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金鳌
释义

黄金鳌,(1878—1951)字肃方,1878年生于四川隆昌,金鳌父亲黄应三,是开绸缎铺为生。弟兄四人幼小起苦读诗书,勤奋上进。金鳌居长,乡试中秀才。成长中,眼见外国资本主义掠夺中国,腐败的满清政府卖国求荣,金鳌痛恨之余,向往为桑梓育才救国之道。他最先在天后宫办起萃英学堂。这段时期,革命思潮犹如狂飙突起,国内有识青年涌向国外寻找救国救民新路,金鳌自费加入到留日队伍,就读警监学校。1905年入同盟会,经川籍会员推荐,首奉孙中山命回川联络会党。从而开始为川人做第一件事———组织并参与保路为中心的辛亥革命:在邹容“欲脱满州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宣传下,在隆昌开“天下利”书店,售《醒世钟》《革命军》等进步书刊。把书店办成党人通讯联络机关。为集聚革命力量,他发起成立了“大同公”(哥老会组织)。让未成年的金?、源江弟加入保路同志军,在其带领下,两个组织成为隆昌辛亥革命中坚力量。

次年,他受党派遣,赴成都参与办学。首先在教育界发展革命力量,并与张列五(张培爵)等发动师生,投身革命,配合保路,以校作为党人联络机关。不久,孙中山又派熊克武、黄复生回川,克武、金鳌、佘俊英(佘英)、黄方在泸州起义。佘重袍哥义气而不善策略,谋事不密而失败。佘、黄被清政府剜心惨杀,现泸州市文化宫有纪念碑、碑体四方为熊克武、黄金鳌、黄复生、李肇甫的题词。金鳌诗曰:狱中囚人中杰,既上断头台剜心复割舌,自古杀身成仁,无比壮烈。拼将热血洗腥膻,缔造共和开国业,我亦同盟之列,兴亡略尽匹夫责,景仰丰碑,来者是则。现泸州正以此碑为中心建西广场。

1907年,熊克武、黄复生约集金鳌、张列五、谢持等30余人在草堂寺研究布署以保路为中心的四川各地武装起义,推选金鳌负责各地起义的组织配合。当时交通极不便、除参加成都首义外还马不停蹄的奔赴川东、川南各地做联络组织工作、策应起义。辛亥革命史料专门记载:“熊克武、黄金鳌、张懋隆奔走内外,为之策应”。

黄金鳌投身革命,常无工资,经常冒被捕杀头之险,为革命需要,金?弟在督练公所任教练的薪饷常被金鳌借用补贴。1909年去隆昌筹款时,清县令周宜甫查封“天下利”书店,捉拿金鳌,消息传出,他临危不惧,与友黄万里换装甩掉跟踪,翻房脱逃,潜往南洋。在菲律宾办小学,又任“汉文新报”编辑,在华侨中继续宣传革命。

保路起义促进了武昌起义提前成功,此号角唤回了在国外的同盟会员。金鳌率先回上海,鉴于蜀军装备太弱,遂与熊克武各出1千银元作舟车费,组建200人的蜀军中坚力量。又亲自设法辗转筹得25万银元向日、俄购得几千枪炮弹药,颇有胆识。为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蜀军政府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11月成立蜀军政府,金鳌金?均为政府要员。袁世凯篡权后,金鳌与胡景伊战于合江,因寡不敌众顺江逃沪,所乘船头高悬川东宣慰使大旗,利用当时信息传递慢,诈於敌方。为此,金鳌胆识过人之佳话在党人中盛传。(袁世凯已在全国通缉他)

黄金鳌二十年代任嘉陵道尹、与张澜过从甚密,对军阀混战很反感。愤然辞官,回到成都西马棚街办肃记佛经交流处。他熟悉东南亚国家,广泛交流了不少佛经书籍,与佛教界名士研讨,对四川佛教文化发展有积极贡献,至今尚有影响。现已97岁的佛教界高僧、曾用8年时间遍访国内高僧求学佛经的宽霖方丈还常提金鳌在佛教文化上的卓越贡献。

1938年张群多番说服黄金鳌再次从政,作为辛亥革命元老,他只答应任临参会议员。三十年代初,他集中精力参与在川创办工商业的尝试:合办兴华地产公司、豫大实业公司、启明电灯公司、乐山嘉乐纸厂。自办了通慧汽车运输公司,并任董事长、常务董事等。1951年,作为川西行署委员,全国一、二届人大代表,1951年8月去世,享年73岁。去世时丧事由川西人民政府办理。张澜、熊克武、贺龙等专送了花圈,熊扬、张秀熟、李?人、向楚及政府各部门参加了追悼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7: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