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宦官博物馆 |
释义 | 田义墓建成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距今巳有近400年,是目前保存最定整,规制最高,石刻最为精美的宦官墓园,也是我的对外开放的首座宦官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田义墓是以石刻,石雕为主的墓园,全部建筑都以仿木古建形式建成,在石雕技艺上,表现出明代中晚期的特点,技法娴熟,手法多样,内容即有佛教,也有道教,还参杂进来自西方的艺术风格。内容丰富多彩,图案精美绝仑,历经400年的风雨沦桑,仍保存相当完好。 整体布局走进田公神道首先是一座石门楼,门楼上书刻“司礼监掌印太监田公神道”。走进门楼中轴线神道两侧立有一对华表和翁仲。翁仲东为文官西为武官,均为一品官员的装束。田义官至正四品,按明《会典》规定:正四品官员墓前应配享石望柱、石马、石羊各一对,现在我们着到的田义墓的规制显然是越制了,只有一、二品官才配享有石人。 第二道是棂星门,原来是并排的三个门楼现只存了两柱一间的门楼,两柱上有蹲狮对望,柱身两侧分别有四幅浮雕,前西侧一幅雕的是一大一小的双狮,背景是山石、花草、松竹梅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梅花上竞然还雕出了细小的密蜂,东侧一幅雕的昱雄狮图,周围是松、竹、梅岁寒三友山石间盛并着象征百事合意的百合、象征吉祥长生不老的灵芝,还有车前子并以各种手法雕出了盛开的牵牛花不同形态,洞石上雕有蝈。背后二幅为双鹿图,象征着福、禄、寿这两幅浮雕不仅包含着许多吉祥的寓意,也体现出大自然美好和谐。浮雕上面墙顶为青石仿木硬山式屋顶,雕出了筒瓦,勾滴、梁枋等。 棂星门往里是并列三座碑亭,皆为砖石砌就,中碑外形为圆形重檐叠涩攒尖顶、四面各开有石券门。东西两亭是重檐庑殿顶式,四方形砖墙,南北开有券门,东西两面雕仿木券式石窗,三座碑亭形制象征着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中碑亭内立,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十二日皇帝敕渝田义为南京付守备的圣旨,《皇帝敕渝南京司礼监太监田义碑》碑阴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荷月笔花居士澄心墨书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 西亭中立有《敕内官监太监田义碑》的圣旨。东亭内立有田义生平碑,《皇明司礼监掌印太监渭川田公墓碑铭》。 碑亭之北是享殿,面阔三间仿,据说毁于民国时期,从现在的基石可以看出当年的气势。现殿中存有石碑五通,中为清时“皇恩淮给”碑,记载了康熙十一年(1672年)御马监太监慈有方为护持田义墓园,捐产为庵经万岁恩淮之事。另外四通碑万历年间太监所立。 田义墓第三道门为“寿域门”石额上刻“古华阴渭川田公寿域”门前为六级青石踏跺,两侧有石墙护围,过寿域门,面前为近30米的神道,两侧埋砖为界,神道尽头一字排开的供器、墓碑、宝顶林立。从田义墓园中地面建筑形制着园中葬有田义在内共十位太监的墓冢,现存宝顶五座,墓碑四通,石供器六套,其余四墓从遗留空间和散落各处的供器看规模应是较小的,已不知原葬何处。 墓园中央是田义墓,墓前有大香炉、供桌、墓碑和宝顶。田义墓地宫墓室面积约20平方米,距地面约4米,地宫石门有数吨重,然开关自如,墓室中央为棺床,前置墓志一盒,相传此墓民国年间被盗今地宫内仅存二块楠木板。 重新修缮全国唯一一个太监博物馆将进行全面升级,计划2008年7月重新向公众开放。 代石刻风化严重 慈祥庵计划于明年上半年修缮完工,博物馆在进行扩充后也将重新开放。 庞献辉介绍说,田义墓最负盛名的是其精细、写实风格的明代石刻,然而目前这些极为珍贵的文物状况不容乐观。 墓园内的工作人员讲,大量数百年历史的石刻正遭受严重风化侵蚀。“最严重的是灵星门两侧的浮雕,看着实在令人痛心。”体态优美的梅花鹿已经斑驳不堪,花纹正在大块脱落,天空飞翔的小蝙蝠越来越模糊。“两年以前上面鸣蝉的薄翼还清晰可见,但现在已经快要脱落了。”对风化问题,目前专家们也还没有更好的办法,管理处准备明年对灵星门两侧的浮雕搭建一层围挡,以防止游客用手去触摸,降低对它的损坏。 人物典故田义,《明史》中无传,仅在《明实录》《明通鉴》中有零星记载,在《明史.列传》中有田义白的记载有褒有贬。田义别号涓川,陕西华阴人,生于嘉靖甲午十三年(1534年)疾卒于万历乙已(1605年)秋八癸亥,享年72岁。田义9岁净身入宫,初入内书堂读书,隆庆中调至六科似廊掌习官,万历时深得皇帝宠信,累迁内官监太监,赐蟒衣玉带,万历十一年任南京付守备,以司礼监太监掌内官监印,万历十四年转正守备,岁加禄米,万历十七年后历任总理中外文书提督教习兼督礼仪房,钦赐坐蟒,许禁地乘马。万历十九年掌司苑局,万历二十一年钦赐内府坐杌凳万历二十四年掌习礼印兼掌酒醋面局印,总提督礼仪房团营大阅,田义在宫中历事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从碑文记述有:“独公始终宠遇不衰,禄米岁增,至六百余石”。从史材料中看当时田义的权势颇大,他在处理一些事务中,尚能坚持正义。田义虽官仅正四品然俸禄600余石,相当于从二品,可见皇帝对他的宠幸,从田义墓的规格看,田义不仅生前得到皇帝宠信,死后也享受到特殊的侍遇。 文物保护田义墓历经400年的沧桑,能够完好地保存到今天,很大一部分因素依赖于慈有方对田义墓的围护,慈有方字宜斋,顺天府大兴县人,生于明万历乙酉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卒于清康熙甲寅年,享年89岁他明时入宫为清初留用的前明太监,在康熙时任乾清宫御司房忠勇营中军总护官御马监太监。清初慈有方在田义墓边修慈祥庵护持田义墓园,康熙十一年(1672年)慈有方因身老体衰便将此庵并山场一并交给徐纯修等众僧俳,作为祭祀(太监)亡灵及守护墓园之用。现此庵仅存一、二进院。 田义墓随经历了四百余年沧桑,但原貌并未损坏,他是目前保护最完整,规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宦官墓地田义,明陕西华阴人,宦官,历事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至四品,司礼监掌印太监,司礼监为中央24个衙门之首,掌管皇城内礼仪刑名,钤束长随、当差掌理内外奏章及御前勘合;酒醋面局印,管着皇城大内的粮食、副食和酒;曾被任命南京正守备,相当于现在的南京军区司令。 “周慎简重,练达老成”,甚得万历信任,田义死,亲作讣辞,下旨厚葬。是国内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石刻最为精美的宦官墓园。 历史评价宦官阶层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在王朝更替间常闪现这些人的身影。对于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群体,却鲜有专门研究的机构。博物馆副馆长刘跃平有个愿望,期望这个唯一的宦官博物馆能逐渐发展成涵盖学术研究的机构。他说,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很多的偏见我们忽视了宦官本身的历史研究价值。在宦官博物馆的大门即将重新开启的时候,我们将会看到一段更加真实的历史,更深刻地体味过去两千年的封建皇权文化全国唯一一个太监博物馆将进行全面升级,计划今年7月重新向公众开放。 昨天,石景山田义墓管理处负责人庞献辉讲,全国建制最高、保存最好的宦官墓园正在进行多项修缮工作,未来还将公开展示北京地区首次发现的神秘干尸。 国内唯一田义是明万历年间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其陵墓是全国唯一修建神道并放置华表、石人等大型石刻且保存完好的太监墓。目前,田义墓正在进行慈祥庵的修缮工作,这座作为田义墓阳宅的明代古建筑还将加装恒温恒湿系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