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中民族大学 |
释义 | 华中民族大学(筹),也就是吉首大学(湘西大学),是国家与1958年办在湖南西部的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湖南省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是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中西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国家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院校。由吉首校区和张家界校区组成,本部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 学校简介1958年4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复成立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其后几经坎坷,曾经历了压缩规模、调减专业和短期停办的阵痛。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为省属综合性大学,同时将湖南医学院湘西分院和湘潭大学湘西分校并入该校。50年来,吉首大学秉承“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精神,艰难求索,奋发图强,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近9万名各类优秀人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湘战略、加快富民强省做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考察吉首大学时称赞“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 学校现占地119万平方米,校舍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藏书总量200余万册,建有高水平的校园网,现有专任教师108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有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33人,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50余人。现有本科专业55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硕士点35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1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在籍学生35580人,其中校本部全日制本专科生23791人,留学生210人,硕士研究生540人,少数民族预科生420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7948人,独立学院本科生5505人。 办学52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06000余名。近10年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共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部级奖项18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院系设置院系设置:学校下设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旅游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医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美术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城乡资源规划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成教学院、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外语部、师范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张家界学院、现代教育技术部、图书馆、学报、新闻中心。 办学成果近5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45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课题10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0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0项。成果转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扶贫开发项目,在全国16个省(市)推广栽种,仅湘西自治州种植面积就达10万余亩。从猕猴桃中提取的“果王素”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际空白”,猕猴桃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帮助湘西近20万农民摆脱贫困。湘西矿产资源和植物资源的研究成果已经孵化出近10家高新技术企业。湘西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带动了湘西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区域经济及开发模式研究多项成果被各级政府和企业采纳。 学校始终以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作为根本任务。1997年学校通过了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先后有近20项课题被列为省级教改课程,有1项教学成果获国家二等奖、15项教学成果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几年,大学英语、计算机统考过级率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音乐舞蹈学院在国际和国内大赛中多次获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学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由学校研制开发的猕猴桃“果王素”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科技新产品”称号。出版专著120多部,教材、教学用书40多部。《吉首大学学报》自科版已进入“美国BIOIS”中心,社科版连续两次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创新单位”和“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先进单位”。 办学50余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优秀事业法人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01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曾庆红、尉建行、曾培炎、陈至立、杨汝岱、罗豪才等及教育部领导周济、周远清、张保庆、柳斌、赵沁平、陈小娅等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朱镕基总理称赞“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曾庆红副主席充分肯定“吉首大学具有特殊价值”。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视察学校时动情地说“如果不办吉首大学,湘西会更落后;吉首大学解决了省委、省政府的西顾之忧”。湘西州委、州政府领导说“湘西州的发展离不开吉首大学”。 湖南民大目前正在争取进入“211”大学行列,为祖国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风校训校风“自律、勤勉、和谐、创新” 自律是道德、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否自律,是有德之人和无德之人的根本分野。吉大人秉承湘西人淳朴厚实的本性,安分守己,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自觉接受社会的道德教化,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重视自律,善于自律,并实现自律。 勤勉是吃苦耐劳、勤恳求实、诚朴勇毅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从基层做起、勇于超越自我、不甘落后的精神实践方式的有机结合。勤以养德,勤能补拙,勤为成功之本。为师者,传道授业,兢兢业业;求学者,焚膏继晷,孜孜不倦。 和谐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素质。讲求和谐是一个坚强团队的重要保障。吉首大学极力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使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部门之间可以进行坦诚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充分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更新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自律、勤勉、和谐、创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自律”是基础,“勤勉”是品格,“和谐”是核心,“创新”是灵魂。四者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该校办学宗旨、育人方向、治校风格 和办学特色。 校训"以人名校,以业报国" 以人名校:与“以校名人”相对,指通过全校师生员工、所有校友努力奋斗获得声誉和影响来提高学校的名声。以人名校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以自身的努力为本,以自身的贡献为本,为学校争光添彩。在校内,学生要发奋成才,品德兼优,为校争光;管理和服务人员要爱岗敬业,为校争名;教师要教书育人,成为名师,为校增辉。在校外,要奋发自强,立业有为,回报社会,做到人在哪里,学校的作用在哪里;人在哪里,学校的声誉在哪里。 以业报国:吉首大学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兴衰国家繁荣紧紧相联。学校以振兴民族、富强国家为己任,她的学生更以回报社会和国家为自己的终极价值追求。吉大人将永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爱校热情升华为民族荣辱观念。以此为训,旨在激发每一位吉大人的爱校热情,并将其转化为奋斗进取的不竭动力,使每一个吉大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以人名校,以业报国"是一个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精神体系,以人名校是起点和基础,是动力和方向,以业报国是指归和目标,是价值和意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