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环境地貌 |
释义 | 环境地貌是指人类生产和生存环境的地貌,或人类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地貌。研究地貌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与人类活动对地貌环境的改变,现已发展成环境地貌学。最早涉及环境地貌的著作,有美国马什(G. P. Marsh)1864年的《人和自然》、德国科塔(B. V. Cotta)1866年的《今天的地质学》等。1972和1973年科茨(D. R. Coates)主编的《环境地貌学与风景保护》第一、三卷论文集正式出版,首次提出了“环境地貌学”一词。其后有关环境地貌的论著大量出现,如寇兹主编的《都市地貌学》论文集(1976年)、英国格雷戈里和沃林(K. J. Gregory and D. E. Walling)主编的《人与环境过程》(1981年)、美国弗拉齐尔(J. W. Frazier)主编的《应用地理学》论文集(1982年)等。中国从战国时期《荀子》一书开始有关于坏境地貌的论述。近年来地理地质学家在环境地貌方面主要研究工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有关地貌和生态环境问题:①影响人类的地貌作用过程和地形;②人类通过对地貌进而对陆地水干扰并使其质量降低的问题;③人类利用地貌作用形成物作为资源的问题;④地貌学在环境规划和管理中的作用等。由于地貌是 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基础,随着生产的发展,与地貌有关的环境问题将大量出现,环境地貌已成为经济生产发展中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