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州点子
释义

黄州点子是中国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黄州民间吹打音乐属《牌子锣鼓》,黄州人叫“地锣鼓”,外地人称“黄州点子”。

基本信息

文化遗产名称:黄州点子

所属地区: 湖北 · 十堰 · 竹山县

遗产编号:Ⅱ-7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日期:2007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竹山县

遗产级别: 市

基本概况

黄州点子,又称竹山牌子锣,是流传于竹山县城关镇及其周边乡村的一种民间吹打乐。它起源于黄州,因主要传承家族査家迁至竹山县山区,而在堵河流域保存下来。目前,牌子锣在黄州本地已濒临失传。现在流传于竹山的牌子锣,是明末清初黄州商人查德福 (第一代)迁入竹山时随其传入竹山的,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牌子锣融宫廷音乐的典雅大气、道教音乐的悠然超凡于一身,集民间弹拨乐、弦乐、木管乐、打击乐于一体。它旋律优美,演奏讲究。笙、箫、笛子、二胡、三弦、边鼓、小堂鼓、大堂鼓、牙板、大锣、大钹、钩锣、马锣奏其旋律,击其板眼,犹如悦耳动听的民间交响乐曲,深受民众喜爱。

黄州点子是黄州的一种演奏十分讲究的民间吹打乐,属“牌子锣鼓”,黄州人叫“地锣鼓”,外地人称“黄州点子”。 据考证,“黄州点子”在清朝末年由祖籍黄州人查德福首次传入竹山县,起源于湖北黄州,但在黄州已经失传,现仅存于竹山县。

历史溯源

黄州点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的黄州地域是按保、甲制划分的,每年的灯会,差不多每一个“甲”就有一条龙灯,有龙灯必有锣鼓班,在解放前,当时城区内就有七、八套锣鼓班,加上周边农村不下十五条龙灯,那么就有十几套锣鼓班。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灯会、闹元宵),黄州人舞起龙灯,吹打起黄州点子。黄州点子首先有“牌子”和“锣鼓经”,再就是吹鼓手。所谓“牌子”即是“词牌”,它有曲(谱)、有词(唱),它短小、灵活,就像一首首歌曲一样。“词”是古代带曲(谱)的,是能歌唱成供乐器演奏的。锣鼓经——由打击乐演奏,也叫“干打”,演奏的锣鼓经有“梅花提”、“锁槌”、“长槌”、“雁叠翅”等。

黄州点子的来源

关于“黄州点子”的来源,从前有三说。在竹山的黄州后裔义正辞严地说是“黄州点子”;而竹山土著不服气:在竹山的锣鼓点子怎么是黄州点子?应该是“黄竹点子”;如此说,黄州人后裔也不服气,据理力争。于是有人出面采取折中方式调停,以该点子晃走着敲打为根据,取名为“晃走点子”;近年以官方要申报女娲文化为非物资文化遗产找根据,新增一说,叫做“皇祖点子”。

来源第一说

第一说是以该锣鼓点子来竹山的第四代正宗传人——祖籍黄州英山县的查先明老人为主要代表,他的理由是,早在明代大迁徙之际,大批黄州人流落到竹山,逢年过节,思念故土,却难归乡井。于是便三五相聚,邀拢围坐,凑合牙板、边鼓、铙钹、土锣、钩锣、马锣和笙箫,敲击、吹奏出他们最熟悉的浓郁乡音,寄托着深深的怀念。该点子本来在故土就叫作“黄州点子”。竹山人能把该点子从头到尾敲奏完整,是得益于他的曾祖父查祖德落户竹山后亲手教练。

来源第二说

第二说“黄竹点子”的根据是,《竹山县志》(古版本)记载早在西魏时期因县北部深山多黄竹,而把县名叫做竹山;何况是在本地面敲打的点子,当然应该叫做“黄竹点子”。这两说各不服气。尤其是黄州后裔简直有点义愤填膺。于是便有了第三说。

来源第三说

第三说是因为该吹奏笙箫的锣鼓点子,参与了年节的玩龙灯、玩彩船的氛围的烘托,尾随龙、船之后轻打轻击,缓移脚步,随着几支横笛笙管的合奏,悠悠晃晃,晃晃走走,十分惬意、韵味十足。于是来了个公允的折衷,把“黄州点子”与“黄竹点子”合二为一,称为“晃走点子”一音谐而字易,妙极。似乎平

息了该点子名称的纷争。其实不然,承认和赞同该点子确实是来源于黄州的人还是占绝对多数。

来源第四说

第四说”皇祖点子“的理由是,三皇五帝之中的三皇之一的人皇——女娲,是在竹山抟土创造人类和炼石补天的,而且笙萧也是女娲发明的 ,所以应该叫作“皇祖点子”。

主要特点

2007年,竹山县文化馆向省里申报“黄州点子”非物资文化遗产成功。但其名称也并不是黄州点子了,而是叫做“黄州排子锣”。但竹山民间与群众文化部门仍然习惯叫做“黄州点子”。那么,黄州点子也好,黄州排子锣也好,湖北省音乐集成者、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张为民说,该点子在发源地黄州已经失传,却在竹山继承和发祥,值得庆贺;2006年,《楚天都市报》有宋姓记者发表的《黄州点子躲进竹山》的报道。这情况,和湖北黄梅戏在安徽成大器一样。

“黄州点子”(排子锣)不像—般锣鼓点子随便敲击,而是极为讲究:平素不敲不打,必俟重大节日或重大事件才露它一手;既讲究韵味醇正,也讲究“衬景”的华丽;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必有“鲢、鲶、鲭、鲫”(谐连年清吉)四鱼灯相伴,还有春牡、夏莲、秋菊、冬梅四大花篮为伍,显得那般雅致,那么斯文。

“黄州点子”不像一般民间锣鼓敲打得那么热烈与火爆,倒很有点象戏曲锣鼓中的“四不合”曲牌的敲击法,鼓板锣镲互相不牵涉,各响各的,但听起来却是一个整体。分散敲击,呈现散金碎玉之音,合拢则气势浑厚、深沉。

“黄州点子”不是谁都可以来两下子的,生手入伍,顿时束手无策。因它—要受牙板边鼓的限制,二要受笛、笙、箫旋律的约束。敲打得兴起时——比如,马锣可以抛向空中好几丈高——不仅是一种民间管乐、铜器的合奏,更是—种娴熟技艺在众目睽睽之下的精彩表演。

基本内容

黄州点子的基本内容是由10人左右组成的民间吹打乐班和吹打的古代“曲牌”,包括由打击乐演奏的干点子(锣鼓经)。

现已搜集的一本手抄的黄州民间音乐牌子锣鼓曲牌本、词和谱(工尺),吹打艺人称为“手抄本”,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里面有百余首曲牌。该“手抄本”是黄州赤壁社区的健在的吹打音乐爱好都舒宪涛老先生精心保留至今,舒老今年80岁,身体健康,记忆力相当强,酷爱民间音乐和戏曲,他能打能唱,是青砖湖陈氏班的传人。另外,黄州青砖湖社区有一位现年92岁的吹打老人陈开正老先生,是目前黄州青砖湖四代东班健在的一位年长的传人和见证人。

经典曲牌

黄州点子经典曲牌为:《老大》、《三羌》、《泣颜回》、《五马》、《二畈》、《朝阳歌》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