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三才
释义

简介

黄三才 (1938.9—) 广东海丰人。 擅长版画。 1964年毕业于广 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后任广州空军部队美术创作员。历任深圳市美协副主席、主席、市文 联秘书长等职。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作品有《第一课》、《上学》、《飞向未来》等。出 版有《黄三才纸版水印集》。

相关资料

黄三才:用版画艺术描绘辉煌人生

国际美术审议会认定美术家、日本美术家联盟及日本版画家协会会员小池畅子在欣赏黄三才的版画艺术作品之后,称赞道:“作品画面巧妙地使用阴和阳、软和硬、静和动等等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相互作用,把看似必然产生不和谐的因素引向和谐并完美融于一体而无丝毫多余之嫌;画面色调沉着着色令人回味无穷,气势磅薄而井然有序的大调子和纵横交错而富有动感的小调子不可思议的做到巧妙搭配;画面意境可谓是画家自然流露的灵魂确凿形体,是画家意欲着力强调的‘意’——自然、生命、心灵的准确表达和细腻写照。”

1938年出生于广东海丰的黄三才,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画家中德高望重、备受瞩目的画家之一。幼时酷爱画画的黄三才,受到同乡老友的影响下,并在1959年高中毕业后,“侥幸”考入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因缺乏绘画专业的基础知识,颇具天份的黄三才虽画得几幅满意的“涂鸦”作品,却被老师称为“未踏入艺术之门”。踏实勤奋的黄三才,并没有因为老师的“泼冷水”而退缩,反而端正思想,更加勤奋学习专业的绘画基础知识。勤奋加上天分,犹如猛虎添上双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广州美术学院历经5年苦心磨砺,黄三才终于收获了第一份成功——毕业作品《第一课》、《海边练武》不仅获得满分,而且入选全国高等美术学校1964年毕业生创作成绩展览会,后见报于《人民日报》、《广东画报》、《羊城晚报》等全国知名报刊,其中水印木刻《第一课》还被上海“朵云轩”复制出版,并被国家对外文委征用。这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绝对是一项至高的莫大荣誉,但勇于攀登、奋勇争前的黄三才后来在自己的小传中回忆这段经历时,仍谦虚的说道:当时自己“还是一个艺术的门外汉”。

1964年,刚刚毕业步入社会的黄三才,被广州空军部队直接点名参军入伍,满怀激情开始了自己19年的绿色军旅生涯。部队是另外一所大学,部队熔炉的砺炼不仅更深层次的磨练黄三才的顽强拼搏的意志,更多的是给予了黄三才不竭的创作灵感。1965年,小试牛刀的黄三才与人合作完成的连环画《高举红旗,乘胜前进》,以其鲜明的时代性特征见报于军队知名报刊《空军报》,在部队引起强烈反响。随后黄三才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继《高举红旗,乘胜追击》之后,又先后与别人合作创作了连环画《英雄闯火海》,发表于当时的《南方日报》。不竭的创作灵感加上扎实的艺术创作功底,黄三才很快成为军队中一个“高产”的军旅艺术家。水印木刻《上学》、《出击》、《送水》、《小炊事兵》、《打靶归来》等,木刻作品《夜练》、《家信》、《小憩》等,这些取材于军营生活的艺术作品,不仅生动传神、真实贴切的反映出了战士的军旅生活,而且颇具文学艺术气息,并分别在1972年及1973年被入选为全军美展作品或空军美术展。另外,其它取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如水印木刻作品《渔港春潮》、《潜海姑娘》、《难忘的回忆》等以及木刻作品《晨曦》、《渔家》、《期望》等作品,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多变的创作风格,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等全国知名的报刊及杂志,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1977年、1978年,黄三才连续两次受邀参加广西省美术作品展;1980年,早已是广州军区空军文化部美术创作员的黄三才受邀参加罗马尼亚中国现代版画展览及全军版画展和“湘桂黔版画联展”等全国画展,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982年,适逢建军60周年,已在业界声名鹊起的黄三才,先后又在北京、广西南宁、广东广州分别参加全国空军美术展、广西版画展及建军60周年美术作品展。除采用基本的木刻和水印木刻绘画之外,黄三才还利用手头常见的物品,如玻璃,创造出的玻璃刻画《时刻准备打豺狼》(组画)、《威震南天》(组画),独特的创作介质令人耳目一新。其中前幅组画被入选“自卫还击保卫边疆”全国美展,后幅组画发表于专业杂志《广西文艺》。另外,黄三才还广泛涉猎其它绘画创作方式,与其他人合作的油画《严峻的时刻》、国画《笑谈纸老虎》作品均入选广西美展,并分别发表在《广西日报》、《广西工农兵美术》,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1983年,正是改革开放百废待举之年。在军营度过19个春秋,已是不惑之年的黄三才转业至深圳特区,供职于特区的一家报社。少了军旅生涯的严格与单调,多了份特区生活的激情与理想,黄三才开始将更多的创作灵感取源于特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1984年,黄三才实至名归被当选为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会长,并调任到文联工作,“总算归属本行”。特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地赋予了黄三才不竭的创作动力。1985~1986年间,黄三才以特区的日新月异的突变为素材,创作了综合版水印《特区印象》(组画),此幅组画以独特的艺术视角,生动形象的展示了特区“蛇口”般发展速度下翻天覆地的喜人成功。之后,该幅组画入选深圳特区美展,并远赴北京、香港等地展出,且此组图中的大部分作品分别发表于《美术》、《广东画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以及美国华人《时代报》等多家报刊杂志。1987年以突出的艺术贡献以及卓越的绘画技艺,黄三才被当选为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以纸代木,采用纸版水印是黄三才对木版水印的一个大胆尝试,也标志着黄三才的艺术开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世界。据了解,采用纸版水印较木版水印不仅重量轻而且取材也很方便,非常便于绘画,被称为是对木版水印创作的一个大胆改进。在朋友的鼓励下,80年代初黄三才创作了大量的纸版水印作品。其中由黄三才创作的纸版水印作品《晨光》,经专业部门评定入选1989年广东省优秀作品,并发表于《美术》、《羊城晚报》等报刊;另一组画作品《自嘲》入选“深圳画家作品展”赴香港展出;《岁月》入选《广东省当代美术家作品选》。此外,1988年以独特创作手法完成的乡村题材作品《秋韵》、《村渡》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称赞,黄三才也因此应邀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创作研讨会”。

“东渡扶桑示众,幸蒙一班东洋人捧场”标志着黄三才的艺术创作达到国际化艺术创作水准。1991年,黄三才应邀远赴日本大阪、安城、士别、旭川四市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并发表关于版画创作的重要学术演讲,深得日本艺术界的赞赏。1991年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个年份。为救济华东水灾,支援灾后建设,黄三才主动拿出自己创作的纸版水印《海滨恋情》(原名《海滩》)参加深圳市支援华东灾区的义拍活动,为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同年,深圳市美协召开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组织机构,选举黄三才为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随后,“高产”的黄三才又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纸版水印作品,如《半壕春水》、《江畔》、《栖息》、《暮霭炊烟》、《晓雾》、《明月山头入我怀》、《秋色赋》等几十余幅优秀作品,其中部分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羊城晚报》、《明镜》、《广东画报》、香港《华侨日报》等报刊,深得读者欢迎。1993年,由黄三才创作的纸版水印《雪山抒情》、《苍山如海》、《雾茫茫》、《雨潇潇》、《日炎炎》、《涛声》、《雾海吟之一》等,被邀请参加“深圳八人版画展”,随后1994年又完善创作了《雾海吟之二》、《雾海吟之三》及《渔岛春雾》等纸版水印作品。

纵观黄三才的作品,几乎全部采用正方形的构图方式,画面中心被大胆分切成上下左右部分,依靠作者卓越的构图能力和超群的处理能力,不仅巧妙的化解了这种构图方式带来的欠缺动感和平衡感的缺点,而且充分放大了此种方式带来的安定感和宽阔感的效果,可谓剑走偏锋。在作品内容上,他的作品一扫中国文化大革命给艺术家带来的创作阴影和束缚,倾向于歌颂自然、生命与心灵之美。尤其在开创纸版水印创作方式之后,他的作品更多的采用以至诚的身心去感受博大的自然,用拟人化手法表现生命的无限神秘性。在暖暖的温柔和静寂之中,揉合有力、强烈、冷峻的激情和轻快的跃动的笔触;在娓娓不断的情感刻画中描述充满矛盾情感的人生体验以彰显生命狂热的热情,这种运用刀笔与色彩构成的审美律动用以表达灵魂的呼唤与渴望的方式,成为孕育黄三才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如作品《雾》充分运用水的化开效果,彰显版画的视觉之美;而以特写镜头描写的《村渡》更像是作者无意识中的潜意识所至的作品,不仅创作技法令人生妒,作品意境也令人叹为观止,其它优秀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1996年,黄三才以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以及对艺术界的杰出贡献荣获中国版画界最高荣誉奖——鲁迅版画奖。1997年,退休之后的黄三才受邀在北京、香港等地参加国际藏书票展;1999年,黄三才受相关部门的邀请参加中日版画交流展,并在2001年远赴新疆奎屯市举办新疆个人版画展。在黄三才为自己写的小传中,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在美术圈三十年,虽进入中国美协、版协,也曾任深圳美协副主席、主席等职,却平平庸庸,既无值得自吹之作,亦无藉以自慰之功,似有滥竽充数之嫌……到底自己有多少料自己心知肚明,岂敢忘却自己至今还未跨过艺术的门槛!聊以自慰的是,还舍不得离开艺术之门。”艺无止境,正是这样谦虚、奋进的艺术心态,成就了黄三才这样一位中国当代艺术界卓越的版画艺术家,他用自己一生笔耕不辍的艺术创作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在此,我们衷心祝愿黄老先生,生活之树常绿,生命之水长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8: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