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寨乡 |
释义 |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黄寨乡位于崇信县北部塬区,总面积96.7平方公里,耕地5.3万亩。辖11个行政村、56个合作社、2450户10887人。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于农、林、牧综合开发。 中文名:黄寨乡 拼音:huang zhai xiang 所在地: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 总面积:96.7平方公里 耕地:5.3万亩 行政村:11个 乡情概况黄寨乡位于崇信县西北部塬区,距县城14公里,辖11个村56个社2500户10723人。辖区东西长17.5公里,南北宽11.7公里,总土地面积9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2万亩,人均耕地4.9亩;其中:退耕还林24461亩,果园9850亩,全膜玉米9512亩,平均海拔在1310-1686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9.7℃,年降水量为450-550mm。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形地貌独特,素有“三塬九沟十八洼”之称,是崇信县省列扶贫乡之一。截至2010年底,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达到45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5%,达到3010元;乡企增加值年均增长15.8%,达到800万元;年输转劳动力稳定在2000人(次),创劳务收入1000万元左右。2008年抗震救灾中,被省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国家民政部给予嘉奖。 基础设施自2003年全县第一个新农村示范村黄寨村建成以来,先后投资2100多万元,建成了马寨、白新庄、张明洼、茜洼、水泉洼、北沟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甘庄、大麦沟2个旧村改造示范点,修建康居住宅2158户,完成“五改三建”示范户494户,配套实施了“三通一平”及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全乡新农村覆盖面和康居住宅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2%和86%。先后实施了黄茜、黄屈、黄白、张明洼等4条15.9公里通村道路铺油和甘庄、水泉洼等5村9条11.7公里通村公路延伸工程,累计投资780万元,公路通社34社,全乡公路通村率、通社率分别达到100%和60.7%。着力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实施了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全乡自来水通村率、入户率均达到了100%。能源沼气及卫生改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建成沼气1440眼,实施卫生改厕1150户;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黄土、张明洼、甘庄、水泉洼、大麦沟5村坡改梯田项目,整理土地3000亩;实施黄寨、茜洼、北沟、马寨4村旧庄基复垦项目,复垦面积5864亩,新增土地1040亩。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建成标准篮球场1个、农家书屋9个、村文化休闲广场6个、文化长廊1500米,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1925户。 农村经济全乡以农村经济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荞麦、糜子、油料等。近年来,乡上在稳定粮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草畜、林果两大支柱产业。截止目前,全乡退耕种植优质饲草2.57万亩,新修半坡式养续暖棚558座,牛、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21万头和0.8万口。全乡果园面积4100亩,生态林3.75万亩,退耕还林2.37万亩,草畜、林果两大收入分别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和22%。黄寨乡地毯加工业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全乡现有57家地毯加工厂,家庭加工户500多户。乡上在大力发展产业,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的同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现已建成新农村示范村3个,共建成小康住宅358户,其中黄寨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 特色产业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持续开发牛、果两项主导产业。以打造沿马寨至白新庄红牛养殖集聚带为目标,陆续建成了百兴、黄土、张寨、北沟等8个养殖小区;建办了白新庄等5个草畜专业村。全乡牛饲养量和出栏分别突破1.87和0.95万头。大力推行科学饲养,建成秸秆饲料加工示范点7处,年加工转化饲料2.2万吨;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新技术,累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21万亩,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强化果产业开发力度,在适宜栽植果园的大麦沟、张明洼等7村发展果园9850亩,培育了北沟、黄寨塬、张明洼3个标准化果园示范点。截止2010年底,全乡户均果园达到了4亩,人均0.9亩。挖掘提升传统产业——地毯加工,全乡地毯加工户累计达到750户,年加工地毯4.2万平方英尺,实现收入168万元。 产业开发草畜:全乡共种植优质紫花苜蓿2.57万亩,建成千亩以上大点 6个。筹资200多万元,建成集引种改良、示范养殖和销售为一体的龙头养殖企业“昌盛养猪场”和“百兴养殖园”。以点带面,全乡牛、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21万头和0.8万口。建成养畜专业村3个,修建半坡式养畜暖棚558座,发展10头以上养殖大户285户。建成马寨、黄寨两个牲畜交易市场。 林果:全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37万亩,生态林3.75万亩,新植果园1130亩,果园面积达到4100亩,草畜、林果两大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3%,分别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和22%。 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投入力度,先后新建、维修朗山、张明洼等小学6所,全乡消除了危房校舍,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全乡现有学校13所(中学1个,全日制小学8所,初级小学1所,私立幼儿园3所),在校(园)学生2333名。共有教职工92人,其中公办教师87人。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入学率96.7%,巩固率98.6%,毕业率100%,17周岁完成率98.2%,文盲率为零。初等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毕业率100%。 卫生事业全乡有卫生院1所,共有病床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人,其中医生4人,护士3人。配备有50mAx光机、心电图机、光电显微镜等医疗设备。乡村医疗卫生点10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1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全乡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100%,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发展战略实施两大战略:项目带动战略、新农村建设战略。 主攻三大产业:草畜产业、林果产业、劳务产业。 狠抓四项工作: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民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 落实五项保障措施: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二是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三是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四是创新机制,强化考核;五是严明纪律,落实责任。 奋斗目标农业增加值增长4.8%,达到325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5%,达到57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4%,达到187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严格控制在4.3‰以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