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大仙圣景 |
释义 | 黄大仙俗姓黄,名初平,浙江金华人氏,生活在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晋代。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在赤松山牧羊,15岁时得道士指引,到赤松山金华洞石室内修仙,因此,他自号“赤松子”。黄初平青年时修道成仙,以葫芦作药箱,悬壶济世,救人病灾。清代以来,人们就称他为黄大仙。清末民初时,一位黄大仙的传道道长梁仁庵,在家乡西樵山稔岗创办了供奉黄大仙的普庆坛,香火远飘方圆百里,当时的顺德、中山、台山等地信众皆来朝拜。 黄大仙圣景位于西樵山南部、西樵山七十二峰的聚仙峰前、鸡冠峰下,是一处经广东省宗教事务局批准重建的宏扬道教文化的人造景观。黄大仙,是何许仙圣?为何如此受人崇信,不仅在广东有众多的信众,而且在香港还有他的道坛。原来,黄大仙俗姓黄,名初平,浙江金华人氏,生活在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晋代。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在赤松山牧羊,15岁时得道士指引,到赤松山金华洞石室内修仙,因此,他自号“赤松子”。黄初平青年时修道成仙,以葫芦作药箱,悬壶济世,救人病灾。清代以来,人们就称他为黄大仙。清末民初时,一位黄大仙的传道道长梁仁庵,在家乡西樵山稔岗创办了供奉黄大仙的普庆坛,香火远飘方圆百里,当时的顺德、中山、台山等地信众皆来朝拜。后来,由于战乱,道长梁仁庵于1915年,携黄大仙圣像到香港另设道坛,受到许多社会名流和高人的支持,经过六年的艰辛努力,创办了香港的啬色园。八十多年来,啬色园香火极为旺盛,如今,已发展成为香港著名的福利机构。黄大仙的香火,早已传至东南亚和北美一些国家。 这座庞大建筑“黄大仙圣境园”,是由香港啬色园为表归宗之意而捐资建筑的。此园,依山环水,庭院宽阔,廊阁恢弘,花繁树茂,环境清幽。共占地42万平方米。1996年2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和合桥 位于圣境园门前的这座桥(三桥并列)称作和合桥。和合,原是道教的两位仙人。民间传说,和合二仙能给人们带来团圆、和谐、吉庆,更是主管婚姻的喜神,所以又有“欢天喜地”的别称。关于他们的原型来源,有很多传说。传说之一是,他们的原型是唐朝万回僧。《西湖游览志》中记载:“宋时杭城以腊日祀万回哥哥,其蓬头笑面,身着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万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万回。”万回,俗姓张,陕西阌乡人,因他“出门如飞,马驰不及,及暮而还”,故称“万回”,民间俗称“万回哥哥”。 和合,本义为团圆,后来则转为喜庆和婚配之神,并逐步由一神转变为二神。 清代时,以唐朝时的诗僧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又称“和合二神”。他们一捧圆盒,一持荷花,取和谐、好合之意。旧时婚礼上,多悬和合二仙之像,以求夫妻相亲相爱,百年好合。 此处修此桥,其用意是,为游人祝福:走过和合桥,夫妻就会和睦,家庭就会幸福,生活就会如意。 八卦广场 整座广场平面为一太极八卦图形。据称,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八卦广场。广场中间的花坛,实际上是一个太极阴阳图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克相生,相合成圆,相分成“六”“九”之数。八卦,本为《易经》的一种基本图形;太极,是《易经》中的一种基本哲学思想。后来,道家吸入其经籍,借以敷衍教义,成为道教常用的标志性图案符号。 特色山门 圣境园的山门,独具特色,成为一道景观。山门,左右各三重,成30度角、次第相叠三分之一排开。采用西樵古民居“镬耳山墙”形制,其立意取自道教“三为大,三为贵”的思想,顶部“龙头凤尾”,底部“仙鹤祥云”,别具韵味。每道“山墙”靠内侧开洞券门。山门前,有巨型石雕,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是为四尊守护神。 天地回应坛 此坛,高3米,直径54米,下方上圆,体现了道家“天圆地方”之说。坛中心为一太极阴阳图。脚踏阴阳图,大声许愿,即可听到“天地回应”之声。据称,这里的回音效果,可与北京天坛圜丘坛媲美。 黄大仙圣像 通过九十九级拜仙阶梯,即到圣像跟前。圣像高大,须仰视。大仙,头戴道冠,面容慈祥。左手捏着“九珠还魂丹”,意寓着授人方药、救人疾患;右手执拂尘,象征着随时挥去人世间的苦难和不幸。 整座圣像,通高28米,重七千多吨,由三千多块大理石雕砌而成。圣像背后,环山合抱,大有包揽万千之势;圣像面前,地势空旷,视野开阔,远处恰有七座小山岗,人称“七星伴仙”。 黄大仙圣境园的建成,不仅丰富了西樵山的旅游文化景观,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当地道教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联系电话:8685686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