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芸 |
释义 | 黄芸(1916——1942),原名景隆,曾用名黄雨凝、黄景,笔名激流,梅城西区黄泥墩人。出身于店员工人家庭。父黄浩兴,是店员工人;舅父杨广存,是革命烈士,梅县早期的共产党员之一。黄芸从小受革命先辈思想熏陶,喜看进步书籍,12岁参加共产主义儿童团,13岁因家贫辍学,先在梅城当学徒,后随其父去印尼,在裁缝店当学徒。1934年回梅。次年秋,在梅城民众教育馆任肋理员,团结一批进步青年,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组织“海燕剧社“、”强民体育会“、”梅县民众歌咏团“等进步团体,为唤起民众,团结抗日,作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1937年2月,黄芸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同年6月,被梅县县政府拘留17天,出狱后,受党组织之命,在城东潮塘学校以教书职业为掩护,继续进行活动,积极动员青年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2月,任梅县中心县委宣传部长,与黎邦、王芝祥等在梅县各中小学师生、店员、职工中发展中共党员,组建中小学党支部、行业支部,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1938年,黄芸以梅县抗日游击根据地代表身份参加福建龙岩白沙干部训练学习,结束后仍回梅县中心县委任宣传部长,同年8年,到兴宁找李戈伦联系工作,途经径心时,被当地国民党乡警逮捕,解押兴宁监狱,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调大埔县委工作。1939年八九月间,任中共饶埔丰县委组织部长。12月任县委书记。1940年春,恢复中共大埔县委,任书记。1941年春,任埔南县委书记。五六月间改委员制为特派员制,调“南委”任联络员,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他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奔走于基层指导工作。是年12月13日,黄芸往埔南,从湖寮路过双坑口时,遇国民党政府军队,来不及绕道而不幸遭捕。次日,被押往大埔,途经湖寮,正逢圩日,他慷慨激昂地向群众高呼:“人民大众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投降派!最后胜利属于人民!”的口号。黄芸被捕后,中共地方组织多方进行营救,均未成功。在狱中,他受尽各种酷刑,但坚强不屈,始终未吐露党的机密。1942年1月21日晚就义于大埔茶阳狮子口,时年26岁。 黄芸,女,1981年4月生,籍贯广西南宁市,中共党员。本科湖南师大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博士,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和马列文论等。曾在《人文杂志》、《学术论坛》、《理论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理论的论域与知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