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万顷 |
释义 | 黄万顷, 字景度,南宋同安县金柄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先后任雷州(今海康)、廉州(今合浦)、琼州(今海口)知州。为官40年,不置家产,两袖清风。他著有数百篇诗文,又收录古今诗话,编成《笔苑》5卷。 黄万顷,实有同名者二人。具体见考证。 宋福建进士黄万顷考《八闽通志》记南宋绍兴年间福建有三名进士名黄万顷,各种《广东通志》皆记宋廉州、雷州、琼州知州中均有黄万顷。然而,南宋福建究竟有几个进士黄顷?三州知州,是否为同一人?本文拟作一考证[①]。 一 《八闽通志》之《选举志》共有三处记载进士“黄万顷”:一是卷四十九“建宁府”记:绍兴八年黄公度榜,黄万顷[②];二是卷五十“泉州府”记:绍兴二十七年王十朋榜,黄万顷[③];三是卷五十“泉州府”记:绍兴三十二年上舍释褐,黄万顷(下注:同安人,见《人物志》)[④]。那么,南宋绍兴年间,福建究竟有几个进士黄万顷? 绍兴八年进士黄万顷可以确认。除《八闽通志》外,景泰《寰宇通志》记黄万顷为瓯宁人,绍兴八年黄公度榜进士[⑤]。万历《闽书》卷九十四“建宁府瓯宁县宋科第”记,“绍兴八年戊午:黄箎、黄元量、黄万顷……”[⑥]。康熙《福建通志》卷三十五《选举(二)》:绍兴八年黄公度榜,瓯宁县黄万顷[⑦]。康熙《瓯宁县志》:绍兴戊午八年:黄箎、黄元量、黄万顷……以上黄公度榜[⑧]。然而,范成大《吴郡记》卷二八“进士题名”亦记平江府有绍兴八年进士黄万顷[⑨],则此人未知是平江人,还是建宁人?或是祖籍与迁徙地均记此人,俟考。 《八闽通志》所记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绍兴三十二年孝宗登极恩赐上舍释褐的两个黄万顷,应是因年份相近,籍贯同为泉州而重出。查福建省志及相关府县志的记载,则可证明: 1.《八闽通志》记载前后矛盾。卷五十在绍兴三十二年之舍释褐黄万顷下注“同安人,见《人物志》”,《人物志》记其“绍兴末第进士”[⑩]。《八闽通志》记绍兴三十二年上舍释褐,黄万顷前一人曾植在《人物志》中记:字子直,晋江人,太学上舍生,用孝宗登极恩释褐[11]。黄万顷如是上舍释褐,所记应同曾植。 2.《寰宇通志》未记黄万顷上舍释褐。该书卷四六泉州府科甲记黄万顷为晋江人,绍兴二十七年王二鹏榜进士;卷四八建宁府科甲记黄万顷为瓯宁人,绍兴八年黄公度榜进士[12]。该书未记黄万顷上舍释褐。 3.万历《闽书》已正弘治《八闽通志》之误。《闽书》卷九十“泉州府同安县宋科第”记:“绍兴二十七年丁丑,黄万顷”;“绍兴三十二年壬午上舍释褐,曾植(珢子)”,没记黄万顷[13]。《闽书》作者何乔远已知弘治《八闽通志》所记有误。 4.康熙《福建通志》未记黄万顷为上舍释褐,所据应为《泉州府志》。康熙《福建通志》卷三十五《选举(二)》共记两个进士“黄万顷”:一是绍兴八年黄公度榜,瓯宁县黄万顷[14];二是绍兴二十七年王十朋榜,晋江县黄万顷[15],未载黄万顷为上舍释褐。其《人物志》录“同安人,绍兴进士”,没记为上舍释褐。乾隆《泉州府志》卷三三亦未记绍兴三十二年上舍释褐;卷五四《人物志》“黄万顷”条注:据旧《志》,参《同安志》[16]。泉州府旧《志》所记如此,则修康熙《福建通志》时,所据之《泉州府志》亦应如此。 可见,《八闽通志》所记“绍兴三十二年壬午上舍释褐之黄万顷”应系与“绍兴二十七年进士黄万顷”。《八闽通志》记进士重出现象还有一例,卷五十:咸淳四年陈文龙榜,林沆(晋江人);其下咸淳七年张镇孙榜注:《寰宇通志》记有林沆,盖即(咸淳)四年进士而重出也[17]。 (三)绍兴二十七年进士黄万顷系同安人,非晋江人。也参看各种方志记载: 1.《闽书》已正《八闽通志》之误。弘治《八闽通志》记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杨梦龄、黄万顷等十二人“俱晋江人”[18]。万历《闽书》卷八十一“泉州府晋江县宋科第”,“绍兴二十七年丁丑”记杨梦龄等十一人,没记黄万顷;而在卷九十“泉州府同安县宋科第”记:“绍兴二十七年丁丑,黄万顷”,则其作者何乔远已知弘治《八闽通志》所记黄万顷为晋江人有误。 2.《寰宇通志》卷四六、《大明一统志》卷七五:黄万顷,字景度,同安人,宋第进士[19]。 3.康熙《福建通志》虽正《八闽通志》重出之误,但在黄万顷籍贯上又自相矛盾。既记“绍兴二十七年王十朋榜,晋江县黄万顷”,又在《人物志》中记:“黄万顷,字景度,同安人”。 4.《晋江县志》无证据说明黄万顷为邑人。道光《晋江县志》记黄万顷于“绍兴二十七年丁丑王十朋榜”[20],该书在宋进士中注明旧《志》和《闽书》误记南安人实为晋江人者四例(王虬、柯世程、柯迪、钱效);注明《闽书》误记为同安人但实为晋江人者二人(石仲攸、陈昌侯),但对于黄万顷却未加注明,未确证黄万顷为晋江人,虽于其名下注“传见囗囗”,却无法为其立传。 5.乾隆《泉州府志》未采《晋江县志》所记。乾隆《泉州府志》卷三三:“绍兴二十七年丁丑王十朋榜,黄万顷(《闽书》作同安人,传见《文苑传》)”;卷五四《人物志》“黄万顷”条注:据旧《志》,参《同安志》[21]。乾隆《晋江县志》录黄万顷为“绍兴二十七年丁丑王十朋榜”进士[22],而乾隆《泉州府志》没录黄万顷为晋江县人,其所据一是“《闽书》作同安人”[23],二是《同安志》录有黄万顷。 6.光绪年间同安县志尚记黄万顷祀于乡贤。光绪《同安县志》卷一七也记:“绍兴二十七年丁丑王十朋榜,黄万顷(祀乡贤,有传)” [24]。 纵上所述,南宋绍兴年间,福建共有两进士黄万顷,一为绍兴八年进士,瓯宁县人;一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同安县人。 二 嘉靖、万历、雍正、道光《广东通志》均在廉州、雷州、琼州知州中,录有黄万顷[25],但均未注明任于何年,亦未记其为福建何州之人。道光《广东通志》直接将此三州之守臣黄万顷列入“年次无考”之职官中。因此,广东各通志均无法据以考证黄万顷的经历。 明代两种地理总志均记黄万顷。《寰宇通志》卷四六:黄万顷,字景度,同安人,宋第进士,知雷州,尝陛言马政甚悉,上叹之,擢太常光卿,所著诗文数百篇,又集古今诗话为《笔苑》五卷;《大明一统志》卷七五所记略同,惟无“上叹之”[26]。 福建方志所记,黄万顷为官清廉。《八闽通志》卷六十七《人物志》:黄万顷,字景度,同安人,绍兴末第进士,知雷州。陛对,言马政甚悉。上嘉叹。改知廉州,秩满,除知琼州。从宦四十年,不植亩田,椽屋才起辄仆,视之恬然,所著诗文数百篇,又集古今诗话为《笔苑》五卷[27]。康熙《福建通志》卷四十六《人物》:黄万顷,同安人,绍兴进士,历知雷、琼二州,从宦四十年,不植亩田,椽屋才起辄仆,视之恬然,所著诗文数百篇,又集古今诗话为《笔苑》五卷[28]。《八闽通志》所记,黄万顷先除知雷州,改知廉州,再知琼州;《福建通志》所记,黄万顷知雷、琼二州,经历不同,但都居官清廉。乾隆《泉州府志》和光绪《同安县志》之人物志均所记大体同于《八闽通志》,唯于“视之恬然”下再记“日以诗酒为乐”[29]。 《宋会要辑稿》所记黄万顷天性贪鄙。《会要》:淳熙四年九月,新知雷州黄万顷别与差遣。以知静江府张栻言:……万顷昨为邕州通判,溪洞多产生金,万顷托官贱价以买,将往右江贩卖。又将平人为劫贼。故有是命[30];淳熙十六年二月,知廉州黄万顷放罢……特降两官。以臣僚论万顷天性贪鄙,专事苛刻,违法买盐、采珠二事,尤为民害……故有是命[31]。 《会要》所记或为绍兴八年瓯宁县进士。理由有二:一是《会要》两条所记之黄万顷均“天性贪鄙,专事苛刻”,应是同一人。此等行径,如何得入乡贤之列?二是《会要》所记黄万顷的经历,与《八闽通志》所记的经历对不上号。其先通判邕州,其地多产马,自然能言马政甚悉,但《会要》所记知廉州在知雷州后十二年,并非《八闽通志》所记在新知雷州陛对时言马政而改除。其新知雷州别与差遣,也非差往廉州。可见,《会要》所记非《八闽通志》所记之同安进士黄万顷。因此,《会要》所记之黄万顷,或为绍兴八年瓯宁县进士。 明代景泰、天顺年间修成的两种地理总志,均只记黄万顷知雷州。而弦治年间成书的《八闽通志》,记黄万顷知雷、廉二州。清康熙《福建通志》,记黄万顷知雷、琼两州。可见,关于黄万顷仕宦经历之记载,有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将两个黄万顷的经历混为一谈。绍兴八年进士黄万顷的经历,乃《会要》所记,应可确信。而绍兴二十七年进士黄万顷的经历,是否曾知廉、雷二州就应进一步考证。而《八闽通志》所记绍兴二十七年同安县进士黄万顷由知雷州改知廉州的经历很有问题: 一是“知雷州,改知廉州”经历同于《会要》所记,两个黄万顷均有如此经历,太过巧合。《会要》是正式历史文献,可信度较高,其所记黄万顷由邕州通判知廉州,新知雷州别与差遣自应可信。因此,同安人黄万顷就有可能并未知雷、廉两州。 二是言马政甚悉与知雷州、知廉州没有必然联系。明代两种地理总志所记,言马政并非在知雷州陛辞之时,亦未记由此改知廉州。 三是言马政甚悉也未必由知雷州改知廉州。因言马政甚悉而得到皇帝赏识,改知廉州,那就是因为廉州宋代产马。但雷州也应产马,无需改除。与雷州一岸之隔的琼州就产马。《纪胜》:《汉志》云(琼州)无虎与马。今其地无虎,而马实繁[32]。因此,雷州也未必无马。 四是广东方志未记廉州、雷州有两个守臣同名黄万顷。如《八闽通志》所记之同安黄万顷曾知廉、琼二州,《会要》所记黄万顷曾知廉州,则廉州就有两个福建籍知州黄万顷。但各种《广东通志》均只记有一名黄万顷知州,没有记载二人同名。同样,康熙《福建通志》记同安人黄万顷历知雷、琼二州,各种《广东通志》也没有记载雷州有两名福建籍知州黄万顷。因此,我们目前能确信的,就是同安人黄万顷曾知琼州。 如此看来,明代两种地理总志,应是根据福建上报的省志而修,只是将绍兴八年进士黄万顷知雷州的经历作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黄万顷的经历。而《八闽通志》进一步将知绍兴八年进士知廉州的经历也混入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的经历当中。《泉州府志》、《同安县志》自然是沿袭了《八闽通志》之误。《闽书》不为黄万顷立传,或许就是因为觉察了其中的混乱。《八闽通志》的编者黄仲昭在序言中说:“建宁府志已亡,成化初郡守刘铖尝修之,未及成而迁官,遂并携以去。陈公特遣使诣其家访得之,今悉因其所载者采入……泉、漳、汀三郡志则近日郡人所纂辑者,今所采人物皆因之[33]。或许在修志时,同安黄万顷由于祀于乡贤,流传较广,被州、县修志者采入。而瓯宁黄万顷的仕宦经历,也混入其中。且当时建宁府志已佚,辗转寻找成化年间所修稿本,人物记载不详,就难于将混肴的人和事厘正。 再考同安黄万顷守琼之时。按“从宦四十年”计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出身,任琼守约在庆元至嘉泰年间。而南宋自建炎至庆元二年,均可确考琼守(参见拙作《两宋琼守考订)。正德《琼台志》之秩官志:黄囗,四明人,庆元末任,新六瑞堂及东坡双泉井[34]。“四明人,新六瑞堂及东坡双泉井”均为琼守万某之事。《琼台志》载蒋畹《重修六瑞堂记》:“庆元三年龙集丁巳季冬,四明万候奉上命以殿海邦……阅二年则俱有成绩……万候莅政两年之间,四见丰稔”[35]。蒋畹作《记》时,离万某守琼只有二年,应为庆元五年。万某庆元三年冬到任,庆元五年重修六瑞堂,其任至庆元六年。同年下半年,由同安县人黄万顷接任(此时绍兴八年瓯宁进士黄万顷入仕已历六十二年,不可能再出任琼守了),任至嘉泰三年上半年。《琼台志》因黄、万两字繁体形近而致误,合记万、黄两知州于一人,姓名则称黄某,事体实万某所为。以此论之,黄万顷在琼守任内,为政并无显绩可纪,为人所称道的,是清廉有守。因此,《八闽通志》及其后泉州、同安修志,记黄万顷时,均重其德行与文才,列入“文苑传”中。唯其为政没有特别成绩,也更容易让这位颇受桑梓尊重的进士,渗入了别人的为政经历。 总之,福建方志有关宋绍兴间进士黄万顷的科名、经历记载,既将两人误作三人,又将两人经历混为一谈。宋代科举,没有象唐、五代科举那样,有清人徐松的《登科记考证》那样系统、全面的记录。龚延明、祖惠著《宋科登记考》是关于宋代科举最为全面和权威的材料,其书亦记绍兴间有此三人均为进士或上舍释褐[36]。本文只是初步考证,或可供《宋登科记考》修订时参考。 参考文献 [1]《宋会要辑稿》,(清)徐松,中华书局1957年版 [2]《舆地纪胜》,(宋)王象之,中华书局1992年影印文选楼影宋版 [3]《寰宇通志》,(明)陈循等编,玄览堂丛书续集版 [4]《大明一统志》,(明)李贤等编,三秦出版社1985年版, [5]《八闽通志》,(明)黄仲昭修,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之33、34册,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6]《闽书》,(明)何乔远编,厦门大学点校,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福建通志》,(清)金鋐、郑开极,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34、35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8]康熙《瓯宁县志》,(清)邓其文纂修,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华民国五十六年”版 [9]乾隆《泉州府志》,(清)怀荫布、黄任、郭赓武等纂修,泉州地方志编委会1984年影印乾隆十二年刻本 [10]乾隆《晋江县志》,蔡琛纂修,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华民国五十六年”版 [11]道光《晋江县志》,胡之鋘修,周学曾等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2]光绪《同安县志》,(清)吴堂纂修,中山图书馆藏光绪十二年刻本 [13]《宋科登记考》,傅璇琮主编,龚延明、祖惠撰,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①]为行文方便,本文引《宋会要辑稿》、《舆地纪胜》,分别简称为《会要》、《纪胜》;凡参考书目已列明版本的,引注直书出自某书某页。 [②]《八闽通志》P685 [③]《八闽通志》P700 [④]《八闽通志》P701 [⑤]《寰宇通志》卷48P51 [⑥]《闽书》P2823 [⑦]《福建通志》P1974 [⑧]康熙《瓯宁县志》P111 [⑨] 《吴郡志》,[宋]范成大,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P408 [⑩]《八闽通志》P944 [11]《八闽通志》P701 [12]《寰宇通志》,玄览堂丛书续集版,卷四六P70、卷48P51 [13]《闽书》P2709、2448 [14]《福建通志》P1974 [15]《福建通志》P1979 [16]乾隆《泉州府志》卷33,P21 [17]《八闽通志》P708 [18]《八闽通志》P708 [19]《寰宇通志》卷四六P60;《大明一统志》P1163 [20] 道光《晋江县志》,P711 [21]乾隆《泉州府志》,卷33,P21 [22]乾隆《晋江县志》P159 [23]乾隆《泉州府志》卷33,P21 [24]光绪《同安县志》卷17,P9 [25] 分别参见:《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省部2,P219、221、221;省部7,P1228、1277、1344;省部12,P705、706、706;省部19,P311 [26]《寰宇通志》卷四六P60;《大明一统志》P1163 [27]《八闽通志》P944 [28]《福建通志》P2304 [29] 乾隆《泉州府志》卷33,P21;光绪《同安县志》卷22,P9 [30]《会要》P3997 [31]《会要》P4015。 [32]《纪胜》P2560 [33]《八闽通志》P2 [34]正德《琼台志》,(明)唐胄编,上海古籍书店1982年影印本天一阁藏本,卷29,P10 [35]正德《琼台志》卷24,P7 [36]《宋科登记考》P865、893、92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