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胆 |
释义 | 基本概述黄胆(neonatal jaundice)就是胆红素积聚,引致皮肤与眼白呈现黄色症状。婴儿黄胆是出生后数最常见的症状。人体内的红血球在新陈代谢中分解会产生胆红素,经肝脏分解,再经大便和小便排出。但当红血球分解所产生的胆红素多于肝脏所能排出,黄色素便会积聚在皮肤底下,呈现黄胆的症状。 病理症状主要分为生理性黄胆及病理性黄胆 : 生理性黄胆:大部分初生婴儿的黄胆是生理性的,对婴儿无害,是生理发展的经常现象。生理性黄胆通常在出生后三至四天出现,持续数天,第五天到达高峰期。此类黄胆不需治疗,到七至十天左右待肝脏成熟便会回复正常,轻磅婴儿及母乳哺育会多持续数天。父母只需给婴儿足够的水份便可。 病理性黄胆:最常发生在早产、不足磅及细菌感染等婴儿上。可能会发烧、食欲不振、哭闹等。这种黄胆会在婴儿出生后随时出现,视乎病因而定。病理性黄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血溶性黄胆,尤其是「缺乏酵素」(g6pd deficiency)、血因素不相配(abo or rh incompatibility).细菌感染:任何病菌感染都可引起婴儿黄胆。当然肝炎可以引至黄胆。 新生儿黄胆症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胆。 新生儿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胆现象。 新生儿发生黄胆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黄胆,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黄胆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胆明显加重,并容易与生理性黄胆相混淆。病理性黄胆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黄胆可由细菌和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非感染性黄胆有溶血性黄胆、胆道闭锁和遗传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黄胆外,还有一种新生儿黄胆称为母乳性黄胆。其特点为:黄胆程度较生理性高,黄胆持续时间长,有的可持续三个月之久。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引起黄胆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喂母乳后3天,黄胆下降明显。母乳性黄胆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有关。母乳性黄胆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诊断母乳性黄胆必须首先排除病理性黄胆。 孕妇黄胆黄胆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症状,在新生儿和孕妇中比较常见,但并不是孕妇出现黄胆都表示病毒性肝炎。对于孕妇来说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黄胆与几种妊娠期黄胆性疾病是有区别的,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妊娠期黄胆性疾病: 一、先兆子痈毒血症:发生在孕妇妊娠20周以后,先兆子痫只是在疾病进展时才累及肝脏。先兆子痛可有ALT升高,除非合并DIC,黄疽少见。肝组织正常,或有出血性坏死,但无炎症。 二、妊娠期肝内淤胆症:以全身上下瘙痒、淤胆的生化改变为特征。发生于妊娠中、末期,先有皮肤瘙痒,继而出现黄胆,直接胆红素为主。血清胆固醇、胆酸、ALP和γGT升高,而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瘙痒和黄胆常在分娩后2周内消失,再次妊娠再次发作。 三、妊娠急性脂肪肝:罕见的致死性疾病,常发生在妊娠后期,好转的病例可完全恢复,再次妊娠时罕见再发。起病急剧,常有上腹部剧痛、淀粉酶增高、类似急性胰腺炎。常有重度黄胆,血清胆红素增高,而尿胆红素阴性。20%—40%的病例伴有先兆子痈。重症病人实验室检查可有肝衰竭、急性肾功衰竭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表现。肝脏B型超声检查呈脂肪肝波形。如果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发生这种情况,因HBsAg(+)易被误诊为暴发性乙型肝炎。 黄胆的临床分类按胆红素的性质分类根据胆红素代谢过程中几个主要环节的障碍,可分为: 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胆 1)胆红素生成过多如先天性溶血性黄胆、获得性溶血性黄胆、由无效造血引起的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等。 2)胆红素摄取障碍如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综合症、某些药物及检查用试剂(如胆囊造影剂)引起的黄胆等。 3)胆红素结合障碍为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减低或缺乏引起的黄胆,如Gilbert综合症、Crigler-Najjar综合征(1型与Ⅱ型)、新生儿生理性黄胆等。 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胆 可由于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运、排泄障碍或同时有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障碍引起。 1)肝外胆管阻塞如胆结石、胰头癌、胆管或胆总管癌、壶腹癌、胆管闭锁等。 2)肝内胆管阻塞如肝内胆管结石、华支睾吸虫病等。 3)肝内胆汁淤积如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复发性黄胆、Dubin-Johnson综合征等。 黄胆的鉴别诊断黄胆的识别要在充分的自然光线下进行,首先应和假性黄胆鉴别。假性黄胆见于过量进食含有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柑桔等食物。胡萝卜素只引起皮肤黄染,巩膜正常;老年人球结膜有微黄色脂肪堆积,巩膜黄染不均匀,以内眦较明显,皮肤无黄染。假性黄胆时血胆红素浓度正常。 临床诊断尤其要注意先天性胆管闭塞,六周内做手术和六周后做手术的结果极之不同,最重要立刻找儿科专科并且立刻详细检查。核黄胆:病理性黄胆有不同的深浅程度,切不可延误治疗,否则胆红素加深,出现核黄胆。即胆红素开始对大脑造成破坏了,后遗病症极严重。可令婴儿四肢乏力、食欲差、尖叫,甚至抽筋、翻眼、四肢僵硬、大脑痉挛,严重者甚至可至死亡。 治疗方法所有黄胆,都应该看医生,最好是儿科医生。如果诊断是生理性黄胆,便应多饮水,不必过于担心,但要每日留意黄的程度或复诊。刻意地晒太阳,用处不太,反而不小心可能晒伤皮肤或眼睛。如果是病理性黄胆,若是及早发现治疗,通常都没有大碍。而当婴儿黄度属轻度至中度,医生会采用光疗,俗称照灯。 情况严重的,医生可能会替婴儿做换血手术,把婴儿体内的胆红素冲洗换出来,当然有些危险性,但比起核黄胆的后遗症便十分值得做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