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华南鳞盖蕨
释义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华南鳞盖蕨

种拉丁名:Microlepia hancei Prantl

科中文名:碗蕨科

科拉丁名:Dennstaedtiaceae

属中文名:鳞盖蕨属

属拉丁名:Microlepia

国内分布:产福建(厦门)、台湾(台北)、广东(大埔县)、香港、海南岛(儋州县)。

国外分布:日本、琉球、印度东北部、那均有分布。

【药 名】:华南鳞盖蕨

【拼 音】:HUANANLINGAIJUE

【来 源】:为碗蕨科植物华南鳞盖蕨的全草。

【功 效】:清热除湿。

【主 治】:用于肝胆湿热、身面发黄诸症。

【性味归经】:微苦,寒。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6一12克,水煎服。

【别 名】:鳞盖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凤尾千金草(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拉丁名】:Nvicrolepia hancei Prantl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含蕨素 A、 F、 K、 V。

形态特征

根状茎横走,灰棕色,密被灰棕色透明节状长茸毛。叶远生,柄长30-40厘米,基部粗2.5-4毫米,棕禾秆色或棕黄色,除基部外无毛,略粗糙,稍有光泽。叶片长50-60厘米,中部宽25-30厘米,先端渐尖,卵状长圆形,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0-16对,互生,柄短(长3毫米),两侧有狭翅,相距8-10厘米,几平展,基部一对略短,长约10厘米,基部宽5厘米左右,长三角形,中部的长13-20厘米,宽5-8厘米,阔披针形,二回羽状深裂,一回小羽片14-18对,基部等宽,上先出,上侧一片和叶轴并行,下侧的稍偏斜,长约2.5厘米,宽1-1.4.厘米,阔披针形,渐尖头,端纯,基部较阔,不对称,上侧平截与羽轴并行或覆盖羽轴,下侧楔形,无柄;向上渐短,相距1.5厘米,羽状深裂几达小羽轴;小裂片5-7对,基部上侧的长7毫米,宽4-5毫米,长圆形,下侧的长5毫米,宽3毫米,近卵形;向上渐短,先端钝圆,基部下延,多少合生,有狭细缺刻分开,更向上则汇合成为羽状深裂的短尖头,有纯圆锯齿。叶脉上面不太明显,下面稍隆起,侧脉纤细,羽状分枝,不达叶边。叶草质,干后绿色或黄绿色,两面沿叶脉有刚毛疏生;叶轴、羽轴和叶柄同色,粗糙,略有灰色细毛(羽轴上较多)。孢子囊群圆形,生小裂片基部上侧近缺刻处;囊群盖近肾形,膜质,灰棕色,偶有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2:04:51