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坦硐村
释义

黄坦硐村属乐清县(现乐清市)城北乡,东南距县城15公里。地系山区,海拔400余米。1992年,黄坦硐村有262户、1047人。耕地713亩。历史上曾以生产靛青驰名,产品运销温州、台州。现以种植水稻、番薯、生姜和茶叶为主。有山场7800亩,植松、杉、毛竹等林木

基本信息

黄坦硐村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黄坦硐村有400多户,共1500多人,生活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谷中。

改革开放以前,四面翻山越岭,村民靠肩挑种植农作物,一年到头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更谈不上买电器,黄坦硐村没有电话、电视机、交通闭塞,不知村外讯息。 改革开放后,建造了通村康庄公路,建造移动、联通通讯网络站点,发展旅游业。每天来自中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赞叹不已。中央电视台报道、浙江省电视台、温州、乐清电视台及日报经常报道,黄坦硐村以村古、林茂、水美、石奇、硐怪而闻名,民风尚古而朴诚为其特色。诗人张萍《游黄坦硐》诗曰“欲问桃源何处觅,此间风物亦怡神。四周峰嶂浑如幻,一野云天可远秦。曲折流泉接霄脚,高低古木出岩身。山民诚意留宾客,大碗清茶情最真。”正是对黄坦硐村桃源似的深美境界和瑰丽山水与古风人文的反映。黄坦硐村,2007年12月23日,被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评为首届中国景观村落的殊名;于2007年11月份被浙江省评为浙江美丽乡村的称号。

民俗文化

人文历史

明朝初年,卢可穆从清江蔡岙迁此。因在黄土高基上构屋,故以黄坛为地名。50年代初曾称黄檀,后写作黄坦,又因当地多硐穴,便叫黄坦硐。男性村民都姓卢。1937~1958年间,先后为城北、黄坦乡政府驻地。黄坦硐村民风淳朴,文风兴盛,而且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1945年,卢福荣参加中国共产党,1948年建立了中共党支部,为革命老区。村内从无偷窃案件发生,琴棋书画蔚然成风,曾经组建过两个业余剧团,得到乐清县人民政府嘉奖。1978年被授予县级文明村称号。累年有大专毕业生10名,中专毕业生20名。

人文意境

村落内民宅依山而建,因势而造,大多为上百年的三合院。古宅数量众多,保留明清时期的木刻、窗花及雕饰,蕴涵着木石的天然本色,极具明清建筑特色。村内大小古宗祠庙宇六处。其中始建于清末的卢氏宗祠保存完整,门拱、梁柱、木雕、戏台等颇具特色。黄坦硐古村落人文意境浓郁。村口的古石刻、古山道和5棵有着500年历史的古罗汉松、抱石树,可谓中国古村落入的经典。村外小道田间遗留的大大小小圆形坑痕,让人感受靛青传统制作的工艺。古村落内蕴涵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民间祭祀、戏曲传说、饮食文化等。 整个古村落,从民居和院落的单体布局上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孔孟之道宗法观念的法理和秩序。从村落遗址和总体布局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崇高与自然的融合、和谐。 黄坦硐村被选入首批“中国景观村落”,黄坦硐村村古、林茂、水美、石奇、洞怪,村内古屋、古庙宇、古祠堂、古匾、古木雕装饰,以及古老的习俗文化都有较好的存留。是久居城市人们的向往之地,休闲之所。20世纪90年代,诗人陈志岁曾游赏该村,其《黄坦硐早起即兴》诗曰:“崖岫烟霏始欲收,听鹂看瀑到村头。不知叠嶂夜来雨,清晓溪中花乱流。”(《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后,村庄面貌大为改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日益增加,是改革开放前的50倍,家家有电视机,人人有手机,讯息相当灵通,出村有汽车,文化生活非常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挖掘与保护,正月闹龙灯,三月十六祭祖活动,种植靛青及制作、夹缬的整套流程加以传承。旅游产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增加村民收入。

自然资源

简介

黄坦硐村山川秀丽,风光迷人,是有待开垦的旅游处女地。村舍前后岩嶂壁立,雄伟峻拔,高100~150米,绵延2公里。岩嶂间竹木葱茏,形成两道绿色屏障;左右山冈,四方有寨门,地势险要。一条小溪横贯村心,东、西两头悬瀑布,水声潺潺,毓秀清幽。村庄风貌可概括为10个字:村古、林茂、水美、硐怪、石奇。

村古

黄坦硐村有600余年历史,遗留古迹颇多。四向寨门,极其少见;寨门设在山隘,石块结构,上呈半月形。高5米许,阔2米多,门墙厚逾2米。前后均峻岭;踞高临下,有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寨门至少有200年历史。村有一株500年的樟树,树干周长4.8米,高逾30米,树冠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两株珍稀罗汉松,也经历了400多年沧桑,大小相似,婉如一对孪生兄弟。令人叹奇的是两株罗汉松伸出枝叶与樟木交接,好像3位老叟握手言欢。古朴的民居建筑罗列,老屋中有古匾、古木雕装饰等文物。还有古庙宇、祠堂以及古老的习俗文化、民间传说。

林茂

黄坦硐村区山场全已绿化,登高俯瞰,仿佛一片翡翠色海洋。其中对岩弄林业基地400亩杉木,郁郁葱葱,尤为喜人。村舍周围山壑间杂,浓荫蔽日,千姿百态,树龄皆超过80年;春天繁花似锦,秋日果实满枝,炎夏乘凉听蝉鸣,隆冬漫步赏红叶,野趣盎然。丛丛竹林分布在山谷里、石硐前或清溪银瀑畔,如画如诗,妙境叠出。更有“树抱岩”奇景,一石坪上有黄柚等5株珍贵树木,树根虬曲裸露石表,极少着土,却叶繁枝荣,生机勃勃。

水美

五龙谷5条瀑布落差各50米,半天飞下,多姿多彩,有似玉屑飘扬,白绫曼舞。瀑水注入石潭,有的叮咚作响,有的轰轰而鸣,似古筝奏弹,似战鼓擂动。另有龙口瀑、六折瀑、飞珠泉等瀑泉,形态迥异,争奇斗胜。村心的小溪名金龙溪,底石板平,呈淡黄色,清泉流过,泛起细细涟漪,太阳照耀,璀璨绚丽,俨然一条金色游龙的鳞甲泛光。小溪溯源,有石坦多曲沟,称九曲旋流,水波回荡激起连串浪花。下游有溪,身平阔,长莫穷,石色赤紫,明亮艳美,名紫玉溪,景象罕见。小龙潭、小水库星罗棋布,遥望如碧玉宝石,美不胜收。村前溪头有水出自岭根,冬暖夏凉,在2℃天气下,水温12℃,比一般水暖7℃,可为天然浴池;又有泉水较普通水重0.8%,村民取之酝酒,味清醇。瀑、泉、潭、溪,水源充沛,常年不涸。

硐怪

黄坦硐村域有大小石硐30多穴,深浅不一,境状各别。村前的和尚硐因住过僧徒而得名,高10米许,深约15米,是一个硐中有硐、硐上有硐、洞外有硐、洞后有硐的奇异硐府;且内无白蚁,物资堆放不腐烂。邻近有关爷硐,硐口像关羽脸轮廓,深14米,阔11米,高10米,内圆状,口小腹大,石质光滑,内有清泉涌出,泉水甘冽;凉风习习,爽身愉神,为一避暑佳境。一穴名叫双连硐,尤其乖巧,硐门内左右分列两硐口,从远处看,犹如大圈两侧各吊小圈。最壮观的属堆岩弄登天硐,高50余米,顶露天光,中叠许多巨石,石与石空间人可攀越,游客穿石层层而上至硐口,目穷八极,心旷神怡,如登九天。此外,还有观音硐、蜂窠硐、赤石硐等。

石奇

黄坦硐村区奇峰怪石处处皆是。较著名的有东山野猪西山虎、双鱼岩、青石槽、卧虎山、观音峰、伯牙琴、倒靴岩、团鱼岩、上天龟、彩霞峰、老鸦岩、老僧拜佛、双仙迎宾、十面埋伏等等。双鱼岩像两条巨鱼并排游弋,有眼有嘴有头有身,栩栩如生,实为鲜见。东山野猪西山虎,形神兼备:一头肥胖野猪在酣睡,对面猛虎垂涎三尺,其势欲扑。青石槽长8米、阔0.25米,陷在溪水中,40年间逐渐上隆40厘米,甚是奇特。伯牙琴和十面埋伏可谓独领风骚。伯牙琴由多片同纹理残石组成,石上有小陇凸起,如一条条琴弦,粗细一致,间隔均匀,鬼斧神工,敲击琅琅然,似俞伯牙砸碎的瑶琴。十面埋伏是广阔石坪上,堆垒乱石,其众莫数,排列纵横交错,变幻莫测,石下全可埋伏,或能潜行,婉如古战场迷阵。

据不完全统计,5平方公里的村域上,荟萃各类佳景100余处,许多景点独具风韵,且分布集中,构成一方观光胜境。黄坦硐将建设成一个以自然山水为基调,辅以人文景观、富有地方风情的旅游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0: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