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化子坪镇 |
释义 | 基本概况化子坪镇位于安塞县城北40公里处,属于白于山区。镇内交通便利,延靖公路和正在施建的阿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辖20个村委会,106个村民小组,133个自然村,3110户,13621人,其中农业人口13213人,总劳动力4952人。总土地面积325.4平方公里,上报耕地面积43245亩,现有林地面积14.3万亩。全镇有机关站所19个,地段医院1所,个体工商业150多家,现有学校25所(其中中学1所),教师161名,在校学生3896名。 沿革1937年11月设立安塞县六区化子坪乡,l956年3月设化子坪区。1958年8月撤区改为化子坪乡,9月改设黎明公社,年底并入子长县。1961年9月更名为安塞县化子坪公社,1983年9月改乡。1989年,全乡东起坪桥乡木瓜树梁村,南到谭家营乡西庙沟村,西接王窑乡前窑沟村, 北靠镰刀湾乡张家沟村,面积322.0659平方千米,人口12442人,其中农业人口l2187人,辖20个村委会,l37个自然村,10个废村。1997年,面积322.1平方千米,人口1.3万。 所辖村化子坪(化子坪、后窑子湾、前窑子湾、下沟、鲍家营、阳庄、鲍家峁子、寺沟、沙嘴子、沙湾),洞湾(洞湾、钟家湾子、杜窑沟、寨子圪堵、王家沟、梨家园),杨家园子(杨家园子、阳台、城子沟、城峁、郭家铺、后郭家铺),梁家河(梁家河、墩沟、庙沟、王新庄、野庄科),老庄沟(老庄沟、张家庄、马庄、卜家嘴),西沟 (后西沟、前西沟、王庄、自家窑子),张家岔(张家岔、阳庄科、老林湾、山神峁、新窑湾、张子坪;冯大峁),曹渠(曹渠、王大湾、窑沟、朱风嘴、山窑子、堡山、狼牙刺湾、托湾、后窑沟;托保湾),自家畔(自家畔、寇崾岭、安家园、拓克),红嘴(红嘴、东里畔、车道湾、寇渠湾、庄科湾、庙湾),嘴头峁(嘴头峁、小寅家峁、窑湾、榆树嘴、崖窑峁、细嘴、史坡塌、牛庄、高梁;大寅家峁),纸房坪(纸房坪、中庄、阎家河、薛家湾、阎家湾、房子湾、杨家河、平庄台、黄畔、沟槽界;崖窑峁、高庄),贺庄(贺庄、窑子坪、安嘴、陈庄、阳庄、硝石安、阎山湾;高山峁),河西沟(河西沟、新庄、田家洼、口子湾、同沟、漩水湾、阳山梁;伐木梁),周家河(后周家河、常新庄、石嘴台、木瓜峁、李家园、向阳台、曹家河;前河湾、寺河沿),芦草砭(芦草砭、前周家河、中周家河、杨家沟、张崾怠,刘家湾),油房坪(油房坪、陈坪、冯岔、黄崖窑、徐坪、清水沟、石嘴子、红花圪堵),石家山 (石家山、甘草台、马家嘴子、长嘴梁、羊路崾峻、张山、牛峁、园峁、玉皇坪、王界;大平堂),黑泉驿(黑泉驿、梁坪、庙沟、鲍家湾、高家洼),砭山(砭山、余嘴、老庄、阳峁、秋树畔、梁渠、贺地嘴、瓦碴峁)。 基础设施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党建统领、石油强镇、城镇带动、产业富民、全面提高”为总体发展思路,带领全镇人民励精图治,向经济强镇和产业大镇目标迈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三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建设发展全镇现有基本农田39000亩,现存淤地坝30座,实施自来水工程的村有33个,解决了1086户人畜饮水问题,有8个村组,192户,1032人口实施了易地搬迁工程。小城镇建设不断扩展,街道基础设施和环境不断改善,加之石油开采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个体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并辐射带动周边村个体工商业的发展。 特色产业以棚栽业、草畜业、林果业为主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全镇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385座,大弓棚200座;现存种草面积28900亩,发展舍饲养殖326户(其中20个羊单位以上的舍饲大户30户),逐步走上以羊为主,鸡、猪、兔、牛等多元化、多畜种发展的路子;享受国家退耕还林钱粮兑现面积115670亩(其中山桃山杏50000余亩)。 财政收入在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0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5‰以内,人均生产粮450公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