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华侨北伐后援会
释义

简介

华侨北伐后援会是海外华侨为援助国民革命军北伐而建立的组织。由1926年5月回国参加国民党二大的16个海外侨团和华侨协会的代表发起筹建。同年7月10日,即革命军誓师北伐的翌日,在广州正式成立。

历史

1926年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国民革命军颁布《北伐宣言》,誓师北伐。翌日,由16个海外华侨团体参加组成的华侨协会,在广州召集驻粤各个华侨团体,举行了“华侨北伐后援会”成立大会。各华侨团体的与会代表在会上讨论通过了《华侨北伐后援会简章》,规定该会的宗旨是“援助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以求中国之真正统一”。该会的主要任务是:甲、筹款援济北伐军饷;乙、宣传北伐意义;丙、慰劳前敌将士。(《华侨北伐后援会简章》,载《海外周刊》第18期。)会后,由执行委员会召开常务会议,制订了工作条例和《北伐捐款褒奖条例》(草案)。此后,海外各地竟相成立华侨北伐后援会。到1926年9月,各地建立的华侨北伐后援会共有524个,会员约有100万人。当时,除了华侨北伐后援会是捐款支援北伐的主要组织以外,还有其他各种团体如东南亚和美洲等地的文教卫生界的华侨组织,工商界的华侨团体,以同乡、同族为纽带的华侨社团等,也都积极参加这一捐款活动。

捐款

在海外许多华侨社团的大力组织下,各地的捐款活动广泛、迅速地开展起来,从富绅巨贾、店员、教师,到小贩、车夫都踊跃捐款。菲律宾中华商会会长李清泉发动旅菲侨胞为北伐军筹饷,短时间内便筹捐了14万元汇交北伐军。菲律宾华侨宋壁良是个洗衣工人,生活十分贫苦。他每日以洗涤衣物为生,每洗一件衣服,只能得到四分钱的微薄报酬。他辛勤劳动十载共积累了440元。为了支援北伐,他毅然将全部积蓄献给了广州国民革命政府。(陈万安、许肖生:《北伐战争与华侨》,《学术》月刊1982年第5期。)爪哇展玉华侨认为“海外侨胞重洋远阻,已不能为政府执戈杀敌,效力疆场。惟有各捐些血汗之资以作政府后援而已”。因此,他们在组织北伐后援分会时就约定:“凡属会员,应依照会章,认定月捐,逐月收齐,汇寄政府,以资捐助,而利成行,至北伐成功,全国统一时为止”。(《荷属华侨纷纷组织北伐后援会》,载《海外周刊》1926年8月,第23期,第21页。)从1926年10月9日至14日,11月11日至17日,巴城、万隆、拉布安、岩望和棉兰等地华侨的捐款共计毫银187677元,中央银14043元,荷币2307元,港币1554元(《海外部一周工作报告》(第30次及41次),载《海外周刊》第31~35期。)。7月24日,广州国民革命政府首先收到澳大利亚普扶地区华侨社团汇寄的捐款,接着各地华侨支援北伐的汇款纷至沓来。至1926年底,北伐军收到的海外华侨汇款共100万元。以后的捐输仍络绎不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0: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