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怀朔镇城
释义

怀朔镇是北魏王朝在北方边境兴筑的六镇之一,城址在今固阳县百灵淖乡城库伦村。

简介

北魏王朝建立后,柔然逐渐崛起于北方,道武帝拓跋珪未能制服。409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力图夺取黄河以南诸州郡,423(泰常八年)在北部边境兴筑起长约1000公里的长城,以防御柔然南侵。同年明元帝死,太武帝拓跋焘即位,424年(始光元年)和425年两次大举出兵进击柔然,迫使其逃奔漠北,暂时不敢南侵。429(神鹿二年)太武帝拓跋焘决定先灭柔然,免得腹背受敌,亲自率大军袭击柔然(北魏破柔然之战),大获全胜,得柔然降人三十余万落,马一百余万匹,牲畜数百万头。柔然可汗率领残部远逃。太武帝为了巩固战果,防止柔然卷土重来,便开始在长城以北草原地带设置军镇,兴筑镇城,屯兵防守。怀朔镇城就是最早兴建的一座,兴建于433年(延和二年)。

兴衰过程

北魏王朝在北方边境兴建的镇城,派遣了大量的鲜卑和其它民族的官兵屯戍,任镇将的都是些朝廷亲贵。但由于然势力衰落,边镇战事稀少,守边官兵不再留意边防而专心发财致富,官兵之间矛盾日益恶化。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朝中权贵排斥守边官员,少给衣食,不得升迁,各镇军宫自然苛刻剥削守边士兵,形成了士兵、守边军官、朝官多重矛盾。朝官内部分成派别,争权守位,互相拆台的事件时有发生。孝文帝死后,政治上贪污盛行,民众穷困,人心浮动,朝廷主要精力都放在防止民众反抗和南朗的进攻上。524(正光五年),孝明帝派遣黄门侍郎郦道元为大使,赴北边军镇,拟将镇改为州。还未及出发,沃野镇人破洛韩拔陵已宣布起义,公开反叛朝廷。朝廷三次派兵征讨,—都兵打败。525年(孝昌元年)破洛韩拔陵的部下王也不卢等攻陷了怀朔镇城。526年怀朔镇的丁零族人鲜于阿胡、鲜卑族人库狄丰洛继续据镇起义,率兵攻下了北魏王朝的故都平城。怀朔镇起义的官兵随着起义的洪流,进入内地去争战,镇城于是成为空城。柔然首领阿那环因在内战中失败,于520年(神龟三年)投奔北魏王朝,收集部众,帮助北魏王朝征讨破洛韩拔陵,525年击杀了拔陵。拔陵余众被收编内徒冀州、定州、瀛州三州,边镇居民随之大量内迁,阿那环占有了北魏边境诸镇地方。怀朔镇城自兴筑到废弃,只有九十余年。

历史沿革

怀朔镇城址的位置,经过历史学界多年研究提供的线索,考古人员证实城库伦古城就是怀朔镇城址。它位于大青山后,南面经昆都仑沟可进入山前,北面可通至山后的草原地带,是北魏时期南4L交通的一处咽喉,西临沃野镇,东近武川镇,是在山后防御柔然的一处重要军事战略要冲。怀朔镇城垣依丘陵地势而筑,现城墙都已倒塌,残高1至1.5米,南北两墙都不呈直线,南墙两端向内折很多,因此城垣平面呈不规则的五边形,实侧东墙长920米,南墙长1360米,西墙长约1000米,北墙长1213米。现今只看到有东、南、北三门,城墙上还加筑有马面。城内西北角加筑有子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360米,东西220余米,西北两墙是利用大城墙,只加筑了东、南两面墙,门址已不清楚。子城内散布瓦砾较多,并

旅游特色

有础石暴露地表,东南角上有一处建筑,经试掘证实为一处佛寺遗址。出土有泥塑残佛像多件。在东、甫、北三座门内,都有街道通至城内,南街与东街在城中心会合,形成字街;北街与东街又在其东会合,形成又一处丁字街,城出土大量的砖、瓦、铁器等物。

著名的北魏六镇遗址,在内蒙古地区的五镇都经过考古调查,发现情况与怀朔镇城址大致相同,故不一一介绍。怀朔镇城址经过试掘和详细地调查,资料有一定的科学性,具有典型的意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7: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