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换药术 |
释义 | 换药又称更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除去脓液和分泌物、清洁伤口及覆盖敷料。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消除妨碍伤口愈合因素,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操作。 换药器械及敷料包括换药所需要的器械和敷料。 (一)常用换药器械 持物钳、长镊、无齿和有齿镊、换药碗、弯盘、血管钳、手术剪、探针、手术刀、持针器、缝线等。 (二)换药常用敷料 棉球、纱布、纱条、棉垫,其它尚应备有胶布、绷带、棉签、胸腹带、治疗单、松节油、普通剪刀及污物桶等。 换药方法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避免浪费和临时忙乱。换药者穿戴好衣、帽和口罩,洗手后准备换药物品。一般常规换药物品包括换药碗两个,一个盛放无菌纱布及油纱布条等干敷料,另一个盛放碘伏棉球、酒精棉球或湿纱布等湿敷料;弯盘一个,盛放从创面上取下的敷料、引流物和换药时用过的棉球、敷料等污秽物。换药镊两把(有齿、无齿各一把)o有时根据伤口创面的具体情况,还要准备引流条(管)、无菌剪刀、探针和必须的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一般换药法(一)一般换药法 1.去除敷料 (1)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敷料。撕胶布时应自伤口由外向里,可用手指轻轻推揉贴在皮肤上的胶布边沿,待翘起后用一只手轻压局部皮肤,另一只手牵拉翘起的胶布,紧贴皮面(即与皮肤表面平行)向相反的方向慢慢取下,切不可垂直地向上拉掉,以免产生疼痛或将表皮撕脱。还可用一只手指伸至敷料边缘与皮肤之间,轻柔地用手指向外推压皮肤或分离胶布与皮肤的粘合部分。若遇胶布粘着毛发时,可剪去毛发或用汽油、乙醚、松节油等漫润后揭去。 (2)伤口内层敷料及引流物,应用无菌镊取下,揭起时应沿伤口长轴方向进行。若内层敷料与创面干结成痂,则可将未干结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已干结成痂的敷料使其愈合;若创面内层敷料被脓液浸透,可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轻轻地顺创口长轴揭去。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始终处于相对的无菌状态,不可污净不分,随意乱用。 (3)取下的污秽敷料均放在弯盘内,不得随意丢弃,以防污染环境或交叉感染。 2.创周皮肤处理 去除敷料后,l%活力碘或用70%酒精棉球在创口周围由内向外消毒,注意勿使消毒液流入伤口内。若创周皮肤粘有较多胶布痕迹及污垢,则用松节油或汽油棉棒擦去,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3.创面处理 (1)用0.1%新洁尔灭或等渗盐水棉球自内向外轻柔地拭去创面分泌物,擦洗创周皮肤的棉球不得再洗创口内面。在拭去创面分泌物时切忌反复用力擦拭,以免损伤创面肉芽或上皮组织;擦拭创面所用棉球不应太湿,否则不但不易清除分泌物,反而使脓液外流污染皮肤和被褥,可用换药镊将棉球中过多的药液挤掉。 (2)脓腔深大者,棉球擦洗时应防止脱落在创口内。 (3)创面拭净后,应彻底移除伤口内线头、死骨、腐肉等异物。 (4)最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创周皮肤。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凡士林纱布、药物或盐水纱布覆盖,或放入引流管、纱布引流条等。 4.包扎固定 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垫,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包扎。 5.换药后注意 换药毕,整理好病人床单,并将污秽敷料到入污物桶内,换药用过的盘和器械放入洗涤池中洗净,消毒后备用。 缝合伤口的换药(二)缝合伤口的换药 1.无引流的缝合伤口 多为无菌伤口,常于术后3天左右检查伤口,注意观察有无缝线反应、针眼脓疱、皮下或深部化脓;有无积液、积血,必要时试行穿刺抽液。 (1)无菌缝合伤口:用l%碘伏或70%酒精棉球消毒缝合之切口及周围皮肤,消毒范围略大于纱布覆盖范围,然后覆盖4—6层无菌纱布。 (2)切口缝线反应:术后2~3天内,创口一般均有轻度水肿,针眼.周围及缝线下稍有红肿,但范围不大,这是一种生理反应。其处理为伤口常规消毒后用70%酒精纱布湿敷即可。 3)针眼脓肿:为缝线反应的进一步发展,针眼处有脓液,针眼周围暗红肿胀。对较小的脓肿,可先用.无菌镊子弄破并用无菌干棉球挤压出脓液,然后涂以碘酊和酒精即可;脓肿较大或感染较深者,应提前拆除此针缝线。 (4)伤口感染或化脓:局部肿胀,皮肤明显水肿并有压痛,伤口周围暗红,范围超过两侧针眼,甚至有波动感出现。可先用针头试穿抽脓,或用探针由缝线处插入检查。确诊为伤口化脓后,应即尽早部分或全部拆除缝线;有脓液时将伤口敞开,清除脓液和伤口内异物(如线头等);清洗后放置合适的引流物,若伤口扩开后分泌物不多或仅有血性分泌物,则于清洗或清除异物后,用蝶形胶布拉拢创口即可,以后酌情换药;伴有全身症状者,可适当使用抗生素,配合局部理疗或热敷。 (5)疑有创口积血、积液时,可用针头由周围正常皮肤处穿刺,针尖潜入积血、积液处抽吸;或用探针、镊子由创口缝合处插入,稍加分离而引流,并置入引流条,换药至创口愈合。 2.放置引流的缝合伤口 手术后缝合伤口放置的引流物多为橡皮片或橡皮管,前者多在术后24~48小时取出,可在拔除橡皮片时换药;后者可按常规换药,在覆盖纱布的一侧剪一个“Y”形或弧形缺口,包绕引流管的根部。若在此之前有过多渗出液,应随时更换湿透的外层敷料。 换药常用药物1.盐水 有增进肉芽组织营养及吸附创面分泌物的作用,对肉芽组织无不良刺激。等渗盐水棉球及纱布用于清洁创面、创面湿敷、填充脓腔;等渗盐水用于冲洗脓腔;3~l%盐水具有较强局部脱水作用,用于肉芽水肿明显的创面o。 2.3%双氧水 与组织接触后分解释放出氧,具有杀菌作用。用于冲洗外伤伤口、腐败或恶臭的伤口,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 3.0.02%高锰酸钾 分解释放氧缓慢,但作用持久,具有清洁、除臭、防腐和杀菌作用。用于洗涤腐烂恶臭、感染的伤口,尤其适用于疑有厌氧菌感染、肛门和会阴伤口。临床上常用1:5 000溶液进行湿敷。 4.0.1%雷佛奴尔、0.02%呋喃西林溶液 有抗菌和杀菌作用。用于感染创面的清洗和湿敷。 5.优锁(漂白粉、硼酸)溶液 具有杀菌、除臭、溶解坏死组织的作用。用于脓液及腐败组织多、恶臭的伤口清洗和湿敷。瓶制剂应密闭避光保存,不能久置,放置时间不宜超过l周。大面积伤口不宜应用,以免吸收过多氯离子。 6.聚乙烯吡咯酮碘液(PVP-I) 为新型杀菌剂,对细菌、真菌、芽胞均有效。 o.05%~o.15%溶液用于粘膜。创面。脓腔冲洗;10%溶液用于覆盖切口;l%一2%溶液用于湿敷感染创面,最适用于下肢溃疡和癌性溃疡。 7.抗生素溶液 常用有l%新霉素Ⅱ和4万u/d庆大霉素混合液、o.16%庆大霉素、o.5%金霉素、2%杆菌肽等溶液,用于等待二期缝合的污染伤口、较大创面,(如烧伤)植皮前的创面湿敷,敷料应每日更换1次\氯霉素滴丸直接置入感染创面,每lcm21粒,每日或隔日1次。 8.1%~2%苯氧乙醇溶液 对绿脓杆菌具有杀菌作用,效果最好,采用创面连续湿敷。 9. 0.01%~0.05%新洁尔灭、0.02%洗必太溶液 10.10%大蒜素溶液 具有杀菌和增强组织细胞吞噬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感染效果较好。 11.2%~4%甲紫(龙胆紫)溶液 具有杀菌、收敛作用。用于表浅皮肤或粘膜溃疡的消毒,并促进结痂愈合,但不宜用于分泌物较多的浅表伤口。 12.纯石炭酸溶液 具有腐蚀、杀菌作用。用纯石炭酸溶液棉签烧伤肛裂和慢性窦道,使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坏死脱落以促进愈合,用后需用酒精棉签擦拭以中和之,再用等渗水棉签擦拭,以防石炭酸烧病灶周围的健康组织。 13.10%~20%硝酸银溶液 用于烧伤肛裂、慢性窦道和腐蚀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用后需用等渗盐水棉签擦拭。 14.油剂纱布 具有引流、保护创面,以及敷料不易干燥、延长换药时间等作用。创面分泌物少者,可2~3天更换一次。常用的有凡士林纱布,用于新鲜创面,有保护上皮的作用;鱼肝油纱布具有营养和促进肉芽、上皮生长等作用,用于愈合缓慢的伤口。 15.粉剂、软膏类 碘仿纱条具有抗菌、防腐、收敛、去臭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用于有腺体分泌的慢性窦道,如肛瘘、结核病灶清除后的伤口,碘仿有毒性不宜长期使用;10%~20%鱼石脂软膏有消炎退肿作用,用于早期脓肿;10%氧化锌软膏涂于皮肤表面,有保护皮肤免受分泌物侵蚀的作用,常用于肠瘘、胆瘘等四周的皮肤;。链霉素软膏涂于纱布上外敷,用于结核性伤口;2%聚乙烯吡咯酮碘软膏用于治疗烧伤、慢性溃疡,疗效满意。 16.中药类 如红油膏、生肌散、生肌玉红膏等,具有止痛>拔毒生肌、排脓、去腐等作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