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治武 |
释义 | 黄治武: 湛江市政协委员 湛江市工商联常委 湛江市武术协会主席 湛江市霞山区政协常委 湛江市少林武术学校董事长 湛江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协会会长 湛江市一帅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公司董事长 很多人都知道湛江有一所少林武校,她从多年前的300人,发展到今天的2000人。她的领军人物是一个刚30岁的年青人——黄治武。象他的名字一样,他曾经在嵩山少林寺求学并留校当总教练,1992年,曾获得全国散打雷台赛65公斤级冠军。1996年,他创办了湛江少林武术学校。为了提高管理学校的水平,从此,他开始“治文”之路。1997年,他在武汉体育学院校长培训班学习。2001年,他参加北京大学EMBA工商管理课程学习。他的办学理念是:把学生培养成文武双全、德艺双馨的人才。 少年壮志当治武 一部电影《少林寺》使黄治武走上学武之路,5年的嵩山学艺,5年教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年磨一剑,使他领略了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并由此登上了全国冠军的宝座。 黄治武出身于廉江市的一个农场,他祖辈都是练武之人,父亲黄存钦是个老中医,在当地也是响当当的功夫头,黄氏家族的武功在当地甚至广西一带颇有名气。小治武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因为顽皮好动,小治武常和小伙伴们斗得鼻青脸肿,淳朴善良的父亲不敢把黄家祖传的黄家祖传的黄家拳教给他。 80年代初,电影《少林寺》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小治武更是情有独钟,整天缠着父亲要练武,父亲开始教他习武,这一练就不可收拾,1985年,小治武再也按捺不住去少林寺学武的冲动,在哥哥的陪同下,千里迢迢来到了河南嵩山少林寺。可是他在少林寺里苦求三天,没有一个师傅愿意收他为徒,理由很简单,外地人无人推荐,又是小孩子家……两兄弟噙着泪水走出少林寺。但泪水没有冲淡他对这片土地的崇拜和期望,更激励了他的韧劲。 一而再,再而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黄治武的诚心感动了少林寺武僧总教头:释德扬法师,得以拜释德扬法师为师,获赐法号为释行武,成为少林寺第三十二代武僧。他是在少林寺地区习武的第一个广东人。 系统化的武术教育与家里零散的练武有着天壤之别,要求也更严格了。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要跑四五公里的山路,接着进行训练。冬天,在零下10多度的寒风里也要苦练,脚、手、脸被冻肿得象个馒头,象刀割一样疼痛。有些同学受不了跑回去。而黄治武抱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斗志,持之以恒地承受着多重磨炼;虽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但无论刀、枪、棍的、剑都是全年级最优秀的。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和坚实的基本功,毕业后被聘为少林寺的武术教练。 1992年,嵩山少林寺沈阳分校请求派一位德才兼备、能教学又能比赛的人才去该校当教练。黄治武有幸被选上,20出头的他来到了“万里雪飘”的北国辽宁。在这里,他发扬了少林人吃苦精神,早上冒着呼啸的寒风和学生一起跑步、扎马步,苦练武功,在带好学生的同时,他个人在中国武坛峥露头角:1992年9月,他获得辽宁省武术长兵器亚冠,同年11月,在沈阳—俄罗斯散打对抗赛上,他夺得56公斤级第一名;12月,在广东汕尾举行的全国散打擂台赛上,他力压强手,夺得56公斤级的冠军。他所教的学生也开始在一些全国性的赛事上获得好的成绩。 以武服人以诚招生 一场表演下来,几位家长当场要求让孩子跟黄治武学艺;遭遇风灾时,就算再穷,黄治武都要省下钱,每天都要走七八公里给学生卖东西,保证营养供给。 1994年,黄治武揣着一颗赤诚的心回到了故乡,正酝酿着一个大胆的计划——办学,让中国武术这朵民族奇葩在南粤大地盛开。可是,广告登出去了,没有半点回音,东奔西走二个月,竟没有招到一个学生。他雄心勃勃的办学热情被泼了一盆冷水。 财源告馨、名册空白。怎么办?黄治武想: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想学的孩子大有人在,只是没人相信我罢了。”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当日,在廉江东升农场,黄治武和几位少林弟子耍出了十八般武艺:随着一声“嗨”的呼啸,重锤落时,一块大石条在头顶上开了花;“喀嚓”掌风过去,一根木桩被击断成两截;刀枪对打,舞得难见身影;这些只有在电影里才能见到的镜头,让围观的人叹为观止,一阵阵的惊讶专赞叹声过后,几位家长当场要求让孩子跟黄治武学艺。几个小家伙围着他喜爱的教练嚷着要学武……。一时间,黄治武在当地名声大作,邻县的“武林中人”也跑来跟他学武。学生很快收了100多人。 创业迈开了第一步,可更为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 1995年10月18日,黄治武办起了嵩山少林寺廉江分校,亲任校长,学生收费低,他借债办学;宿舍不够,他与几个教练及多个学生同住在一个大房间。1996年,在湛江市体委和市教委的支持下,辗转到湛江市三岭山,正式创办湛江少林武术学校。不到8个月,湛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强台风把学样夷为平地:房顶被掀翻,围墙被吹倒,水电供应中断,食品供应紧张。住在校门外的一位老大妈告诉记者:“那些日子,我每天都见他骑着自行车、有时走路上街去给学生买东西,每天他都要走七八公里。”黄治武告诉记者:“那是为了省钱,舍不得花钱坐车,自已艰苦一点,但一定要保证学生的营养供给!” 黄治武与学生在一起与天斗,黄治武苦乐俱全。这一年,他的学校在教学和训练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学生在湛江市全年度武术比赛中几乎包揽了所有项目的前三名,学生人数也发展到了300多人,25岁的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已的能力,令同行们刮目相看。 黄治武,用他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意志,擂响了粤西武苑沉寂已久的战鼓。 办学初成规模 1997年他进入了武汉体育学院校长培训班学习,已开始从一个“武者”,转向“文者”,2000年,黄治武也被授予“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 征棹不停,风帆又鼓!黄治武创业作风与他的武术招数一样:乘势而上! 1997年,他花65万元在山清水秀的湛江森林公园旁,租下了茂名管道公司4.6万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区与教学区,不算高档但十分开阔。从此,学校有了稳定的学习与练武的环境,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规化的轨道。学校环境变了,学生日益增多,又比原来翻了一番。黄治武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与管理上,从一个“武者”,转向“文者”——学校的管理者。 他说:“其实,做一个管理者比一个练武者更需要智慧与胆识。”为了提高自身素质。1997年他进入了武汉体育学院校长培训班学习。在这个全新的课题面前,他又使出了他本来的韧劲,听教授讲课 ,啃深奥的书本,向同学们学习。4年下来,他获得了人生的另一次飞跃——拿到了毕业证书。 学习使人进步。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黄治武工作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尊重人才,任人惟贤,制度规范,严格管理;在他的身上也在潜移默化:铮铮铁骨的外表多了几份儒雅,办学理念开始与世界同步,他开始引进CIS管理系统和ISO9000质量订证体系,因材施教,让学生100%满意; 实施自助餐制度,使学生在强悍中多一份文明、节俭与爱心。学校的学生人数也从几百人再跃到1500人,教学质量进入了质的飞跃。他的学生也开始冲向全国走向世界:从1997年到2003年间,学生在参加市、省、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了近200枚奖牌。1998年,学校应战加拿大国际武术邀请赛,夺得七枚金牌;学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夺得传统兵器第一名,同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先进武术馆校”,黄治武也被为湛江市社会办学先进个人;1999年,学校又一次参加全国少林武术比赛,夺得五项第一名,一项第二名,关胜同学还代表该校参加“亚洲表少年武术锦标赛”夺得南拳冠军。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联合授予黄治武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同时授予学校为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陈文亮同学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年武术锦标赛”上获南拳冠军;同年,该校在参加广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有十二名同学获奖,夺得两银三铜的好成绩。2002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十大武术名校。2003年春,学校邀出席香港国际首届武术邀请赛,夺得14枚金牌和3枚银牌、6枚铜牌。 起步与世界同步 2001年,他进入了北京大学就读EMBA经济管理课程,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新校园建设与管理向国际化靠拢。 功成了,名就了,黄治武站得更高了,他的世界更广阔了,他的事业也在进一步地扩大。 为了与世界同步,黄治武不断地充实自已。2001年,他进入了北京大学EMBA就读经济管理课程。与来自全国的学者、国企老总、民营总裁一起学习。他的眼光也更开阔了。今年初,原校址租期临近,他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利用附近16万平方米的山地,建起了一幢6层的教学楼,5幢学生宿舍和一幢教师宿舍,一个标准的田径场训练馆和饭堂。记者日前到该校新址看到,这里的起步确实与世界同步。园林式的校园,正在铺设的朔胶跑道。学校配备了可以供学生随时饮用的直饮水,正在安装的可视电视即将上网,让家长在远在万里之外的家里,也能看到自已的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一举一动。等待。 治武生胆,治文养识。黄治武,这个刚到30岁的年轻人,以过人的胆识,绘就了他而立之年的蓝图。而这一切,黄治武说,这仅仅是开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