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秋远 |
释义 | 黄秋远,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兼油画家,以创作大型歌剧、舞剧著称。音乐作品涵盖歌剧、舞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室内乐、合唱、独奏曲和艺术歌曲等各种体裁。其指挥既细腻又富于激情,在排练中以细致和高效率的工作作风而著称,是一位深受乐队欢迎的指挥家。曾于2011年3月19日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厅与著名女高音王威首演音乐神童黄天戈六岁时所作乐队歌曲《唐诗四首》,2012年1月5日在重庆大剧院举行的重庆新年音乐会上指挥重庆民族乐团首演自己的《重庆狂想曲》。其油画作品以鲜艳的色彩传达宁静而深邃的意境,如他的音乐般富于感染力。 中文名:黄秋远 外文名:Huang Qiuyu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 出生日期:1970年1月6日 职业:作曲家、指挥家、油画家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主要成就:纽约国际作曲奖文化部歌剧作曲奖 代表作品:歌剧《楼兰》《羽娘》 舞剧《图兰多》《热鼓热舞》《唐琬》 社会评价黄秋远,作曲家、指挥家、油画家兼音乐教育家。 成就黄秋远,1994年纽约第三届国际作曲比赛、2002年文化部第三届全国歌剧(音乐剧)观摩评比最佳作曲奖及文化部和北京市多个作曲奖项获得者。黄秋远作有歌剧《楼兰》、《羽娘》,舞剧《图兰多》、《热鼓热舞》和《唐琬》,约稿来自中央歌剧院、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广州芭蕾舞团、温哥华大剧院、北京舞蹈学院、重庆民族乐团等国内外重要院团。《热鼓热舞》曾在加拿大和美国巡演近200场并发行首演实况DVD。曾于1995年和2007年两度在香港国际现代音乐节和1995年纽约现代音乐节公演作品。曾与导演门文元先生、法国编舞家安德烈?普罗科夫斯基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合作。他的合唱作品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和中央歌剧院合唱团等众多团体的保留曲目。30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全国中学音乐课本上。 2012年1月5日晚,在重庆大剧院举行的、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重庆演艺集团承办、重庆民族乐团演出的2012年新年音乐会上,黄秋远为重庆量身打造的民族交响乐新作《重庆狂想曲》由作曲家本人亲自执棒,指挥重庆民族乐团进行了成功的世界首演,引起现场观众和评论界强烈反响和好评。 《重庆商报》2012年1月6日报道:“我国著名作曲家黄秋远先生为重庆量身打造民族管弦乐《重庆狂想》,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深深地抓住了在场观众的心。该曲时而气势磅礴,时而优雅婉转,将山城的青山绿水,山城人民的大气、热情、刚毅的气魄展现得淋漓尽致,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1996年任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行政助理兼驻院作曲家,1999年起专任驻院作曲家。1996至1999年任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后曾任北京城市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南昌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或特邀专家,现任美国美华国际音乐基金会理事和香港广东音乐团艺术顾问。曾与指挥家汤沐海先生共同策划1998年北京新年音乐会,曾担任由邓榕女士主持、徐晓钟教授导演的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执行制作人。自1997年起曾在文化部主办的众多大型音乐会及人民大会堂大型文艺晚会中担任作曲任务。 黄秋远还从事指挥和油画创作并经常参加画展,2011年在北京与女高音王威合作,指挥黄天戈女高音与乐队作品《唐诗四首》世界首演。其乐谱及画册由美国喜马拉雅出版社出版。 他是中国艺术界为数极少的身份独立而成就卓著的自由作曲家兼画家之一,其创作体现着高度的专业性和充分的民间色彩。他的作品技巧性与思想性并重,富于创造性而不乏传统精神。 2002年,大型芭蕾舞剧《图兰多》由世界著名编舞大师André Prokovsky编导、由广州芭蕾舞团联同广州交响乐团作世界首演并在国内巡演。2003年,广州芭蕾舞团为其成名作《关山月》创作现代芭蕾版本。 黄秋远近期参加的重要展览包括2007“当代艺术名家油画展”、2008“实力书画家扇面作品展”2009十人精品展“等。正在筹办的个人油画展包括“走进新疆”和“城市印象”两个主题,后者以香港、澳门、杭州和温哥华为对象进行创作。 自九十年代初,黄秋远便开始从事指挥。1996年起,曾任多个乐团和合唱团常任或客座指挥,并曾应邀为音乐院校训练乐队。 黄秋远还创作歌剧脚本、诗歌和篆刻并撰写艺术评论。 关于《热鼓热舞》:在这部长达两个小时的音乐剧中,黄秋远成功地把地道的中国民间音乐特色和崭新的现代作曲技巧高度融合起来,赋予了该剧以绚丽多彩的交响性,尤其是作曲家运用了许多崭新的演奏方法,让传统的乐器发出新颖独特的声音。温哥华《省报》则认为……对于西方观众来说,依次非凡地呈现、绵延不断引人入胜的舞曲以及锣鼓编排之奇特,令人叹服。该报特别强调其音乐的速度和音量的变化是该音乐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当一个强大的“渐强”上升到顶点时,总是带着特别威武的气质。该剧共有七个部分,通过一个梦的历程,呈现了从秦汉至未来的七个梦境,表现了远古战乱、西域风情、宫廷乐舞、诗词书法、民间鼓舞等不同场景。《热鼓热舞》的音乐是为近百件打击乐器和琵琶、古筝、柳琴、笛子、箫、巴乌等乐器而作。打击乐器中包括了象脚鼓、芒锣、铜鼓、京剧及剧锣鼓、广东舞狮锣鼓、潮州锣鼓和编钟等极具特色的乐器。 据业内人士介绍,黄秋远是我国继谭盾一代之后,又一位能够如此熟练地运用现代作曲手法、深刻把握中国传统音乐精神、体现纯粹民间音乐特色的当代作曲家。(《北京晚报》) 人物生平黄秋远于1970年1月6日出生于广东。少年时代在重庆师从著名作曲家兼音乐教育家王华教授学习作曲和钢琴,1990年经吴祖强教授面试以第一名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96年以第一名毕业。作曲师从苏夏教授,指挥师从吴玲芬教授,钢琴师从黄佩莹教授。曾得到Joan Kean教授,William Kraft教授和周龙教授的指导。 黄秋远成长在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自幼便受到了多元化的音乐熏陶。中国南方各种传统文化色彩浓郁的方言、戏曲、民歌和充满巫、道、禅、易色彩的民俗,古代诗词和书法、水墨画的传统,以及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无不使其音乐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感染力。黄秋远六岁开始学习素描,九岁开始学习国画,十一岁开始学习书法,十三岁开始写诗和篆刻。同年因听到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而立志成为一名作曲家并开始作曲,十六岁时更因读到瓦格纳的传记而决心成为一名舞台作曲家。 其他作品《第一弦乐四重奏》,该曲在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主办的1995香港国际现代音乐节中作世界首演; 《关山月》,该曲已成为中国新潮音乐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代表性曲目之一,1995年在美国举行的“远古的新历程”现代音乐节中,继1994年在林肯中心作世界首演后,再度于纽约公演,并开始在美国各地巡演,深受国际主流音乐界瞩目; 《祭献》,为纪念二战结束50周年而作;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的管弦乐《节日序曲》; 纪念苏轼的《赤壁怀古》; 纪念岳飞的《满江红》; 《图兰多》交响组曲; 高胡与钢琴二重奏《凤凰树下》于2007年11月由胡琴演奏家曾秋坚在2007香港国际现代音乐节公演; 高胡、椰胡与乐队协奏曲《妈祖宫回忆》2008年11月由雷叶影与曾秋坚在香港首演; 大笛独奏曲《幽歌》和椰胡独奏曲《凤山夜话》将于2012年2月6日在香港作世界首演。 音乐教育活动黄秋远的音乐教育活动开始于1997年,他曾担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从事私人作曲教学,为慕名而来的作曲学生和年轻作曲家提供创作指导。黄秋远曾指导重点院校的课题研究项目。1996至1999年任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后曾任北京城市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南昌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或特邀专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