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耳犬
释义

黄耳犬

陆机

《述异记》载:陆机(公元261-303年,魏晋时期著名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字士衡,昊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时,颇好猎,在吴,有家客献快犬日黄耳。机任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又常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机羁官京师,久无家问。机戏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出马日路,走向吴,饥则人草噬肉,每经大水,辄依渡者,弭毛掉尾向之,因得载渡。到机家,口衔筒,作声示之。初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答书,内筒,复系犬颈。犬复驰还洛。计人行五旬,犬往还才半。后犬死,还葬机家村南二百步,聚土为坟,村人呼之为“黄耳冢”。

忠狗送信

又《松江府志》亦有记“黄耳冢”:在府城南。机有快犬日黄耳。性黯慧。能解人语。随机入洛。久无家问。机作书。以竹筒系犬颈。令驰归。复得报还洛。

后葬此。由此在中国民间广传为《忠狗送信》的故事。

如今上海到洛阳的公路距离超过1000公里,“黄耳”在一千多年前只用半个多月的时间跑个来回应该当得“神速”而字,堪称最早的“快递员”了吧!到了唐代,诗人李贺还为之在《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一诗中提及:“犬书曾去洛,鹤病悔逊秦”。元代张翥也在《余伯畴归浙东简郡守王居敬》中赞道:“家信十年黄耳犬,乡心一夜白头乌。”

黄耳冢

闲寻见此白话文,特附于此: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江南的家乡,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竟摇着尾巴,连连发出声音,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放它出门。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后来,黄耳就经常在南北两地奔跑,为陆机传递书信,成了狗信使。为了感谢“黄耳”传书之功,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村人呼之为“黄耳冢”。

黄耳传书

解 释

黄耳传书 ( huáng ěr chuán shū )

解 释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亦作“黄犬书”、“黄犬寄书”、“黄犬传书”。

出 处

出 处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文言文

陆机少时,颇好游猎。在吴豪盛,客献快犬。名曰:“黄耳”。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到家。机羁旅京师,久无家问,因戏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犬喜摇尾作声应之。机试为书,盛以竹筒,系之犬颈,犬出驿路,疾走向吴……径至机家,口衔筒作声示之。机家开筒取书,看毕,犬又向人作声,如有所求;其家作答书内筒,复系大颈,犬既得答,仍驰还洛。计人程五旬,而犬往还才半月。后犬死,殡之,遣送还葬机村,去机家二百步,聚土为坟。村人呼为黄耳冢。

白话文

翻译:陆机年轻的时候,很喜欢游玩打猎。他家是吴郡的豪门大族,门客献给他一只跑得很快的狗,名叫“黄耳”。陆机后来到洛阳做官,常把这只狗带在身边。这只狗非常机灵,能听懂人话。陆机曾把他借给住在三百里之外的某人,这条狗(居然)认识道路,自己跑了回来,只用一天时间便跑到家。陆机寄居在京城,很久没有家中的书信,于是对这只狗开玩笑说:“我家断绝了书信,你能不能带着我的书信跑回去取消息?”狗高兴地摇动尾巴,吠叫着表示应答。

陆机就试着写了一封信,用竹筒装着,系在狗的颈子上。狗走出家门在驿路上一路奔跑到吴地……径直到陆机的家,口衔竹筒叫着,要家人取看。陆机家人打开竹筒取出书信,看过之后,狗又向家人吠叫,好像要求家人回信。陆机家人就写了回信放置竹筒内,又系在狗的颈子上。狗得到回信之后,又从原路奔回洛阳。算计人的行程还要五十天,可是黄耳往返才用了半个月。后来狗死了,陆机就用棺木将它运回村中安葬,离陆家两百步,堆土作坟。村中的人都叫黄耳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