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槽竹 |
释义 | 名称:拉丁文学名: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刺竹超族、倭竹族、刚竹亚族、刚竹属Phyllostachys 别名:玉镶金竹(北京) 秆高4~6m,径达4cm,秆绿色,凹槽处黄色,新秆密被细毛有白粉,秆环较箨环突起,秆基部有时数节生长曲折。箨淡黄色,有绿色条纹和紫色脉纹,边缘具灰白色短纤毛,被薄白粉及稀疏的紫褐细斑点;箨耳宽镰刀形,具长遂毛;箨叶长三角形至宽带形,直立,下部具白粉,基部常两侧下延成箨耳;箨舌宽短,弧形,先端有纡毛。笋期4月。本种能耐严寒,繁殖和适应性强,北方常作庭园绿化用。 分布:分布:北京、浙江。 形态特征:竿高达9米,粗4厘米,在较细的竿之基部有2或3节常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白粉及柔毛,毛脱落后手触竿表面微觉粗糙;节间长达39厘米,分枝一侧的沟槽为黄色,其他部分为绿色或黄绿色;竿环中度隆起,高于箨环。箨鞘背部紫绿色常有淡黄色纵条纹,散生褐色小斑点或无斑点,被薄白粉;箨耳淡黄带紫或紫褐色,系由箨片基部向两侧延伸而成,或与箨鞘顶端明显相连,边缘生继毛;箨舌宽,拱形或截形,紫色,边缘生细短白色纤毛;箨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直立或开展,或在竿下部的箨鞘上外翻,平直或有时呈波状。末级小枝2或3叶;叶耳微小或无,继毛短;叶舌伸出;叶片长约12厘米,宽约1.4厘米,基部收缩成3—4毫米长的细柄。花枝呈穗状,长8.5厘米,基部约有4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4或5片,无毛或疏生短柔毛,无口十耳和鞘口继毛,缩小叶呈锥状,每片佛焰苞内生5—7枚假小穗,惟最下方的l片佛焰苞内常不生假小穗。小穗含1或2朵小花;小穗轴具毛;颖1或2片,具脊;外稃长15-19厘米,耷中、上部被柔毛;内稃稍短于外稃,上半部具柔毛;鳞被长3.5毫米,边缘生纤毛;花药长6—8毫米;柱头3,羽毛状。笋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花期5—6月。 用 途:用 途:本种因其竿下部二、三节常折曲而无多大用途,主要供观赏。 产地分布:产北京、浙江。美国在1907年从浙江余杭县塘栖引入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美国。 参考文献:PhyllostachysaureosulcataMcClureinJourn.Wash.Acad.Sci.35:282.F.3.1945,etinAgr.Handb.USDANo.114.18.F.10,11.1957.Z.P.Wangetal.inAct.Phytotax.Sin.18(2):180.198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