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佳音
释义

黄佳音在幼儿小提琴教育中,创立快速学琴的“组合理论”,设计出最优化的6节课便可入门的科学学琴方法,此套方法使儿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小提琴演奏法,从而变枯燥为趣味。

简介

黄佳音,幼儿小提琴教育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1962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祖籍浙江宁波。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毕业生。在幼儿小提琴教育中,创立快速学琴的“组合理论”,设计出最优化的6节课便可入门的科学学琴方法,此套方法使儿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小提琴演奏法,从而变枯燥为趣味,掌握了学习主动性。

基本资料

幼儿小提琴教育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1962年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祖籍浙江宁波。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毕业生。在幼儿小提琴教育中,创立快速学琴的“组合理论”,设计出最优化的6节课便可入门的科学学琴方法,此套方法使儿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小提琴演奏法,从而变枯燥为趣味,掌握了学习主动性。

1995年创建南京私立佳音幼儿业余提琴学校并任校长、武汉大学“零岁方案”专家组特约研究员、世界天才教育智谋研究协会会员(美国)、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育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对外部分别拍摄了教学专题片,中央电视台也播出省台专题片。1995年参加第11届世界超前(天才)儿童北京学术研讨会,正式向国际教育界推出小提琴“组合理论”

组合理论

黄佳音在悉心研究当今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及幼儿心理学的基础上,经过长达15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创编了这一套适合中国三至六岁的学龄前儿童学习小提琴的快乐、简便、实用理论及方法。孩子们只要经过六节课的学习,即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组合,独立看谱演奏曲子,从而,将那些对音乐完全处于蒙昧状态中的孩子们自然迅速地领入音乐的神圣殿堂。

这套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它以“快乐学习”作为主旋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高深莫测的练习演化为简单明了的六节课的最优化学习,以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抽象的识谱教学,以分解了左、右手操作法为起点,先一心一用,继而一心多用,最终在瞬间成功地进行组合。

这套教学法对儿童启蒙的最大贡献和创举在于:第一,这套教学法在快乐环境中进行,孩子们可以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可以在短期内平均每天花一个半小时,迅速掌握小提琴演奏法,从而变枯燥为趣味、变被动为主动。第二,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穿插进行,让孩子们在个别课中学到的演奏技法在集体课中表现出来,进行竞争。孩子每一步的成功都得到来自教师、家长、社会三方面的赞赏,这种赞赏提高了其学琴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学琴,如此的良性循环,使这种学琴自觉性与个人成就感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智力和潜能得到早期开发,心理品格得到早期陶冶,不仅为孩子们在今后学习音乐的道路上铺下最结实的第一块基石,而且,为孩子们今后的智力和潜能发展、心理素质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讲,这套教学法即使对于父母不懂音乐的普通家庭也完全适合,因而,它是目前幼儿学琴的最佳启蒙法。运用“组合理论”学琴,儿童的成功率可达百分之百。

组合理论与传统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的练琴方式一开始就直接在琴上进行,机械地改错练习,直至最后完整地拉出曲子。孩子的成功是以枯燥、甚至是痛苦的练习作为代价的。对孩子而言,传统的练琴就是枯燥地改错。而黄佳音组合理论,不立即让孩子在琴上练习,而是设计出几种练习步骤,每个步骤,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孩子进行分散练习,在内部进行心理运动组合,最终合成。这种分散练习,可以不用整块时间进行,既分解了学习难度,又符合四五岁儿童注意力不易长久集中的心理特点,因为分散练习逐步到位,故使得大部分儿童甚至能在第一遍中完成演奏组合,因此,它是快乐的尝试和组合

获得荣誉

1991、1993年歌曲作品分获江苏省“三新”电视大赛创作二、三等奖。

1995年培养的3岁一个月的学生朱菲洋创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成为中国最小的小提琴手。已有4名启蒙三年半的学生就读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她们是章婧、李倩茜、孙彤彤、程乐天。

2000年,黄佳音荣获“江苏省音乐考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他的学生

吴韵喆被全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学校梅纽因国际音乐学校小提琴专业录取。

孙同同 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2002年6月以全国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2005年6月免试直升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高三年级学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0: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