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淮南王
释义

“淮南王”封号始于西汉,有异姓诸侯得之,更有宗室之人受封。今查《二十五史》、《资政通鉴》 、《辞海》及有关野史对历代淮南王进行考证,并就有关历史予以整理,以窥其发展轨迹。历史上史实可信的淮南王至少有20位,自封及不愿就封、史实不够充分的“淮南王”7位,合计至少达27位。

中文名:英布

别名:淮南王

国籍:中国安徽

民族:汉

出生地:今安徽六安东北

逝世日期:前195年

职业:王爷

主要成就:汉高祖四年被封为淮南王

一、汉代时期

西汉得淮南王之封号的有黥布、刘长、刘喜、刘安。因黥布、刘长、刘安的先后叛乱,汉武帝以后的两汉时期没有再封淮南王。东汉李宪系自封。从封异姓诸侯黥布到封宗亲刘长、刘喜、刘安,从朝廷不愿再封到李宪占据淮南自封(详见第四部分“另类淮南王及几点存疑”),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割据的利益之争。

1、英布

英布,六县(今安徽六安东北)人。曾坐法鲸面,输骊山,故称鲸布。汉高祖四年被封为淮南王。《史记·黥布列传》载,“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黥布曾在丽山为盗。陈胜起义时,他率众叛秦响应。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他时任楚之九江王,却“阴许畔楚与汉”(《史记·黥布列传》),致使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汉高祖四年(前204年),英布为西汉第一位淮南王,定都六(今安徽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之地。见汉之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梁王等相继被诛而起疑心,后发兵造反。汉十一年,英布反,汉高祖刘邦生病,欲派太子带兵击之。太子客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向建成侯吕释之游说:“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资治通鉴·汉记》卷第十二)于是吕释之当夜见吕后,促使刘邦御驾亲征。英布战败逃江南,被长沙王(吴芮子成王臣)诱杀。

2、刘长

汉沛县(今江苏)人,是汉高祖刘邦的私生子。其生母是赵王张敖的美人,张敖又是刘邦的女婿。刘邦有一次视察赵地,张敖让赵美人作陪刘邦,赵美人由此怀孕。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时,张敖全家入狱,赵美人也受到株连。当时张敖的左右将赵美人之事向负责办案的辟阳侯审食其报告,审食其又把此事向吕后作了报告,吕后忌赵美人,未赦免其罪。赵美人在生下刘长后饮恨自杀。刘长遂由吕后收养。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高祖刘邦立其子刘长为淮南王。刘邦死后,吕后专政,一批大臣被送上断头台,刘邦的儿子也大都送命。等到吕后死时,刘邦的八个儿子只剩下刘恒(汉文帝)和刘长。刘长时代的淮南国疆域广大,相当于从今河南上蔡、江苏徐州到浙江、福建两省大部分。刘长“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及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对辟阳侯审食其未救其生母而怀恨在心,遂借机擅自用铁椎打辟阳侯,孝文帝仍未治其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归国后更加骄横,不用汉法,自为法令,拟于天子。据《资政通鉴·汉记》载,“淮南厉王长自作法令行于其国,逐汉所置吏,请自置相、二千石;帝曲意从之。又擅刑杀不辜及爵人至关内侯;数上书不逊顺。帝重自切责之,乃令薄昭与书风谕之,引管、蔡及代顷王、济北王兴居以为儆戒。”不听,被废,徙处蜀郡。《辞海》(1989年版)对“刘长”的解释是:文帝前六年(前174年)阴谋叛乱,事发被拘,谪徙严道邛邮,途中不食死。苏东坡在《诅楚文》中认为刘长系病死,“淮南王迁于蜀,至雍道病卒,则雍非长安,此乃古雍也。”(《苏东坡全集》)

3、刘喜

汉孝文十二年(前168年)被封为淮南王。据《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五》载,孝文(前)十一年(前169年),刘喜“徙淮南为郡,属齐”;十二年,“城阳王喜徙淮南元年”;十五年,“复置城阳国”,刘喜“徙城阳”;十六年,为淮南“王安元年”、“淮南王喜城阳十三年”。《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解释徙刘喜为淮南王的理由是:当时有民歌叹刘长之死,“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对此,孝文帝刘恒叹道:“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于是,迁刘喜“王淮南故地,而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复如诸侯仪”。《淮南五古》(安徽淮南市文联编,1995年9月)称刘喜为代淮南王,认为刘长死后,并未撤消淮南国,“乃令城阳王刘喜迁到寿春,暂为淮南王,代理政事。”(见《淮南五古》之《淮南王刘安》)

4、 刘安

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之孙,袭父封为淮南王。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刘恒把汉初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仍都寿春,辖境15个县,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南,巢湖、肥西以北,凤阳、滁县以西,河南唐河以东的江淮之间的广大地区。 据《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介绍,孝文八年,刘长之子刘安被封为阜陵侯;十六年,“上怜淮南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早夭,乃徙淮南王喜复王故城阳,而立厉王三子王淮南故地,三分之: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钱穆《国史新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之《再论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汉初分封,异姓王倏加诛灭。同姓诸王中游士糜集,尤著者,在南如淮南王安,在北如河间王德。群士归附,较中央政府为盛”。刘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戈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很尊重他。刘安有子不害与迁,立子迁为太子。王后荼、太子迁及女陵擅国权,夺民田宅,妄致系人。刘不害之子刘建,“材高有气,常怨望太子不省其父。时,诸侯皆得分子弟为侯,淮南王有两子,一子为太子,而建父不得为侯。”知太子欲谋杀汉中尉之事而告之。刘安的谋士伍被“自诣吏,具告与淮南王谋反。”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捕淮南王刘安在国中的宾客,“所连引与淮南王谋反列侯、二千石、豪桀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对此,《论衡》认为,“淮南王作道书,祸至灭族”。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分割的时期,战乱不断。占淮南之地有封淮南王的;占淮北之地的也不乏有封淮南王之举,大有图淮南之意。

1、曹邕

曹邕是魏文帝曹丕之子,为苏姬所生,黄初三年(222年)被立为淮南王。据《三国志》魏志卷之《武文世王公传》载: 邯郸怀王邕,黄初二年封淮南公,以九江郡为国。三年,进为淮南王。四年,改封陈。六年,改封邯郸。太和三年薨。五年,以任城王楷子温嗣邕后。六年,改封鲁阳。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四百户。 曹邕位居淮南王仅有一年时间,死于太和三年(229年)。

2、司马允

晋武帝之子,由李夫人所生,太康十年(289年)为淮南王。《晋书·武十三王》称: 淮南忠壮王允,字钦度,咸宁三年,封濮阳王,拜越骑校尉。太康十年,徙封淮南,仍之国,都督扬江二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假节。元康九年入朝。 初,愍怀之废,议者将立允为太弟。会赵王伦废贾后,诏遂以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都督如故,领中护军。允性沉毅,宿卫将士皆敬服之。 伦既有篡逆志,允阴知之,称疾不朝,密养死士,潜谋诛伦。伦甚惮之,转为太尉,外示优崇,实夺其兵也。允称疾不拜。伦谴御史逼允,收官属以下,劾以大逆。……

司马允尽管拥有“淮南奇才剑客”,终因对方使诈于永康元年八月丧命,“时年二十九”。《中华别史全集·历史演义全书》之《两晋演义》(民国·蔡东藩著)对东晋“八王之乱”有种说法则把 司马允添了上去,“后人又另有一说,去亮与玮,列入淮南王允及梁王肜。”把淮南王允置于“忠贞”之外。

3、刘冲

《资政通鉴·晋纪》卷九十一载,刘冲 是刘曜的儿子。光初二年(公元319年),刘曜在长安立宗庙社稷,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其疆土当时并未涉及淮南。“ 汉主曜还,都长安,立妃羊氏为皇后,子熙为皇太子,封子袭为长乐王,阐为太原王,冲为淮南王,敞为齐王,高为鲁王,徽为楚王;诸宗室皆进封郡王。”

4、石昭

石昭是南北朝时期后赵之淮南王,可能系石季龙之子。 《资政通鉴·晋纪》卷九十八载,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十一月,遵召义阳王鉴、乐平王苞、汝阳王琨、淮南王昭等入议于郑太后前,曰:“闵不臣之迹渐著,今欲诛之,如何?”鉴等皆曰:“宜然!”郑氏曰:“李城还兵,无棘奴,岂有今日!小骄纵之,何可遽杀!”鉴出,遣宦者杨环驰以告闵。闵遂劫李农及右卫将军王基密谋废遵,使将军苏彦、周成帅甲士三千人执遵于南台。遵方与妇人弹棋,问成曰:“反者谁也?”成曰:“义阳王鉴当立。”遵曰:“我尚如是,鉴能几时!”遂杀之于琨华殿,并杀郑太后、张后、太子衍、孟准、王鸾及上光禄张斐。鉴即位,大赦。以武兴公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司空李农为大司马,并录尚书事。郎闿为司空,秦州刺史刘群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卢谌为中书监。 文中“淮南王昭”与石鉴、石苞等并提,而石遵、石鉴、石苞均是石季龙之子。从后赵的分封制度看,石季龙咸康三年称大赵天王时,把“亲王皆贬封郡公,藩王为县王,百官封署各有差”(《晋书》第一百六卷载记六之《石季龙上》);他永和五年称帝,让“百官增位一等,诸子进爵郡王”(《晋书》载记六之《石季龙下》)。淮南王昭能成为“王”,当系石季龙之子,其原因是,其后任者石世(在位“三十三日”)、石遵(在位“一百八十三日”)、石鉴(在位“一百三日”)在位时间极短,根本没机会封“淮南王昭”。石遵召淮南王昭谋事于郑太后杀冉闵,所谋者当是至亲或亲信。而上文中冉闵被石鉴封为武德王,让异姓当王是个例外,只因冉闵当时是石季龙的养孙,名为“石闵”,功在把石鉴推上宝座。淮南王昭被封只可能出自石季龙之手,石季龙与淮南王昭的关系理应是父子关系。

5、苻生

据《晋书》第一百十二卷《符生载记》介绍: 生字长生,健第三子也。幼而无赖,祖洪甚恶之。生无一目,为儿童时,洪戏之,问侍者曰:“吾闻瞎儿一泪,信乎?”侍者曰:“然。”生怒,引佩刀自刺出血,曰:“此亦一泪也。”洪大惊,鞭之。生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捶。”洪曰:“汝为尔不已,吾将以汝为奴。”生曰:“可不如石勒也。”洪惧,跣而掩其口,谓健曰:“此儿狂勃,宜早除之,不然,长大必破人家。”健将杀之,雄止之曰:“儿长成自当修改,何至便可如此!”健乃止。及长,力举千钧,雄勇好杀,手格猛兽,走及奔马,击刺骑射,冠绝一时。桓温之来伐也,生单马入阵,搴旗斩将者前后十数。 苌既死,健以谶言三羊五眼应符,故立为太子。健卒,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年寿光,时永和十二年也。 此书没说苻生是淮南王。《资政通鉴·晋纪》及《两晋秘史》(明代·杨尔增著)说苻生是淮南王。《两晋秘史》说,“淮南王苻生幼无一目,性鲁暴”(圣碟电子图书,《中华别史全集·两晋秘史》第439页)。皇始五年,符健死,其子符生继位。符生在位期间滥杀大臣,后为符坚所杀。符生是历史上由淮南王当上皇帝的第一人。

6、刘讳

刘讳是宋文帝的第十一皇子,元嘉二十五年(448年)被立为淮南王。据《宋书》本纪五《文帝》载,元嘉二十五年八月,“甲子,立第十一皇子讳为淮南王”。

7、刘子孟

刘子孟是宋孝武帝的第十六皇子,系杨婕妤所生,大明七年(463年)被封为淮南王。据《宋书》本纪六《孝武帝》载,大明七年八月,“乙丑,立第十六皇子子孟为淮南王”。《宋书》本纪八《明帝》说,泰始二年,“十月乙卯,永嘉王子仁、始安王子真、淮南王子孟、南平王子产、庐陵王子舆、松滋侯子房并赐死”。《宋书》列传第四十《孝武十四王》说:“淮南王子孟,字孝光,孝武帝第十六子也。大明七年,年五岁,封淮南王,食邑二千户。时世祖改豫州之南梁郡为淮南国,罢南豫州之淮南郡并宣城。前废帝即位,二郡并复旧,子孟仍国名度食淮南郡。景和元年,为冠军将军、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泰始二年,改封安成王,户邑如先。未拜,赐死,时年八岁。”此时的淮南王子孟仅食邑2000户,从表面上看他系“改封”未拜被赐死,实际上是宋明帝在铲除异己,对至亲也不放过。

8、直勒它

直勒它,系索头虏姓托跋氏。《宋书》列传第五十五《索虏》: 索头虏姓托跋氏,其先汉将李陵后也。陵降匈奴,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晋初,索头种有部落数万家在云中。……使持节、都督洛豫州及河内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淮南王直勒它大翰为其后继。使持节、侍中、都督梁益宁三州诸军事、领护西戎校尉、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晋琅邪王司马楚之南趣寿春。使持节、侍中、都督扬豫兖徐四州诸军事、征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东安公刁雍东趣广陵,南至京口。使持节、侍中、都督青、兖、徐三州诸军事、征东将军、青徐二州刺史、东海公故晋元显子司马天助直趣济南。十道并进,连营五千,步骑百万,隐隐桓桓。以此屠城,何城不溃,以此奋击,何坚不摧!邵陵、践土,区区齐、晋,尚能克胜强楚,以致一匡,况大魏以沙漠之突骑,兼咸、夏之劲卒哉!

9、高仁光

北齐后主讳讳于天统三年(567年)五月封“仁光为淮南王”(《北齐书》第八卷帝纪八)。《北齐书》第十二卷列传四及《北史》列传第四十卷上说,“淮南王仁光,武成第七子也。性躁又暴,位清都尹。”

10、陈叔彪

陈叔彪于太建八年(576年)被立为淮南王。《陈书》第二十八卷列传二十二载,“淮南王叔彪,字子华,高宗第十三子也。少聪惠,善属文。太建八年,立为淮南王。寻位侍中、仁威将军,置佐史。祯明三年入关,卒于长安。”其生年不详,死于祯明三年(589年)或其后。

11、托跋他

淮南王托跋他是北魏道武皇帝之孙、阳平王熙的长子。北魏位于淮河以北,托跋他及其子孙世遵、宣洪尽管被封为淮南王,总体上没能跨过淮河。据《魏书》列传第四介绍: (阳平王熙有七子)长子他,袭爵。身长八尺,美姿貌,性谨厚,武艺过人。从世祖讨山胡白龙于西河,屠其城,别破余党,斩首数千级。改封临淮王,拜镇东将军。寻改封淮南王,除使持节、都督豫洛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虎牢。威名甚著。后与武昌王提率并州诸军讨吐京叛胡曹仆浑于河西,平之。拜使持节、前锋大将军、都督诸军事,北讨蠕蠕,破之,运军储于比干城。刘义隆遣将寇边,他从征于悬瓠,破之。拜使持节、都督雍秦二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镇长安。绥抚秦土,得民夷之心。时义隆寇南鄙,以他威信素著,复为虎牢镇都大将。高宗时,转使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仪同如故。高祖初,入为中都大官,拜侍中,转征西大将军,迁司徒。赐安车几杖,入朝不趋。太和十二年薨,年七十三。时高祖有事宗庙,始荐,闻薨,为之废祭。舆驾亲临,哀恸,诏有司监护丧事,礼赗有加。追赠平东大将军、定州牧,司徒如故。谥曰靖王。他三子。《北史》第三卷魏本纪三载,延兴九年,“十二月乙卯,以侍中、淮南王他为司徒。” 《北史》列传第四载: 阳平王熙,天兴六年封,聪达有雅操。明元练兵于东部,诏熙督十二军校阅,甚得军仪,赏赐隆厚。泰常六年,薨,帝哀恸不已。长子佗袭爵。 佗性忠厚,武艺无过者。后改封淮南王,镇武牢,威名甚著。 《魏书》列传孝感第七十四介绍: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还京,为淮南王他府长史。 上文“还京,为淮南王他府长史”,表明当时的淮南王府在京都平城。

12、托跋世遵

世遵是淮南王佗的第三子。淮南王佗,与托跋他当系一人,乃笔误所致。《北史》列传第四载: 子世遵袭。孝明时,为荆州刺史。在边境,前代以来,互相抄掠,世遵到州,不听侵扰。其弟均时在荆州,为朝阳戍主。有南戍主妻,三月三日游戏沔水侧,均辄遣部曲掠取。世遵闻之,责均,遂移还本戍,吴人感荷。后颇行货贿,散费边储,是以声名有损。薨于定州刺史,谥曰康王。

《魏书》列传第三十二介绍: 子盆生,骁勇有胆气。初为统军,累有战功,遂为名将。以勋赐爵平城子。神龟二年,自骁骑将军、直阁将军为持节、右将军、洛州刺史。与荆州刺史、淮南王世遵,鲁阳太守崔模俱讨襄阳,不克而还,坐免官。从除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又为抚军将军、太仆卿、假镇西将军、西道别将,每战频捷。自崔延伯之后,盆生为次焉。进号征西将军,行岐州刺史。复为西道都督,战殁。赠车骑将军、雍州刺史。永熙中,重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 《魏书》列传第四十四介绍: 正光二年,襄阳民密求款附,诏模为别将,隶淮南王世遵,率众赴之。事觉,模焚襄阳邑郭而还。

13、托跋宣洪

托跋宣洪是托跋世遵之子。《魏书》第十六卷列传四之《道武七王》称,“子宣洪,袭。历谏议大夫、光禄少卿。武定中,与元瑾谋反,诛,国除。”《北史》齐本纪上第六卷上说,(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壬辰,尚书祠部郎中元瑾、梁降人苟济、长秋卿刘思逸及淮南王宣洪、华山王大器、济北王徽等谋害文襄,事发伏诛。”

三、唐朝以来

隋唐时期使我国重新走向统一。唐朝淮南王李锷的业绩见之史册不多,李茂之事多显不耻;宋金时期李全被列为乱臣之列,金“以淮南王爵招李全”(详见第四部分“另类淮南王及几点存疑”)而未果,给“淮南王”的封号留下耐人寻味之笔。

1、李锷

《旧唐书》本纪第十四载,上元二十一年三月,“宰相贾耽兼检校司空,郑瑜吏部尚书,高郢刑部尚书,韦执谊中书侍郎,镇冀王士真、淮南王锷、魏博田季安皆检校司空。”

2、李茂

《旧唐书》列传第十四之《高祖二十一子》说,淮南王李茂是高祖第十子徐康王元礼之子:

子淮南王茂嗣。茂险薄无行,元礼姬赵氏有美色,及元礼遇疾,茂遂逼之,元礼知而切加责让。茂乃屏斥元礼侍卫,断其药膳,仍云:“既得五十年为王,更何烦服药?”竟以馁终。上元中,事泄,配流振州而死。神龙初,又封茂子璀为嗣徐王。景龙四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开元中,除宗正员外卿,卒。子延年嗣。开元二十六年,封嗣徐王,除员外洗马。天宝初,拔汗那王入朝,延年将嫁女与之,为右相李林甫所奏,贬文安郡别驾、彭城长史,坐赃贬永嘉司士。至德初,余杭郡司马,卒。永泰元年,女婿黔中观察使赵国珍入朝,请以延年子前施州刺史讽为嗣,因封嗣徐王。 “上元”年号仅有两年,李茂死于上元中(674年——675年)。 《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载,元礼有三子,茂为淮南王(其余二子皆爵公): 茂险薄无行。初,元礼疾,姬赵有美色,茂逼蒸之,元礼切责,茂恚,屏侍卫药膳,曰:“为王五十年足矣,何服药为?”以不食薨。茂嗣。上元中,事泄,流死振州。

3、元代淮南王

据剪伯赞主编的《据中国史纲要》(下)介绍,元朝时期,“武宗时,‘近幸’为人请田一千二百三十顷,每年收租五十万石,平均每亩要收四石,这样苛重的剥削必然要陷农民于死地。淮南王的家人也在扬州广占田土,时常派人纵骑至各乡‘索债征租,驱迫农民,剽掠麦禾’。”此文中所说淮南王的家人之事见之于至顺《镇江志》卷十一。这表明元朝封有淮南王,至少一位,只不过因手中史料所限不知受封者之名。

四、另类淮南王

历史上的“淮南王”既有自封,也有记载不一之处。自封者,当时皇帝自然不会承认,但作为研究“淮南王现象”仍有其历史价值。对记载有抵触之处予以点明,有利于下步探讨。今按有关资料予以梳理:

1、李宪

李宪属于自封类“淮南王”。汉更始元年(23年),“李宪自立为淮南王”(《后汉书·光武帝纪》)。《资政通鉴·汉纪》说,“王莽庐江连率颖川李宪据郡自守,称淮南王”。《后汉书》录有《李宪传》: 李宪者,颖川许昌人也。王莽时为庐江属令。莽末,江贼王州公等起众十余万,攻掠郡县,莽以宪为偏将军、庐江连率,击破州公。莽败,宪据郡自守。更始元年,自称淮南王。 建武三年,遂自立为天子,置公卿百官,拥九城,众十余万。 四年秋,光武幸寿春,谴扬武将军马成等击宪,围舒。至六年正月,拔之。宪亡走,其军士帛意追斩宪而降,宪妻子皆伏诛。封帛意渔浦侯。后宪余党淳于临等犹聚众数千人…… 李宪被诛于光武六年(公元30年)。

2、曹彪

曹彪是魏文帝曹丕之弟,有的认为他紧继 曹邕之后被封为淮南王。《淮南年鉴》(2004年版)“淮南概况”上说,“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为淮南王”。《晋书》上只说把曹彪“封于寿春”,并没说封他为淮南王。

3、马超

《晋书》第五十九卷列传二十九上说,超为“淮陵王”。齐王冏因“谋反”而祸及其子超等被幽禁。“永兴初,赦其三子超、冰、英还第,封超为县王”。《资政通鉴·晋纪》卷八十四载,永宁元年(301年),“封太司马冏子冰为乐安王,英为济阳王,超为淮南王。”此条前后不一。

4、和士开

《北史》第九十二卷列传八十及《北齐书》第五十卷列传四十二均称和士开为淮阳王。《隋书》第二十一卷·志十六上说: 至武平二年七月,领军库狄伏连、治书侍御史王子宜,受琅邪王俨旨,矫诏诛录尚书、淮南王和士开于南台,伏连等即日伏诛,右仆射冯子琮赐死。此国乱之应也。 《隋书》认为 和士开是北齐的淮南王,他却居于淮河以北,名不符实。

5、李神通

“大郑王房”李亮之子。大郑王房位列唐李氏“宗室四十一房”(《新唐书》表十下)。《新唐书》表十上,记有“淮南靖王神通”。《新唐书》第七十五卷列传三:“淮安靖王神通,少轻侠。……王永康郡,俄徙淮安。”同一书中有抵语,是“淮南王”,还是“淮安王”,难以明辩。《中华别史全集·历史演义全书》之《唐史演义》(民国·蔡东藩著)载,“是时唐淮南王李神通,也奉高祖诏命,进击魏县。化及不能抵御,东走聊城,魏县为神通所拔”。《中华别史全集·中华艳史》之《隋代宫闱史》(民国·张恂子著) 载,“魏县又给李渊的从弟淮南王李神通所破”。从中可知,称李神通为“淮南王”也有一定依据。

6、李全

李全属于有封不就之类。金末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初以贩牛马为业。宋开禧北伐时,他曾参加起义军配合宋军进攻涟水。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降宋,任京东路总管。金军攻淮西,他曾乘金军撤退时在涡口、化湖陂(均在今安徽淮远北)等地袭败金军后队。官至招信军节度使。以后专事兼并各部义军,扩充实力。宋宝庆三年(1227年)在青州被蒙古军所围,又招降,任山东淮南行省,受蒙古贵族的荫庇。《金史》本纪第十七载,元正大四年十月,金国以淮南王爵招李全。《金史》第五十二对招李全的背景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三年五月,宋人掠寿州,永州桃园军失利,死者四百余人。时夏全自楚州来奔。十一月庚申,集百官议和宋。上问全所以来,华奏:“全初在盱眙,从宋帅刘卓往楚州。州人讹言刘大帅来,欲屠城中北人耳。众军怒,杀卓以城来归。全终不自安,跳走盱眙,盱眙不纳,城下索妻孥,又不从,计无所出,乃狼狈而北,止求自免,无他虑也。”华因是为上所知。全至后,盱眙、楚州,王义深、张惠、范成进相继以城降。诏改楚州为平淮府,以全为金源郡王、平淮府都总管,张惠临淄郡王,义深东平郡王,成进胶西郡王。和宋议寝。四年,李全据楚州,众皆谓盱眙不可守,上不从,乃以淮南王招全,全曰:“王义深、范成进皆我部曲而受王封,何以处我。”竟不至。

《中华别史全集·历史演义全书》之《宋史演义》(民国·蔡东藩著)载,“蒙古帅命全下淮南。全服蒙古衣冠,移文两淮,字山东淮南领行省事。杨绍云见了移文,便避往扬州。……全又与金合纵,约把盱眙畀金,金封全为淮南王,全详辞不受。自是盘踞淮境,对宋称臣,好索饷豢兵,对金且虚与周旋,免他作梗。不愧狡兔。”此文对李全的刻划可谓入木三分。绍定四年(1231年)攻扬州,为宋兵击败而死。

7、秦锡帛

《中华别史全集·中华野史》之《元代野史》(民国·田腾蛟著)载,秦锡帛“自统诸将,率大军仍归寿阳,自称淮南王”。《元史》及《资政通鉴·元纪》均未记载。

由上可知,汉代是历代淮南王影响最大的时期。其历史大体经过三个转折点:一是由异姓封王到“同姓封王”。刘邦把铲除历史上第一个淮南王英布留下的淮南国转手封给少子刘长;二是由一国封王到多国并封。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王朝封有淮南王,与之同时期的前秦也封。南北朝时期更是如此,北魏、北齐明明在淮河以北也照样封淮南王,大有志在必得淮南之势;三是由自封称王到不愿就封。东汉李宪曾自封淮南王,可宋代李全却不愿就封。秦锡帛自封淮南王时间较短,大体只能算个插曲。这一现象表明淮南王封号的分量伴随减少封地及仅“食邑”等措施的推进自汉以来日渐减轻,朝廷对淮南的控制力度却呈逐渐加大之态势。

五、淮南王刘安

人物简介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在今寿县)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

刘安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潜心治国安邦,著书立说。刘安爱贤若渴,礼贤下士,淮南国都寿春成了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刘安和众门客著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淮南子》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道训》2篇,20余万字。又著诗歌《淮南王赋》82篇、《群臣赋》44篇、《淮南歌诗》4篇、《淮南杂星子》19卷、《淮南万毕术》。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包罗万象。这些著作中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

刘安好黄白之术,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术之士炼丹制药,最著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号称“八公”,在寿春北山筑炉炼丹,偶成豆腐。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

刘安的制国思想是“无为而治”,对道家思想加以改进,不循先法,不守旧章,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刑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

尽管刘安的治国政策得到百姓的拥护,可是在那独尊儒术的时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屡遭谗言。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刘安被迫自杀。

人物生平

武帝非常欣赏刘安的才情,但他强力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却和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南辕北辙,而父亲刘长之死更成了刘安心中的一个“死结”。因此,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

不过,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刘安的谋反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由于门客雷被的告状,以及门客伍被、孙子刘建的告密而划上了句号。在刘安招募的数千门客中,有8个人最具才华,他们分别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这8个人号称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剑艺精湛的剑客,他在与淮南王太子刘迁的一次比试中,失手击中了刘迁,从此惹怒太子,后来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国里待不下去了。雷被于是向刘安请求: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没想到刘安听后,反倒认为雷被起了叛心,并将其免了职。心怀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长安城状告起刘安来。根据汉律,凡阻挠执行天子诏令者,应被判弃市死罪。此时正忙着“削藩”的汉武帝,早已对刘安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因此雷被这一状正好告对了时候,汉武帝顺水推舟,剥夺了刘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门客伍被,在得知刘安准备谋反时,曾经多次进行劝阻,但刘安不仅不听,还总是拿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成功的例子来反唇相讥。伍被见自己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也决定反戈一击,将刘安谋反一事密报给了朝廷。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刘安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孙子刘建又跳了出来,朝自己爷爷的心窝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刘建的父亲刘不害因为是庶出,很少得到刘安的宠爱,长期心存怨言。此时,他那个“没长脑袋”的儿子刘建,竟然也跑到了长安城告起状来。刘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刘迁,让自己的父亲当上淮南王的继承人。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状恰恰将自己的爷爷送上了黄泉路。

如此一来,雷被告状在前,伍被、刘建告发在后,汉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张汤前来办案,结果认定刘安谋反属实。公元前122年(汉元狩元年),汉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进入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了准备用于谋反的攻战器械,和用来行诈而伪造的玉玺金印,自知罪无可赦的刘安被迫自杀,而与他串通一气的衡山王刘赐闻讯后,也自杀而亡。

淮南谋反

汉王朝的创立者高祖刘邦共生有8个儿子,刘安的父亲刘长是他最小的一个儿子。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败亡后,刘邦在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和燕王臧茶等诸侯王的“劝进”下,由“汉王”摇身一变而成了汉王朝的“皇帝”,完成了由秦到汉的历史性过渡。汉王朝建立后,西汉中央政权与各诸侯王的矛盾很快便浮出水面,各诸侯王纷纷举兵叛乱。公元前196年7月,淮南王英布率兵反汉,年老体弱的刘邦抱病亲率大军迎战,并最终将英布击败。此后,在大大小小一系列针对诸侯王的平叛战争中,刘邦得出了一条“经验教训”———各诸侯王之 所以会与中央政权离心背德,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不姓“刘”。于是,刘邦开始将诸侯王分封给刘氏的宗室子弟,到他于公元前195年去世时,总共有9位刘氏子弟被封为诸侯王,其中刘长“接”了英布的“班”,被父亲立为淮南王。淮南国共领有九江、衡山、庐江和豫章4郡,都城在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寿县。

不过后来历史的发展却表明,刘邦总结出的这条“经验教训”实在是荒唐透顶得很,被他亲自册封为诸侯王的刘氏子弟,随着羽翼的丰满和势力的膨胀,又很快走上了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老路,他们不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甚至公然与朝廷分庭抗礼、“叫起板”来。汉文帝即位没多久,济北王刘兴居便举兵反叛;公元前174年,被汉文帝刘恒“待以兄弟之礼”的淮南王刘长也起了叛心。

刘长的生母赵姬原是赵王张敖的姬妾,当年刘邦伐秦经过赵国时,赵王将赵姬献给了刘邦,赵姬在和刘邦一番巫山云雨之后竟有了身孕。后来张敖叛乱,赵姬受牵连被捕,她在生下刘长后愤而自杀。由于有了这样的出身,刘长从小便养成了不太正常的心理,在被立为淮南王后,他更是将这种变态的心理发展到了极致,平素为人傲慢,骄横无比。到汉文帝时,刘邦的儿子们大多已不在人世了,剩下的只有汉文帝和刘长,因此,刘长做起事来更是骄纵妄法,无视朝廷的各种典章制度。比如他因为怨恨大臣辟阳侯当初没有替生母赵姬辩白,甚至用袖中藏着的一把铁锥,亲手将辟阳侯杀死。刘长不仅在淮南国内不用汉法,而且还自己任命起各级官员来,小小的淮南国,俨然成了不在汉王朝统治下的“世外桃源”。

公元前174年,刘长暗地里派人与太子奇等勾结,并打算联合闽越人和匈奴人联手叛乱。很显然,像刘长这样的“公子哥儿”,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他的密谋很快便被朝廷发觉,他本人也被捉拿到了京城。汉文帝因念及兄弟之情,并未依法处刘长极刑,而是将他废爵流放蜀郡。刘长在发配途中绝食而死,年仅25岁,死后被谥为淮南厉王。刘长死后,淮南国被取消,收归中央管理。

两年后,汉文帝又想起了刘长这个自杀了的弟弟,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便下诏将刘长4个年仅七八岁的儿子都封了侯;到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再次下诏,将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和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其中长子刘安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出任淮南王

“死结”带来的祸端 寄望于幼年便惨遭丧父之痛的刘安能对汉王朝忠心耿耿,这显然是痴人说梦。事实上,刘安的一生,始终就是在对朝廷的不满、怨恨和异心频起之中度过的。

刘安不同于自己骄横无比的父亲,他喜欢交游宾客,在做淮南王时,他招募的宾客和术士最多时竟达到了几千人。这些宾客在淮南王府不仅从事讲学、炼丹之事,而且还经常与他进行为政、治学以及做人的讨论。刘安也不同于一般的皇室子弟,他从小就不太喜欢骑马、打猎,而是爱好读书、学艺、弹琴,尤其热衷于道家黄老之术。由于天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到汉武帝时,刘安已“流誉天下”,成了国内颇有名气的学者,在各诸侯王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汉武帝对他这位才华出众的皇叔很是欣赏,曾专门召他来长安撰写《离骚传》。据说汉武帝清晨下达了诏令,刘安中午就把《离骚传》给写好了,汉武帝看过后连声称赞。然而,尽管汉武帝非常欣赏刘安的才情,但他强力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却和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南辕北辙,而父亲刘长之死更成了刘安心中的一个“死结”。因此,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

不过,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刘安的谋反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由于门客雷被的告状,以及门客伍被、孙子刘建的告密而划上了句号。

在刘安招募的数千门客中,有8个人最具才华,他们分别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这8个人号称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剑艺精湛的剑客,他在与淮南王太子刘迁的一次比试中,失手击中了刘迁,从此惹怒太子,后来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国里待不下去了。雷被于是向刘安请求: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没想到刘安听后,反倒认为雷被起了叛心,并将其免了职。心怀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长安城状告起刘安来。根据汉律,凡阻挠执行天子诏令者,应被判弃市死罪。此时正忙着“削藩”的汉武帝,早已对刘安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因此雷被这一状正好告对了时候,汉武帝顺水推舟,剥夺了刘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门客伍被,在得知刘安准备谋反时,曾经多次进行劝阻,但刘安不仅不听,还总是拿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成功的例子来反唇相讥。伍被见自己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也决定反戈一击,将刘安谋反一事密报给了朝廷。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刘安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孙子刘建又跳了出来,朝自己爷爷的心窝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刘建的父亲刘不害因为是庶出,很少得到刘安的宠爱,长期心存怨言。此时,他那个“没长脑袋”的儿子刘建,竟然也跑到了长安城告起状来。刘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刘迁,让自己的父亲当上淮南王的继承人。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状恰恰将自己的爷爷送上了黄泉路。

如此一来,雷被告状在前,伍被、刘建告发在后,汉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张汤前来办案,结果认定刘安谋反属实。公元前122年(汉元狩元年),汉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进入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了准备用于谋反的攻战器械,和用来行诈而伪造的玉玺金印,自知罪无可赦的刘安被迫自杀,而与他串通一气的衡山王刘赐闻讯后,也自杀而亡。

刘安死后,朝廷严厉追究此事,因此而受牵连被杀者多达数千人。此后,汉武帝下诏废除了淮南国,将淮南故地改为九江郡,收归中央,淮南王宗族至此覆亡。

“无为”的经典之作

淮南王刘安带着满腹的怨恨和遗憾,匆匆走上了不归之路,但这位博学之士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近代学人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划时代巨著《淮南子》。

《淮南子》又被称为《淮南鸿烈》或《鸿烈》,是刘安在做淮南王时,“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撰写而成的。此书虽为多人合作完成,但“为人好书”、“善为文辞”的刘安,则被公认为是名副其实的“主编”,《淮南子》中必定有他亲自撰写的文章,这本书也大体上反映出了他本人的思想。

《淮南子》原为鸿篇巨制,共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和“中书”8卷,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淮南子》仅仅只剩下“内书”21篇了。

《淮南子》吸取了《老子》、《庄子》,特别是《黄老帛书》的思想资料,成为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对“道”、“天人”、“形神”等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同时又在继承春秋时的“气”说与战国中期稷下黄老之学的“精气”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气论”的概念和系统的宇宙生成论。作为西汉时期一部影响巨大的社会百科全书,《淮南子》所蕴含的史学研究价值和丰富的精神智慧,仍有待我们后人去进一步挖掘。

另外很有趣的是,明朝罗颀在《物原》中提到前汉书刘安做豆腐的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淮王鱼

简介

“淮王鱼”是我国珍贵食用鱼类,入馔鲜美胜过远近驰名的淮河鲤鱼,素有“淮上筵席之珍”的美誉。“淮王鱼”又叫鳇鱼,学名“长吻”,肉质细腻,富有营养价值。只因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最爱食此鱼,人们便送它一个“淮王鱼”的别称。

刘安在寿春(今寿县)为政清廉,颇有声望。有一天他巡游黑龙潭,正碰上当地一家佟姓财主娶小老婆。佟财主趁机把刘安请到家里以盛宴款待王爷。满桌尽是鸡鸭肉蛋,可是刘安偏偏想吃当时很有名气的鲜嫩清香的“八公山豆腐”。这还真难住了佟财主。哪想到菜上五味,酒过三巡时,忽听门子来报有人献豆腐来了。

典故由来

淮南王大喜,忙唤进来。只见一个白发如霜,挽裤赤脚的老渔民端上一碗香气扑鼻的白汤,并不像豆腐。刘安一尝,觉得又像豆腐,只是味道更鲜美。他一边连说“好吃,好吃”,一边吩咐重赏银子。参加盛宴的人,无不惊奇呢。可是渔翁不要银子,而要申诉冤情。原来,老人世代在淮河上打鱼。他身边只有一个小女玉春,长得花一样可爱,就快要与捕鱼的小伙耿成成婚了。不料这个佟财主起了歹心,硬是抢走了玉春。耿成去佟府要人,也被打得死去活来。这时,坐在一旁的佟财主不等渔翁说完,就喊:“王爷,这个老刁民端来的是鱼,却冒充豆腐欺骗王爷!该治他不敬之罪呀。”因为这鱼实在太鲜美,刘安只是不住地吃,也不理佟财主。过一会儿才问:“这鱼是你捕的?在哪儿捕的?”老头儿说:“恳求王爷放了我的孩子,我请王爷到黑龙潭边,亲眼看我捕鱼。”

刘安立时吩咐放出玉春和耿成,狠狠惩罚了佟老财,又跟着老渔翁来到黑龙潭边。老渔翁从潭中起出一张木床,在木床的草窝里藏着成群肥嫩嫩的鱼。他说:“此鱼栖于水底,喜欢钻洞,故用此法来捕。”淮南王刘安听了,吩咐把残害渔民的佟恶霸,推下黑龙潭喂鱼,并让耿成和玉春成了家。此后,两夫妻每月都捕鱼送给王爷。刘安常在宴客中称道此鱼味美无比。此后,人们就把此鱼称为“淮王鱼”了。“淮王鱼”有“鲜、嫩、滑、爽”四大特点。清蒸、白煮、红烧、片炒无不美妙。清蒸更佳,肉质有如豆腐般细腻,汁水如鸡汤般鲜美,真是别具风味。

制作方法

“奶汁淮王鱼”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淮王鱼1条重约1000克左右,猪瘦肉50克,大葱白段、姜片各10克,香菜、精盐各5克,白胡椒粉1.5克,鸡清汤1000克,熟猪油100克。制作技艺——

1.将鱼去鳃,剖腹去内脏洗净,用刀在鱼身两边直剞小柳叶刀纹。猪瘦肉切成3.5厘米长、1.7厘米宽、0.3厘米厚的鸡冠形薄片。

2.炒锅上旺火,放入熟猪油,烧至七成热,下热鸡清汤烧沸,放入鱼、肉和葱、姜,盖上锅盖,将汤呈奶汁状,加盐和白胡椒粉,出锅倒入汤碗内,上桌时,随带香菜一小碟佐食。

扩展阅读:

1

《汉书》, 《淮南子》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汉朝寿县淮南王豆腐鼻祖
“淮南王”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30次
最近更新:2012-05-15
创建者:cmkk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zhongzy0131 

夏彬彬007 

shwdai 

四九城主 

抱着泰迪熊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4: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