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淮海集
释义

《淮海集》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的诗文别集。现在所保存的宋本,最早、最完整的是南宋乾道年间高邮军所刻的《淮海集》四十卷、《长短句》三卷、《后集》六卷,共四十九卷。此本有乾道九年癸巳(1173)林机所作《淮海居士文订后序》,称此书系王定国任高邮军的长官时,据当地原藏《淮海文集》“搜访遗逸,咀华涉源,一字不苟,校集成编。总七百二十篇,为四十九卷,板置郡库。”秦观的散文确实具有很高的成就,在北宋文坛上应该占有一席地位 。

人物简介

秦观(1094——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在弟兄中排行第七,故人们称他为秦七。他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及“苏门六君子”之一。高邮军(今江苏高邮)人。三十岁时,与苏轼结交。苏轼对其诗文十分赞赏,并把他的诗介绍给王安石,王安石也十分喜爱。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授蔡州教授。元?三年(1088),以苏轼之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报谏”科,向皇帝进献策论三十篇。后为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绍圣元年(1094),复行新法,贬斥旧党,秦观也被作为党人调任杭州通判。尚未抵任,又以“增损”《神宗实录》的罪名,贬监处州酒税。罢职,郴徙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元符三年(1100),哲宗去世,徽宗继位,对旧党一度采取宽大态度。秦观于此年北返,至藤州病逝,享年五十二岁。但徽宗不久又严厉打击旧党,秦观文集亦于崇宁二年(1130)被禁。

元丰八年所编的《淮海闲居集》,只有秦观自己的诗一百十二篇,文四十九篇;乾道年间重编时,若仅以此本为基础,恐不能突然增加至七百二十篇。所以,四十卷本的《淮海集》大概在乾道以前已经编成,王定国等人只是对它的加以校阅,并增加了《长短句》三卷、《后集》六卷而已。宋徽宋时所禁之秦观文集,可能就是这部四十卷本的《淮海集》。

仕途生涯

在神宗年间新、旧党斗争很激烈的时候,秦观还未入仕。哲宗初年旧党废除新法时,秦观在地方上任教官,也没有卷入这场斗争。等到他调到京城任职时,新党已被驱逐,倒是旧党内部在互相排挤,而他所担任的并不是有实权的官。所以,他在新、旧党之争实在是个无足轻重的人。但从其文集来看,他对哲宗初期的逐新党、废新法采取拥护的态度。如元?三年所进策论《国论》说:“陛下即位以来,图任元老,眷礼名儒,屏弃奸臣,投窜刻吏,所以照临海内甚盛。罢青苗之使,废市易之司,削保甲之条,刊免役之令,至于摘山、煮海、冶铸之事,他日吏缘以为奸者,临遣信臣,更定其法,所以加惠元元甚厚。”表面上似在赞美哲宗,实际上是赞美太皇太后及大臣们的复旧。而且,当时有人对这些做法有点非议,认为哲宗是神宗的儿子,不该这么快就把父亲的措施改掉。秦观在这篇论文里,一方面论证这种改变是正确的,一方面又建议哲宗向天下人说明神宗晚年已经有意于这样做了,现在的这些措施,其实也正体现了神宗的意图。倘若哲宗相信了秦观的话,其后自不可能再推行新法。因此,新党把他视为政敌,也是事出有因的。至于他的“增损”《神宗实录》,当时只删去了一些不利于旧党而有利于新党的记载,增加一些与此相反的内容。

但尽管如此,秦观基本上是个文学家而非政治家。他的文集中值得重视的是诗歌和文学性的散文。

人物创作经历

秦观创作大致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前期

从熙宁二年(1069)作《浮山赋》始,至元丰八年(1085)止,期间除了两度漫游、三次应举外,基本上是在家读书,有时还参加轻微的田间劳动。两度漫游:一是熙宁九年与友人同游汤泉,得诗三十首、赋一篇;二是元丰二年从苏轼游历八个月,酬唱百篇。三次应举分别在元丰元年、五年和八年。前两次均未考中,但有诗反映了落第心情,记录了往返京师的足迹。这一时期的纪游之作占压倒多数,是他创作上的发轫期。

中期

是从元丰八年考中进士始至绍圣元年(1094)止,其间经历了整个元?时期。在元?五年(1090)五月以前,诗人在蔡州教授任上,以后被荐为太学博士、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在京四年,诗人政治上曾两次遭到打击:一是元?三年苏轼以贤良方正荐之于朝,未几被斥回蔡州;一是元?六年由校对黄本书籍迁为正字,因受洛党弹劾而罢。这两次政治上的打击,诗人并未直接发之于吟咏,仅在某些诗篇中作了一些曲折的反映。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多,内容也较复杂,同前期相比,除模山范水之作外增加了对政治的关心,是他创作上的发展期。

后期

从绍圣元年(1094)三月被放出京城至元符三年(1100)八月在藤州去世是后期。这时期由于诗人身处放逐之中,一方面有使者承风望,严加监督,创作上没有自由;另一方面是住地不断迁徙,即使有所创作,也容易失散,所以今仅存诗五十七首。然而,尽管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无论在抒情的深度上和技巧上,都远远超过前两个时期,因此说这是他创作上的成熟期。秦观诗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广。在居住农村时,他写了不少田园诗和闲适诗。当时他的家境并不十分富裕,因此年轻时他曾从事过一定的田间劳动,写出了春耕秋收的艰辛生活,反映了官吏催租、农民困苦的现实。由于家中以农业收入为生活来源之一,他在诗中对农事表现出应有的关心。但有时则安闲恬知,自得其乐;有时还有一些闲愁闲闷,感伤颓放。

秦观的纪游诗

在漫游历阳、会稽以及扬州等地时,秦观写了大量的纪游诗。其中有不少作品如《和孙莘老游龙洞》、《次韵子瞻赠金山宝觉大师》等,从不同角度摄下了大自然美好的丰姿,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而有些作品如《次韵参军莘老》则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威力而前的软弱无力。值得一提的是七绝诗《■上感怀》,诗中以凝练和含蓄的手法,寄托了对往日的怀念、表达了对苏轼冤狱的深切同情。青年时代的秦观,理想高远,慷慨豪隽,立志献身疆场,报效祖国。因此在他诗作中有许多这方面的作品。如元丰初,当史称忠义之臣的曾孝序调守边防之际,秦观作诗相赠,表示“丹青傥不渝,与子同裳衣”(《送曾逢原》);元?初,他刚入仕途,就在诗中发表对边防和外交的看法:“蝮蛇初螫手,壮士断其腕。岂不悲毁伤。所恤在躯干。西羌沙卤地,置戍或烦汉。鸡肋不足去,阿瞒妙思算。”(《和邢敦夫秋怀十首》之五)元?八年,蒋之奇由户部侍郎出知熙州,他在《送蒋颖叔师熙河二首》中写道:“瀚海一空何足道,为来黄阁坐调元”(其一),“要须尽取熙河地,打鼓梁州看上元。”诗中充满了鼓舞斗志收复失地的热烈感情。这类诗作中他的爱国思想作为一种道德传统,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人物思想

在秦观的思想中,有积极进取的一面,也有消极颓废的一面。当他准备应举以及仕途顺利时,情绪较为昂扬;而一旦遇上挫折,就变得悲观失望。特别是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对现实尤为不满,对前途更丧失信心。如《自警》诗写道:“莫嫌天地少含弘,自是人生多褊窄。争名竟利走如狂,复被利名生怨隙。”“从此俗态两相忘,笑指青山归来得。”似乎看破红尘,超脱一切,而他逃避现实的办法是借助佛老,遁入虚无。如诗人在五十岁生日那天作的《反初》诗回顾自己的一生写道:“■发阳之阿,?■太和精。心将虚无合,身与元气并。陟降三境中,高真相送迎。”正显示了他的思想归宿。

艺术风格

秦观诗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从其诗风发展过程来看,其前期主要风格是“清新妩丽”(王安石《答苏子瞻荐秦观书》)。例如《纳凉》诗、《还自广陵》四首以及越中所写的一组纪游诗;以自然清丽的语言,写闲雅恬适的情致,读后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而他的《荷花》一首,不仅描写了雨后荷花的娟净,而且借以抒怀人之思,寓不遇之感。从荷花写到美人,因为二者都具有美艳的特质,因此自然贴切;再从美人寄寓诗人身世之悲,则花又符合美人芳草的比兴传统。全诗语言婉丽,意致淡远。

秦观后期作品由清新妩丽渐趋严旭高古,这不仅和他的生活际遇密切相关,也是和诗人艺术经验的日益成熟分不开的。如《海康书事》其二:“卜居近流水,小巢依?岑。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炉香入幽梦,海月明孤斟。鹪鹩一枝足,所恨非故林。”虽也写景抒情,但少雕织做作。在工整凝炼的诗句中,反映了一个逐客的孤寂情怀。

写景状物诗

秦观诗在写景状物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如他写傲慢僧人:“坐客一语不入意,目如明星视飞鸟。”(《送僧之保宁》)写衰老的道士:“背因书字曲,发为注经华。”(《送陈太彻道录》)都很准确、鲜明地抓住人物各自的个性特征。有时他能借助客观景物把感情写得细致入微:“儿辈未来钩箔尘,长春花上雨如丝。”(《与国院独坐时儿子湛就试未出》)“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秋日三首》之二)有时他能抓住一刹那的动作写出无限诗意:“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还自广陵》其四)“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所以,苏轼称赞他说:“少游下笔精悍,心头默识而口不能传者,能以笔传之。”当然,秦观诗有时也逃不脱宋人写诗用典过多的毛病,如五言排律《次韵莘志》、《正仲左丞生日》等都用了很多典故。而《进南效庆成诗》、《次韵蒋颖叔南郊祭告上清储祥宫诗》则几乎句句用典,字字有来历。

散文

秦观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擅长各种文体,依《淮海集》原来的分类,计有进策、进论、论、传、传说、表、启、简、文、疏、志铭、赞、跋、状、书、记、序、杂文等十八种,就其内容而言,其中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以及部分小品更为出色。

政论

秦观的政论写得很活,深受苏轼影响,尤其注意联系当时的社会观实,较少作书生之空谈,因此深得前人赞许。近人林纾在《选译淮海集序》中曾说:“实则学东坡之似者,无若少游”,而“策论,则与东坡同一轨辙”。他和苏轼都看到了北宋经历了王安石变法之后旧党重新执政的一些弊端,因而通过策论提出自己的政见,以期补苴罅漏,巩固宋王朝的统治。他的策论是认真研究了历史经验,观察了社会现实,从政治、经济、军事乃至人材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的政治见解。其中涉及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有《国论》、《主术》、《治势》上下篇和《法律》上下篇等;《涉及军事防备方面的有《将师》、《谋主》、《奇兵》、《兵法》、《边防》诸策;而在《任臣》、《人材》等篇中则对用人问题发表了议论。这些策论,都是优美的政论文,不仅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古证今,富有说服力与感染力,而且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如《主术》篇,作者首先揭示人主之术主要在于能任政事之民议论之臣,这是全篇的主脑。然后,从用人的角度着眼,说明人有智愚不肖,“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进退百官,不可能不乱。那么怎么办呢?于是他又拉回本题,说明必须依靠政事之臣作为股肱,议论之臣作为耳目。至此说似说完,忽又宕开一笔,从反而加以论证:一方面举出汉成帝宠信王凤、唐明皇专任李林甫为例,说明单用政事之臣的弊端;另一方面又举汉武帝重用严助、朱买臣等,唐德宗重用李齐运、裴延龄等为例,揭示单用议论之臣的害处。使人感到殷鉴不远,心悦诚服。至此,作者便从正面作出结论,指出本朝的仁宗,既能使“政事之臣得以举其职”,又能使“议论之臣得以行其言”,故“两者之势适平”。最后点出全篇的宗旨“原鉴汉唐之弊,专取法于仁祖”。全篇起承转合,起伏跌宕,纵横捭阖,层层深入,在古代政论文中,实为罕见。

哲理诗

《淮海集》中还有一部分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中多有佛老思想,但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有的是传、论、说,实际上属于论文一咱;有的是疏、铭、祝文和行状,乃是一种宗教性的应用文。在这些散文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哲理,对禅宗思想与老庄学说作了一定的阐发。文章典雅,或骈或散,中多典实,呈现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如《高邮长老开堂疏》写道:捧头取证,尤为瓦解冰消;唱下承当,未免龙头蛇尾。况乃不快漆桶,无孔铁钅追,徒认影以迷头,但抱藏而叫屈。”骈四丽六,对仗工稳,且句句用事,多采自佛学经典。

值得注意的是秦观并非单纯地倾向佛家或道家。而是以儒家思想的基础,旁搜远绍,广泛地吸收了佛家与道家学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他那整整占了一卷篇幅的长篇论文《浩气传》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此外,还有《变化论》、《君子终日乾乾说》、《心说》、《愈紫芝字序》、《魏景传》、等篇目。这部分论文从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出发,融合了《庄子》、《列子》、《抱朴子》、《黄帝内经》,由儒及道,纵横捭阖,反复论证,表现出精深的哲理思辨。

作品评价

秦观的游记、传记和各类小品也写得十分出色。如《游汤泉记》篇幅较长,写沿途风景,抒旷远情怀,夹叙夹议,情景双绘,引人入胜。《龙井题各记》写他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去访辩才法师,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把西湖至龙井一段路上的夜景,描绘得静谧幽绝,充满诗意。他的《书辋川图后》,本是一种题跋,却写得情趣盎然,带有游记的特点,恍如一幅神游图。元?三年,他举贤良方正不中,回到蔡州后与失意归来的边将高元悔相从于城东古寺。在他所写的《高元悔跋尾》中,把两人满腹牢愁、狂放不羁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二人)日饮无何,绝口不挂时事。余酒酣悲歌,声震林木。无悔?目熟视,发上冲完冠。人多怪之,余二人者自若也。”这在一般跋中是不易做到的。他的《眇倡传》、《二侯说》都是小品,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形象,读后发人深思。长篇《清和先生传》,以丰富的典实,曲折隐晦的笔法,将酒拟人,为酒立传,构思新颖,颇似韩愈的《毛颖传》。还有《遗疟鬼文》,以形象的手法描写疟疾的症状,与韩愈的《送穷文》异曲同工。他的书简写日常琐事,沟通友朋之情,简古凝炼,如晋宋人语。因此林纾称赞说:“多言俗事而不偏不俗,由胸次高尚耳。”总之,秦观的散文确实具有很高的成就,在北宋文坛上应该占有一席地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