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河古镇孟门 |
释义 | 黄河古镇孟门其地望在吕梁山西侧,属黄河支流三川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黄河秦晋峡谷上的重要渡口和兵家必争之地,是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第一门,又有“晋西第一门户”、“黄河明珠”、“五龙圣飞之地”等的美誉。 山西· 柳林· 孟门古镇 黄河天险隔秦晋,自古而然。但考古成果和当今语言历史文化的现象表明,黄河不仅没有阻隔了秦晋的往来,反而成为共同生产生活的条件。战国时代,三川河沿线虽然长期属于赵国所有,但也是赵、魏、秦三国的边界。战争时互相争城掠地,吴起为魏将时,曾在离石区吴城至陕北吴起县一线垒堡筑城抗秦,秦国也曾多次攻占赵国的蔺、离石。《史记》中《秦纪》《赵世家》《魏世家》《六国表》以及《战国策》中十多次提到这两个地名,充分说明其位置的重要。 柳林县的孟门,其地望在吕梁山西侧,属黄河支流三川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黄河秦晋峡谷上的重要渡口和兵家必争之地,是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第一门,又有“晋西第一门户”、“黄河明珠”、“五龙圣飞之地”等的美誉。孟门关曾一度与晋东著名的娘子关齐名,有“东有娘子关,西有孟门关”之说。 商业城镇的发展,是明清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此类市镇除大量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流域、运河沿岸外,在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河沿岸渡口也形成一批地域性商业中心城镇,孟门也逐渐由军事重镇转变为商贸重镇。尽管后来的孟门在行政建制上不过是一个镇,但其经济地位和商贸规模已超过一般的府州县城。 据考,战国时期的孟门乃赵国边邑——蔺,是当时全国性的大都市。赵在当时是战国七雄之一,商品经济发达,货币形制复杂,其种类多,有变化。纵观整个战国时期,赵国境内所流通行用的货币形态,大致上可分为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刀币、圜钱几大类别。地名为“蔺”字的货币,就有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尖首刀,直刀、圜钱六种,这说明了蔺地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和商品贸易十分发达和繁荣。 汉在此置蔺县,隶西河郡,在今山西吕梁市西柳林境内孟门镇。战国时蔺地是秦国东进攻赵必争的战略要地,曾展遭强秦之攻击,甚至一度被秦所占领,但大部分时间仍属赵所有,足见战国时领近国家的城池疆域时彼时此。《史记·赵世家》载:赵成侯“二十四年(前351年),秦攻我蔺”。赵肃侯“线二十二年(前328年),张仪相秦。赵疵与秦战,败,秦杀疵河西,取我蔺、离石”。赵武灵王“十三年(前313年),秦拔我蔺,虏将军赵庄”。从这些史料记载中得知,秦、赵曾在蔺地进行过多次战争,蔺地最后入秦的时间大致是在赵惠文王十七年(前282年),当时秦将白起率军先是攻取了赵国的蔺、祁两城,次年又夺取了与蔺地相邻的离石,对此《史记·周本纪》中有明确记述:周赧王“三十四年(前281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 据记载,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曾在此设定胡县和定胡郡,唐贞观二年(628年)改定胡县为孟门县。元至元三年(1266年)废孟门县设孟门关。明清时期,孟门镇为黄河沿岸的一个商贸大镇,贸易繁荣,行业齐全。东来的有布匹百货,西去的有皮货油盐,本地产的纺织品和定胡酒远销黄河河套地区。过去蒙古族的贵族阶层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就是“死后不穿定胡衣,会死不瞑目;婚丧嫁娶不喝定胡酒,觉得事宴办得不圆满。”镇内的当铺院是孟门镇上历史较长的高姓住宅兼营典当业的大院,至今保存基本完好。高家同时还兼营杂货和酒坊。宝和院原为最大的、经营时间较长的一处骡马店,当时镇上还有“常兴全”(盐店)、“忠和义”。历时久远而规模较大的酒坊有“瑞”字号的“瑞兴久”、“瑞升长”,“茂”字号的“兴茂长”等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