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釉陶鸱吻 |
释义 | 简介黄釉陶鸱吻是广州中山四路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挖掘的重大发现,于2008年在原儿童公园北面的考古现场出土。其高达一米、金光闪闪的建筑构件鸱吻(又称脊吻,即殿阁类建筑屋顶上的特有装饰物)。据初步考证,此物件是广东迄今考古出土文物中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鸱吻,它比我国最大、现存于山西大同华严寺的辽代鸱吻还要早100年。 黄釉陶鸱吻-细节这件有1000多年历史的黄釉陶鸱吻高达一米,宽约八十厘米,重达六七十斤,釉色均匀带有光泽,外形较为完整。鸱吻全身刻鱼鳞纹,背部刻羽翼,龙爪凤尾,身下刻云气纹,头部残缺。但仍可以判断它是一个瑞兽的建筑构件,并且延续了唐代鸱吻的敦实风格,线条流畅。 黄釉陶鸱吻-出土这件文物是在南汉国两座大型宫殿台基之间的废弃堆积中发现的,是南汉国宫殿使用的鸱吻。当时出土的兽件里面充满了泥土,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把其中的泥土清空,而且要四人合力才能把它抬起。连日来,考古人员对它进行泥土清理、拼接、复原等处理,整个鸱吻残件便日益清晰了。经过丈量,该文物高约一米,宽约八十厘米,重达六七十斤,釉色均匀带有光泽。此前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文物最大只有四五十厘米,这么大规模的出土文物还是第一次。 当时工作人员正在南越国宫署遗址规划出来的南汉国遗址进行常规的考古挖掘,挖到2米深的地方,在一堆废弃堆积中露出了黄色釉面的物件,再仔细深挖下去,竟出现一件庞大的兽件,规模宏大,工作人员当时就都判断这是一件重大考古发现。 黄釉陶鸱吻-价值这是目前广东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釉陶雕塑鸱吻,比陈氏书院(陈家祠)屋顶上的石湾釉陶鸱吻要早950年,比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山西华严寺大殿琉璃鸱吻还要早近100年,可以说,它是广东石湾釉陶雕塑鸱吻的鼻祖。” 广州的天气潮湿,一般陶制的文物难以保存,这么精美的大型鸱吻保存下来真是一个奇迹。根据测试,考古人员判断该鸱吻烤制的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工艺高超,经历火烧和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保持原有的风貌。考古人员分析,根据当时的工艺水平,这件文物应该是当时经过手工捏制然后放进窑里烧制而成。另外,参照故宫宫殿的用途设置,再结合鸱吻的规模和样式,极有可能是南汉王的寝宫或皇后的宫殿上的装饰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