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金法则 |
释义 | 《黄金法则》收录了拿破仑·希尔在1919至1923年间撰写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在次之前从未集结出版,但其中表述的观点乃是希尔整个理论框架的基础。尽管这些文章是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写就,但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及时在今天也毫不过时。希尔总结出来的成功秘诀,不论对在过去还是对今天在职场奋斗的白领人士,都同样适用。 图书目录(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精彩书摘(1、20美元人格 2、25%的意外收获 3、小孩子间的回报 4、你可以改变环境 5、记住最最重要的事 6、自我惩罚) 图书信息书名:《黄金法则》作者:【美】]拿破仑·希尔 译者:严冬冬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5月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1975-0 包装:精装 所属分类:职场励志 定价:30元 作者介绍1、大师概述失落的经典 朴素的真理 隐密的预言 曾经影响美国两任总统的成功学大师不为人知的故事。 揭开我们司空见惯的世界背后真实有效的人生法则 拿破仑·希尔:全世界最早的现代成功学大师和励志书籍作家,曾经影响美国两任总统及千百万读者的成功学大师; 《黄金法则》:一部失落的励志经典,收录了众多成功人士获得成功的秘密,所有见到过它的人们都会如获至宝将其收藏,但又因一己私念不愿与更多的人分享,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被口碑相传却又秘而不宣...... 拿破仑·希尔:一个被“过度开发”的名字。 他最耀眼的身份是全球6000万册畅销书《思考致富》的作者;他有着励志大师最为常见的经历:逆境求生;他遍访成功者、结交权贵,也体尝普通人的平常心。百年来,“拿破仑·希尔”被人们不断引用和评说,这本《黄金法则》揭示了年轻的希尔在遭遇和我们今天同样处境时最真实的感悟,那时那地,那些令人惊叹的思想,是希尔后来诸多辉煌著作的灵感之源。 2、人物生平《黄金法则》:受用一生的资本 希尔于1883年生于弗吉尼亚州怀斯县的偏远山区,早年家境贫穷。他的母亲在他10岁时去世,父亲于一年后另娶了一位妻子,也就是希尔的继母玛莎。玛莎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寡妇,父亲是一位医生,她的到来可谓是希尔一生中的幸事。玛莎很快喜欢上了这个精力旺盛、时常搞些小恶作剧的继子。玛莎的教育和鼓励对希尔的影响很大,令他受益终生。希尔回忆起继母的时候,曾经引述过林肯评价自己继母的话:“我所成就的一切都要归功于她。”13岁时,希尔在继母的帮助下,用一支手枪换回了一台打字机,从此开始了写作生涯。 读了两年高中之后,希尔考取了一所商学院,毕业后为弗吉尼亚州首席检察官鲁弗斯·艾尔斯(Rufus Ayres)工作了一段时间。艾尔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曾任南军指挥官,也曾参加过参议员竞选。他在银行、林业和煤矿业方面都有自己的投资项目,希尔认为他是整个地区最有钱的人。工作期间,希尔对法律发生了兴趣,于是说服弟弟维维安·希尔(Vivian Hill)一起去乔治敦法学院(Georgetown Law School)就读,兄弟两人的学费都用希尔的稿费支付。维维安顺利从学院毕业,希尔则中途退学,在《鲍勃·泰勒杂志》(Bob Taylor’s Magazine)找了一份工作。杂志社的老板是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一名出身田纳西州的参议员,他安排希尔采访各界成功人士,撰写关于他们成功经历的故事。希尔采访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时,两人一见投机,原本短时间的采访计划延长到整整三天。卡内基建议希尔总结众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开创自己的“成功哲学”,然后再把成功的方法教给其他人。这一建议彻底改变了希尔的人生。 通过卡内基的引荐,希尔认识了亨利·福特、托马斯·爱迪生、乔治·伊斯曼(发明家、柯达公司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等著名人物。这些成功人士的真实见解成为了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资本。 3、获得成功《黄金法则》一书的内容来源于希尔在近一个世纪前为《成功》杂志所撰写的专题文章,这在希尔的第一本著作问世之前已经出版发行。 这个失落的传奇故事就从《成功》杂志说起。 1897年《伟大的励志书》作者奥里森·马登创办《成功》杂志,谁也无法预知这本薄薄的杂志居然将历史上最著名的几位励志大师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了十年高速发展,杂志内部开始分裂,后来又因为得罪权贵而被告上法庭。1911年,《成功》杂志倒闭。但一直试图东山再起的马登将拿破仑·希尔纳入了自己的视线,7年后,《新成功》创刊,以拿破仑·希尔为主要编辑的《新成功》试图重拾辉煌。 杂志首次向世人公开众多知名人士在各方面获得成功的秘密。逆境生长的拿破仑·希尔将自己对于成功的认识以及取材于他众多成功朋友的思想结晶注入杂志,希望所有普通大众都可以通过阅读与学习而获得成功与财富。 当时争相购买杂志的人用各种方式将其收藏,人们甚至因为一己私念,只在小范围内分享故事,不想更多人染指其中的奥秘。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内容在近一个世纪里被口碑相传却又秘而不宣。 无论如何,拿破仑·希尔让《新成功》再次崛起,甚至,有无数读者从此脱胎换骨,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巨大成就。 拿破仑·希尔那些令人惊叹的真知灼见影响了众多同行者,依托小小的杂志,实力派作者相继加盟,诸如克莱门特 斯通(美国联合保险公司总裁和创始人、畅销书《信念与成就》作者)、奥格·曼狄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羊皮卷》作者)等等这些叱咤风云半个多世纪的人物赫然在列。 这本成功杂志流传至今,继续影响着千百万的人们,而让这本杂志起死回生并指导众生的真理今天也终于集结成书。这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神秘的文章,让《黄金法则》更富传奇色彩。 或许你已经是拿破仑·希尔千百万读者中的一员,又或许你正打算初次拜读希尔的著作。无论如何,这本《黄金法则》都是不应该错过的。 内容介绍本书收录了拿破仑·希尔在1919至1923年间撰写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在此之前从未结集出版,但其中表述的观点乃是希尔整个理论框架的基础。 尽管这些文章是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写成的,但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即使在今天也毫不过时。通过与卡内基、福特、爱迪生等著名成功人士的面对面交流,希尔总结出了他们的成功规律,这些规律无论对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人们都同样适用。 这些文章内容引人入胜,文笔生动鲜明,在心理暗示、培养自信、说服力、吸引力等方面都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论述。如果你觉得这些概念似曾相识,那你的确是对的:几十年来,无数成功学书籍的作者都是以这些概念为基础,来演绎他们自己的著作。然而,对这些概念理解最透彻、认识最深入的,还是最先总结出它们的拿破仑·希尔。认真读这本书吧,因为它将改变你的一生。 图书销量拿破仑·希尔(1883-1970),是世界最早的现代成功学家和励志书籍作家,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其著作几十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希尔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自出版以来总销量已逾6千万册,直至今日仍然在改变千百万人的生活。 专家推荐法则即智慧,它不会让你因为选择的机遇过多而仓惶,它也许会在某一刻让你怦然心动。事实上,每个成功人士都在用一生的历练完成一次不可复制的解读。这也是《黄金法则》阐述的道理。 ——王辉耀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语言是生活必需品,文字如同日常用品,而《黄金法则》这样的经典著作则是真正的奢侈品。 ----北京大学奢侈品管理项目总监、意国时尚CEO 图书目录第一章做你想做的人 你究竟是谁/你可以是谁 第二章自我暗示 你的性格可以改变/具体而精准的人生目标 第三章心理暗示 “心理疗法”/不可不说的催眠术/占卜师的另类骗术/“平息别人的意识”/关联定律/头脑中的医生/小结 第四章回报定律 思维也会“物以类聚”/祈祷的力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化敌为友/小结 第五章思想的力量 学会用你的思想//如何积聚财富?/最伟大的时代/以德报怨,与人为善 第六章如何树立自信 “流浪汉”的自信秘籍/注意事项 第七章环境与习惯 习惯/环境/小结 第八章如何培养记忆力 有效记忆的三个步骤/我如何拯救了自己的记忆力/神奇的法雷尔/科学的记忆体系/小结 第九章安东尼的演讲 安东尼在罗马市民面前的演讲 第十章说服与强迫 从山区青年到战争英雄/信仰复兴集会的心理暗示 第十一章补偿定律 自我惩罚/流浪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银行家身上的补偿定律 第十二章黄金法则 精彩书摘法则1:自我暗示——“对你而言,我有我价值” 法则2:暗示他人——“我信任你,你需要我” 法则3:回报定律——“我爱者,爱我” 法则4:控制环境——“我需要这样的你” 法则5:拯救记忆——“我记得你” 法则6:补偿定律——“你失去,我补偿” 法则1:自我暗示——“对你而言,我有我价值” 任何目标,无论大小,都要通过自我暗示,才能在你的意识和潜意识中同时扎根。 书摘案例: 1、20美元人格我在麦克勒格公司(芝加哥最大的书籍和文具经销商)商场乘坐电梯的时候,管理员在操作电梯门时操作失误,把我夹在了电梯门和外壁之间。这场事故不仅给我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还扯破了我的外套袖子,损坏非常严重,让我觉得整件外套都报废了。 我把事故情况告诉了商场经理瑞安先生,他客气地对我说,我所遭受的损失一定会得到赔偿。没过多久,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就赶到了,他检查了我的外套破损情况,决定赔给我40美元。一切搞定之后,我把外套拿到裁缝店,结果裁缝把破损的地方修补得非常利索,根本看不出来袖子曾经撕破过。裁缝只收了我2美元的修补费。 我还剩下38美元,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但是保险公司对这样的处理方式已经很满意了,因为毕竟他们赔给我的钱还不到一件新外套价值的一半。麦克勒格公司方面也很满意这样的结果,因为赔钱给我的是保险公司,他们自己并没有掏一分钱。 但是还有一个人不满意,那就是我! 我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那多出来的38美元。从法律上讲,那的确是我的钱,是我的私有财产,没人能质疑我拥有它的合法性,以及获得它的途径。 如果保险公司的人从一开始就知道那件外套还能修好,或许就不会赔给我这么多钱了,但在当时,从袖子破损的情况看来,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这38美元,我跟我自己的良心展开了一场辩论,结果良心赢了。我不能收下这笔钱。经过考虑,我最终决定把20美元退还给保险公司,这样多出来的18美元就算是那件外套的折旧费,以及我自己的辛苦费吧。即使这样,我仍然花了一番工夫才说服自己相信,我确实应该收下这18美元。 当我再次找上门,麦克勒格公司的人建议我最好还是把钱揣起来,然后忘掉这件事情。我的回答是:“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也很想收下这笔钱,但我不可能忘掉这件事!” 我之所以要退回那20美元,并不是出于道义或是诚信方面的考虑,也不是为麦克勒格公司或者保险公司着想,而是另有理由。事实上,在整件事情中,我从来就没有为麦克勒格公司或者保险公司考虑过,因为最初的处理方式已经让他们很满意了。我所考虑的是我自己的性格,以及这样一件事情会对我造成的影响。我知道,一个人的性格,是他各方面习惯和既往行为的总和。要是我允许自己留着那20美元,那就跟一个苹果商人明知道一大桶苹果里混着几个烂苹果,却还是把整桶苹果存进仓库一样。我需要防微杜渐。 我退回那20美元就是为了说服我自己,我绝不会因为物质上的引诱而放弃自己的立场,哪怕是在鸡毛小事上也不行。这次事件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可以检验自己的立场,看看自己究竟是个真正诚实的人,还是个故作诚实博取别人尊敬的伪君子。 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够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订定出切实可行的人生计划,并且用诚实的态度去推动这些计划,绝不昧着良心损人利己,那么他(她)一定能吸引和聚集起足够的力量,冲破一切阻挠,取得最终的成功。这样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尽管在今天,能够理解它的人还相当少。 要想最大程度发挥你各方面的长处,必须借助自我暗示的机制,因为只有通过自我暗示,你才能把自己的才能、情感、智力、理性和生理机能统合起来重新分配,让它们谐调一致,共同为你的人生大计服务。 那些主导你意识和潜意识的想法和念头,必然会主导你的生活。任何目标,无论大小,都要通过自我暗示,才能在你的意识和潜意识中同时扎根。 法则2:暗示他人——“我信任你,你需要我” 不动声色,把我们自己的想法和念头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输送给对方,让他觉得这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主意,可以收到比试图说服对方更好的效果。 书摘案例: 2、25%的意外收获一位能力非常强、管理效率非常高的车间经理,他从来不批评手下的任何一名员工,而是经常表扬他们,夸他们的工作做得出色。他常常在车间里踱步,不时停在一名员工身边,夸那人又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就算员工的工作其实做得一塌糊涂,他也绝不会责怪。就这样,他通过暗示在员工们心中建立起了这样的信念:“我们一直在进步。”这也是他手下的员工能够保持高效率工作的原因。 有一天,这位经理在一名叫吉姆的员工身边停了下来,该员工的工作是计件制,绩效记录表明,他的每日工作量一直在下滑。这位经理把手放在吉姆肩上说:“吉姆,我觉得你这星期的工作质量比上个星期提高了不少。你已经成了整个车间的榜样。我很高兴,我永远支持你!” 他说这话的时间大约是下午1点钟。那天晚上,吉姆的绩效记录表明,他当天的总工作量比前一天提高了足足25%! 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些友好、热情、话多、愿意跟所有人打成一片的人,总是比那些性格内向、缺乏活力的人更适合担任领导职务。那些总是满腹牢骚、闷闷不乐、不愿跟人交流的人,则更是难以让别人听命于他们。这其实也是暗示的机制在发挥作用。暗示的原理同引力定律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对周围的人们发出暗示,用我们自己的思想精神去影响他们,即使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个心怀不满的人,会在周围的一群人中制造不满的气氛。一个故意调皮捣蛋的人,会让周围的一群人都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反之亦然,一个积极乐观、开朗活跃、忠诚能干的人,可以鼓舞身边所有人的士气,提高整个集体的工作效率。 我们所表露出的一切思想感情,都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要利用暗示的机制去影响和控制别人的思想,你必须要控制住自己的表现欲望,不要尝试去说服对方,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暗示,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并且以为这观点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一个蹩脚的推销员,可能会用“史密斯先生,有些事情你可能还不知道,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作为开场白;一个优秀的推销员,则一定会以“史密斯先生,你肯定已经知道”这样的话开场。 法则3:回报定律——“我爱者,爱我” 按照回报定律,我们会吸引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善待别人者为人善待,欺人者受人欺。 书摘案例: 3、小孩子间的回报为什么那些喜欢抱怨的人,总能找到抱怨的理由?为什么那些整天哀叹自己不幸的人,总会遭遇新的不幸?为什么那些喜欢挑衅的人,总是成为众矢之的? 你对外界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把什么样的人吸引到你身边。 这是一件不久前发生的事情,主角是我两个年幼的儿子,詹姆斯和小拿破仑。 那天,我带着孩子们去公园,给小鸟和松鼠喂食。小拿破仑用我给他的零钱买了一包花生,詹姆斯则买了一包饼干。詹姆斯看到小拿破仑的花生,想尝尝味道,于是就直接伸出手,想把花生抢过去。他这一把没能抓中,小拿破仑立刻“回报”了他——左手握拳,一拳打在詹姆斯的下巴上。 我告诉詹姆斯:“儿子,要是你想尝尝弟弟的花生,这么做可不是个好方法。让我告诉你究竟该怎么做。”其实,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我并不知道究竟该对詹姆斯说些什么,于是我就一边故意卖关子,一边紧张地思考究竟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起了之前关于回报定律所做的一些实验,于是对詹姆斯说:“把你的饼干分给弟弟一点儿,看看会发生什么。”我劝了他好一会儿,他才同意照我说的去做。结果立竿见影——也给我上了一堂非常宝贵的销售课!小拿破仑在接过饼干之前,把大半包花生都倒在了詹姆斯的口袋里,这就是他的“回报”!在这场简单的实验里,我得到的收获比任何一堂管理学专业课都多。同时,我的儿子们也开始学会了对回报定律加以利用,这让他们避免了许多“正面冲突”。 若想让别人为你做某件事情,或是用某种态度来对待你,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回报定律。 我们对别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无论是否公平,最终都会“回报”到我们自己头上。人的思想会对一切外来的印象做出反应,所以我们要想对别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就必须给他(她)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法则4:控制环境——“我需要这样的你” 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暗示的机制来破旧立新,但这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并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书摘案例: 4、你可以改变环境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看到的每一幅场景,感受到的每一个印象,都会对你的思想产生影响,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毋庸置疑。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选择正确的环境,接受积极的外来影响,跟能够理解你、鼓励你的人交往,究竟是多重要的一件事情? 你的意识和潜意识都在不停地接纳来自周围人们的想法、观念、行为和态度。连你所穿的衣服都会影响到你,所以它们也是你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既然说到了着装这个话题,我就来讲讲我自己的经历。一位研究文化学的著名学者,有一次邀请我拜访他的实验室。在那里,他说服我脱下全身衣服,接受一次免费的简单治疗。治疗结束之后,他的助手带我回到他的办公室,当时我除了一条短裤之外,身上什么都没有穿。我那位学者朋友坐在桌子对面,身上是笔挺的西装,一尘不染。我们两人之间的对比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非常不好意思,就像一个有近视的人不小心把拥挤的舞厅当成是存衣间,光着身子从更衣室里迈进舞厅中央一样。 事实上,我的感觉并不是偶然,因为我那位朋友对应用心理学也颇有造诣。他知道我有可能会报名参加他的课程,所以才故意安排了这样的场面,让我处于“不利境地”。 结果是,我很容易就答应了他开出的学费条件。等到我重新穿上衣服之后,立刻就意识到他收的学费很贵,要不是因为心理上的弱势,我本来不会那么容易答应的。 干净典雅的衣服,会从两个方面影响我们。首先,这样的衣服能增加我们的勇气和自信,即使只因为这一点,我们也应该为自己准备至少一套体面的衣服,即使这意味着牺牲其他一些生活必需品的质量。其次,这样的衣服可以让别人对我们产生更好的印象。外貌是我们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而穿着打扮是外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有机会开口介绍自己之前,别人就会根据我们身上的衣装,形成对我们的最初印象。 此外,外部环境是“效率顾问”们最应该考虑的因素。要想做一个合格的“效率顾问”,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心理学家。 我小时候曾在农场上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我需要别的男孩子们帮我干农活时,总会先在附近包下一家棒球场,或是准备好其他男孩子喜欢的娱乐手段,当我们干完一部分工作时,就会去棒球场好好放松一下。 有这样的“福利”机制,每个男孩子都会在工作时更加全力以赴,并且更不容易感到疲劳。而说到底,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是长大了的孩子而已。如果只有工作,没有合适的休息娱乐,男孩子们就会很快对工作内容丧失兴趣,这是已经为科学所验证的事实。 法则5:拯救记忆力——“我记得你” 注重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集中注意力,反复重复——这是培养良好记忆力的三大法宝。 书摘案例: 5、记住最最重要的事具有优秀记忆力的人,不仅可以轻松回忆起接触过的人的名字和长相,哪怕他(她)跟这些人只有一面之缘,而且可以在脑海中保留潜意识所形成的感觉印象,也就是通常所谓的“经历”。 你的记忆力并不比任何人差。如果你觉得难以记住某些东西,那是因为你不够注意那些“无关的细节”。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把你需要记住的内容和观察到的细节联系起来,不要满足于对事物一知半解的状态。 “记住那些对你至关重要的事情——也就是那些与你所努力的领域有关系的事情。不要让那些没有用的无关信息占据你的大脑空间。人的脑细胞数量有限,不可能把各行各业所有方面的信息都储存下来。不要浪费宝贵的脑细胞去储存垃圾信息。只有那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的信息,才值得你去记忆。” 人们已经发明出了许多种“科学记忆法”,用来增进记忆力。这些“科学记忆法”的本质,都是通过在不同的记忆条目之间建立联系,使回忆过程变得更加容易。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也是这样。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在新概念与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些新概念。 例如,教师会把遥远陌生的事物与学生生活中的事物相比较,利用后者让学生对未知的事物产生直观的印象。解释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时,教师或许会问:“要是有人从太阳上瞄准你开了一炮,你应该怎么办?”如果学生回答“立刻躲开”,教师就会告诉他:“没有必要。你完全可以回房间睡觉,不去理会那发炮弹。等到你长大成人,自力更生,成家立业,到了我这把年纪的时候,炮弹才会飞到地球附近,那时候你再躲开也来得及。这就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法则6:补偿定律——“你失去的,我补偿” 补偿定律的作用往往不会在朝夕之间体现出来。一代人所遭受的惩罚,会转化为下一代人的褒奖。一个人的损失,会成为他子女后代的收获,或是全人类的福祉。补偿定律绝不作弊,也不容许任何人作弊。它要求每个人都把欠下的债毫厘不差地还清。它从一个地方取走多少,就必然会在另一个地方还回来多少。 书摘案例: 6、自我惩罚补偿定律既能带来奖励,也能带来惩罚,并且惩罚的形式也像奖励一样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无论采取何种形式,该来的惩罚迟早会到来。有些时候,对犯罪者作出惩罚的,乃是他们自己的良知。 曾有一名银行职员,偷了银行的钱潜逃,一直到18年后才回到美国。他已经老了,再也承受不起在异乡漂泊的困苦。最终,他决定重归故里,为他的行为付出他应付的代价。 一天早晨,他走进故乡的警察局,对警长说:“我就是比尔·琼斯。” “很高兴认识您,比尔·琼斯先生。”警长平静地回答。他惊讶得目瞪口呆。 “我能为您做些什么?”警长看他久久没有开口,就带着和蔼的笑容问。 “你难道不明白吗?”比尔·琼斯说,“我就是你追捕了这么久的那个家伙呀!” “我可没有,朋友。”警长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疯子。 “或许你不了解,你肯定是在那件事过去很久之后才上任的。”比尔·琼斯擦了擦眼睛,“是这样的,我从商业贷款银行偷了3 000美元。” “那又怎么样?”警长告诉他,“那家银行已经倒闭10年了。” 比尔·琼斯顿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跌坐在身后的椅子上。他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坐了很久,丝毫不理会警长关切的眼神。他的心中正进行着一番激烈的交战。 “你们有没有在逃罪犯的名单?”他问警长。 “有。” “能不能帮我个忙?” “没问题。” “那就请帮我查一下,18年前的7月,有没有一个叫做比尔·琼斯的人因为偷了商业贷款银行的钱而被列入追捕名单?” 警长仔细查阅了当年的记录,发现根本没有任何相关的记录。进一步的调查表明,银行并没有透露出任何现金失窃的消息,这或许是因为银行经理觉得,这样的消息会影响银行在客户心中的信用度。比尔·琼斯在世界各地漂泊了18年,而追捕他的只不过是一个幻影。其实,他当年如果搬到邻近的县城去生活,即使不故意隐姓埋名,也不会有任何人去找他的麻烦。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自己惩罚自己!”他抚摸着自己斑白的头发,喃喃说道,“我忍受了无数的苦痛——为了一个并不存在的理由。” “我一直在自己惩罚自己!” 任何由人所编纂的法律都可以被违背,并且违法者只要足够机灵或是足够幸运,就可以逃脱法律的惩罚。然而,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脱补偿定律的作用,即使他再机灵、再幸运都不行。补偿定律是一种基本的自然规律,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