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尾大蚕蛾
释义

黄尾大蚕蛾属鳞翅目大蚕蛾科,体色黄偏绿。与绿尾大蚕蛾的许多习性相似,因此,常有人混淆。该昆虫不善飞行,行动迟缓,但是危害植物众多,为主要的农业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数量众多,保护级别:无危。

中文学名:黄尾大蚕蛾

拉丁学名:Actias heterogyna Mell

别称:黄尾天蚕蛾

二名法:Actias heterogyna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有颚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鳞翅目

科:大蚕蛾科

种:黄尾大蚕蛾

分布区域:国内: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生殖方式:卵生

体形特征

翅展80-100mm,体长38-40mm。身体黄色,头部褐色,触角暗长双栉形,腹部尾端有较长黄色绒毛;胸部肩板及前胸前缘呈紫红横带。前翅暗黄至明黄色,前缘紫红,间有白色鳞毛,内线黄褐色波浪形,不甚太明显。外线呈灰褐大波浪纹,中室端有椭圆眼斑,眼斑中间紫褐,外围黑色,内侧黑纹较外侧宽,上角的赤褐色纹与前缘脉相连,翅脉黄褐清楚可见,后缘色稍浅。后翅色、纹与前翅相似,后角外伸呈飘带状,长约30mm。外缘下半至后角有棕红色边缘,雄性飘带上有红色纹。与绿尾大蚕蛾十分相似。

生活习性

年生2代,以茧蛹附在树枝或地被物下越冬。翌年5月中旬羽化、交尾、产卵。卵期10余天。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7月中旬化蛹,蛹期10-15天。7月下旬-8月为一代成虫发生期。第2代幼虫8月中旬始发,为害至9月中下旬,陆续结茧化蛹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日落后开始活动,21-23时最活跃,虫体大而笨拙,但飞行力强。卵喜欢产在叶背或枝干上,有时雌蛾跌落树下,把卵产在土块或草上,常数粒或偶见数十粒产在一起,成堆或排开,每雌可产卵200-300粒。成虫寿命7-12天。初孵幼虫群集取食,2、3龄后分散,取食时先把1叶吃完再为害邻叶,残留叶柄,幼虫行动迟缓,食量大,每头幼虫可食100多片叶子。幼虫老熟后于枝上贴叶吐丝结茧化蛹。第2代幼虫老熟后下树,附在树干或其他植物上吐丝结茧化蛹越冬。

危害植物

为害药用植物山茱萸、丹皮、杜仲等。此外还为害果树、林木等。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及南方(如安徽、广东等),少数分布于西部(如四川、西藏等)。该昆虫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很常见。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秋后至发芽前清除落叶、杂草,并摘除树上虫茧,集中处理。

灯光防治

利用黑光灯诱蛾,并结合管理注意捕杀幼虫。

药剂防治

此虫不需单独防治,结合其他害虫,使用药剂兼治即可。

(图片地址:图1、图2、图3、图4、图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