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烽 |
释义 | 1.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少将简介黄烽(1916-2001),原名黄宝澄,福建省福安县人。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技术书记,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江东路司令部政治处副主任。1939年初秋,老“江抗”奉命西撤,在阳澄湖畔的后方医院留下36名伤病员,1939年11月6日由这些伤病员组成新“江抗”,坚持江南的抗日斗争。这段故事后来编成了家喻户晓的京剧《沙家滨》,黄烽就是这36名伤病员之一。“皖南事变”任新四军第6师18旅52团政治处主任,苏中军区高宝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新四军第1师2旅5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7纵59团政委,华东野战军10纵89团政委,第11纵32旅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29军86师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11师政委。1951年入朝作战,参加了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回国后历任空11师政委,空军政治部群工部部长,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空军军事法院院长,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黄烽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01年9月1日因病在福州去世。 生平成长 黄烽祖上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黄烽1916年5月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黄晋鋆是满清的秀才,当地有名望的绅士;母亲刘静兰是勤劳贤惠的家庭妇女。 黄烽有5个哥哥、3个姐姐、2个妹妹,童年时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继承祖业收取地租和做茶叶生意,生活还算富裕。 黄烽7岁时人村塾,11岁进穆阳小学读书,虽然还是以读《三字经》、《干字文》、《四书》、《左传》等文言文为主,但开始接受白话文和英语等新学教育。家人中对黄烽童年时代影响最大的是三姐黄双惠,三姐读过进步书刊,多才多艺,思想进步,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她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黄烽的进步、成长。 学生时代 1930年,黄烽到福安城关中学读书,语文老师郑眠石(又名郑楚云)是中共党员,他生活俭朴,待人诚恳,刚正不阿,上课时联系生活实际,讲解社会问题和革命道理,教育学生将来要为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幸福。在郑老师的引导下,黄烽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黄烽投身抗日救亡宣传,参加演出和示威游行等活动。 1936年黄烽前往上海,住在五哥黄宝润家中,入英语夜校补习一年,1937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会计科学习。在上海,他意外地遇见了被捕释放后的郑眠石老师,结识了林烈(林默涵)、周立波、黄秀秀等革命同志,五哥黄宝润是上海国际无线电台的中共地下党员,经常向黄烽推荐艾思奇的《大众哲学》、高尔基的小说等进步书刊,帮助他从理论上提高认识,接受革命道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黄烽即结束了上海沪江大学的学业,于同年9月回到家乡福安,在棠溪小学当教员。后来范式人建议,为避免连累家人,将黄宝澄改名黄烽,取参军时正值抗日烽火连天之意。从此,黄烽开始了革命军人的戎马生涯。 革命生涯 挺进茅山 东进作战 黄烽入伍后暂分配在新四军军部特务营二连,随部队北上抗日。长途行军到达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安徽省太平县后,黄烽调往新四军三支队六团,任团政治处文书,做党务工作;1938年6月升任技术书记,同月,由政治处主任张友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秋,黄烽随六团奉命从杨村出发开赴茅山地区,在南京附近的句容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和兄弟部队一起创建了江南第一个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1939年5月1日,黄烽随六团从深阳出发东进作战,目标是常州以东的江阴、无锡、苏州、常熟和太仓等地区(东路地区)。为不暴露东进的军事意图,部队沿用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番号,简称“江抗”。 英勇“江抗” 浴血阳澄 1957年,黄烽全家在南京合影1939年9月下旬,“江抗”部队奉命全部西撤。西撤时留在后方医院一批伤病员,有刘飞、夏光、黄烽、童袭予、吴立夏等36人。当时黄烽任六团政治处总支书记,因患虐疾住院,被留下帮助工作。 由于敌人频繁下乡“扫荡”,搜索中国军队“江抗”留下的人员。后方医院虽然不断转移,仍难免遭敌袭击。这36个伤病员,大多是闽东红军老战士,经历过许许多多战斗和艰苦环境的锻炼,是一批坚强的武装力量。新“江抗”和以后的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就是在这几十个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洪》就是根据黄烽等36个伤病员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1939年11月,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成立,夏光任司令员,杨浩庐任副司令员兼政治处主任,黄烽任政治处副主任。1940年春,“新江抗”成立了第一个支队(相当营,番号叫二支队),有400多人,陈挺任支队长;黄烽这时也下到二支队负责党政工作,任二支队政治干事(执行教导员职权)。1940年5月,黄烽调东路司令部政治部任组织干事。 高邮斗争 兴化反攻 1942年1月,黄烽调回十八旅五十二团,仍任政治处组织股长,5月升任五十二团政治处主任。同年12月,为执行精兵简政,部队整编,五十二团和五十四团合并为五十二团,黄烽任团政治处副主任,参与指挥了江、高地区的反“扫荡”战斗。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加紧对我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蚕食”和推行“伪化”。 1942年12月,整编后的五十二团随即南下,为了进一步打开江(都)、高(邮)、宝(应)地区局面,十八旅领导电请军部批准,将五十二团留在该地区坚持斗争。1943年1月,为实行主力地方化,五十二团的三营编入高宝独立团,随后改称高邮独立团;黄烽任团政治处主任。1944年,任高邮独立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并参加高邮县委。 1943年至1945年,黄烽率高邮独立团在高邮水网地区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战斗,领导群众性的打霸运动,配合主力部队作战。1945年3月,配合兄弟部队参加车桥战斗,攻克车桥敌据点,共歼日伪军1000余人;1945年4月,协同兄弟部队参加三垛河伏击战,共歼日伪军1800余人。 1945年8月,高邮独立团和第一军分区特务营合并,编为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特务二团。同年9月,编为苏中军区二旅五团。黄烽均任团政治委员。1945年8月,苏中军区部队集中兵力向日伪占领城镇据点进行猛烈的攻击,在军区首长统一指挥下,黄烽率高邮独立团(后编为特务二团、二旅五团)参加攻克三垛、河口战斗,切断兴化与高邮之间的联系。继而北上参加攻克宝应城,这是苏中部队从敌人手中解放的第一座县城。随即挥戈南下攻打兴化水城,之后又参加盐城和高邮战役。 三战邵伯 激战淮海 1945年11月,新四军二旅五团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七纵队五十九团;黄烽任团政治委员。12月下旬,黄烽率五十九团首战邵伯。 1946年5月,黄烽所在的七纵队五十九团改编为华中野战军十纵队八十九团,黄烽仍任政委。8月,黄烽率八十九团三战邵伯。 1947年3月,黄烽所在的部队调归野战军十一纵队建制,5月,改编为十一纵队三十二旅九十五团,黄烽任政委,9月,升任二十二旅政治部主任。在淮海战役中,黄烽参加了激战运河桥、黑山阻击战、堵截南昌北援之敌、围攻陈官庄等战斗。 1948年11月,十一纵队奉命从宿迁以南地区沿运河西线向北挺进,攻击运河车站,配合华东野战军南下中路大军南北夹击,堵截敌黄伯蹈兵团,切断其西逃之路。黄烽所在的三十二旅奉命从运河铁桥以南地区向铁桥发起攻击,激战一整日。11月16日拂晓,二十二旅接替三十一旅在山王、鼓山阵地,继续阻击敌邱清泉兵团前进,激战3日,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淮海战役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人。 解放福州 进军厦门 1949年6月底,十兵团奉命进军福建。黄烽任八十六师政治部主任。7月2日,八十六师从江苏出发,先由铁路输送,后冒烈日酷暑徒步翻山越岭,一路上克服了宿营难、吃粮难、土匪多、语言不通等困难,历时24天,于7月25日抵达闽北地区集结。福州战役于8月11日发起,历时13天,至23日结束,歼敌40000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福州市和周围县城9座及三都、马尾两个军港,控制了福建省中部,为迅速解放福建全省创造了有利条件。8月,黄烽任八十六师副政治委员、代理师党委书记。 福州战役后,十兵团马不停蹄挥师南下。黄烽率八十六师进驻涵江一线,为渡海解放厦门做好作战准备:征集船只,教育船工,教育部队,进行战术技术训练。9月12日厦门岛外围战开始,15日八十六师攻占南日岛后沿福厦公路南进,19日攻占刘五店,20日攻占澳头,至23日厦门岛外围战胜利结束,共歼敌2万余人,形成对金、厦两岛三面包围之势。10月15日晚前后发起渡海作战,至17日午前,残敌向海上撤逃,厦门岛登陆战胜利结束,厦门解放,歼敌2万7千余人。10月20日,厦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同时成立厦门市警备司令部,黄烽任警备司令部副政治委员。 解放后 1950年9月,黄烽任八十六师政治委员。10月,八十六师调归空军建制,1951年2月在江苏徐州组成空军十一师。黄烽任空军十一师政治委员,协助苏联顾问完成飞行培训任务,组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英雄部队。随后又抽调优秀干部参加组建空军二十二师,担任其领导干部和中层骨干,并帮助其培训飞行人员。1954年10月至1955年1月,空军十一师参加解放一江山岛、大陈岛作战,炸伤国民党军登陆舰2艘,重创“中字号”舰,取得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胜利,铸造了空军11师“敢打、硬拼、必胜”的战斗作风,涌现了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1957年12月,黄烽调空军政治部任群众工作部部长,期间群工部被评为先进单位,黄烽被评为先进个人。 1960年12月,黄烽调福州军区空军任政治部副主任,兼任福州军区空军军事法院院长。1969年12月起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20多年间,为军区空军领导机关的建设,为提高部队的军事政治素质,为保卫祖国东南沿海的领空安全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病逝 2001年9月1日,黄烽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逝世,享年85岁。生前留下遗嘱,丧事从简,不举行任何仪式,不进行遗体告别,不写生平,不留骨灰,不设灵堂,不收一切祭品,事后函告有关单位及亲友。 2007年5月,由黄安翼先生和姜天裁先生主编的《芦荡勇士 烽火人生——黄烽将军纪念文集》一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2.解放军总医院教授姓名:黄烽性别 :男 所在科室 :风湿科 工作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职称: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生于1964年,1984年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总医院工作至今。现任风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三级。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常见风湿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等)的早期诊疗、预防及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侧重探索遗传与环境因素如何参与强直性脊柱炎等脊柱关节病的发病。承担多项国家与军队科研课题,科研经费近300万元,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和三等奖各1项,1993年被评为国家首届“百名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1998年被评为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银星;2000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