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芽
释义

涵义

黄芽有两层涵义,其一指茶名,即黄芽茶;其二指养生术语。

茶名

1、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盛产于徽省霍山县盛产一种名茶,其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故被称为“霍山黄芽”。司马迁《史记》记述:“寿春之山(霍山曾隶属寿州,故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宋代开设霍山茶场,茶叶主要运销苏州、扬州、山西、山东、河南、东北等地。明朝万历年间,霍山县令王毗翁《黄芽焙茗诗》云:“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1915年,霍山黄芽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1999年,霍山黄芽再获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目前,霍山黄芽已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金叶黄芽”与黄山、黄梅戏并称为“安徽三黄”。霍山黄芽之所以出名,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内在本质。它的茶叶芳香物质及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十分丰富。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显示,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其中香叶醇含量高出一般名茶5倍之多。同时,霍山黄芽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虽不能“久服得仙”,但长饮霍山黄芽,确实有助于延年益寿,有益于身体健康。霍山黄芽的优秀品质缘于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霍山黄芽主产于该县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区。

霍山黄芽加工工艺复杂、工序繁琐,是国家为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结合家传秘方再次复制千年霍山黄芽,现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霍山黄芽传统工艺传承人。该公司所出“清茗”黄芽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荣誉。

2、蒙山黄芽

蒙山黄芽,以蒙山牌注册商标名世(注:蒙山黄芽,与古今名茶蒙顶黄芽为同一品种,因生产厂家注册商标不同,故茶名有“山”与“顶 ”之别),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顶山山区——四川省国营名山县茶厂。蒙山顶有五峰,最高为上清峰,海拔1440米。群峰竞秀,树木苍翠。产区土层深厚,ph值4.5~5.4;年均气温13℃左右;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云雾日全年长达220多天,形成了雨多、雾多、云多三大特点。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茶树生长繁茂,茶芽鲜嫩,持嫩性强。

历史

据史料记载,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李肇《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

霍山黄芽唐时为饼茶,唐"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

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清乾隆四十一本(6-2)《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即乌米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霍山黄芽曾一度失传。1971年以来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1972年4月27日至4月30日,县茶办室选派农业局茶厂、坝上茶站三位茶叶技干,在乌米尖同三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茶农共同炒制黄芽茶,共计14斤茶样,当即用白铁桶封装六斤上报国务院进行鉴评。翌年县土产公司又布点三处,正式生产黄芽,金字山为重点,数年来,由审评室老茶师负责技术辅导。其余两处为乌米尖和金竹坪。此后,经过大化坪区农技站、茶站的技术人员反复切搓,试验改进,黄芽茶采制技术有所提高,品质规格趋于固定。黄芽茶收购量1973年178公斤,1980年644公斤,1985年多渠道收购量猛增至3700公斤,每斤茶价8.50元。

霍山黄芽炒制工艺未见记载,据金鸡山、乌米尖做过数十年黄芽的老农口传,解放前曾为山东商人生产"米茶",采摘细嫩的一芽一叶,炒制技术与今相仿。

现今的霍山黄芽系散茶又称芽茶。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后二、三日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其炒制技术分为炒茶(杀青和做形)、初烘(摊放)、足火(摊放)和复火踩筒等过程。

七十年代以来,"霍山黄芽"每年都特贡中央国家机关为办公用茶。90年获商业部农副产品优质奖、93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养生术语

原系外丹家用指丹鼎内所生芽状物,视其为生机方萌之象,又其色黄,故名。内丹家借用,谓先天一炁萌生的象征。《悟真篇》:“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即指入静之中,先天真气渐生渐聚,如同方萌黄芽。又为“药物”的异名。

传说

“抱儿钟秀”黄芽贡茶的传说

公元641年,唐太宗之女24岁的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赞干布成亲,据《西藏日记》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大量物品中就有寿州茶叶和茶籽。

据唐翰林学士李肇所著的《唐国史补》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今安徽霍山),此邕湖者(今湖南岳阳)。”又据《唐国史补》记载,唐代贡茶有十余品目,霍山黄芽位列前六。

民国四年,《霍山县志》记载,公元1915年,霍山“抱儿钟秀”黄芽茶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金奖”。

是什么原因使霍山的茶叶远赴西域?又是谁制作的霍山黄芽在大唐盛世成为贡茶?“抱儿钟秀”黄芽茶又为何能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故事还得从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妹李翠莲说起。

话说大唐太宗皇帝登基之后,改元贞观。是时百姓安居,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后人称之为“贞观之治”。唐太宗的御妹玉真公主李翠莲出生在帝王之家,自幼淡泊名利,敬佛修善,经常出没于京城大小寺庙之中。虽贵为公主,但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在唐太宗为玄奘法师西域取经饯行的法会上,李翠莲巧遇一位霍山南岳庙的游方高僧。高僧见李翠莲面相慈悲,骨格清奇,便对李翠莲说道:“公主出身豪门,心怀慈悲,幼时即结佛缘,甚是难得,如能在东南方出家修行,他日必成正果。”李翠莲听了高僧一席话后,更坚定了她出家修行的决心。于是,在一个秋阳高照的日子,她悄然离开京城,千里迢迢地来到霍山,在霍山县令和南岳高僧的帮助下,到了挂龙尖上的一座庵庙削发为尼,当上了住持。

由于庵庙规模不大,年久失修,李翠莲决定对庵庙进行维修和扩建。这样,扩建后的庵庙有前殿、中殿、后殿,东、中、西厢房数十间房舍,四周围有院墙,分东、南、西、北四门,墙壁均用块石垒砌,风格独具,气势宏伟。由于庵庙建于挂龙尖一山之巅,这里松竹繁茂,怪石嶙峋,泉水淙淙,终日白云缭绕,李翠莲在庙宇建成之际,欣然挥毫写了“万里晴空红日近,一庵高踞白云深”的对联,贴在庙门两边的门框上,由于联语有“白云庵”三字,故此庙从此就叫白云庵了。

冬去春来,李翠莲在白云庵修行已有数年。她在京城时虽不食荤,却酷爱饮茶。小小年纪几乎饮遍了国内名茶。霍山是著名的黄芽茶之乡,每到春季,姑娘媳妇们纷纷上山采茶,男子汉们在家中忙于烘制黄芽茶。此时的霍山城乡真个是“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李翠莲在诵经弘法之余,也带领众尼随当地茶农一起采茶制茶,乐此不疲。李翠莲在采茶制茶之初,遍访当地茶农,虚心请教采茶制茶的经验。晚上,李翠莲在灯下细心研读陆羽《茶经》。几年后,李翠莲终于悟出茶叶制作的精髓,总结了一套完整的采茶制茶方法和加工工艺。她制作的茶叶有一种独特的清香之气,得到当地茶农的赞赏,经常向她讨教制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一天,一位农妇捧着一包自制的生茶,请李翠莲品尝指导。李翠莲品尝之后甚是惊讶。见此茶虽然制作粗糙,但茶质甚好。急问农妇此茶产于何处。农妇答道,此茶产于抱儿峰(今霍山太阳乡金竹坪附近)。李翠莲又问,何为抱儿峰,峰在何处。农妇答道,说起抱儿峰,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