垂莲柱,并向内挑出卷草纹斗拱雀替,故皇极门亦称“三间七楼垂花门式牌楼门”。 皇极门形制独特,制作精美,兼有门的形式与壁的特色,恰到好处地承转了南面九龙壁和北面宁寿门的建筑风格,堪称紫禁城内琉璃门之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