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干墓 |
释义 | 古墓简介黄榦(gàn)墓在福州北峰石牌村江南竹自然村的庖羲谷。此地山环水绕,一谷天成,据说是太极的穴地。宋乾道四年(1168年)8月,黄榦的父亲黄瑀卒,11月葬“怀安县灵山乡长箕山”。“灵山乡长箕山”就是现在的寿山乡小北岭,黄瑀的墓估计也在江南竹庖羲谷的附近。黄榦时年17岁,曾随兄到山上守墓。淳熙三年(1176年),黄榦从朱子学,九年(1182年),娶朱熹的小女儿朱兑(字淑真)为妻。庆元三年(1197年)7月,黄榦的母亲病逝。这时候的朱熹已经是黄家的姻亲,不避“庆元党禁”的艰险,千里迢迢赶到福州来吊丧。据《黄文肃公年谱》说:“八月,改扦御史公墓合葬叶宜人于长箕山之庖羲谷。朱子至为定穴,今墓是也。”又说:“蔡西山先生择地,朱子扦穴。”蔡西山即蔡沉,为朱熹的四大门生之一。可见,黄瑀原来的墓不在庖羲谷。朱熹在“庆元党禁”期间还确实来过福州。这是历史上的两大公案,姑为附带一说。 历史黄榦于墓黄榦于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病逝。《闽都记》说,葬父茔之侧。今人都以为黄瑀墓即后来的黄榦墓,其实是错的。“茔之侧”不是“茔之内”,黄榦墓应该在黄瑀墓的旁边。福州有陪葬的习俗。有陪葬资格的一般是长子长孙。黄瑀生有4子,分别是:杲、东、榦、均,黄榦为三子,是没有资格陪葬的。另《榕城考古略》说:“黄文肃榦墓与其父御史瑀墓俱在长箕岭,朱子为撰墓志。明嘉靖初郡守汪文盛修葺二墓。”“二墓”是两台墓。只是时隔近一千年,黄瑀的墓早已被淹没在时间隧道里了。 描述鉴于黄榦对理学的贡献多,名气大,他的墓历代都受到保护,直到今日。明嘉靖时,福州郡守汪文盛不但大加修葺,而且“创饷堂于元沙,望祭之”。其墓道的石牌排列有三里之遥,一直延伸到石牌村。石牌村之所以称“石牌”,就是这个原因。戚继光带三千山东子弟兵入闽歼倭时,戎马倥偬还绕道到江南竹黄榦墓前凭吊,也写了一首诗:“倥偬戎马越闽关,感慨当年国事艰。凭吊宋儒文肃墓,英豪终古扼权奸。” 重修清光绪九年(1883年),福州奉宪曾经领款重修黄榦墓。民国八年(1919年),由黄氏族人筹资再修。闽侯县知事娄启铨特别立碑《保护贤坟布告》保护。文曰:“尔等须知先贤遗迹不容任意毁伤,自示之后,毋得纵放牛羊,樵采糟跶,倘敢故违,一经觉察或被指控,定即传案严惩,不稍宽贷。” 升格为文物保护1992年5月,黄榦墓被列为福州市郊区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升格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再升格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黄氏后裔黄如论等人发动大修黄榦墓,称“贤陵园”,修墓、围城、立门坊、竖孝碑、造水池、铺公路、栽花木、植草皮,使黄榦墓成为旅游胜地,风光一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