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华智经
释义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经典简介 华智经,或谓《大方广正光明遍照华严般若经》、《大方广正光明遍照华智经》,是近代重要的佛教经典之一。《华智经》的梵文全名为 —— Mahavaipulya-sammavidya Vairochana-vatamsakapanna Sutra. 此经乃由北凉三藏大师昙无谶所翻译。此经梵本早已流失,至今已未能寻获。据说此经梵本是在唐代灭佛运动(会昌法难)时一连被唐武宗毁灭的。据史料记载,《华智经》是经三位大师翻译而流传于中原的。第一次翻译是在东汉永平年间,由天竺僧人摄摩腾 于白马寺译出,由于找不到具有接受能力的人来向他们弘扬,迦摄摩腾只好将《华智经》藏起来;第二次翻译是在东晋末年,由三藏法师支遁翻译。此译本因战乱而逸失;第三次是在十六国时代,由北凉三藏大师昙无谶译出,此译本是现存的唯一译本。

经典来历

《华智经》共四卷,九品,是佛教重要经典。据天竺记载,此经典为释迦牟尼佛于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为诸弟子、菩萨、凡人、天人、阿修罗、八部众等护法天神开讲的。其中有诸菩萨自述的经典,并且明显的见到其他后期著名佛教经典(如楞严经等)的经句也包含在《华智经》里。由此可见,此经典的成立,是比上述经典还要早的。

大方广正光明遍照华智经

目次

第一品序品

第二品如来德行品

第三品大势至法王子得道品

第四品日光遍照菩萨品

第五品功德品

第六品阿罗汉品

第七品未来品

第八品地藏菩萨神咒品

第九品嘱咐品

大方广正光明遍照华智经原文

卷一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 于舍卫国。 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僧。 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是大阿罗汉。 众所知识。 长老舍利弗。 摩诃目睫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 难陀。 阿难陀。 罗侯罗。 须菩提。 富楼那伽。 周利盘陀伽。 优玻璃。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常不轻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人天。 阿修罗。 龙。 夜叉等。 八部大众。 护法天神。 各俱一方。尔时佛世尊。眉间白毫。放大金光。遍照十方。无量世界。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下至阿鼻。无间地狱。而越他方。八万四千。诸佛国土。时天地有。七大震动。复雨曼陀罗华。佛身紫金光色。相好庄严。尔时摩诃梵天。与其眷属。大梵辅。大梵众。盛着华服。璎璐琉璃。等等饰物。现于佛前。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又释提桓因。与诸天子。盛着华服。璎璐琉璃。等等饰物。现于佛前。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又四大天王。广目天。增长天。多闻天。持国天。与诸天子。盛着华服。璎璐琉璃。等等饰物。现于佛前。顶礼佛足。而坐一面。尔时世尊。入甚深禅定。慈心三昧。发五祥光。五色莲华。从地涌出。各绕佛顶。诸圣众。人。天。八部众。见此祥瑞。赞叹不已。即发无上心。愿成佛道。而作是言。

南无释迦牟尼佛 相好庄严无等论

今现瑞相五祥光 慈心观照诸众生

吾当发愿成佛道 以无上心得菩提

卷一如来德行品第二

时长老摩诃目睫连。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顶礼佛足。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以何因缘。放此金光。遍照世间。又有莲花。从地涌出。后绕佛顶。尔时世尊。即出禅定。而作言道。善哉善哉。摩诃目睫连。如来之德。甚深难懂。我诸弟子。不可缺善根福德。而如是明了。汝当知诸佛成佛以来。已经三大阿僧祗劫。所行菩萨之道。六波罗蜜。成就圆满。以此圆满。而能现无量无边金光。作无量神通。得无量三昧。若汝今欲知诸佛德行。亦须成就妙觉果位。行菩萨圆满六波罗蜜。尔时摩诃目睫连。又作言道。世尊。吾等弟子。愚昧无知。应云何行。菩萨圆满六波罗蜜。以见如来正德行。佛告摩诃目睫连。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此六波罗蜜是六度法。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心。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以此六度。即断烦恼。生大微妙心。生大慈悲心。生大正念心。能令福德圆满。见佛德行。又作偈曰。

六度波罗蜜 檀那位第一 能灭悭贪念

六度波罗蜜 尸罗位第二 能灭诸毁犯

六度波罗蜜 羼提位第三 能灭嗔恨心

六度波罗蜜 毗梨位第四 能除懈怠心

六度波罗蜜 禅那位第五 能除颠倒意

六度波罗蜜 般若位第六 能除诸无明

长老摩诃目睫连。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退。

卷二大势至法王子得道品第三

尔时佛说已。即有天女撒华。于此之间。天上有光。遍照佛顶。而出十万道金色金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青色青光。微妙香洁。又有莲华。大如车轮。莲台之上。有大势至法王子。犹如须弥山高。大势至法王子。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手执莲华。头顶宝冠。身着华服。又带璎璐。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至佛所。偏袒右肩。双掌合十。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吾闻世尊方才所言。知是大法。而至佛所。顶礼世尊。佛言。大势至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以恭敬心。供养诸佛。是为甚难。汝等众生。当常作如此。供养礼敬。诸佛如来。时世尊言大势至法王子。汝以念佛心。得三摩地。至心不乱。意不颠倒。为诸佛赞叹。汝今亦应广为宣说。念佛三昧。利益众生。时大势至法王子。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再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若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勿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乳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又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为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欲摄念佛人。归于极乐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诸大圣众。天龙八部。并诸菩萨。闻大势至所言。即得不退转地。

卷二日光遍照菩萨品第四

尔时金刚手菩萨。心生怀疑。大势至菩萨微妙殊胜功德。尔时释迦牟尼佛。于金刚座。结盘趺坐。告金刚手菩萨。善哉善哉金刚手。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各色珠宝。遍布虚空。供养八千万亿诸佛。所得功德。多否。金刚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而白佛言。世尊无可能计。若众生以恭敬心用毫毛金。供养诸佛。当下即种。圣因善果。舍身已。当作转轮圣王。或婆罗门。若遍布虚空。金银珠宝。供养诸佛。其功德难以计量。世尊即语。金刚手菩萨。 而作言道。越他方无良诸佛土。有一如来。名药师琉璃光佛。彼佛有二侍菩萨。一名月光遍照。一名日光遍照。日光遍照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于过去世。行菩萨道。供养诸佛。遍布虚空无量珠宝。因此功德。庄严其身。无量光明。如日光遍照大地。若善男子善女人。今持其名号。南无日光遍照菩萨摩诃萨。即得消灭无量种罪。往生东方药师琉璃庄严净土。如今汝等。亦当宣扬其功德。利益未来世无量众生。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闻佛说已。顶礼佛足。而作是言。人天导师。尊贵世尊。吾等菩萨摩诃萨。将护持流传。此微妙之法。以此利益无量无边众生。

卷二功德品第五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即从座起。偏袒右肩。而白佛言。

世尊。若有男子女人。布施供养。食物珠宝。凡夫千人。有何功德。

佛言。可往生人天道。受大快乐。不堕恶趣。

若布施供养。食物珠宝。初果圣人百人。功德如何。

佛言。所得功德。不能胜数。于佛法无碍。

若布施供养。食物珠宝。二果圣人十人。功德如何。

佛言。所得功德。如恒河沙。无能计量。当种下圣因。不堕恶趣。

若布施供养。食物珠宝。三果圣人五人。功德如何。

佛言。如是此人。所得功德。胜前三者。不可计量。于佛法种下甚深善缘。不堕恶趣。

若布施供养。食物珠宝。四果阿罗汉。乃自一人。功德如何。

佛言。如是此人。所得功德。胜前四者。当于正觉。不为退转。常生人天。受大安乐。文殊师利。汝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欢喜心。供养布施。乃自一人。持正见者。此人必受大安乐。远离灾害。不受苦恼病痛。文殊师利。汝当信是称赞其不可思议功德。

卷三阿罗汉品第六

尔时优波璃尊者。即从座起。偏袒右肩。而白佛言。世尊。今有众生。恶口侮辱。阿罗汉众。吾等弟子。倍感痛心。因其行为。必受苦报。唯愿世尊。慈悲劝解。一切众生。以免众生。堕入恶趣。受大苦报。尔时世尊。白尊者言。妙哉优玻璃。汝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作此求。是为甚难稀有。吾当为汝。劝解众生。一切众生。或胎生。或卵生。或化生。或湿生。应发欢喜心。供养礼待一切阿罗汉。当知阿罗汉。已超生死。是大圣人。是受应供。是无漏尽。如空中明星。遍照大地。如恒河之水。清凉解渴。亦如火把。照众生无明。断众生烦恼。若有众生。不敬阿罗汉。甚至杀阿罗汉。是为大罪。当堕地狱。受种种苦。若得人身。亦生贫苦家。众生当知。阿罗汉道。已断种种无明烦恼。不生贪嗔痴慢。获种种神通。踊身虚空。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成大成小。证无余涅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六道一切众生。必以恭敬心。礼待阿罗汉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欢喜心。礼待供养。阿罗汉众。此人必能。调服自心。于菩提道。得不退转。

一切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人天等八部众。闻佛所说。欢喜信受。发无上心。

卷三未来品第七

尔时阿难陀尊者。即从座起。偏袒右肩。作礼白佛言。世尊。于世尊涅槃以已。未来世间有何变故。佛告阿难陀尊者。吾将住世。八十年载。而入涅槃。吾涅盘後。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坐沙门。坏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食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时有菩萨。辟支罗汉。精进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怜贫念老。鞠育穷饿。恒以经像。令人奉事。作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损人济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设有是人。众魔比丘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自共於後。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复修理。转就毁坏。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淫佚浊乱。男女不别。令道薄淡。皆由斯辈。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後。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谘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众魔比丘。命终之後。其识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经河沙劫。罪尽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四十头白。男子淫佚。精尽夭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子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浮漂。鱼鳖食噉。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护卫。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诸经当毁。寻後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於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後。难可数说。如是之後。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全消。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

时摩诃迦叶尊者。偏袒右肩。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今有世尊现于此五浊恶世。授微妙正法。当佛入灭。末法世间。可有正等正觉。降生娑婆。佛言迦叶。善哉迦叶。像法末法。无佛现世。自弥勒下生。方有佛现。末法众生。有未悟道者。妄称是佛。以佛名义。妖言惑众。此人死后。必生无间地狱。受无间苦。切莫信之。当知其为。魔罗波旬。毒害众生。害人慧命。复次迦叶。阿难陀。汝等当忆念此经。广为流传。正法久住。众生皆当忏悔前业。以免未来。堕于恶趣。

诸菩萨摩诃萨。并诸弟子。天龙八部。闻佛所言。悲伤惆怅。皆发无上菩提道心。得无生忍。皆护念受持。此殊胜法。

卷四地藏菩萨神咒品第八

尔时阿逸多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常闻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其功德不称计。唯愿世尊。为吾等宣说地藏法。尔时世尊。口中放出。五色彩光。然后微笑。尔时大地。即有震动。从地涌出。金色莲华。大如车轮。地藏王菩萨摩诃萨。座于莲台。相好庄严。身如金刚。大如须弥。尔时世尊。白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汝意云何。地藏菩萨。有此好相。身如须弥。阿逸多。汝当知地藏菩萨。为众生发。无量大愿。

善哉地藏王菩萨 身如金刚须弥山

功德庄严未曾有 大誓大愿盛海量

无量劫前是国王 修菩萨道度众生

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阿逸多菩萨摩诃萨。并诸菩萨摩诃萨。天龙八部。闻世尊言。叹未曾有。即以琉璃。玛瑙珊瑚。金刚璎璐。真珠宝冠。供养地藏王菩萨摩诃萨。地藏菩萨摩诃萨。接受供养。将此珍宝。供养世尊。而作是言。世尊。吾观世间。今与未来。诸众生苦。受贪嗔痴。诸灾烦恼。不畏因果。作诸恶业。为度众生。吾有神咒。可消业障。成就功德。增加圣因。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说咒曰。

南无喝喇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利耶。悉提伽婆耶。菩提萨垛耶。摩诃萨垛耶。唵普喇嘛尼达溺娑婆诃。

地藏菩萨摩诃萨。说此咒已。顶礼佛足。然后消失。尔时世尊。言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汝当流传。此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利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此神咒威力不可思议。若善男子善女人。以至诚信心。恭敬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乃自一念。当受大安乐。灭一切罪。消诸恶业。一切诸如来所护念经。是故阿逸多。汝当于未来世。宣说此咒。利益无量无边众生。一切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人天八部。闻佛所说。叹未曾有。欢喜信受。

卷四嘱咐品第九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三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一切菩萨摩诃萨顶。与诸天龙王。二十八部善脂鬼神大将军。而作是言。吾于娑婆。说此微妙经典。汝等当受持读诵。广传此法。复于阎浮提内。不令断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未来世。受持此经典。汝等护法。当常拥护。当知是人于未来无量百千人天。受大安乐。于未来世。值遇诸佛。疾得阿搙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诸大菩萨摩诃萨。并天龙护法。即从座起。到于佛前。五体投地。皆发声言。如世尊嘱。当具奉行。如世尊嘱。当具奉行。若有世人。受持是经。若自书若使他人书。吾等护法。常当随侍拥护此人。是说法者。悉消灭诸恶。令得安乐。愿不有虑。尔时世尊。现大神力。十方无量世界。悉皆六种震动。时诸佛皆大欢喜。嘱累是经故。称赞持法者。现无量神力。于是无量无边阿僧祗菩萨摩诃萨大众及阿逸多菩萨。并诸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摩诃梵天。大梵辅。大梵众。释提桓因。四大天王与无量天子。人。天龙八部。护法菩萨等。闻佛所说。皆发无上菩提道。踊跃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菩提树下,成正等觉。其菩提树,名阿摄波。磐根深固、擢本修直、周圆无节,如栴檀柱。常于其上,飞禽回翼,无能过者。皮肤细润、众色间发,犹如罗绮。密叶青翠、繁枝布濩,周匝皆有妙花开敷,吐曜飞芳,甚可爱乐。除俱鞞罗、波利质多,余无比者。复有无量小树围绕,而此树王,森蔚颖秀,如妙高山,俯冠群岳。一由旬外,靡不齐覩。香气周流,荣光照曜。远夜望之,疑大火聚。其下严丽,如欢喜园,四面夷敞,芳草茂,如孔雀王颈,藿靡芬馥,观者无厌。如来于此,端严而坐,大众环绕,如星中月。

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毘卢遮那道场众故,示菩萨形,来在会坐,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萨、灭诸盖菩萨、宝手菩萨、大慧菩萨、普贤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复有无量千亿菩萨,现声闻形,亦来会坐,其名曰:舍利弗、大目揵连、须菩提、罗睺罗、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波离、阿那律、离婆多、阿难、提婆达多、跋难陀等,而为上首,皆已久修六波罗蜜,近佛菩提,为化众生,于杂染土,现声闻形。复有无量千比丘尼、摩诃波闍波提,而为上首,皆已成就大丈夫业,为欲调伏下劣众生,故现女身。复有无量释、梵、护世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此中皆是大菩萨众,无凡夫者。

尔时世尊,坐菩提树,严净微妙。譬于质多树下置如意珠,正念不动,如须弥山。为令诸菩萨众及一切众生,了知诸佛深密禅定威神力故,入于三昧,名“如来不思议境界”。即时世尊三十二相,一一相中,皆现十方无量佛刹及彼诸佛,犹如明镜显现众色。又随好中,一一复现如来往修菩萨行时,从光明王,乃至最后然灯佛所,难行苦行,悉舍一切头目身体皮肉手足妻子仆从及国王位宫殿等事。由是三昧,有大势力。一切诸佛,食时行时、说法时、涅槃时,常入此定。何以故?一切如来,依此三昧,成就无量大威神力,乃至证入一切法空,能于十方一切佛刹,示现种种自在事故。譬如有人,梦见种种变异事等,及其觉已,所见皆无。凡夫亦尔,无明梦故,妄于诸法生实体想。诸佛觉已,皆无所著,故能十方一切世界,一念示现无量佛事,自在无碍,利益成就一切众生,皆令悟入无量深妙解脱门故。

尔时德藏菩萨,修菩提行,未成满故,问普贤菩萨摩诃萨言:“如来今者所入三昧,其名云何?复云何得十方一切世界自在示现种种佛事度脱众生?”尔时,普贤菩萨告德藏菩萨言:“谛听谛听。当为汝说。”时诸菩萨,一心瞻仰,同声叹言:“善哉所问。甚深微妙。尊者普贤一切知见,今当演说”。即时大地六种震动,天雨妙花,一切众生烦恼众苦,皆少休息。

普贤菩萨言:“佛子,此三昧名‘如来不思议境界’。即是一切诸佛菩提,以诸如来常依住故。世尊始从然灯佛所,得受记已,即入此定。常无功用,自然应现无量佛事。谓于虚空一毛端处,有一切佛刹微尘等诸佛世界。于中或现生兜率天,或从彼没下生入胎,或现适生游行七步,自言‘我今即为生死边际’,或现在宫出家苦行,或现降魔,成等正觉,转妙法轮,或现住世,经无量劫,度诸众生皆令离苦,或复示现入于涅槃。或一切劫为一刹那,或一刹那为一切劫,劫与刹那无增无减。乃至一切众生未尽解脱,刹那刹那,一时普于此诸世界,常作如是种种佛事,未曾休息,而无功用。如彼虚空一毛端处,无量刹中,念念普现诸佛种种威仪法则,而无功用。乃至遍空毛端量处。亦复如是。又是诸刹一切微尘,一一尘中,复有过一切佛刹微尘等土,亦一刹那,一一土中,自然普现一切诸佛威仪所行。或生天宫,乃至灭度,解脱无量阿僧祇众生。如是念念,穷未来际,常作佛事,利益众生。乃至虚空众生界尽,常不休息。而佛刹不减,微尘不增,何以故?

以一切法犹如幻焰不坚牢故。譬如此会,十佛世界微尘数等大菩萨众,皆共住此摩竭提国,十二由旬,不相障碍。彼一一尘,各受无数诸佛世界,或仰或覆,或相向背,或复傍住,或相涉入,而无障碍。,亦复如是。如人梦中见于一处,有种种事,以非实故,而无所碍。是一切刹,靡不唯其心之所现,或见劫烧,或已烧尽,或风所成,或净或秽,或复无佛,皆由众生随自心业,见如是等种种不同。譬如饿鬼,饥渴所逼,诣恒河所,或有见水,或有见灰、脓血便痢、不净充满。众生亦尔,各各随业,见其佛土或净或秽,或佛在世,或入涅槃,或处道场为众说法,或有闻说第一义谛,或复闻说赞叹施法,或见行住,或见坐食,或见身长世人一倍乃至七倍或一由旬、或百由旬、或千由旬,或见威光如日初出,或如满月,或由业障值佛世尊久已灭度,或有不闻诸佛名字。如彼饿鬼,于恒河中,都不见水,但见种种杂秽之物。或见诸佛,各从本土,示现威德大菩萨形,来入此会。或一刹中,众生唯见劫火所烧;或一刹中,众生充满咸共见佛;或见如来摄一切刹入一佛刹,以一佛刹入一切刹。如众翳者,同于一处,见各差别,互不相碍,皆由眼翳,不见正色。众生亦尔,色性无碍,心缘异故,蔽于正见,不了真实。

佛子,今更为汝略说住此三昧之法。如佛世尊住此三昧,于一念中,遍虚空界毛端量处无量佛土及彼佛土,一一尘中,各有法界微尘等刹,为欲利益诸众生故,刹那刹那,遍一一刹,现十佛刹微尘等诸佛方便威仪所行。如是乃至一切众生,未尽证得无上菩提,常无断绝。如此一佛、第二、第三,乃至十方一切诸佛,一一所现大威德力,亦复如是。

时德藏菩萨,闻是说已,即于座上,得此三昧,即时见彼无量诸佛,及知诸佛威德方便。以三昧力,亦能如是调伏众生。百恒河沙诸菩萨众,各别证得种种三昧、忍、及诸地。观自在等诸大菩萨,住十地者功德妙行,悉圆满故,皆已久远得此三昧,一刹那中摄无量劫,一微尘中纳无量土,于一念中遍一切刹,度无量众生,常无功用,自然示现诸佛事故,虽闻此法。更无所进。如满瓶水置于雨中,不容一渧,斯诸菩萨,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在三昧中,放眉间光,名‘大显发’。所有一切有功用行、未证十地诸菩萨等,遇斯光已,悉见空中诸毛端处、及微尘中无量佛刹,如琉璃瓶盛白芥子,观者悉见。彼诸菩萨,见微尘中一切佛刹,亦复如是。及见彼刹一切诸佛,于一一佛身见一切佛身,一一诸佛有无量名。皆为利益一一众生,念念常于一一佛刹,自然应现,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于高幢,置如意珠,自然普雨种种珍宝,随众生意,悉令满足。如来亦尔,现正等觉,自然度脱无量众生。是诸刹中,众生各异,而不相碍,如神力者游行虚空,山河石壁无所罣碍。何以故?一切诸趣,皆如幻焰,无坚实故。

诸菩萨众,既覩是已,各见其身,遍一切刹。于一念中,一一佛前,或经一劫二劫三劫,或百千劫,或一念顷,或一须臾,恭敬供养。或闻佛说诸波罗蜜陀罗尼门,或说诸地,或现神变,以一切劫入一念中。生甚奇特难遭之想。作是念言:“云何世尊威德自在,于一刹那,令我具足无量劫中善根福德,速证如来不思议境界三昧大威神力?”

尔时德藏菩萨,为欲利益诸众生故,复问普贤菩萨言:“其有欲证此三昧者,修何福德施戒智慧?”

时普贤菩萨,遍于十方一切净刹,现成正觉,化众生者。告德藏菩萨言:

佛子,若欲证得此三昧者,先应修福集诸善根。谓常供养佛法僧众,及以父母,所有一切贫穷苦恼无救无归可悲愍者,摄取不舍,乃至身肉,无所吝惜。何以故?供养佛者,得大福德,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诸众生,皆获安乐。供养法者,增长智慧,证法自在,能正了知诸法实性。供养僧者,增长无量福智资粮,致成佛道。供养父母和上尊师及世间中曾致饶益赖其恩者,应念倍增报恩供养。何以故?以知恩者,虽在生死,不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断灭,作诸恶业。故诸如来,称赞知恩。毁背恩者,又常愍济诸苦众生,菩萨由此广大善根,永不退失。若人有能勤修福德,常念报恩,悲愍众生,则为菩提已在其手。应知佛说,能随供养此三种田,一一成就无量善根。

德藏当知,菩萨次应植广大种,由是故生此三昧芽,成菩提果。云何植种?谓持种种微妙花鬘、涂香末香、及众伎乐,恭敬供养现在诸佛,或佛形像。作是思惟:‘如上所说。遍于虚空毛端量处及微尘内无量刹中,一一所见,诸佛威力,及菩萨众,我悉于彼诸佛会中,一心正念,普皆供养。如所供养一佛法性,即是一切诸佛法性。若我供养一如来者,即为供养一切如来。随彼一一诸佛神力,能以几劫入于一念,亦尔所劫供养如来’。若有众生,信解此法,种植大种,即能得是如来不思议境界广大三昧。故善男子,应以此法,日日供养。由是下至,于诸佛所,但一敬礼,亦能令此种子增长三昧芽生。又应常以布施持戒大愿智慧而溉灌之,又复菩萨为灌三昧,修行施时,不简福田、怨亲善恶、持戒破戒、富贵贫穷。又复思惟,施于富者虽无所用,然我自应修习施行。菩萨又应清净持戒,见毁禁者起大悲愍,不应于彼生嫌恚心。又应深发大菩提愿:“我当决定,念念普于遍满虚空毛端量处,乃至一切佛刹尘中无量世界,成等正觉,转妙法轮,度诸众生,如今世尊毘卢遮那等无有异,不起功用。摄无量劫入于一念,即于如是一一刹中,各现佛刹微尘等诸佛威仪,一一威仪,各度恒河沙等众生,皆令离苦。乃至虚空众生界尽,常无休息”。

佛子,修智慧者,一心谛听,今为汝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求无上菩提,发心欲证此三昧者,是人要须先修智慧。以此三昧,由慧得故。修智慧者,应当远离妄语绮语,及诸散乱无益之事。于诸众生,虽起大悲而常摄心,不染不散。诣精舍中,覩佛形像,金色庄严,或纯金成,身相具足,无量化佛,入于三昧,在圆光中,次第而坐。即于像前,头面礼足,作是思惟:‘我闻十方无量诸佛,今现在世。所谓一切义成佛、阿弥陀佛、宝幢佛、阿閦佛、毘卢遮那佛、宝月佛、宝光佛等。于彼诸佛,随心所乐,尊重之处,生大净信。想佛形像,作彼如来真实之身,恭敬尊重,如现前见。上下谛观,一心不乱。往空闲处,端坐思惟,如佛现前,一手量许。心常系念,不令忘失,若暂忘失,复应往观。如是观时,生极尊重恭敬之心,如佛真身现在其前,了了明见,不复于彼作形像解。见已,即应于彼佛所,以妙花鬘、末香涂香,恭敬右绕,种种供养。彼应如是一心系念,常如世尊现其前住。然佛世尊一切见者、一切闻者、一切知者,悉知我心。如是审复想见成已,还诣空处,系念在前,不令忘失。一心勤修。满三七日,若福德者,即见如来现在其前。其有先世造恶业障,不得见者,若能一心精勤不退,更无异相,还得速见。何以故?若有为求无上菩提,于一事中,专心修习,无不成办。若于所修,数数怯退,彼尚不能自得解脱,何况度脱诸苦众生?若遇如是,疾得菩提正真之道。不能勤修,当知徒是地之重担。譬如有人,于大海中,饮一掬水,即为已饮阎浮提中一切河水。菩萨如是,若能修习此菩提海,则为已修一切三昧、诸忍、诸地、诸陀罗尼。是故常应勤修匪懈,离于放逸,系念一心,要令自得现前见佛。

如是修习,初见佛时,作是思惟:‘为真佛耶?为形像耶?’

若知所见,是真佛者。便于佛前,两膝着地,合掌恭敬,忆念虚空毛端量处及微尘中一切诸佛无量威德,大慈悲故,来现我前。即应启请:‘唯愿世尊,为我演说如来不思议境界大三昧法’。若闻如来一切所说,应决定信,勿生疑惑,即于是处,得此三昧。若先业障,不能问者。则应思惟:‘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翳如影、如像如梦。如是谛观法性空寂。然知如来了一切法皆如幻梦,如来自性非幻非梦,犹如虚空,能以智悲出现我前,愿为我放大悲青光。灭除众苦’。时佛即为放眉间光,名曰青焰。其光才照,诸苦销除,即坐证得‘法光明忍’,悉能了达无量三昧。第七日夜,梦见如来为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若知所见,是形像者。应思:‘诸佛及诸众生皆亦如像,但随想见,无实体性。既知如来如幻如化,如梦如焰,如是自然现前见佛,亦如梦中,无实可得。非生而生,非灭而灭,非去而去,非识而识,非有为而现诸行,非言说而演诸法。非我非寿,非众生非养育,非趣生,非想非作,非知非食,非即蕴非在蕴而示诸蕴。乃至界处,亦复如是。一切非有亦复非无。是故诸佛及一切法,真实平等,皆同一相,如阳焰等。一切众生,诸佛及土,皆唯自心,识想所现,识想为缘。所生诸色,毕竟非有。如来已离一切识想,是故不应以色像见。知所见像,随想生故,乃至虚空毛端量处,一切真佛,皆亦如是,犹如虚空,平等无异。若我分别,即见于佛。若离分别,即无所见。自心作佛,离心无佛,乃至三世一切诸佛,亦复如是,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佛土中,常见如来,亲承供养。(财富禅注:据华严经《十地品》:“得随顺忍”是六地菩萨境界,常为善化自在天王;初地菩萨境界是“慈悲喜舍”,常为人王,定可随愿往生净土一世成佛。)

尔时德藏菩萨,复白普贤菩萨言:“若有众生闻此法门,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得几所福?”

普贤菩萨言:“佛子谛听。若有人,能摄三界中一切众生,令脱生死,得阿罗汉。一一罗汉,各于百劫,以天上妙衣服卧具、饮食汤药,种种供养;般涅槃后,一一复为起七宝塔,恭敬供养。若复有人,一百劫中,净持禁戒,或修忍辱精进禅定。是人虽复得无量福,不如有人,闻此法门,尊重信受,不生毁谤,其福胜彼,速成正觉”。

是时,十方一切刹土无量诸佛,皆自现身,赞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佛子。如汝所说”。

时释迦牟尼如来,从其面门,放无量色光,遍照三有。雨种种花,诸妙音乐,不鼓自鸣。大地微动。于光中,而说偈言:

若闻此法心清净 得诸地定陀罗尼

戒忍自在神通力 速证无上佛菩提

转未曾有妙法轮 亦如过去大仙等

于一念中摄多劫 一尘普现无量刹

无量众生没三界 诸苦所恼常逼切

邪见缠缚失正道 念念皆令得解脱

普贤菩萨,于此法门。,久已证故。为众说时,亿千天人度一切苦,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德藏菩萨,及余一切菩萨众会世间天龙、阿脩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