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环县烈士陵园 |
释义 | 地理位置环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南,老虎山下的台地上。举目远眺,亭阁古朴,翠柏葱茏。烈士墓掩映在密匝的苍松翠柏之中,透出无限的庄严与肃穆。这里万花簇拥,游人如潮,是人们缅怀英烈功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观光游览的景点之一。 陵园简介环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占地15620平方米。初建时为泥土围墙,烈士纪念碑通体用砖砌成,水泥涂面。正面阴刻“烈士纪念碑”5个大字,其他三面为省地县领导人题词。1967年8月,重修烈士陵园。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台阶式,共3层。大门临公路,有水泥台阶与公路相通。第二阶地中央为重修之烈士纪念碑。其外形仿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式样设计,碑高8.9米,碑座边长为8米。纪念碑主体用钢筋混凝土浇铸,碑身水泥搪面,碑座用五彩水磨石磨制而成,碑下四面浮雕为各个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或支前场面,碑正面仿书毛泽东手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南北两侧阴刻毛主席语录,背面书有碑文。碑文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灾难深重的环县人民获得解放。在中国革命的各个伟大历史时期,英雄的环县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正确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积极参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战胜了残暴的阶级敌人,取得了革命斗争的光辉胜利。在1936年的曲子战斗,闻名全国的山城堡战斗,1947年收复环县等战斗中,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人民解放的壮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光荣牺牲。诸如李嘉诚、田雨雷、李向华、张定科等同志,有的效命疆场,有的身焚烈火,有的被敌人活埋,有的殒命刀枪。先烈为人民而死,比泰山还重,虽死犹生,永世长存。先烈的革命气概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让我们高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吧!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筹资再建纪念碑四周嵌有白色水泥栏杆,均以台阶与地面相通。纪念碑南北各有喷泉一眼,开启闸门,水柱凌空喷出,宛若条条银丝飞舞;水柱回落,又若满天银花盛开,绚丽多姿,令人心旷神怡。1984年,又投资新建烈士生平事迹成列馆一幢,成列面积为120平方米,存有资料2.79万字,照片、图片14幅,收集409名烈士英名录,并有著名烈士事迹简介。另建一座骨灰盒存放室,寄存面积为120平方米。现存放二等功臣周太林烈士骨灰1盒,病故军人骨灰7盒,病故干部骨灰3盒。馆后台地建烈士公墓1处,苍松翠柏掩映下,安埋着18名革命烈士的遗骨。1991年10月,又筹资50.7万元,临街修建一条占地610平方米的仿古建筑群,共有房屋28间。2000年再次投资63.8万元新建了六角亭、画廊架、石牌坊、营雕及陵园路、广场路等仿古建筑工程和绿化硬化美化工程。使烈士陵园面貌焕然一新,给环县县城增添了新的亮点。烈士陵园周围内层为修剪整齐的柏墙,外层为花圃,再外层为果园和苗圃。春季,万紫千红,百花吐艳;秋天,硕果累累,清香醉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3年5月,环县人民政府确定环县烈士陵园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胜地。经过多次的修葺和改建的环县烈士陵园已初具规模,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节假日陵园开放,游人络绎不绝。每年清明,县城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和学生云集于此,为烈士扫墓,敬献花圈。老虎山下,花圈叠叠,彩旗猎猎,寄托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烈士的无限哀思。 全园四季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