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梅
释义
1 德国艺术与教育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席

大型文化活动策划,国际美术展览策划。研究者、译者。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李泽厚先生哲学硕士,北京大学理学学士, 2009年中德大型国家项目“德中同行-走进湖北武汉”文化项目主任。现任德国艺术与教育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席,德国三和尚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主任 。

履历

1964年生人,性别:女,祖籍湖南衡阳,1998年加入德国籍。

1999至今德国艺术与教育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席,德国三和尚经济文化教育中心董事长。从事国际艺术交流与艺术教育研究, 领导策划中德项目。

1997/1998 德国欧展公司/ Evrokontakt 高级翻译,国际文化项目高级策划。 中国上海歌剧院第一次赴欧洲演出中国现代歌剧《原野》,负责翻译、新闻,并参与歌剧中合唱演出。

1990/1997 1992于德国Muenster大学通过大学语言考试,随后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古典语言学与艺术学系开始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导师:A.Sievert-Staudte教授),1997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中国小学的美术教育:与台湾及德国的比较,特别注重其文化背景的分析”论文:magna cum laude,1分(优秀);论文答辩:总magna cum laude,1分(优秀);总分:magna cum laude,1分(优秀)。论文被收入《欧洲高校系列丛书》,98年初由 Peter Lang 欧洲科学研究出版社出版。

1989.12 赴德国留学。

1988/1989 《桥》杂志英文部编辑。

1985/198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李泽厚教授)。1988年获哲学硕士学位。论文:“美育的出路——席勒和阿恩海姆审美教育研究述评。”

1981/1984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会员。1982年北京大学学生会生活部副部长。1984年获理学学士。

长期项目

1. 2002年创办“柏林中德青少年艺术节”并担任总策划,每年邀请来自全中国和全德国青少年艺术团队参加,总名额为团队不超过15个,总人数不超过500 人。该艺术节目前设有大型开幕式演出、闭幕式音乐会、美术展、钢琴比赛、手风琴比赛、作文比赛、摄影比赛、舞蹈展演等项目。

该项目现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届。

2. 2003年创办“欢乐颂- 中德百场交流演出”,并担任总策划。

该项目现已在中国和德国成功演出39场。

3. 2005年启动和中央美术学院“世界美术”杂志社的合作,每二年组织一次赴欧考察及当代艺术研讨会。其中2006年德国美术代表团共25人访问中国,策划中德“视线——2006当代艺术展”,中德共30位艺术家参加展览。每届由中央美院“世界美术”杂志社挑选每届参加人员。

该项目现已举办五届,

出版与学术活动

专著与译著:1. 博士论文:中国小学的美术教育:与德国的比较,特别注重其文化背景的分析。该论文被收入《欧洲高校系列丛书》,1998年由 Peter Lang 欧洲科学研究出版社出版。

2. 应邀为《学校艺术教育理论丛书-》撰写《德国美术教育》一书。2000年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3. 应邀翻译德文原著《展览实践手册》。2011年湖北美术出版社。

中德论文及学术活动:1.《世界美术》杂志2005年第3期总第107期刊,第一版《百年“桥社”》2.《世界美术》杂志2005年第4期总第108期刊,第一版《“桥社”:德国表现主义的诞生》

3.《世界美术》杂志2007年第2期总第114期刊,第一版《从伴娘到皇后——与卡塞尔文献展漫步现当代美术史》

4.《世界美术》杂志2009年第3期总第123期刊,第一版《改朝换代中钻出的“临时美术馆”》

5. 2003年德国最著名教育杂志《Bildung und Erziehung》(教育)出版专集《中国教育》,约撰“中国的艺术教育:当今课堂教育实践现状一瞥”一文。该专集被收入《德国图书馆文献录》,Boehlau 出版社。

6.译文“联邦德国黑森州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由《中国美术教育杂志》1995年第6期至1996年第3期连载(4期)。系当时国内公开发表的第一个完整的西方美术教学大纲。

7.1998年应邀参加北京《国际美术教育研讨会》,并做主题报告“德国美术教育的文献研究”。

8.2003年应邀参加《中国-德国巴伐利亚州美术教育研讨会》,报告题目:“中德美术教育的实践交流/德国艺术与教育国际交流促进会美术教育国际交流项目介绍”。

9.1997-1998年,参与主持柏林艺术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研讨班讲座、柏林洪堡大学中文专业语言教学。

10.2003-2004年,在德国艺术与教育国际交流促进会,为柏林自由大学、艺术大学、洪堡大学艺术教育、中文和传播专业硕士生提供实习并辅导硕士论文

11.2003年德国最著名教育杂志《Bildung und Erziehung》(教育)出版专集《中国教育》,约撰“中国的艺术教育:当今课堂教育实践现状一瞥”一文。该专集被收入《德国图书馆文献录》,Boehlau 出版社。

文化产业实践

创意、立项、执行、成功操作是步步相连的四个环节和步骤。德国艺术与教育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FiAKE)系专业人士组成的社团法人,其顾问委员会主席是国际著名的德国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前所长Wolfgang Mitter教授。FiAKE主要成员还包括活跃于国际文化和教育界的欧、美、亚、非学者、艺术家及社会活动家。

作为德国艺术与教育国际交流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主席,自1999年以来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每年一度的柏林中德青少年艺术节。该节是欧洲首创的、已经成为德国最大的的青少年艺术教育与艺术交流活动。

该艺术节每年7月于柏林举行,为期一周。自2002年创办以来,每届规模维持在中国500人、德国200左右的水平,并争取中、德团体一一对应。应邀参加的音乐和美术团体根据我会艺术教育理念而策划和设计,并提前准备交流内容和节目。在艺术节期间,参加者还会在艺术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表演和展出。

艺术节的成功也促成了一系列艺术教育与国际交流项目的延伸及成功举办,除开三大长期项目之外,主要如:

2011年第一届全国油画高级大师欧洲考察之行(与中央美院油画系合作。)

2009年黄梅博士应邀担任中德大型国家项目“德中同行-走进湖北武汉”文化项目主任,全面负责大型中德合作开幕式演出、电影节、研讨会等十六个项目,其中策划“同行——德中当代艺术展”, 邀请 52位德国艺术家和78位中国艺术家参加,是中德交流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美术展览。

生命轨迹

没有人比我更失败了。”梅林这么想,在北大的时候女生给自己定的塑造模子就是“有事业也有生活”,生活是什么呢?自然是美满的婚姻和爱情。可是梅林离婚了,还不止一次。却未婚和人生了个儿子,儿子才一岁, 梅林患了晚期癌症,偏偏患癌症后她儿子的父亲和她的亲妹妹好了……

梅林身在异乡,独自一人,一个人独自去医院做手术;

一个人一次一次独自去化疗;一个人一次一次独自去放疗;

父母来德国照料她,她反倒挂着个化疗全天侯24小时点滴瓶陪着父母去旅游

患癌症后她成为单身母亲,更多工作,独自养活一家三代

这样的生命中还有爱情的位置吗?

梅林还要恋爱了,梅林还是要从恋爱写起。

这就是黄梅的个人生命轨迹,因为说了别人都不信,以为是小说,那就干脆写小说。 小说中黄梅就成了梅林。媒体报道及图片:

柏林市长沃弗莱特祝中德青少年节圆满成功! 德国总理施罗德先生为协会题词!

中国中央电视台,

德国第一电视台

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晨报

中国网德文版

柏林自由电视台

昂斯巴哈报

德国之声电台

多元文化电台

波茨坦市邮报

柏林日报

梅尔西城报

华商报

Zitty柏林杂志

2 甘肃电视台主持人

人物档案

姓名:黄梅

籍贯:陕西

生日:7月2日

血型:B

爱好:阅读朗诵、滑雪瑜珈、旅游拍照、独自逛街、漂亮衣服、写写日记

最喜欢的颜色:紫色

最钦佩的人:妈妈

最喜欢的人:家人和朋友

最喜欢的宠物:哈士奇

最喜欢读的书:女作家的书

最喜欢的名人:敬一丹、刘晓庆、周润发、金城武

最喜欢的一句话: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主持栏目

甘肃电视台经济频道

主要经历

1998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2002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取得文学学士学位 。

200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系,取得研究生学历,正在考取硕士学位。

1990年进入甘肃省酒泉地区电视台工作,任酒泉电视台新闻主播、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1998年进入甘肃电视台,先后担任《甘肃风貌》和《大开发》节目主持人。

获奖情况

2002年度被未来西北研究中心评为“十佳优秀记者”。

先后参与主持、策划的多期节目获得国家、省级奖项。

论文著作

黄梅在国家级专业杂志、学刊上发表了《浅谈主持人的身体语言和个性魅力》等多篇论文。

主持感言

“个头不算很高,但已够标准;长得不算漂亮,但气质不差;声音不算响亮,但蛮有磁性;性格不够完美,但始终乐观开朗,也还颇有人缘。”这是一位报社朋友对我的描述。

“你要想找一个最风光的职业,那你去做电视主持人;你要想找一个最易挨骂的职业,那你去做电视主持人。电视主持人,它可以使你万人羡慕,也可以让你遭千人唾骂。” 这是业内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深知责任重大,一直以来我不敢稍有懈怠。回头望望,从事电视工作已有十五个年头,真诚感谢命运如此关爱我,让我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心存感激,于是更加学会了宽容、豁达、真诚、淡定……

我始终牢记父母的嘱托:“端端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积极乐观的我也始终坚信,明天更美好!

3 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

深圳艺术学校古筝专业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秦筝学会会员、深圳市古筝学会理事。

黄梅出生在音乐世家,自幼研习古筝、钢琴。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四川音乐学院。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黄梅古筝技艺真挚而富有内涵,演奏技巧娴熟,音乐处理委婉细腻而富有激情。她多次以演奏家的身份应邀出访日本、韩国、意大利、古巴、哥伦比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多次参加专场音乐会、大型文艺演出、电视拍摄、电台录音及学术交流等艺术活动,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重奏音乐会,多次担任全国性各级古筝专业大赛及选拔赛评委。

主要作品:《聆音》——黄梅古筝独奏音乐会专辑、应邀录制了《东方神韵》古筝乐曲大全、《古筝练习一百首》、《卢朝吉筝乐作品集》、《古筝启蒙25周》、《古筝重奏、合奏曲集》、《古筝琵琶二重奏曲集》等。出版了《古筝基本技术练习》、《古筝启蒙》(与沙里晶、傅华强老师合作)。

黄梅执教严谨,具有独特的音乐见解和独道的教学方法,成功地培养了众多优秀古筝学生,多人在全国性、国际性的古筝比赛中获金奖等众多专业奖项。其本人多次获国际、国内各级古筝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园丁奖。

4 北京交通大学电器工程学院教授

女,教授,硕士生导师。职务:新能源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

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建摸仿真及控制、继电保护风力发电系统建模及接入系统分析

科研成果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研究(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积木式厂站监控系统(部级鉴定)

STK型继电保护数字接口装置(部级鉴定、华北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北京地区夏季降温负荷分析

东北电网负荷统计分类

励磁系统实测数据处理及频域计算方法研究

PLC在数字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电动车充电机(站)技术方案与规范研究

教学活动

讲授课程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研究生、工程硕士)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本科)

电力系统自动化(本科)

工厂供电(本科)

配电网自动化(本科)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工程硕士)

主要论著

发表科研论文

电力系统现象观测装置初步研究,华北电力学院学报

电力系统负荷静态模型建立,华北电力技术

直接法建立负荷动态模型的初步研究,华北电力技术

专用通信芯片在继电保护数字通信中的研究与应用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与数字电力系统,华北电力技术

馈线自动化方案讨论,华北电力技术

电流差动保护复用数字通信系统时的时钟问题,电力系统自动化

发电机励磁方式及自并励励磁系统,东北电力技术

PLC在微机保护开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现代电力

励磁系统参数时域辨识,现代电力

东北电网负荷模型的分类与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

励磁系统测试曲线数据处理系统,华北电力技术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与PSS分析,华北电力技术

失灵保护实现方案,继电器

数字式保护模块化可编程软件设计,第十届全国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励磁系统滞后特性研究,中国高等学校电自专业2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数字式保护图形化组态软件设计,中国高等学校电自专业2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运行参数对自并励励磁系统滞后特性影响的研究,电气应用

励磁系统模型可辨识性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模糊聚类在负荷实测建模中的应用,电网技术

微机保护中可编程逻辑的研究,2006中国国际供电会议

并联电容器组不平衡电流保护的改进方法研究,继电器

谐波条件下并联电容器过电压保护的一种实现方法,电力电容器

负荷建模中的负荷调查统计分类,电网技术

基于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的PSS优化,中国电力

微机保护中可编程逻辑的研究,电力建设

可编程逻辑平台及其在微机保护中的实现,电气世界

双馈风力发电机建模及谐波分析,电气应用

基于IEC61850的光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的研制,继电器

500kV串补保护校验方法的设计,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建模与谐波分析,第四届电能质量(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电动汽车充电站谐波的工程计算方法,电网技术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接入电力系统的谐波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发表教研论文

系级教学管理改革探索,中国电力教育

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高校教学工作评价初探,内蒙古统计

教学计划管理探索,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高工专学生的素质能力意识调查及其思考,电力学报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教学计划动态优化,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谈专业课教学中教学原则的应用,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教学反馈系统的研究与探索,中国电力教育

改革课程体系、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改革创新—新世纪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主编教材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同步训练》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校内

《电工进网作业考试问答(低压类)》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工进网作业考试问答(高压类)》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考试参考教材-特种类继电保护专业》中国电力出版社

《发电厂电气设备及运行》(参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工作经历

1982年2月~1985年8月辽宁发电厂工作 1988年3月~2000年4月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工作 2000年4月~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作

获奖荣誉

北京市优秀教师华北电力集团优秀教师校优秀教师校优秀主讲教师

5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女,1973年12月生,湖北省宣恩县人。

1994 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

2000年7月获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博士学位。

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2002 年 10 月至 2004 年 10 月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

2004 年 10 月至 2006 年 8 月获 JSPS 基金在日本东京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6 年 8 月回国 ,担任高能所“百人计划 ”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高温高密QCD,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色超导,强藕合夸克胶子系统。

组织会议:AdS/CFT and strongly coupled quark matter

代表性文章

1. Mei Huang , (review)

Color Superconductivity at Moderate Baryon Density (Review article),

Int. J. Mod. Phys. E14:675,2005

2. Mei Huang , Igor A. Shovkovy,

Screening Masses in Neutral Two-flavor Color Superconductor,

Phys. Rev. D70:094030,2004

3. Mei Huang, Igor A. Shovkovy,

Chromomagnetic Instability in Dense Quark Matter,

Phys. Rev. D70:051501(R),2004

4. Mei Huang , Igor A. Shovkovy,

Gapless Color Superconductivity at Zero and at Finite Temperature,

Nucl. Phys. A729(2003) 835

5. Igor Shovkovy, Mei Huang ,

Gapless Two Flavor Color Superconductor,

Phys. Lett. B564(2003) 205

6. Mei Huang , Pengfei Zhuang, Weiqin Chao,

Charge Neutral Effects on 2-flavor Color Superconductivity,

Phys. Rev. D67(2003) 065015

6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女,中医外科 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副主任中医师。

在中西医结合防治乳腺疾病方面经验较丰富。在教学工作中,每年度都承担《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工作,先后为 7 年制中医专业,中医本科,针灸,骨伤,专升本,夜大等多个专业教学,2007年获评为“受学生欢迎任课老师”。2003年度获临床教学观摩三等奖。先后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10余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有6篇。主持省科技厅课题一项,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一项,在四项省局级课题中排名前三,参与一项部级课题及三项校局级课题。科研方向主要是中医治疗对于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影响,中医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及中医治疗对于三苯氧胺耐药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7 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所在科室:内 科

职务职称: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业务专长:神经内科

毕业于广东医学院医疗系,一直从事内科工作。现任该院内科副主任职务,同时兼任“中华医学会湛江分会神经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神经内科(如: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运动神经疾病)各种疾病的诊冶,在患者中享有盛名。曾发表《表现纯偏瘫的丘脑出血l例报告》、《阿魏酸钠加西比灵治疗偏头痛32例疗效观察》、《盐酸纳洛酮穴位注射对脑梗塞的临床观察》论文。

8 惠州市南坛小学教师

先后获省、市、区教学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多篇论文获奖并发表。她先后被评为惠城区“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等称号,并取得了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结业证书。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黄 梅 ?女?1950年生,湖南永兴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为英国小说研究,现从事英国文学研究。1989年毕业于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获博士学位。1977~1978年在中国交通部情报所工作。1981年至今在本院外文所工作。

主要代表作有:《灰姑娘梦的演变》、《现代主义浪潮下:英国小说研究1914~1950》?合著?、《班恩的〈奥鲁诺克〉》?论文?、《伍尔夫随笔集》?译作?。

10 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医师

女,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 大学本科学历,重庆市中医学会会员。对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及急、危、重症的抢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诊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上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疾病。在省市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黄梅,1957-1968年在北京上学。1968年底从北京到山西省雁北地区“插队”。1973至1989年间先后在山西大学外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和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英语系学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论作(含专著、论文)有:

“英美文学研究三十年”(与钱满素,王义国合写),《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3集(1981),432-466页;

“韦斯克及其代表作”,《外国戏剧》,1982年2期。

“怪诞--现代美国南方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外国文学集刊》第5集(1982)。

“当代英国戏剧概况”,《外国戏剧》, 1983年3期。

“弗兰纳里. 奥康纳--南方的预言家”,《美国当代小说家论》(钱满素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Transforming the Cinderella Dream (Rutgers UP, 1990)(《灰姑娘梦的演变》)。

《女人和小说》(浙江文艺,1991),文集。

《班恩的[奥鲁诺克]:时空定位和身份错位》,《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2期。

《现代主义浪潮下:英国小说研究 1914-1950》(社科,1995,);编辑并撰写序言《回顾现代英国小说》、《瑞斯的小说和"黑色"语言》和《坍缩的世界, 锁闭的樊笼》。

《不肯进取》(辽宁教育,1996),文集。

《“下海”,浮沉和悔罪——漫话笛福漂流记》,《读书》1996年2期。

《金钱世界中的讽刺家》,《读书》96年9期。

《从比琳达的虚荣消费说开去》,《读书》》97年4期。

《看“作者莱辛”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她和国王——从<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看“作者莱辛”》;《中的“后现代”话题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小世界>中的“后现代”话题》,《现代主义之后》(陆建德编,社科,1997)。

《约翰逊博士的妻子》,《万象》2000年5期。

《社交“明星”约翰逊》,《万象》2000年8期。

《与文本的游戏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项狄传>与文本的游戏》,《外国文评》,2002年2期。

《推敲“自我”:小说在十八世纪的英国》(三联即出)。

主要翻译作品主要有:

玛丽琳·巴特勒:《浪漫派、叛逆者和反动派》(辽宁教育,1998,与陆建德合译),《自己的一间屋:英国女作家作品选》(1995年7月,河北教育出版社,编选并参与翻译),《吴尔夫作品精选》(山东文艺,2001,编选并参与翻译)。 另译福克纳短篇、纳·戈迪默短篇、薇拉·凯瑟短篇及散文、约翰. 高尔斯华绥的剧本和短篇、考德威尔论著章节。

代表作简介:

1、ransforming the Cinderella Dream (Rutgers UP, 1990)(《灰姑娘梦的演变》):以在美国做的博士论文改写而成,是第一部系统研究灰姑娘主题在英国小说中的形成和发展的英文专著。

灰姑娘叙事模式在18、19世纪英国小说中很常用,尤其得到女性作家和读者的喜爱,至今在西方文化中仍很风行(如在畅销浪漫小说中)。该书引言部分从法国Perault对民间故事的改写和理查逊的小说《帕梅拉》入手,经细致的文本分析,指出这类灰姑娘故事的内在矛盾:它们一方面通过人物形象及其典型话语强调基督教的忍从、“无我”的精神,另一方面又通过情节发展肯定个人欲望;表面上主张并“奖赏”父权社会中的女德——顺从,同时却宣扬女性的个人尊严和自我实现。引言还试图进一步揭示该叙事模式的矛盾性和对话性与资本主义的支柱思想——即个人主义——的内在矛盾的关系。

正文四章分别讨论了四位女作家的小说:弗·伯尼的《伊芙琳娜》、夏·史密斯的《艾米琳》、奥斯丁的《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夏·勃朗特的《维莱特》。着重分析了这些女作家对理查逊模式既爱又恨,既继承发挥又抵制修正的复杂态度。到《维莱特》,灰姑娘模式的“美满婚姻”结局已经被打破。

该书分析方法以传统细读为基础并吸取了当代批评思想,如女性主义批评、巴赫金与巴尔特的思想和观点等。全书分析深入,对所讨论的作品有独到见解,并能将“灰姑娘梦”置入更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考察。

2、《瑞斯的小说和"黑色"语言》:该论文比较系统地介绍、分析、评价了英国女作家吉恩·瑞斯(1890—1979)的全部长篇小说——包括写于1920-30年代的《夜航》、《四重奏》等四部作品和完成于1960年代的《茫茫藻海》。论文从瑞斯对女性经验的专注入手,比较深入地阐发了传达这种女性经验的语言的特征,强调指出该“女性语言”的复合性质和内在的矛盾性。由此,论文进一步论及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剥削压迫的中下层/下层妇女的思想情感与主导社会的统治阶级男性以及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复杂的关系。生动丰富的举证、层层深入的分析和有一定个性特色的行文说明论文作者对第一手资料非常熟悉,对西方当代批评思潮(如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有相当的了解但又能立足自己的亲身阅读体验进行独立思考。

全文的重心是有关瑞斯的晚期杰作《茫茫藻海》(1966)的讨论。该小说的女主人公取自遐迩闻名的英国19世纪经典作品《简·爱》中的一个人物。论文在这一部分里就此“血缘”关系考察了《简·爱》这一“前文本”(作为文学传统的代表)对瑞斯作品的启发和限制以及后者对前者的诘问与修正。另一方面,文章还着重探究了生长在美洲殖民地的白人女主人公和黑人的语言文化(即标题中的“黑色语言”)的关系,指出:引入黑人文化母题是瑞斯小说主题的突破和提升。

吉恩·瑞斯是二十世纪的优秀英语作家。她出生在西印度群岛的英属殖民地,成年后回英国定居并曾长期在法国等地生活,深受欧洲现代主义文化影响,在小说写作中取得了独到的艺术成就。1970年代以降,瑞斯的殖民地背景和她对女性经验的考察受到了西方文学评论、研究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备受关注的作家。本文是国内第一篇全面研究瑞斯作品的著述,填补了现代英语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白。论文受到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等的启发,论述有一定的深度。

3、《推敲“自我”:小说在十八世纪的英国》:

十八世纪是中国清王朝的康乾盛世,也是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最关键的一个世纪”,是英国中产阶级为主导的新立宪政体巩固、商业社会定型和工业革命发端的世纪。历史的对比发人深思。近年来,十八世纪英国研究引起了中国的文、史、哲学者的兴趣和关注。这是一个积极的进展。遗憾的是,有关的讨论在相当大程度上忽略了亲身经历那个时代的英国人所痛切感受的诸多思想的和精神的危机与困惑。有鉴于此,本项目力图在比较全面地介绍并评议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同时,把小说在彼时彼地的“兴起”与“现代社会”的出现联系起来考察,特别注重探究小说作品的意识形态功用即它与社会转型引发的社会思想危机和道德危机的关系。因为,对于处在转变时期的中国来说,十八世纪的英国在很多方面(以文学手段进行的思想建设是其中之一)都可以成为的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参照。

本书的主要论点是:十八世纪英国小说是第一个遭遇“现代”生存的民族对这种新世道(即马克思所说的现代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感受和反思,是“早期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工具,被用来在叙述形式和内容的层面上同时应对思想和社会的危机”(当代美国学者米·麦基恩语)。全书以简短的“绪论”开篇,以概述性“余语”收束。正文共分十二章,分别论述1689至1788百年间的一些重要的英国小说。第1章“班恩和复辟时代的遗产”简明介绍王政复辟时代的(分别以风格喜剧和班扬作品为代表)两种对立的文学传统,并在分析班恩的小说的过程中讨论了新读者群的出现以及职业女作家在历史舞台上的亮相。对于全书来说,这一章的作用恰如班恩的写作之于十八世纪英国小说主体,是一个序篇和一个铺垫。第2章以《鲁滨孙》和《罗克萨娜》为例比较深入地剖析了在笛福小说中的原始积累时期新型个人主义创业“英雄”形象及其内含的思想困惑。第3章力图通过对《格列佛游记》的评述揭示斯威夫特对当时的英国社会以及笛福式主人公的全面的反诘、讽刺和批判。第4章讨论了理查逊的畅销小说《帕梅拉》以及它所引起的争论和模仿。其主要观点是:这部小说的意识形态重要性在于它所倡导的帕梅拉式新型淑女以及她们的情感主义美德乃是对笛福和斯威夫特提出的尖锐问题的一个试探性的应答和解决方案。第5、6章以两章篇幅层层深入地剖析了理查逊的巨著《克拉丽莎》。在这部小说里理查逊超越了“帕梅拉答案”,把对“现代个人”的考察推进到空前的深度。第7章试图从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传》和《阿米丽亚》两部作品的鲜明反差和各自在风格、叙事方法及内容上的自相矛盾之处入手梳理、分析他与理查逊的异与同。第8、9、10、11章分别讨论约翰逊博士、斯特恩、斯摩莱特的几部代表作品以及华尔浦尔开哥特小说先河的《奥特朗托堡》,并从不同角度说明这些作品就其思想主旨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笛福-斯威夫特问题”以及“帕梅拉答案”的变调或再思考。第12章“伊芙琳娜和她的姐妹们”专门讨论了女性小说家的作品。

从笛福、斯威夫特到伯尼,十八世纪的英国虚构文学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描述和评论是全面的——从城乡面貌到妇女服饰,从司法制度到婚姻习俗,从阶级矛盾到国民教育到消费行为,从信仰和灵魂归宿到小说写作本身,简直是无所不包。不过,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材,小说最善于处理的是个体人生经验以及与之相关的思考,最为关注并深入讨论的是有关人性、欲望和追求的问题。罗克萨娜所代表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社会恶战(即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引发了强烈的质疑和空前的讨论。如果说笛福的鲁滨孙、茉儿·弗兰德斯和罗克萨娜表达了新兴个人主义的一个带有问号的“正题”,斯威夫特的《游记》是一个悲观的“反题”,那么集情感主义美德之大成的帕梅拉就是一个尝试性的“合题”。帕梅拉的折衷的道德改良方案或“合题”起源于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沙夫茨伯里派观点,即认为个体追求自身幸福的努力应与他人的福利协调,强调人性中固有的善良、慷慨和同情心。经艾狄生、斯蒂尔,理查逊、菲尔丁、哥尔德斯密斯、斯特恩、伯尼等人一路生发“修正”,逐渐汇聚成十八世纪最重要的思想运动即“情感主义”运动。《克拉丽莎》、《琼斯传》、《阿米丽亚》等作品铺张地想像并深入地考问,把人性放到各式各样的社会情境和人生转折中察看,围绕着欲望和追求主题一次又一次进行思想“反刍”。在英国,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文学对话贯穿了整个十八世纪。

情感主义“时髦”所宣扬并协助确立的新绅士淑女理想不仅涉及有关个人行为的伦理原则和行为规范,也在调节阶级的和性别的政治经济关系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这类表达阶级意识和性别意识的话语的讨论相应也频频出现在本书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中,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贯穿全书的经线和纬线。这不是因为作者事先选定了阶级分析或性别研究的理论路径,而是因为在本书所讨论的小说作品中,对人性、情感和追求等问题的探究和表达无不和人物的具体阶级身份及性别身份纠缠在一起。比如,在《帕梅拉》中,女性不仅是理想美德的代表,也是地位比较低下的社会阶层的代表,因而有西方评论家说:“新型现代个人首先是个女人”。当然,作者在认真阅读小说原作的基础上也广泛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注意文化批评、新历史主义、读者反应批评、性别研究等等理论思路在有关学术领域里造成的新的发展和动向,并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全面、深入地讨论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专著。作者尽管关注与大社会历史背景相关的思想问题,但是也仍十分重视文本细读和作为读者的个人审美体验,注重对作品的品味和欣赏,没有忽略作品的艺术表达和艺术手段。在对小说的具体分析中能注意每个作家的不同处理和不同态度,抓住某些有说明力的细节——例如鲁滨孙和他的财产的分离、帕梅拉言行中的矛盾等等——细致分析。全书基本做到了把思想问题和具体作品中的特定表达结合起来进行阐述,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

11 妇女保健副主任医师

温瑞英,女,妇女保健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山大学妇幼卫生系,广东省妇幼保健学会、广东省医师协会会员,从事妇产科及妇女保健临床工作近三十年。主要研究围生期保健、高危妊娠对母胎健康的影响、社区孕产妇保健等。擅长产前咨询与保健、妇产科临床常见及复杂、疑难病的诊疗。参与省市级课题孕产妇生命监测、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社区干预模式的探讨等研究。发表国家级与省级核心论文十多篇。专家门诊时间:星期四、星期天坐诊产前门诊。

12 玉溪师范学院数学系教师

黄梅:硕士研究生,讲师,06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同年7月到玉溪师范学院数学系参加工作,主要担任《数学教学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曾任玉溪师院数学系年级导师,主要负责学生数学口语的训练、数学解题能力的训练、常用教学应用文写作、试做班主任训练、教具的制作、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曾担任玉溪师范学院理学院学生辅导员,主要负责理学院学生管理工作。

参与科研课题《全国十五教育重点项目——“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验》、《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其研究成果收录于《聚焦数学教育》(云南民族出版社),以及《民族预科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研究》。已发表论文《杨辉对数学课程论的贡献研究》、《几何原本与数学教育》、《浅析中国古代数学的“中断”》、《解读“教育数学”思想》、《浅谈高中女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所体现的数学能力》、《预科生数学解题中自我监控能力及其培养》、《意义学习的类型及其知识获得过程》、《“教育数学”思想》、《我国数学教育史对数学应用的关注》

13 西南大学副教授

黄梅(Huangmei),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所访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设计、化学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工作。分别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理论与实践》、《电化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育探索》、《教学与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学术刊物发表了38篇学术论文。主编大学教材1部,参编大学教材1部。主持完成了校级教育教改课题1项,主持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项,主持西南大学教育教改课题1项,主研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参与重庆市重大软课题项目1项(获重庆市社科一等奖)。承担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知识论》、《课程与教学设计》、《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教学艺术论》、《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教材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绿色化学与生态》、《生物化学》、《基础化学》、《生活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09年8月受聘为教育部贵州中小学骨干教师课程培训专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4: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