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细亚
释义

黄细亚(1928—1949)女,新青团员,民盟盟员,湖南临澧人。

人物生平

黄细亚烈士(1928—1949)女,新青团员,民盟盟员,湖南临澧人。祖父黄运昌早卒,叔父为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其后,家道中落,父亲黄宏均为佃农,勤恳忠厚,母周玉贞,贤慧聪颖,识音律,精女红,且教子有方。故细亚自小吹箫弄弦,善做针线,加之聪明颖悟,开朗泼辣,深得一家珍爱。

相关事件

1942年,日本鬼子侵占湖南,一位乡绅子弟前来求婚,父母应允,与之订婚。细亚拒不同意,父母急,将她锁在家中以待婚期。她誓死不从,吞食了几盒红头火柴药面,幸抢救及时,未酿成悲剧。因抗婚逃离家乡,来到重庆,进入四川江津国立九中学习。她学习十分努力,并同朱德配等人发起和组织进步学生社团“五月诗学社”(简称“五月社”),开展读书活动、办墙报,宣传进步思想。

1946年8月,进入为收容全省的国立中学留川学生而新建的重庆市立二中,在该校新开寺分校继续学习。同年10月,同林志诚、乐安中等人恢复“五月社”的活动。他们的进步活动,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种种刁难和迫害,她也常常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和恐吓,但她仍坚持战斗,毫不退却。这期间,她阅读了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高尔基的《海燕》、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大量进步书刊,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本质,急切盼望建立新中国。

1946年底,北平(今北京市)发生美军强奸北大学生事件,她不顾国民党特务的威胁、破坏和阻挠,毅然带领部分学生参加重庆市的反美学生示威游行,并同林志诚等人连夜剪辑编排了一张名为《匕首》的剪报,抨击帝国主义的种种罪行,在师生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1947年初,该校的高一、二年级被迁到沙坪坝分校(今重庆市一中校址)。她到沙坪坝后,同“五月社”的成员一道,继续举行红五月文艺演出、办墙报等进步活动。“五月社”的活动得到了中共重庆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为“五月社”印刷出版了一本进步诗集《月亮偏西了》。这本诗集刚问世,便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强行查封该书。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迫害下,“五月社”被迫解散,但她同“五月社”的其他成员一道,又以“海燕学社”的名义继续公开活动。

1947年秋,她因身染肺结核,被迫回湖南家乡养病。不到半年,又因抗婚,再度离家,返回重庆市立二中。返校后,她积极团结帮助进步同学,开展罢课等进步活动。

1948年,加入由中共四川党组织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更加积极地为党工作。

1949年4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南京镇压学生的示威游行,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四一”惨案。重庆23所大中学校决定于同年4月10日举行“四一”烈士追悼会,她同朱振民等人积极组织进步同学参加追悼会。在中共党员任浩的指导下,他(她)们于次日组成了学生自治会的理事会和监事会,她当选为监事长。他(她)们从清算特务校长贪污学生伙食费入手,发动群众参加“反饥饿、争温饱;反迫害、争生存;反内战,争和平”的政治斗争,进一步声援南京学生的革命活动。这次清算活动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扩大了反蒋斗争的影响。不久,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9年5月20日,毕业考试前夕,国民党特务闯进学校逮捕她和朱振民、曾宪栋等人。她机智地从小龙坎分校(现重庆市一中汉渝路教工宿舍院)后院翻墙逃出,在同学乐安中家躲避。风声稍过,她便通过在国民党重庆市卫生局工作的姑父覃文魁的介绍,到《西南风》晚报当记者,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担负城区同沙磁区民盟组织的联络任务,还通过张伯仁在学校建立中国民主青年同盟组织。同年秋,她在报社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不久,即被敌人逮捕,关押在重庆大梁子新世界饭店。她经受住了敌人种种酷刑的考验,表现得十分坚强。她还以饱满的革命热情,鼓励难友们坚持战斗,迎接解放。1949年11月29日夜,被国民党反动派押至重庆松水坡杀害。

主要遗作

《论币制改革》、《故人》、《勤俭与人生》、《桃子》、《安定与建设》、《一个中学生的自白》和诗歌《一个微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